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在教育行业,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动态化教学,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信息优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篇1:

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优化与调控

摘 要: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改变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对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优化,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量进行优化与调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量;优化;调控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也为人类自身营造了新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就必须对教育实施改革.目前数学科学的发展与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数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相对滞后,特别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现在不少学科在教学方面广泛引进现代科技,例如投影仪、幻灯片、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但在数学方面,许多数学教师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重视不够. 几支粉笔、一把尺一堂课的现象相当普遍.在计算机科技迅猛发展应用极为广泛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数学教学,就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等. 数学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多媒体组合优化课堂教学上,即教师在系统方法指导下,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口语、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等)与现代教学媒体(摄影、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及语言实验室等)的有机组合,以及课堂教学信息量的有效调控,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实施要求与准备

1. 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

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首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 多媒体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图像的翻滚、移动、闪烁、重复、定格,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等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圆锥曲线方程》的内容时,将课本上引言的海尔·波普彗星的运动用媒体演示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自身也在转,一颗明亮的星星逐渐接近地球,然后又渐渐离去;再结合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的运行轨迹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学生观察讨论运行轨迹是怎样的曲线.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形象地感受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效果,使学生直接从感官上认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在高中数学中,函数、几何、向量、逻辑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广泛,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 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可让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有接触这些信息的强烈愿望,产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如:在数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碰到雪花曲线这一概念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漫天飞雪,从学生熟悉的“雪花”情景入手,结合利用《几何画板》生成的雪花曲线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上的特征,促发他们的矛盾探究心理,同时将等比数列定义性质的复习巩固巧妙融入新课题的研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2)用多媒体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难于理解的知识构成数学教学的难点,它主要产生于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也产生于教学手段不得力,妨碍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形象、直观、多角度演示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技术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出立体感较强的立体几何图形,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地观察,理解抽象的数学性质;利用计算机完成几何图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真正在运动变化中研究数学规律;又如在高中数学教科书和参考书中几乎都是证明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而为什么增减的分界点(拐点)就是它?函数到底是怎么增的、怎么减的……这些过去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甚至讲不清楚的数学问题,今天借助计算机技术一动就清楚明白了,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都由学生探究完成,这不正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

利用计算机来探索函数y=ax+■(a>0),首先运用GSP设计函数y=ax+■(a>0)的图象,拖动点B,改变b的值(点B的纵坐标),图象上下动起来,观察图象单调性的变化,特别是点B在轴上下时的情况.

图1

通过这个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深刻认识此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然后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证明.

(3)用计算机软件促进数学变式教学的发展

数学变式教学一直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 在借鉴传统数学变式教学的基础上,可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运用到数学变式教学中,特别是几何的变式教学. 计算机的实时动态功能可以即刻改变图形中相关要素的位置或关系,从多侧面探究数学问题变化规律,在变式中找到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 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通过向学生展示“正方体截面”课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即正方体的一个截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同时对正方体的截面顶点的改变,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中信息量的调控

1. 难度的调控,即发挥多媒体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 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数学中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能利用计算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利用课件将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对应关系找出,形象地说明函数像一台加工机器,进去原料是“半径”,出来的“产品”是面积,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信息密度.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信息密度随着教学媒体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大,它的运用已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采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以及计算机与视听设备相连接的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直观,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密度,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用辅助教学的课件,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教学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曲线形状随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即离心率e)的改变而改变的变化情况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探索离心率与圆锥曲线的关系:e<1, 圆锥曲线为椭圆,e越小椭圆越扁;e=1,圆锥曲线为抛物线;e>1,圆锥曲线为双曲线,e越大曲线口越大. 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式”的学习环境,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园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上,信息量的整体调控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数学教育的范围. 基本是2~3个课时的数学课,课件参与后,教学任务都能相对的缩短1~2个课时. 主要原因是相应课件能简要地说明问题,化繁为简,更好地配合教师掌握时间和进度. 好的课件能在课堂中提醒教师下一步是什么,该怎样做,又可代替教师完成某项工作. 但这样又出现了一些问题:课件的信息量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而对于自觉性或基础较差的学生非常不利;更为突出的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思维”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部分课件的固化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自己从量中求同,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将板书、展示、示范等行为与课件相结合,同时要引导学生从量中求同,与学生交流沟通,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控课堂的进度和深度.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 不是计算机用得越多就越好,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特别要注意课堂信息量的调控与优化.因此,必须防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脱节,课件的制作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进行,与教师的创意、教学设计、数学特有的思想方法、学科教学规律完美融合. 教学中,既要注意使用多媒体技术,又要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作者:朱春萍

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篇2: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在教育行业,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动态化教学,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实现课堂创新、构建高效化课堂的必经之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务必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

1.信息技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帮助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极度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导致其出现了畏难心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很好地提高成绩,而数学理论和概念却不是通过记忆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很多学后生直接放弃了数学课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整为零,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自信,带领他们感知数学魅力,提高课堂体验,进一而激发学生的学習乐趣,为后期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1.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学生的二维思维空间,将静态物体动态化、三维化呈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立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信息技术下,传统课堂的枯燥氛围不再存在,反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将课堂氛围逐渐轻松化,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释放,哪怕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对数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和自主联想,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打开,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可以快速消化和理解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的授课质量。

1.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外,还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场所随时开展学习,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数学学习。受信息技术传播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来传递知识,而信息技术优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录制成短视频,借助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下载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中搜集相关数学史料和发展史,拓展自己的数学视野,延伸数学知识面。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2.1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最主要地位,在课堂设计中必须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所设计的课件也必须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要,小学生年纪小,无法保持整节课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正方体、圆、球和长方体,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图形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比如将梯子、书本、地球仪、气球、圆珠笔等等,当播放到梯子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是怎么图形?”如此类推,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信息技术辅助,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导致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困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消化难点知识。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课中,一些想象力匮乏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描述,通过动画展示出来,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突破概念难点,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恰当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尾声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哪些没有掌握的知识,并将其在课后录制成短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对症下药进行观看复习,在观看微课短视频时,学生可以暂停、后退、快进,相较于线下教学,微课可以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和解决。

2.3整合教学资源,启迪学生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教学设计也比较狭隘,再加上分数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教师在备课时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突出考点为主,这种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启发,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数学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类似问题,拓展学生的解题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题库。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传递数学史料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究数学发展史,启发学生思维。

2.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自学能力

在传统说教式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讲述的知识,一旦遇到问题往往都是直接求助教师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搜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了一定的惰性,不愿意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优化下,教师可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的能动性完全激发起来,从而带动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后练习中,传统刷题式作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将其改变成视频观看作业,通过观看本节课的课程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巧妙地将其结合到小学数学课中、课后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活跃教学氛围,使得数学课堂变得动态化、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训元.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环球人文地理, 2016, 000(010):213-213.

[2]张令环.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现代农村科技, 2012, 000(015):70-70.

[3]倪鹏程. 优化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例谈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小学时代, 2019(12):2.

作者:次仁措姆

信息优化教学论文 篇3: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在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应用利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通过结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结合信息化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应用,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引言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将信息技术资源合理引入其中,这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让知识更加丰富生动;其次,信息技术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资源,其中有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

一、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中的优势

(一)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要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学习会变得更加主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会总结这些规律,从而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方法指导,综合提高学生水平

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是将理论知识教学给学生,教师要注重将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给学生,只有真正意义上达到“授人以渔”,才能得到最佳的学习效率。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学习方法的记忆。数学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思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将其中的要点以及不同着重展示,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有对比、有强调,才能幫助学生彻底理解方法。

(二)查找信息资源,丰富学生探究体验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资源丰富,其中有许多信息学生很感兴趣。例如,当前流行的益智类小游戏,它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可以有效突出知识特点。将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

(三)构建教学平台

以往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依靠教科书向学生讲解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学较为单一。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资源,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构建资源库,让学生通过资源库来查找学习的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观看名师的视频,从这些视频中挖掘教学的经验,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还可以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同时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上教学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也可以录制微课,将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而微课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学生通过微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四)结合信息化,合理创设有效情境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大多是具备充分的连贯性,而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降低新课程的教学难度,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对课程的导入工作。同时,导入工作的成效高低也直接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具备教育价值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此时,教师即可考虑引入信息化技术,来辅助课程情境创设的相关任务。当前互联网具备资源量大,内容丰富且高度共享的特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资源中找寻有课程引入作用的资源和内容,用以创建更为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尽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对知识的疑问,后续的引入工作即可水到渠成。

(五)及时回放录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俗话说:“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何况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小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出现困惑问题的心理准备。但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因此,教师不妨利用信息技术的录像功能与回放功能,将先前的课堂重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展反思活动,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意愿。但还应注意避免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产生依赖,教师也不能完全改变教学方式,要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小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5-136.

[2]张英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2019(36):77.

[3]南全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19(26):83-84.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星火晶宝实验小学校

作者:张津津

上一篇:水运党建工作论文下一篇:中国文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