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

2022-04-19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扩大,农业的发展也同样不容小觑。纵观全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的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提出的相关政策可以知道:只有合理的农村产业规划才能有效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产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 篇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摘 要:

运用2003~2012年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三废”——废水、废气与固体废物排放数据与化学制药、中药和生物制药三大类产业总产值分别回归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借此提出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并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健执行

关键词:

江苏;医药;产业结构;“三废”排放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0.006

0 引言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由于药品的生产需要多种原材料及多重化学反应,因此,制药行业“三废”——即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巨大且成分复杂。

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经济和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Torvanger利用指标分解法并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九个成员国在1973~1987年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原因;Lantz和Feng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后发现,加拿大在1970~2000年间的碳排放与技术进步之间呈现明显的“U”形关系,即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

国内学者同样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赵海霞等(2005)从实证出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工业结构中技术水平及高污染行业的相对比重对环境有着直接影响;李玮、赵国浩(2010)对陕西省34个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化发展、引导发展、限制发展四种不同的结构优化策略,从而为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上述分析角度大多较为宏观,对具体地区和行业的深入分析较少。江苏省医药产业近年来保持着2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各项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对其结构调整与“三废”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运用回归分析,探究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量的影响。

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与“三废”排放现状分析

1.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江苏省医药产业主要门类包括: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和制药机械八大类。表1主要选取江苏省医药总产值中占比较大的化学制药大类(原料药与制剂加总)、中药大类(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加总)和生物制药大类进行产业结构分析。

2012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90.7亿元,同比增长27.6%,约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化学制剂等子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由表1分析可知,2008~2012年工业总产值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62.46%下降至2011年占比58.05%,2012年回升至60.73%,总体维持在60%左右。中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23%下降至2012年占比7.74%,总体维持在8%左右。生物制药大类由2008年占比8.05%上升至2012年的10.63%,体现出该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相似,化学制药和中药大类占比有所下降,总体分别维持在60%、8%左右,2012年生物制药占比超过10%,与2008年相比占比增长2.15%。利润总额方面,化学制药由2008年占比71.48%下降至2011年占比5900%,2012年回升至63.60%。中药由2008年占比6.47%上升至2010年占比9.06%,之后降低至2012年的7.14%。生物制药总体为上升趋势,由2008年占比8.02%增长至2012年占比9.88%。

1.2 江苏省医药产业“三废”排放现状

江苏省正面临工业化高级阶段的门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环境质量的变化,而污染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工业“三废”的排放方面:2003年,江苏省医药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是4913.31万吨、41.34亿标立方米和18.59万吨,而到了2012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则变化为5076.5万吨、114.8744亿标立方米和11.24737万吨。

具体分析来看,工业废水排放量前期处于上升态势,2005年增长速度一度高达22.09%,2007年废水减排21.10%,此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阶段性波动,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工业废气2003~2005排放量有所下降,2006~2008排放量极速上升,2008年甚至达到228.96%的增长率,经历了2009~2010减排控制,2011年开始排放量上升势头越发明显。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的减排幅度达到4%,尤其2011年,排放量下降35.96%。江苏医药产业“三废”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各异,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体变化幅度较小,整体平缓,而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大起大落,这与2008年江苏省医药企业数量剧增(总的增加了251家,化学制药大类增加了68家)以及废气包含种类繁多等因素有关,同时说明医药企业对废气处理有所疏忽。

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废”排放的影响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本文选取2003至2012年度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三废”排放量以及化学制药大类、中药大类和生物制药大类的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来自《中国医药统计年报》、《江苏省统计年鉴》。对获得数据进行取对数与差分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操作性。

2.2 数据分析

2.2.1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

对废水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756751,F值为4.148026,显著性水平为0.1,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分别在0.1水平和0.05水平上显著,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1.12%,这与江苏省中药产业规模较小,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有限的现实情况有关。因此,中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加速了废水的产生。生物制药产业总产值每增长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将减少3.39%,这是由于生物制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限。化学制药产业虽然弹性系数不显著,但可以看出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正向影响。

2.2.2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物产生的影响

对固体废物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931149,F值为18.0323,在0.01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具体来看,化学制药和中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制药产业的弹性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化学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就减少6.35%;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减少329%;生物制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江苏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废物的排放将增加12.49%。化学制药及中药产业对工业废物排放增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却带来了工业废物排放量的高速增长。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医药统计年报》中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而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包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过程中的母液和培养基废物等。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废物的排出,对环境产生了较差的影响。

2.2.3 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气产生的影响

对废气排放量与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R2的值为0.82617,F值为6.3371,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来看,中药和生物制药大类的弹性系数并不显著,但不难看出这两个细分产业对于废气排放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其弹性系数的绝对值较大。化学制药产业与废气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弹性系数高达3.3323,说明化学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废气排放量整体上扬的趋势负很大责任,这与化学制药产业技术水平较低、资源耗费严重以及废气产生较多等特性有关。

2.3 结论分析

总的来看,中药产业排放的废水是一类含难降解物质和生物毒性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正向影响较大,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则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废物处理方面,江苏省中药产业以及化学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更加熟练、高效,化学制药产业的作用尤为突出。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废物排放量的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工业废气治理程度相对较低,化学制药产业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较强的正相关,中药产业与生物制药产业对废气排放的抑制作用还不够显著。

3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3.1 区别对待细分产业

由上述分析可知,江苏省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产业分别对废气、废水、废物排放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治理,达到减少结构性污染的目的。在中药产业方面,建议加强GAP、GMP、GSP等认证监管工作,从药材种植源头抓起,保证周边水质,做到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化学制药行业应注重企业的兼并重组,督促企业技术升级,促进原料药生产企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度的制剂产业发展,重点规范废气排放标准。生物制药产业是江苏省未来医药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方面,应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扶持,提高其在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母液、培养基废物等的中和方法,促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3.2 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2014年1月24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也正式发布。江苏省医药产业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淘汰“两高一低”产品和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达成相关目录指标。江苏省医药产业应依照产业实情制定并严格实施产业指导计划,以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为基础,同时参考税收率、就业贡献率等指标,制定产业指导目录。

3.3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符合江苏省医药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高技术企业和优势企业,制定鼓励和引导性的政策,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相对劣势企业,制定鼓励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或退出的系统性政策;对于“三废”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应禁止投资接受新项目,规定最后期限,实行强制淘汰。《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更多地关注医药企业废水以及废物排放治理情况,在废气排放方面未多涉及,因此,建议江苏省采取积极政策加大对工业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以及创新监管,从而抑制其增长势头。

参考文献

[1]Torvanger A.Manufacturing sect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nine OECD countries,1973-87:A Diviia index decomposition to changes in fuel mix,emission coefficients,industry structure,energy inten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ructure[J].energy economics,1991,(3):168186.

[2]Lantz,V,Feng,Q,2006.Assessing income,population,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where’s the EKC[J].Ecological Economics 57,229238.

[3]赵海霞,曲福田等.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环境保护,2006,(2).

[4]李玮,赵国浩.基于环境约束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

[5]逯元堂,吴舜泽,马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6972.

[6]钱枫林,刘强,陈帮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04):345346.

[7]聂永有,尹应凯,乌力吉图等.上海能源、环境与产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J].科学发展,2013,(05):5770.

作者:王靓媛 褚淑贞

产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 篇2: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扩大,农业的发展也同样不容小觑。纵观全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的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提出的相关政策可以知道:只有合理的农村产业规划才能有效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我们既要分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又要重视基础建设,更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多方向应用,以加速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发展;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改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现状,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改革中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推广,应用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中。同时,我们也要针对整个农村发展的现状、乃至具体产业的基本结构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确定产业结构的基本立足点,依照发展背景与趋势进行产业改造,不断扩大其未来应用范围。我们既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又要搞好配套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保证农村产业结构的一致性、协调性、平衡性。

一、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基本现状

1.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农业经济发展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纵览近年来相关的扶持政策,不难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尚处于被动模式。农业是需要多种模式经济齐驱并进才可以高效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多弊端,其出现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落后。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忽视造成农业技术发展缓慢。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面积少,这使得大面积土地开发应用的技术与研究受到限制,因而农业技术上的支持远远不及其他国家。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农业领域重要人才的缺乏----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一个导致因素。其二,农业设施上的不完善。我国在农业发展上虽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解决问题上并没有抓其根本。在基础设施投入少,资金链经常处于短缺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应对多变气候的抵抗能力大大的降低,农业经济收入情况自然也不容乐观。其三,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重视的是工业的发展,对于农业虽有一定的发展意识,但却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加之我国在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将其与其他方向相结合,这就导致农业整体发展的滞后。除此之外,我国在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多的漏洞和问题没有解决,如劳动力素质低下,导致劳动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已经入信息化时代,但农业信息网络仍然不够完善,农产品的销路狭窄,这导致了农村市场信息一直处于闭塞状态,不仅没有创新,甚至出现了倒退。这些因素在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的同时,引发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

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农村产业结构跟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社会发展的比较快速,兼顾多方,那么农业应用的发展方向自然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现在,农村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较之从前已取得很大改善,无论农作物种植,还是家畜的养殖,都已具备多元化、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特征和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农村产业结构有几点弊端不容忽视,比如盲目种植,缺乏对气候及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充分考虑,这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农业种植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还有,随着社会进步,农村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如过度重视新兴科技的发展,导致对整体产业结构的忽视与产业结构的失衡。这不仅源于农村百姓思想上的认知错误,更是政府的政绩观念存上的偏差,过度的偏向于农村的城市化,忽视了本身的农业结构。

二、根据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

1.改善政府思想,纠正农民的认知。近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政府在引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表明,首先要在政府的引导上做根本改变,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的职能,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不能进行“一刀切”式的农村城市化,要发挥农民群众团结的力量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为百姓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于农,寻找适合农民生存的农村产业结构,在确保产业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发展产业结构。

2.农村产业结构中基本设施的完善。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基本设施的完善。要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基本设施,就要从以下几种基础设施类型着手:其一是农村产业的基本设施,要加强如种地,粮食种植,家畜养殖等需要的基本设施的保护和供应;第二种是新兴产业结构需要的基本设施,要加大如电子信息产业,经济类营销类产业结构需要的基本设施的建设,尤其在网络时代,信息化产业基本设施,电脑,网络等更是需要不断的被更新改善。在控制产业结构的同时要不断掌握两种类型产业结构的基础设施的平衡关系,不能过于偏向哪一种类型,要保持两种类型设施设的均匀供给和保护。

3.建立地方经济和基本经济结构并存的农村产业结构模式。地方特色经济在很多结构模式中都会得以应用,为了符合当今市场化的需求,我们要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建立一个地方特色经济与基本经济结构并存的经济模式。特色经济结构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的拓展性经济结构,针对地方特色经济,要采取的是扬长避短的经营方式。比如,适宜种植大豆的农村产业中要主要生产大豆,而不是其他农作物。要想有特色,就要在不脱离中心产业模式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逐步开拓地方市场,成就农村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农村产业结构的中心结构要明确,在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结构的同时不能脱离主旨。

4.技术人才的任用。人才是决定农村产业结构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才稀缺的今天,要格外重视能够在农村做出贡献的人才。由于农村和城市有一定的文化经济社会上的差异,因此,在发展产业结构时要格外考虑农民的生存特点,发展多样性产业来增加农民发展产业的兴趣,并以此增加经济发展速度。要改善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就要做到人尽其才,通过研究创新,来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增加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结语

当前,作为农业发展大国,我们要努力控制农业发展的进程,尽量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将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到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状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为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邱明,浅谈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农村发展.2013(01).

[2] 牛凯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01).

[3] 蒋昭侠.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论坛.2010(09).

作者:刘丽

产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 篇3:

低碳视角下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明显过大,“高碳型”发展特征依然明显。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江苏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第三产业,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产业结构 灰色关联度 低碳经济

一、引言

“十五”以来,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高能耗特征依然明显。2009年江苏七大高耗能行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14883.92万吨标煤,同比上升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795.3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2005年,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第四位。2009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为0.244吨标煤/万元,明显高于北京、广东、浙江以及上海的水平。经济增长依靠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支撑,以环境污染的加重为代价,致使环境承载力降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均表明,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当前江苏经济高速发展,同时面临着较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面临的一项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二、江苏能源消耗、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为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下面研究江苏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污染物碳排放的关系,剖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所起的作用。

(一)灰色关联理论

灰色关联度理论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其随时间或不同对象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邓聚龙,1993)。

(二)灰色关联理论具体分析步骤

1、原始数据选取和分析序列

选用江苏省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作为系统特征指标值(见表1),选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的产值比重作为一系列的相关因素指标值(见表2),根据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构建系统特征序列和相关因素行为序列。

2、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物理意义不同,导致数据的量纲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有初值化、均值化、区间相对值化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均值化处理。

3、计算关联系数L0i

其中,

i=1,2,…,m,t=1,2,…,n,式中ρ称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1—0.5,本文分析中取0.5。

4、求关联度r0i

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r0i公式如下:

5、排关联序

按r0i的大小排序,r0i的值越大,说明其关联程度越大;反之,r0i的值越小,则其关联程度越小。根据经验表明,当ρ=0.5时,两因素的关联度>0.6便认为其关联性显著。

(三)灰色关联性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得到,江苏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

γ01={r01,r02,r03,r04}

={0.5939,0.6725,0.6812,0.6704}

排列成关联序为r03>r02>r04>r01,其中,r01、r02、r03和r04分别代表能源消费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

三、结论及建议

第一,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工业比重与能源消费量(碳排放量)关联程度最高,接着是第二产业(包括工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因此,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增长趋势与第二产业的增长趋势非常接近。第二产业是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能力最强,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应重点提升第二产业低碳发展水平,同时第三产业能源消费也不容忽视。

第二,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产业转型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可以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生产要素由其它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第三,江苏低碳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明显过大,“高碳型”发展特征依然明显。必须继续加大产业结构优化的力度,尽量减少高耗能企业的建设,对现有的高耗能企业要加快向低耗能、高效益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第四,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没有预计那么弱,说明其发展滞后,内部结构水平低下。江苏省比较可行的第三产业是旅游业和物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产业的建设,绿化水平也将得到提高,从而降低城市碳的排放量。在物流业方面,江苏区域位置也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中服务产业的物流业能耗量低于其他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业也成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江苏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大力扶持低碳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尽快在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形成若干个新兴支柱产业,巩固和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业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使低耗、高效、低碳、清洁发展道路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首选。

参考文献:

①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②刘思峰,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③牛鸿蕾. 江苏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31—34

④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金融纵横,2010(9):3—7

⑤徐佩玉.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碳税对苏北地区经济、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1SJD7900

22)阶段性成果〕

(王海侠,1972年生,安徽宿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作者:王海侠

上一篇:税务行政处罚种类论文下一篇:家乡投资环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