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

2022-04-22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作为一名中国的艺术家,柴亮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多年。柴亮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1:

少儿英语培训成“富矿”

北京白领吴纯是一位三年级孩子的母亲。和很多家长一样,她每周都会送孩子去参加好几种课外辅导班。上这么多补习课,吴纯对于课程的收费却较为随意。“花在课外班上的教育费,估计每年五六万吧。”
国内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已成为当前教育培训领域里的一座“富矿”。

在当前的大城市里,像吴纯这样对于孩子课外学习花销毫不吝啬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这也侧面揭示了中国K12(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即高中)课外教育产业的火爆。而从更大视角看,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步伐、走向世界舞台,以及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和“二胎”政策效应的陆续显现,国内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已成为当前教育培训领域里的一座“富矿”。
火爆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

中国投资咨询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0至14岁人口数量约为2亿,国内儿童课外培训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儿童超过1亿人次,主要以英语培训和少儿艺术教育培训为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少儿英语培训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早期主要有英孚、新东方等传统教育巨头,后期出现了瑞思学科英语、北外等多个少儿英语教育品牌,而近几年以51Talk、哒哒英语为代表的在线英语教育发展突飞猛进。

当前,品牌机构纷纷跑马圈地,教学模式和内容不断升级,融资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以瑞思为例,其目前在全国的学习中心达到270家,其中直营店64家,加盟店206家,网点覆盖国内一线城市。

二三线城市对优质少儿英语的市场需求也在激增。瑞思在杭州的合作商自2013至今已开设8家校区,今年计划再开7家。在郑州、武汉、成都等城市,校区新增速度也在明显增加。瑞思学科英语CEO孙一丁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今年规划将新开13至15家直营校区;合作商这块,我们希望每年有40至50家新校区,来保证市场占有率。”

敏锐的资本早已嗅到少儿教育的火热。2017年,博实乐、红黄蓝等4家教育企业先后在美股成功上市。同年,睿见教育、大地教育等6家教育企业赴港上市。进入2018年,国内民办教育机构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速,6天之内就有3家国内教育机构上市。

不过,不少资本方还是在火爆的教育领域中保持冷静。“最近教育领域的资源大家抢得很厉害,估值也不是特别合理。”长期投资教育领域的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比较注重商业模式,特别是得到了长时间验证的商业模式。”
年轻家长的新选择

火爆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背后,也存在着进入门槛低、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竞争无序、价格混乱等现象,给家长报班、孩子上课、有关部门监管造成了普遍性的困难和负担。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应学生“减负”问题上明确表示,要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K12领域,资质不全的机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监管部门的整治将有利于行业整合,缓和市场无序竞争。“但大的培训机构很难独吞市场,通过差异化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仍是企业生存的要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少儿培训的决策者和买单者,随着80后、90后们逐渐完成人生“进阶”,年轻家长们对教育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应试已不再是唯一要求。吴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孩子从幼儿园时就开始了英语教育,我希望孩子可以从小树立英语思维,别走我们的老路,只会做题却不会开口说话。”

瑞思最近的一次消费者调研显示,家长们在选择培训机构时更加注重品牌、给孩子的体验以及能力的提高。孙一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前家长关心的次序是,先问上课距离近不近,第二问贵不贵,第三考虑品牌是什么,第四是师资怎么样。现在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第一个是师资情况和课程体系,第二个是品牌,第三个才考虑贵不贵、远不远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一些没有资质或者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机构,将面临被市场淘汰和政府主管部门整顿的双重压力。“过去若干年有很多以城市为单位的品牌涌现,未来几年的市场格局将不断向有远程品牌、远程经营能力,包括有可复制性的企业并拢。”孙一丁说。
监管和市场将加速行业洗牌

目前,整个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特点,据孙一丁透露,即使是瑞思,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为17.1%,但在全国市场的份额也只占1%。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当前国内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尚处于地方品牌占主导地位、市场割据的局面。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励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分散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但市场份额会向更好的头部公司来集中。“未来不会就剩一两家,教育、医疗、金融都不是赢者通吃的市场,它会有很多的成功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国际范”将是未来教育培训龙头企业的主要特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随着进入在线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机构越来越多,整个市场面临着同质化风险。培训机构需要向国际化接轨,从学术科研、考试合作、课程研发、内容版权等多个层面对接国际资源。

从瑞思、新东方等机构的国际化战略来看,师资、内容、考试三个层面的合作最为集中,围绕着这些领域的国际化步伐或将更频繁。

以瑞思为例,去年10月其收购了一家高端留学服务机构——香港领峰教育,领峰拥有丰富的海外留学资源和专家团队,与世界名校有深入合作关系。4月3日,瑞思宣布成为SSAT(美国私立中学入学考试机构)官方指定的中國独家线下合作培训机构。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当未来行业成熟度继续提高,龙头企业可尝试更多元的业务范围,比如纵向往上拓展到早期启蒙教育、亲子教育、母婴社区等,横向拓展至出国、游学、营地教育、剧场等。

业内人士预计,被资本充分介入的教育市场,在快速发展之后,将迎来提速的整合洗牌期。最后留下来的“有理想,有情怀”的机构,面对的或许就是千亿级别的市场。

作者:曹煦

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2:

柴亮 琴思无限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作为一名中国的艺术家,柴亮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多年。柴亮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的柴亮,曾在许多音乐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他与许多世界知名乐团合作过,也在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厅的舞台上施展过才艺。但是提及这些,柴亮的态度始终是淡然平和的。

柴亮用幸运来概括自己的音乐生涯:父母都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教授,所以对音乐不曾陌生;从沈阳音乐学院到中央音乐学院再到朱丽亚音乐学院,他得到的教育都来自最好的老师、最好的院校。柴亮肯定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以及自己为之付出的心血,但他也承认,这样的机会,并非每一个热爱音乐并努力为音乐付出的人都能得到。

艺术良师

未来高雅艺术市场的繁荣需要有一批年轻优秀的知音作为消费者,青年大学生正是高雅艺术的主要“购买力”。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普通高校大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艺术教育要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艺术审美取向,引领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自觉成为高雅艺术的“知音”,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高校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谈及国内高雅音乐的推广与普及的话题时,柴亮显得滔滔不绝:“最重要的是要让年轻人接触到高雅音乐,在这方面,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每年都会参与到古典音乐进校园的活动之中,参演的场次都会达到几十场。另外,在很多其他的演出当中,最低票价也都定为几十元,之所以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了解高雅音乐。要让他们明白高雅音乐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不是那么令人难懂。”

正如柴亮所言,高雅音乐演出市场的真正繁荣与和谐,有赖于良好的导向、合理的运营、社会资金的赞助、市场的良性竞争等。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培育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艺术爱好者为高雅音乐会的优秀听众,成为高雅艺术明天的购买力或消费群,才是使高雅艺术演出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迈进的内在动力。一个繁荣的艺术市场,反过来又能提升全民族的艺术素养,培育民族文明风尚,有助于中国推动社会的文化发展与繁荣。

每年,在全世界各地忙于各类演出的柴亮还担任着教学的工作,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科主任的他,同样也会面临着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困扰:学生对高雅艺术望而生畏,缺乏兴趣。柴亮语重心长地说:“与其痛心疾首甚至责备学生,我们不如先自我反思,想想自己的责任。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该用什么态度对待流行音乐?”

事实上,大学生是一个理性的文化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散发着洒脱率性的青春气息的青年群体,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东西充满好奇,他们勇于尝试和接受新的事物,他们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甚至有点离经叛道,那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相比较高雅音乐,一些流行音乐轻松而有活力、鲜明且直观,直接表达了年轻群体的内心感受,年轻人很容易从这些音乐中找到自我认同,包括对爱情、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等问题的认同。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必要把这看成“洪水猛兽”。与其让学生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误入“恶俗流行音乐”的圈套,不如郑重其事地开设探讨流行音乐文化的课程,让学生真正从历史、社会、文化和音乐本身去了解流行音乐,建立自己正确的对流行艺术的看法,进而获得能分辨良莠的理性判断能力。柴亮引用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更多的人‘拥有打开好音乐的钥匙,并且同时有对抗坏音乐的护身符’。”

音乐无界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只有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高雅音乐同样如此。高雅音乐是在欧美深厚的文化羽翼下产生的,一旦它汇入东方文化的海洋,就必然面临与东方文化的根基进行对接、对话和拥抱的问题,否则,二者肯定难以相互融合。“假如我们永远都是西式的烹调和西式的原料,那么我们的原创高雅音乐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低人一等的水平,与国外的情况相比,我们没有自己的特点,也没有自己的文化。高雅音乐进入中国之后,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反省与不断修订的过程。”

在柴亮对于国外高雅音乐进入中国之后种种担心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通过音乐来超越国家边界的种种努力,如今,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柴亮早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己变成了一位胸怀宽广的世界公民。对于高雅音乐其基本文化属性的多重性话题,柴亮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浩繁。因而对于国外的高雅音乐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自己民族的音乐传统,在自己民族的资源中汲取智慧和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对高雅音乐在整个中国的健康发展有实际的意义。”

相比于国内的情况,柴亮坦言,“西方的高雅音乐,在具备文化功能的同时,确实也有着强大的娱乐功能,最终也确实能够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奇葩。这是由于西方的高雅音乐有着一整套完整的音乐创作规律,这是一种严格但具有相当灵活性的规律,是前人在音乐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规律。它们在严格的表面现象背后,有非常宽容的回旋余地,从而保证了音乐的活力。在这些方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国内的同行来学习。”

文化领袖

在柴亮看来,高雅音乐是伴随欧洲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它已经成为西方音乐中表现力最丰富、适应性最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在同世界各民族独特的传统音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会生活,表现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的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并成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高雅音乐是从西方宗教音乐发端而以严格的节拍记谱法和统一的和声理论为基础的,它一方面拓展了音乐的多声部张力,完善了音乐的逻辑性结构,另一方面却使旋律、音色和节奏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个体表现力受到了制约。而这些方面,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则有着西方专业音乐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神韵和丰富积淀。这些未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灿烂音乐遗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广阔的艺术创造天地。”

正如深谙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柴亮所说的那样,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并不同步。中国没有经历过西方的大工业时代,也没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中国的音乐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着农业时代的原始形态。这恰恰是中国作曲家与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拥有广阔而丰厚的未开垦的一片天地。

在外国音乐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欧洲一些作曲家曾经对西班牙语系包括一些南美洲国家独特的民间音乐发生兴趣,并以那些地区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过一些作品,如格林卡的《马德里之夜》、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等等。后来,西班牙语系的作曲家登上乐坛,如西班牙的阿尔贝尼兹、格拉纳多斯、巴西的维拉-罗勃斯、墨西哥的恰维斯,他们创作了韵味纯正的西班牙和南美洲的拉丁民族专业音乐,这就使其他民族的作曲家在这一方面望尘莫及。

地域辽阔的中国,一些拥有少数民族独特音乐传统的地区,如云南、新疆等地区,这些年正在成长起来一批自己的作曲家。柴亮满怀信心地说:“对这些地区传统音乐的开发和再创造,最终还要靠他们。我相信,我们的作曲家也一定能够以我们自己民族的丰富音乐为基础,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将这些独特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现到世界乐坛。”

慈善使者

“音乐不是奢侈品,不是我们钱包鼓了的时候才来消费的多余物;音乐不是消遣,不是娱乐,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让人类生活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在致新生家长的欢迎词中,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系主任卡尔·伯纳克说的这段话打动了许多人的心。柴亮,作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刚好在用他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也许正因为一路走来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自觉幸运的柴亮对这个社会更多地持以感恩和回报之心。2003年回国后,他回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任教,2009年2月,他和好友成立了“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开始通过慈善关注社会,通过音乐帮助孩子。

2008年底,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令人震撼的演出。该团的所有演奏家都是由曾经孤独、贫穷的少年组成,他们都有幸受助于委内瑞拉著名的慈善机构——“音乐救助体系”,该体系成立近30年,受资助人超过29万。这次演出成为了“音乐之帆”计划的灵感来源。

但是,一场演出带来的感动还不足以解释一个慈善项目的诞生和发展。柴亮成立“音乐之帆”,也和其在美国多年的留学生涯有关。柴亮对美国相对完善的慈善事业深有感触。在那里,他经常随乐团到老人院、精神病院、残疾人院,甚至监狱等地方演出;而他留学所需的学费也全部受助于一些不相识的人。回国后,看到那些穷苦的孩子,柴亮就想到当初的自己,他渴望做一些事情,并且期待这些事能够对这些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才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我去帮助别人。所以说是‘音乐之帆’选择了我,是这样一个好项目给了大家聚到一起的机会来帮助这些孩子。”柴亮这样评价最初创立“音乐之帆少儿资助项目”于他自己的意义。

柴亮相信,音乐能摒除个人色彩而具有跨越时空的共性,它能涵盖生活中精神层面所有的意义,“一切生活中解释不了的东西音乐都能解释”。他也相信,音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能给他们带来自信。

提到这些,柴亮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快乐和欣慰。“当孩子们自信、阳光地站在台上演出时,他们知道自己不比别人差,”他说,“因为大家都在听,在给他们掌声。我们就是要给大家这样的概念——这些孩子可以达到他们想达到的任何目标,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也是可以做梦的,而且只要坚持,梦想就可以成真。”

柴亮对于“音乐之帆”也有很多设想和期待,作为音乐家,他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这些孩子能站在世界舞台上,像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一样,代表着世界潮流。

已过不惑之年的柴亮,是洒脱、风趣而快乐的。做慈善于他来说是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是将自己曾经得到的东西再给出去,这种对于社会的回报带给他的不是责任感和压力,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感。

柴亮

1968年生于沈阳。199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曾在首届全国艺术院校小提琴比赛、英国第二届叶胡迪·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日本第三届国际音乐比赛等各种大赛中夺得重要奖项。

作者:金 鑫

异化现象下少儿艺术教育论文 篇3:

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东湖片区夜间美学场景构建探究

摘要:文旅融合发展是夜间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成都夜间经济和夜间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以夜间美学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点,总结出夜间美学场景的应用价值,并以成都东湖片区为例,从“夜娱”“夜演”“夜購”“夜景”四个方面提出夜间美学场景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  夜间美学  夜游场景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夜间旅游开发和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空间、搭建了新平台,而夜间旅游又是文旅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晚间居民城市漫步或是旅游者的夜间出行,夜间美学场景能为参与者提供与白昼截然不同的体验。

一、成都的夜间经济和夜间旅游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蓝海。[1]

根据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7》的调查结果, 我国居民夜间消费是一日游花费的3倍以上,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夜经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成都,2018年发布的《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明确:要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2019年9月,出台了《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2020年11月13日成都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正式发布,“夜说锦官城”计划同步启动,成都夜间经济再“加码”。

从狭义的研究来看,夜间旅游被认为是夜生活和夜经济之间的重要媒介。在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双轨影响下,区别于白昼繁重工作的夜生活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并具体通过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夜游、夜饮、夜宴、夜唱、夜逛、夜购等具体的消费内容构成夜经济。可以说,夜生活是背景,夜经济是目的,夜间旅游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夜间经济1.0版本,是从18小时城市变为24小时城市;夜间经济2.0版本,是从买买买、吃吃喝喝到感官娱乐;而夜间经济的3.0版本,是从碎片化经济到区块化经济,融合了更多的综合性业态。[2]2019年,“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国内热门旅游城市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抖音夜间打卡量、淘票票夜场电影场次数、Talking 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大众点评、NASA夜间灯光值、NASA夜间灯光覆盖面积占比、城市夜间(22点至次日6点)公交覆盖面积占比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公布了各大城市的“夜生活指数”,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位于排名前四,成都排名第五。成都的夜间经济圈经历了自九眼桥自发形成的酒吧一条街1.0版本,“339”加入商业业态的2.0版本,目前正朝着态、生态、商业形态“三态”合一的3.0版本发展,将文化、艺术、酒吧、音乐、美食、演艺等综合资源系统融入夜间文旅,通过构建夜间游赏场景、生活场景,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最地道的老成都和最时尚国际的生活美学。

二、夜间美学场景的应用价值

夜间美学是夜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点,夜间文化旅游能够提供一定的文化特异性并营造特定的空间,因此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例如夜间文化旅游场所、文化遗产、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因为灯光的指引性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聚焦,夜间的文化与旅游以新颖、独特的面貌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夜间美学场景的构建则成为文化旅游可探索的有益空间,其构建需要通过夜间照明、景观照明、新媒体艺术照明和灯光秀等夜间媒介让夜间成为具有商业气息和艺术气息交织的场域,使纯粹的美学进入到生活场景之中,过渡为生活的美学。[3]

 从宏观层面探讨,以“夜间美学”为内涵融入成都文创旅游,关注点从空间拓展转向了时间延展,夜游场景以其时间延展的特性可成为“夜间美学”可探索、可开发的新模式,推动城市从“城市场景”到“场景城市”的跃迁,为成都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参考应用价值。从中观层面来看,“夜游+ ”可营造功能耦合的复合场景,城市夜场景营造从单个部门到城市综合层面跃升,在新经济领域、消费领域、社区发展领域和公园城市领域等重点领域发力,探索“夜经济”视角下成都新经济应用场景、消费场景、社区场景、公园场景与夜间美学相结合的实践机制,营造多元、多面、多点的新“夜”态,推进居住、旅游和休闲融合促进。从微观层面来看,营造高品质夜间美学生活场景,夜游场景实践不仅侧重技术应用场景建设,而且重视空间美学和城市文化,将白昼天府文化所孕育的巴适安逸和美的生活方式、独具韵味的城市特点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元素,不断尝试融入到夜间场景营造中来,打造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生活新场景,形成满足市民文化生活体验的特色夜游场景。

三、成都东湖片区夜间美学场景

成都的夜间旅游项目已经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态势:九眼桥酒吧夜娱、339高塔夜游、望平街香香巷美食集市、金融城双子塔节庆灯光表演等日渐开启成都城市经济发展的夜间模式,尤其是2019年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通过灯光置景、全息投影、多媒体互动等综合文创手段实现的视觉盛宴。但综合来看,现阶段成都的夜间消费中餐饮服务、购物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艺术学习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国内外游客对于更高层次夜间消费的需求。

东湖片区地处成都东南方向中心城区位置,是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重点区域,具有成都向东向南打造新经济新消费场景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东湖片区可借助其独具、丰富的生态、艺术资源和优势,在发展夜间经济时拓展到艺术、文化、演艺、艺术教育培训等更多领域,朝着凝聚“艺术家圈层、艺术概念集合店、艺术创客、艺文教培”等文创元素的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迈进。

1.夜娱

成都东湖片区的华润广场翡翠里、翡翠坊,以新中式院落风格打造的商业街道,入驻了高端餐饮、书吧、少儿教育机构等,这些场所融合了美食、饮品、音乐、读书、文创、艺术展览等各种文化类消费产品,大部分场所营业至晚上10点甚至凌晨12点。中港CC PARK正在打造国际滨湖艺文潮玩旅游目的地,汇集潮玩、时尚、艺术、文化等元素,同步融合商业规划形成艺术主题业态,商业配套以“成都第五街、东湖不夜城”为主题,打造成都时尚艺文生活新方式。此外,东湖艺术文化类资源丰富,有红创空间、成都艺术品保税仓库、红美术馆、红石青年艺术基地等当代艺术氛围浓厚的艺术场所,承接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不仅为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及发展契机,同时这些艺术资源也是转化为文创夜游的内核动力。

2.夜演

东湖片区夜游经济圈打造的流动空间浸没式剧场——域上和美先锋剧场,成为新“锦官城”文创地标,涵盖了表演、音乐、摄影、空间视觉、多媒体影像、现代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本地居民体验夜游提供更多的选择,甚至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丰富成都现有夜游产品,为打造成都夜游品牌亮出新名片。导演孟京辉2019在成都打造的全球超大规模浸没式戏剧《成都偷心》选择在此作为长期驻演地,戏剧演出时间为晚间7点之后,随之成为夜间爆款打卡地吸引大量的省内外游客。以“夜演”为核心串联表演艺术、空间视觉艺术、声音艺术、摄影艺术、多媒体影像、音乐、现代舞蹈等多元藝术形式,定义高能融合的多维美学场景。

3.夜购

成都东湖片区商圈的万达广场、伊藤洋华堂,是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商业区,聚集购物中心、休闲聚落、美食街区等诸多城市配套,华润广场翡翠里、翡翠坊,以新中式院落风格打造的商业街道,入驻了高端餐饮、书吧、少儿教育机构等。多元化的复合消费场景吸引大量周边本地居民进行购物消费,同时为其他的夜游项目带来潜在的消费群体。

4.夜景

国内依托城市湖泊打造的夜景公园,例如南京玄武湖夜景场景设计,结合樱花与水景,采用智能彩光照明控制,呈现春夏秋冬四时景观与湖景交相辉映。又如今年年初武汉正式发布的“夜游东湖”项目,结合武汉东湖的游乐园、植物园、湖景打造的“东湖之眼”“花乐夜植物园”“东湖游船”等网红夜游景观在各大平台刷屏,成为国内文旅IP招牌。成都东湖亦可借鉴此类优秀项目,结合夜间照明、景观照明、新媒体艺术照明和灯光秀等夜间媒介,在夜游产业经济规划的基础上,借力东湖文创产业,以东湖水域为载体,以文化为线、灯光为媒,用创意化的手段引导空间照明艺术规划设计,结合艺术照明、智慧照明、人文照明等途径,推动城市照明从“亮化”到“美化”进一步上升到“文化”。

四、小结:

成都近几年来夜游项目大大受到本地市民及全国游客的欢迎,但是在品质提升、形成差异化产品供给以及产业协同方面仍需要加强;另外,在城市景观构建方面,缺少城市夜景构建评价体系、对夜间文化美学方面的探索较少。目前成都应抓住夜间经济的契机,创新场景营城思路,构建城市美学夜景,以“夜游+”场景引领城市建设、产业协同、文化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

成都应基于夜间活力基因及历史文化积淀,进一步梳理城市文化特色,以天府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导向,以商业服务业为供给保障,叠加时尚科技等前沿表达手段,发展独具一格、“新”夜间经济,营造多元、独特的夜间消费场景,发展迭代更新的、以天府文化艺术“加持”的夜间经济。

参考文献

[1] 徐寒冰. 成都夜间经济发展前景的可视化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No.2245): 111-114.

[2] 毛中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龙燕妮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专业研究生. 夜间经济为成都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N]. 成都日报. 2019-8-21.

[3] 陈焱松,高飞,刘晓希. 夜间美学:后疫情时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C]//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疫情应对, 2020.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冠疫情后提振夜游经济途径探——以成都东湖经济区文创夜游项目开发为例》,项目编号:2020SCTU59

作者简介:

覃祯(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  成都  611130)

作者简介:覃祯(1990- ),女,汉族,新疆伊宁人,硕士,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照明设计

作者:覃祯

上一篇: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论文下一篇:价值工程理论的电力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