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从现代学校体育管理存在的一些课程设计合理性、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体育教育教学理解偏差和学校“体、智”管理一体化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学校体育管理是为全面培养学生所面对的各学科教育均衡化的改革与尝试,学校在不断推进学科教学搭配合理性的同时突现体育在教学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怎样合理、科学、巧妙地把体育教育教学纳入学校综合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 篇1:

学校体育思想“被惰性”评述与兼容并蓄研究

摘 要: 学校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但其效力又不限于时代的流逝,它們本身是对于学校体育功能与价值的解释文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就多元学校体育思想指导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处理方式是有条件基础的,且在功能上存在区辨差异的可能;以功能视角审视学校体育思想,并构建合理的学校体育思想指导体系,是实现学校体育有效性开展的基础。

关键词: 学校体育思想;被惰性;兼容并蓄;可行性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thought; inertia; inclusiveness; feasibility

1 学校体育思想的现实状况

学校体育思想是对特定时间阶段有关学校体育的基本认识和内部规律的把握,承载着学校体育路径发展的规律认知。现阶段,学校体育思想文本有以下几种: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全面教育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面对同一客观对象,产生如此之多的诠释文本与实践路径,是由于历史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反映于“主观视角占有”的特殊性和价值判断,既是将学校体育“应然发展”的侧面一一剖露于价值视域的结果,也是学校体育功能开发与价值判断的一次次契合。由此看来,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并不缺乏,多元路径的可选择性为学校体育开展提供了开放的实践空间。但是,一与多的抉择问题又成为显性的困扰,如何平衡由于思想多元产生的张力也就成为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下,学术界对于学校体育思想的评论与构建正处在建设的愿景规划阶段,部分学者认为,学校体育思想主要还是兼容并蓄的关系,在某一思想为主导的层级式思想功用体系中“美美与共”的滋养着学校体育的建设与发展。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学者认为,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长效目标的预期与追求,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学校体育观念演变的必然,也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统领学校体育其他指导思想的最佳选择。而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架构思路论证认为,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康第一这一支点,健康第一本身所蕴含的特性是其统领其他思想的依据。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构架试图在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旗帜之下,各自谋划着自圆其说的理论规划。然而,理论论证如果只是转圈圈的“打太极”,始终是远离现实的形而上化。以某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构建的思路并不圆满,就在于这种整体构建意图是在思想版本诠释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校体育缺席的前提下对于思想进行的优劣规划,是一种理论性的比较思想论,而这种以现成体系为价值原点的论证方式,势必产生侵染价值偏向的论证结果,是狭隘着而非开放着学校体育思想整体体系构建的眼界。

应该说,学校体育思想主导体系模型的构建,于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一种解读的方向,一种方便、简洁的处理现实问题的方式。然而,学校体育思想在一一打包的过程中,规定了能指与所指的定义趋向,就此被烙印着各有所属的性格特征,相应的理论结构、方式方法、内容设定、实施条件等前提业已确认,路径导向的弹性必然因为固定参数的参与而减弱,这些前见、前理解的前摄禁锢,就成为“二次伤害式”的思维障碍,亦即将学校体育思想的生命进程维持在植物状态之中。而在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每种学校体育思想也只是在内涵上保留着思想间比较的可能。简言之,部分之和大于整体是有条件的,不是将价值判断异同的学校体育思想生硬地绑在一起就可了事的。且不说以健康第一或终身体育为主导的思想体系是否可以成立,只看三基论和体质论是“学校体育系统之基本矛盾的命题”这一问题,两者能够糊里糊涂的在以健康第一或终身体育为主导的思想体系中无缘故的“兼容”吗,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有澄清的情况下,急着建立统一的、普适的体系,免不了日后的“推倒重来”,这是对于学校体育严肃性、科学性的戳伤。

2 学校体育思想“被惰性”的区分与解说

三基体育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出于政治上的目的和需要,我国泊来了原苏联的教育思想、内容、手段和方法,并进行了依葫芦画瓢的拷贝。这种体育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基,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和凯洛夫的教育教学原理融汇形成的。其理论特点是强调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论”,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统治阶级所服务,强调体育教育的统一性,有统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重视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重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在新中国刚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切向苏联学习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学习原苏联体育理论的主要方式是照搬与模仿,形成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为特征的学校体育发展路径,从现象上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迷信,其实质只看重“本本”和把“本本”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成的理论成了实践的紧箍咒,实践则屈就为现成理论规规矩矩的仆役,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的迷信转向而不是迷信的真正破除。三基学校体育思想注重“本本”的体验与实施,在思维上过于“拿来主义”,没有了中国特色风格参与,抹杀了中国风格参照价值,这是不可讳言的,也是三基学校体育思想备受诘难的根源之一。再者由于渐后多元思想并举的冲击,三基学校体育思想被捆绑在历史既往的时代特征里,学校体育最为根本的技能学习又被一度的忽视。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三基学校体育思想备受责难。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三基教学在实质上紧贴学校体育教育特征,以操作性知识授受作为教学内容和主旨是无可厚非的,在批评三基学校体育思想视域狭窄的同时,故意拓展贬视领域并推而广之,将思想宗旨批得体无完肤的做法也是有失公允的,势必将三基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切断,荒芜其自身应有的历史作用,消弭学校体育可以借以发力的支点。

体质体育思想。由于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在政府部门以及体育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推广与宣传的推动下,体质教育思想成为20世纪70~80年代最为重要的学校体育思想之一,其影响力至今也未曾消淡于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真义体育”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实行,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界仁人志士的赞同与推崇。应该说,学校体育何以成功的控制与评定,需要生理生化数据的真实测定与反映,这是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得以认可的最直接、最现象的表现。但是,手段与目的的混淆也是这一思想的硬伤所在,在“与健康有关的体质”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的认知方面,过于偏向后者重要性的推崇,而且在评定指标的遴选上也同样侧重“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方面的测评,将学校体育的认知与目的控制在学科领域可量化范畴之内,学校体育教学主体的其他方面所求,诸如情感的需要、健康的累积在此却过于模糊,从而造成瘸腿的学校体育发展局面。中肯的说,学校体育在体质学校体育思想的考究中,将性质规划缩减为数量衡定,势必遮掩了学校体育一些只可体验、定性方面的评定,造成学校体育发展唯量化恪守的失衡。但是,反之,学校体育缺失了数量化的评定,学校体育的结果仍旧处于不完满的状态,失却了学校体育看得见摸得着的评价指标。“‘评价办法’通过数据上报、数据抽查复核、体质健康研判以及监测结果公示制度,实现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的追踪、分析与应用的管理……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因此,在对待体质体育思想的态度上,不能因为其不足而过分苛难,这是有失公允的,也是思维上短见的表现。学校体育理应保存体质“计算”的合理性存在,定量与定性的双保障才可确保学校体育无所落遗的和谐发展。

快乐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主张让学生真正“触摸到运动的快感”。由于学校体育一度缺乏情感顾及的因素,“快乐”一经踏入中国学校体育领域,就引起了“轩然大波”。20世纪80年代后期,“快乐”的风潮席卷了学校体育界。但是,快乐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际试用中,所暴露出来的局限仍使人们深感疑虑,人们在研讨中对快乐体育的理论体系及与此相适应的内容、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学者指出:“它就像个‘变形金刚’似的,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随便改变模样”,以至于在学术研究、思想认识、教学实践方面出现很多混乱,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快乐体育是对增强体质、技术技能观的体育的推倒重来,甚至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削弱体育教学功能的地步。应该说,快乐体育在中国忽起忽落的势态是不利于学校体育健康成长的,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中国体育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思路”的不成熟和脆弱。“人的本质就是实践性……实践的本性就是对一切给定性、自在性的扬弃与否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且他们是活生生的、有丰富情感的教学群体,如果为了某种现实的原因,如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等等,以强制的手段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那也是一时可行的权宜之计,长远来说是有悖教育之道的,更是对于人性的压抑。因此,实事求是的说,快乐体育思想的主旨还是正确的,对学校体育教育在不影响教育性的基础上注入了活泼的特性,这是历史的进步,只是在确认学校体育“快乐导向”的时候出现偏差,重快乐的形式,而轻快乐的实质,只注重快乐的营造,而忽视快乐的“内生”,情感诉求的急切掩盖了真正的快乐体育。总而言之,问题的出现是在认知层面的,只要进行逐步的引导,快乐学校体育思想不失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依据,起到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作用。

全面教育体育思想。全面教育指导思想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和谐发展为方针,以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本质的萌芽肇始于古希腊文化经典,成型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完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校体育试图以此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蓝本可谓高屋建瓴,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体,全面完成学校体育在教育、教养和社会目标领域中的责任,对于周全考虑学生全方位的素养提升裨益深厚。不过,在现实问题上,学校体育的全面建设也遇到了阻碍,如何在学校体育领域成就主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标准是什么,随着时间的迁移,标准的变化又会带来怎样的期許,这些问题的谋划远比提出一个口号要困难得多和有益得多。诸如此种问题的显现,全面教育学校体育思想也遇到了推及的困难,这是不可回避的。但是,仅因为不可把握的未来,就否定可有作为的现下行动的实施,也是存在妄断的疾患的。既然“全面”是时间断面的彰显,思想与时俱进的把脉这一点,并进行适时调整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学校体育全面教育素养的提升是开放性的态度,状态的设定不足以道明学校体育在时间性方面的延伸,“全面”是一种时间延展过程中的“全面”,始终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诉求处于“问题性、渐进性”的情境中才不至于隐晦“全面”的衷旨。

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位为“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体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知识与技能和道德修炼的功能。在功能开发上,以四维健康理念为蓝本,强调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多元建构。在课程设计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方面的发挥,把学生界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领航人。同时,制定了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具有递进层次关系的目标体系,并重视意义学习,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健康第一的诉求本身并没有可遭质疑的嫌疑,不过,审视健康概念一路走来的历程便知,从身心二维解说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等四维界定的历程可以刊出,健康的概念是在拓展的进程中的,健康的“状态”是不稳定的,那么,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诉求必然也是在演化的过程中,而不是“老死”在状态的设定之内。不可否认,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确实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缺陷,存在不可颂道的局限,然这不足以禁锢甚至打压思想效力的凸显,不能成为否定“健康”取向的全部依据。笔者认为,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与其他学校体育思想类型同处于畿域明确的分工体系之中,既不能取越其他思想的“所指事实”,又不能推卸其被赋予的历史责任,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规范并落实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真灼见地,实现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指导价值。

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这一命题是对于学校体育长效目标的预期,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能力、兴趣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终身体育思想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非常契合营造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长效目标的设置本身就为思想的谋划设置了规划方面的障碍,不可能对于体育项目、内容等做出决绝的判断,在终身体育的实施中,每一历史阶段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就在冲撞着学校体育终身体育的概念预期。作为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人,选择终身锻炼的项目是各有不同的,那么,以终身体育作为终极目标的学校体育是否应该提供每一种学习诉求的运动项目,以求完善对于学校体育“终身承诺”的构建呢,这当然是需要追诉的问题。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终身体育“虚无缥缈”“务虚”的价值判断,也不能成为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终极目标追求的证伪依据。

总而言之,学校体育思想在被视为理解文本、解释文本并应用文本的轨道后,就突兀为弹性现实的对立面,两者在相对缺乏沟通的情形下进行参照,思想退化为与学校体育现实的生命过程没有实质交往的被规定的对象。不可讳言,贬视为历史事件的学校体育思想退化为无生命的植物状态,被一再的把玩于溯视,而从未真正回返自身的本体之中的现象是存在的。学校体育思想在被“阉割”了历史审视的状态中,被放入了“时间节段”固着的功能效力上,放弃了思想本身“继往开来”的效绩追究。同时,由于学校体育思想效力不及造成的被诘难状态更应引起体育界关注,避免因为不了解、不明确学校体育思想视位占有的合理性,就一意孤行将某一特定思想打入“冷宫”,造成学校体育思想被肆意的迫害,这也正是必须规避的学校体育思想被惰性的认知取向。所谓学校体育思想的被惰性是指学校体育思想所蕴含的指导价值被诠释在某一特定领域,某一特定时代的做法。一方面,学校体育思想的被惰性起于学校体育思想本身的内涵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则是起于人们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价值属性、指导取向等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思想适用的范围,也决定了某种学校体育思想可以在某一特定时代环境下大放异彩,而随着时代变迁它的指导价值下降或成为辅助价值的宿命,这是学校体育思想受本身诠释范围局限所呈现的自然规律,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被惰性”处理。但是,如果学校体育思想的“被惰性”是由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造成的,是由于主观价值对弈造成的,那么,这种“被惰性”就是必须予以戒除和规避的。

3 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必要性

历往文本之所以是某种对抗历史批判的东西,乃是因为它的历史性的领域,它的那种负有义务去流传和保持已经先行了的历史反思并在这种反思中继续存在的有效性力量。传统对于那些属于它的东西的作用力量,以致即使拒绝或反抗传统,它们也仍然被传统所制约,它们的拒绝或比它们所主张的更少彻底性,或者是它根本没有被拒绝,而是通过否定方式而得以肯定。经过学校体育思想起点的认知,可以确认学校体育被主观认知分割、分驭,每一种思想都不可能越暨另一思想的领域管辖,这是基于思想价值视角的先验固着。学校体育思想之所以在“惰性”中承担有限的教育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校体育思想被切断了发展的时间线索。“现有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从各个角度提出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历往不是无生命的映像展览,如何延续效果的承继性效应,必须打通学校体育思想检视的时间隧道,将每种思想进行纵向时间延伸的正视。在对某种学校体育思想说“不”的时候,是否对其“是”进行了承认和继承,是否对这种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了公正的评判,是否正视了其内含的不可磨灭的精神,这是应该反思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处置方式是正确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兼容并蓄是否解决了所建立的体系内部的对抗,在体系“兼容”的同时,是否做到了效益“并蓄”的初衷。在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将历往的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一体化的打包是比较容易的,无非是将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择优选择”,然后选出一个可以作为领头羊的学校体育思想,以此构建所谓的权衡思路下的合理体系。如陈琦教授从“‘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体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技能教育与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等五个方面的比较,认为终身体育思想是诸多指导思想中最具体育本质特征,也是最为宏观和最能将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进而做出终身体育理应成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结论。然而,面对同一问题,喻坚教授认为,“‘健康第一’思想十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因此,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非常合适。”总体来看,学校体育思想的主导之争,都阐述了为什么以某一种学校体育思想作为主导思想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论证。但是,所缺乏的是这种“原因”何以成立,是踩在石頭上过的河,还是踩着泥沙过的河。以喻坚教授“健康第一应该成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论证来看,他将每一种学校体育思想都赋予了属性标签,认为终身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领域意识、时空形态的指导思想;体质教育是功能形态的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态的学校体育思想;技能教育是手段形态的学校体育思想;全面教育则是功能、目标形态的学校体育思想;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而言,首先是在学校阶段健康成长,而不是分数第一,要把学生身心健康看得比考试升学更重要。‘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此,问题也就呈现出来了,“意识、时空形态”“功能形态”“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态”“手段形态”“功能、目标形态”的学校体育思想如何兼容并蓄在以“健康第一”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之中;何为功能形态的学校体育思想,它与我们追求的学校体育价值理想有何干连;“不排斥学校体育的其他教学思想”能成为“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成立的首要条件吗?如此等等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说什么建立了科学、客观的主导体系,是不会让人信服的。

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体质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全面教育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以及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思想的生命力必须在每一种思维轨道中寻觅,进行“博览体系式”兼容并蓄的做法,无非是逃避因为“一元视角”的偏颇而采取的权宜之计。那种纯粹源于理论自圆其说的多元并举做法,也无非是在玩积木游戏,进行文本对抗之间的妥协。应该说,只顾上层建筑的堆砌,过于形而上的追求有违实践检验真理的宗旨,关乎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造成的是思想间性的离间而非融合。因此,发挥学校体育思想整体效力的结构构建,势必基于学校体育存在本质的认知,在学校体育整体在场的情况下整合多元思想以成具有活力的结构体系。在审视学校体育思想在现实实践中的有效融汇时,必须诊视学校体育可考参数的实际状态,有的放矢的针对实物性质进行操作。在学校体育思想整体构建的意识之初,我们应该对于思维的矢量方向进行考究,确定以存在(学校体育)状态的体验认知,考量特定存在者(学校体育思想)的方向路径选择,圆满其对于存在实然的廓清,以盘活学校体育思想得以效力发挥的现实基础。在此,有必要在学校体育在场的情况下,区分每种学校体育思想对于学校体育现实的诠释,确保每种思想效力在时间上的延续,以开放性的姿态接受学校体育现实的检验。

4 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体系的可行性策略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更大系统。而为了实现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体系构建,首要条件就是审视学校体育思想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对于每种学校体育思想于学校体育的功能特征及其在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区分,以实现学校体育思想科学化构建。

4.1 学校体育思想分类标准

思想上产生混乱,是体系构建和实践操作上最大的祸患。“思想上的不确定性,必然带来实践上的无所适从,困扰着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任何思想都有它的短处,能做到博采众长最好。”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不可能包揽学校体育理论解读、实践实施的全部,为了实现“博采众长”的目的,最为迫切的事务就是客观地评判每种学校体育思想功能特征和价值取向,遵循划分标准的统一,且各子项之间互相排斥、不得相容的原则。从现行的分类来看,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时代特征进行分类。依此进行分类,最容易陷入流水账式的描述,其解释是针对某种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无法进行有效的体系构建;2)依据价值取向进行分类。依此进行分类,一是容易出现分类标准不一的现象,造成子项之间的兼容,如情感价值取向、学科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的分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模糊了各子项之间的差别,容易搞成一本糊涂账。二是容易受到主观价值的影响,脱离学科特性谈“与时俱进”,造成主观价值与客观对象的离析;3)依据功能特征进行分类。依此进行分类是实现“博采众长”最为适切的方式,基于学校体育思想解读学校体育的特定取向,并在诠释每种学校体育思想任务目的基础上,实现了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构建的层级排序,彰显了某种学校体育思想在体系中的作用。概言之,为了实现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理想,以功能特征进行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构建是最佳的选择。

4.2 功能视角下学校体育思想分类

学校体育思想出现在不同时间节点上,是学校体育得以显现的摹本,揭示了学校体育价值判断下的功能彰显,它们各自蕴含着独特的任务特征和内在价值,也就是根据学校体育强身健体目标,规定着学校体育应该干些什么(見表1)。然而,时间并不是评判学校体育思想是否产生效力的标准,否则,学校体育思想就成了纯粹主观价值的东西,而违背了客观功能的内在依据;同理,价值判断也不能成为学校体育思想“轻重缓急”评判的唯一标准,否则,容易造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逢迎之风。因此,对待学校体育思想不是以比较的而是以功能-结构的态度和方式予以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每种学校体育思想的作用,实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有效性。

4.3 学校体育思想良性循环体系构建

“一种成熟的生态体系一方面是自足的,它具备解决问题的总体考虑;另一方面,它又是互相补给的,可以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绩效。”质料型学校体育思想彰显着学校体育是什么的身份属性,这是学校体育“学科特征”的强调,也是体育被纳入教育形式的根本原因,没有它,学校体育就不成其为学校体育,体育也就失去了作为教育形式的根基;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表明了学校体育怎么做的方式、方法、手段特性,是学校体育得以展开的教育形式和理念体现,缺失它,学校体育就失去了活力,教育也就变得清汤寡水,失去了发展的杠杆;目标型学校体育思想则突出了学校体育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的功能价值属性,没有它,学校体育就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就不知道有哪些可以发展的路径。三种类型的学校体育思想在内容上构成了一个以质料型学校体育思想为底座,以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为塔身,以目标型学校体育思想为塔顶的结构,每一部分都是可以自足的生态体系,而在更大的体系中,它们则扮演者不同的功能角色;在功能上它们则构成了一个缺一不可的三足鼎结构,每一类型的学校体育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否则,学校体育的建设就会出现断裂的状态,致使学校体育结构上的不完整。

5 结论

学校体育思想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丧失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效力,它们在内容上具有解读学校体育的独特的内在价值,而这种内在价值一方面诠释着学校体育理应有所作为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成为当下学校体育思想结构体系建立的根据。谁都不能取代谁,谁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所处的基本态势。总而言之,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蕴含着学校体育发展所需的能量,而这能量有效性发挥的必要条件就是认识到时间和价值判断不是学校体育思想优劣判断的标准,某种学校体育思想有没有用、有什么用、应该怎么用,要以功能视角予以判断,实现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构建。

参考文献:

[1]张洪谭.体质论语技能论的矛盾论——百年学校体育主线索厘澄[J].体育与科学,2000,21(1):8-15.

[2]张文鹏,王健,董国永.让学校体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号文的解读[J].体育学刊,2015,22(1):66-69.

[3]李启迪,邵伟德,胡建华.体育教学生成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83-86.

[4]喻坚.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661-665.

[5]陈琦.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05-111.

[6]喻坚.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80-82.

[7]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8]程传银.几种体育教育思想形态分析与展望[J].体育与科学,1998,19(6):44-46.

[9]陈琦.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5-111.

[10]刘阳,何劲鹏.学校强制体育合理推进的现实因由与实践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6):125-128.

[11]江文奇,冯峰,李迎,等.学校体育思想要素分析与生态构建试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108-112.

作者:江文奇

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 篇2:

对现代学校体育“五全”管理的思考

摘 要 本文从现代学校体育管理存在的一些课程设计合理性、学校教育管理者对体育教育教学理解偏差和学校“体、智”管理一体化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学校体育管理是为全面培养学生所面对的各学科教育均衡化的改革与尝试,学校在不断推进学科教学搭配合理性的同时突现体育在教学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怎样合理、科学、巧妙地把体育教育教学纳入学校综合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 学校体育 管理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5月颁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颁发该文件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调查青少年体质健康时,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连续下降,为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为更好地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国家教育部研究并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已被广泛开展多年,不少体育工作者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尝试,就体育课教学而言,课的类型与形式已被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认可和采纳,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空前高涨。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中小学为全面培养学生所面对的各学科教育均衡化的改革与尝试,学校在不断推进学科教学搭配合理性的同时突现体育在教学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怎样合理、科学、巧妙地把体育教育教学纳入学校综合管理是目前各校面临的新的管理问题。

二、发展趋势

现代学校体育综合管理已被大部分学校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学校要通过科学、有序、全面培养在校学生就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体育管理的合理性是体现学校管理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是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家庭的需求。

三、现代学校体育“五全”管理的思考

(一)要理解和全面贯彻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

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下一代,以育人为本,但在现实的学校教学中,体育的教育较其它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育相比,其所占权重分量就小多了,不少教育主管领导和学校校长对体育中的“育”字理解不同,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培育办法就显得非常苍白了。相反,随着文化学科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越来越差,因此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学校的“体”育与“智”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学校理解和重视“体”育,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方针与政策,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才有效益。

(二)学校体育要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校体育单凭几节体育课在教师的带领下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更不能就此说达到了学生的锻炼目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学校在除体育课外,特别是课余时间怎样组织和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才是关键。这样也只有在“释放”其它学科的前提下,倡导学生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换句话说,如果其它学科的课外作业少了,其它学科的教师都变成了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氛围也会活跃起来,要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所有学科的教师在课外当作体育教师来看待,多組织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三)学校体育要面对全体学生,合理划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与竞技体育

在部分人眼中,学校的个别学生代表在参加某次竞赛获得名次就认为该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得如何好,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学生参赛获得名次只能代表某个项目的训练队开展得较好,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好。学校体育开展得如何,关键要看每个(或大部分)学生参与的情况,是否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只有在此基础上体育特长生参加专项训练或参加比赛而获得名次,才能说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好。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是教师在传授,学生在接受技能、技巧、规则、遵守纪律、合作、克服困难和运动之外的创新知识才是最有效的,其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愉悦身心,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是最能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是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只有在教师的协助下处理人与人关系,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德育培养,在此基础上,竞技体育才能代表某个项目教学水平。只有在很好地划分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好,学生才能会寻找自己喜爱的项目娱乐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学校要合理划分体育课的教学,课外活动和竞技体育的多方面教育。

(四)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体育教育

“全方位”的体育教育是在接受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拓展体育教育的其它教育,在学生懂得如何运动、怎样竞赛之外,让学生接受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文明教育、体育规则和生活教育等。这些知识是在学生锻炼身体过程中最容易接受并对其影响较深刻的体验教育,只有在学生接受体验中学会身体结构,科学掌握锻炼方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运动中同伴与对手的合作与竞争,懂得规则和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力,与人和睦相处的健康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的人,在生活中才不会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的学校体育教育。

(五)学校体育构建人生全方面的德育教育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教育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深刻的教育过程,例如,在打篮球锻炼中,有一个同学故意推倒对手导致对手受伤,那么这个同学将会接受如下几种教育:1.看到受伤同学痛苦的样子,产生同情心;2.其他同学关心、帮忙送医疗室,接受关爱和互相帮助教育;3.教师找该同学谈话,接受诚实、敢于承担责任和教师正确引导的教育;4.主动承认错误,向同学道歉,接受得到他人原谅,学会宽容,再合作与竞争的教育等。体育活动的德育教育还很多,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德育教育成功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四、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更显重要,培养学生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造就健康的体魄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裴涛.系统哲学指导下学校体育管理模式的全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1(01).

作者:赖锦用

学校体育管理思考论文 篇3:

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是以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思想,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人。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学校体育管理谈几点思考,谨希望能得到行家的指导,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起到推动和完善的作用。

(一)体育课教学的管理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要部分。体育课是学校教育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结构复杂的动态系统。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必须抓好计划制定,教学实施、检查评定、总结反馈等四个主要环节。

制定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计划,是保证体育教学系统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把它认真制定好,并切实督促检查计划的实施与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教学实施是体育课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课堂常规,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采用合理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好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大力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则是势在必行。

检查评定,了解教学质量状况,对改进工作有重要意义,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检查评定有目的、标准和纲目。形式多种多样,可全面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可一方面、一个环节的专题检查;可定期检查,也可随时检查;可从教学记录,总结检查,也可结合随堂听课检查等。检查评定的结果要准确,可靠、符合实际,以便作为制定对策的依据。

及时总结反馈对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总结有课后小结、阶段小结、学期与学年总结等多种形式,可对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深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并及时地进行反馈,又回到实践中去,修订计划,再组织实施,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竞赛的管理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学校运动队以及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的管理。

加强对早操、课间操的管理,对养成学生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和组织纪律性都有重要意义。按规定时间、地点,有组织、有秩序地出操和收操,派专人负责统计出操人数,定期公布评比,通过会操表演,比赛等方式来检查做操的质量,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提高做操的质量。

课外班级体育锻炼是体育课的延伸、补充、加强和扩大,我们将之列入课程表,保证时间。安排好全校各班级的场地、器材和内容。规定好器材借归还制度。做好辅导,考勤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指导,注意调控运动负荷,防止运动损伤。

学校运动队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最普遍、最广泛的组织形式,也是学校运动训练体制的基础。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是在上好体育课,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好全校课外群众性体育锻炼的同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条件和学生爱好,挑选在某项运动方面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组成运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基础,逐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抓好学校运动队训练这一环节,对贯彻“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群众性体育制度,加强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管理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有效地培养合格的“四化”建设人才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宣传,建立锻炼组织,培养骨干力量,保证场地器材,定期检查测验,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保证达标质量。

此外,体育竞赛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也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竞赛要注意群众性和经常性,坚持小型多样、单项分散,以校内竞赛为主的原则,竞赛项目根据学校的条件和传统适当安排,对较大规模的竞赛(如每年举行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应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形成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竞赛组织,制定竞赛规程,严格执行规程和规则的规定,保证竞赛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健全运动队的组织,训练制度、坚持业余训练,妥善安排训练时间,正确处理训练,竞赛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建立教练员责任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定期检查完成情况与存在问题,并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科学控制训练过程;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及时登录各训练指标与各科考试成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运动中训练水平,预测发展前途;加强与班主任、家长及其他文化课教师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关心运动员的生活,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获得优异训练成果。建立奖励制度,对训练确有成绩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体育骨干队伍的管理

加强体育骨干队伍的管理。首先要建立考核制度,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认真关心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在搞好校内工作的前提下,支持体育教师参加校外社会体育工作。其次,注意培养业余体育骨干,如班级体育委员,锻炼小组长等,明确他们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努力提高他们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和组织能力,使他们能带领学生进行锻炼及独立组织进行小型竞赛等活动。建立培养、检查、考核和奖励的制度及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五)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的管理

测量与评价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可为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选择有效的体育手段与方法提供客观科学数据。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的管理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体测试指标、办法和评价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如新生入学与学生毕业时,进行全面的测定与评价,每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追踪测试与评价,以观察体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用有效措施。

(六)体育科学研究的管理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有关学校体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组织力量攻关。并建立奖励制度,以提高有关人员进行学校体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科研的发展。

(七)体育文件和情报资料的管理

体育文件和情报资料是体育工作的信息库。包括上级教育行政、体育部门发布的各种有关体育的法令。条例、决定指示和规定等,本校有关体育的规划、制度和决定;体育教学,课外群众性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竞赛的各种计划文件和工作总结,以及学生体育健康卡片和各种体育竞赛成绩记录等,充分重视并认真做好体育文件和情报资料的存储,积累、整理,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储存的反馈作用,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八)体育经费、场地设备和器材的管理

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置器材是学校体育的物质保证。体育经费应占学校经费的相应比重,单独列项,专项专用,建立场地器材的保管、作用和维修制度。教育学生爱护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学校体育场地不能占为他用。

作者:马继群

上一篇:营销理论最新演变论文下一篇:企业博客营销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