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2022-04-19

摘要:美元、欧元和日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近几年来,G-3汇率波动加剧,美元对欧元、日元及世界各国货币持续贬值,G-3汇率波动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国际投资、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G-3国家自身来讲,其影响利弊皆有但利大于弊;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则利弊皆有但弊大于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1:

美伊战争引发的金融思考

谭雅玲金融随笔

随着国际政治与军事问题的恶化,一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形成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而且也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世界经济前景愈加难以判断,并可能加剧国际摩擦与矛盾,更加不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与调整,不乐观性愈加突出。对当前国际问题的分析判断

酝酿许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于3月20日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平和应对、相对稳定的局面。外汇市场美元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当天微弱下跌,随后美元上升趋势加强,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普遍走升,并较为平稳,整个外汇市场明显形成支持美元向上,投资氛围倾向美元。同时全球股票市场,则出现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上涨趋势,其中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从7000多点上升到8000余点,一周涨幅达到836%,为1982年10月8日当周涨872%以来,20年中最大单周涨幅;纳斯达克更跃上1400余点水平,从战前至今延续了9天的上涨周期;今年至今,美股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22%和64%。为此,其带动并影响全球股市普遍性上升明显,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股市均呈现上行价格。目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事依然处于较为激烈状态,但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却与预期相反,稳定与平和性明显,并没有出现金价和油价的上升、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恐慌性没有加大,却有所抑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1、战略与策略铺垫及消化的效应——美伊战争已经酝酿数月,并伴随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经济的不确定,而逐渐加大金融市场恐慌性的投资与投机运作,尤其使给予投机的空间条件愈加充分,进而出现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向下明显加大。原因一方面是美元信心不足,其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明显,经济脆弱性打压加重;另一方面则不可排除美国战略性与技术性的运用手段,以提前消化战争爆发可能对美元资产或美国经济产生的更大冲击,以投资超前缩水技巧的效应,从而达到稳定战时心理恐慌,以免对美元投资形成更大的冲击,实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战略与策略运用,进一步显示美国政策协调、技术娴熟和战略超前的主导影响力。

2、市场技术与价格周期调整的契机——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时间,从某种角度也适宜了金融市场技术与金融商品价格指数的调整周期,进而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出现美元投资的急剧下降或恐慌性抛售,且支持美元资产走高加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与预期相反的金价和油价出现明显下跌走势,分别波动在320美元和27美元,是今年以来的相对较低水平。原因一方面在于全球经济金融普遍不景气中,美国经济实力、美元资产份额以及美国国际影响,依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技术、价格调整周期的必然反应,金价、油价以及欧元、日元相对上升持续的时间周期,处于减压和消化泡沫之中;而战争爆发时间恰好适宜了市场价格自然调整周期,以及技术盘整时段,进而对美元资产支持性时机有利,使美元稳定性体现。

3、国际比较优势加大美国的依存——随着去年至今国际紧张局势的严重,外汇市场一直呈现美元贬值趋势,其兑欧元汇率从去年底的10496美元收盘价位看,最低水平为11084美元,美元贬值近6%;而近期欧元向下明显加快,一天内从10988下跌至10792美元,战争爆发当周在106美元波动;预期较长时间的美伊战争爆发并没有影响拉动欧元明显走强,一方面如上所说,战争预期的心理或技术上准备已经相当充分,而战争真的爆发,市场的准备与应对都显得平和,进而外汇汇率走势波动并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欧元货币本身货币、财政政策、经济基本面不协调与不支持的实际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汇率的依托依然与经济增长或基本状况具有直接联系。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对比效应,相比较而言,无论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基本面表现、投资信心扶持或货币政策驾驭,美元的优势依然明显。日元依托经济的难以调整,使市场淡漠与失望依旧;欧元区则明显处于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向下调整,失业、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对经济数据,乃至汇率心理具有影响的层面,都显现恶化走弱趋势,与欧元走强不谐和、不搭配明显,欧元的忧虑也随之加大;而美国目前经济难有明显起色,消费信心指数创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新低,经济指标并没有乐观预期,其中与美国战争准备和投资心理不安具有密切联系,但美国经济实力、美元市场份额、美国金融主导依然占据有利居多空间,进而扶持美国经济和美元强势的氛围与条件,促进美元稳定向上显现。对欧元进程的反思剖析

但外汇走势与股票趋向具有各自支持的因素和原因,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战争中美欧资本流动中货币的竞争与较量。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军事意图,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金融利益与需求。回想欧元启动初期的科索沃战争,不仅只是政治与国际关系意义上的较量,同时也严重打压与伤害着欧元的货币意义与作用,进而导致欧元连续三年的疲软波动,从起步初期的117美元一路下跌至083美元;科索沃战争间接的打击与油价直接的影响,是欧元磨难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现实,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中除国际政治与关系层面的分歧外,对欧元区而言,恐怕最终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冲击欧元汇率,更多战略意义在于经济利益对金融实际的影响。

自欧元出台之后,美欧之间实力较量与规模竞争愈加激烈,但美国始终是主导信心和心理的主动者,而欧洲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地位。尤其是欧元持续三年多的疲软状况,不仅来自欧洲内部自身因素的牵制,更有国际环境不利于欧洲状况的影响。总体看,欧元出台前后经历了有利、不利、再有利、再不利和初步稳定的四起四落。

1(1998年9月—1999年3月)欧元出台前,美国经济风险上升,从而拉动欧元信心增强,进而导致欧元在1999年起步时定价明显偏高,并且在启动初期一路上扬。

2(1999年3月—1999年7月)欧元启动之后,科索沃危机的打击以及美国经济、股市的强劲压制,使欧元的货币信心和货币形象受到创击,从而导致汇率一路下滑难以恢复元气。

3(1999年7月—1999年11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因素增加、忧虑加深,从而使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表现提升,并促进欧元汇率走势趋于稳定上扬。

4(1999年11月—2000年10月)由于美国经济风险化解明显,而欧元区政策协调艰难,国际环境的变化明显牵制欧元走势,从而欧元刺激欧元疲软加剧,其间欧元曾经创下问世以来的最低水平。

5(2000年10月—2001年1月)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一些著名的企业集团的经营预期普遍下降,从而导致美国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忧虑加重,而欧元地位明显上升,欧元汇率稳定向上明显;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股波动加大,美元资产受到信心与心理的冲击,而欧洲经济相对稳定、结构与政策效益稳定,进而使欧元汇率趋于稳定,虽有波动,但向上及稳定趋势基本显现。

6(2001年1月—2001年6月)美国经济的略有好转,伴随美联储降息作用的引导与牵制,欧洲央行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利率调整处于较为被动和失效状态,进而牵制和打压欧元汇率再度下跌明显,欧元弱势持续出现。

7(2001年6月—2002年5月)美国经济减速明显,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加大,美国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进入经济衰退。美国经济迷茫动荡走势,给予欧元机遇与挑战,欧元波动性明显加大,尤其是面对欧元的全面流通,欧元货币汇率与货币信誉地位有所提升,欧元波动中显示走强迹象。

8(2002年5月至今)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显,经济不确定性继续加大,并伴随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紧张与不景气的氛围,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缩水与贬值明显,比较突出的在于国际资本流动倾斜于欧元资产,投机性因素推波助澜。而美元强势货币中灵活贬值技术上升,欧元走强趋势持续并不断加大。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与调整,欧元暂时优势已经有所转变,美欧之间的货币竞争依托依然在于经济比重、市场份额,其中对比性是较量的重要依据。而从美国经济减速转折之后,欧元出现暂时性相对优势明显,既稳健的经济增长、自主协调的货币政策、娴熟持续的利率调控以及经济结构数据的转变,如失业、财政、贸易等方面好于美国的状况。但是美欧之间的密切性、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使得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转嫁冲击欧元区明显。当前十分突出的在于美欧之间利率的差异,使欧元利率暂时的优势在缩小,货币升值带来的降息压力,将不利于吸引资金有利手段维持,并且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压力,使利率上下之间愈加艰难。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在原来23%的水平,修正为24%,成为11个月来的新高。因此,仔细回顾欧元升值的过程与速度,可以看出,美元战略铺垫与技术运用中打压欧元的长远意味,欧元暂时优势将会逐渐转化并消除,欧元未来的风险不可低估,潜在的调整压力将会不利于欧元汇率稳定。对美伊战争影响和结局的判断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与2003年的美伊战争,从经济层面都是以石油作为主线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当今,伴随国际金融作用的日益突出,石油之外,加进美元强烈的金融资产竞争,使美元和石油同时成为当前美伊战争的两大重要筹码,并直接牵动困惑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围绕美元和石油两大筹码的价格竞争、跳动,各国政府与各个市场,乃至各类国际区域经济、金融机构、组织,都密切关注、评论、协调与调整,石油供给与储备、美元资产转换与调整的政策、策略,使得美元和石油已经成为全球“无形”的准货币和经济流通的“主动脉”,并远远超出其价值内涵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减速与调整,以及当前举世关注的美伊战争,都紧紧扣住美元和石油,并诱发全球性的动荡和风险,冲击干扰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信心的维持,加大投机氛围的铺垫与实施。

因此,从金融研究的思路判断,美伊战争将可能对国际金融形势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国际金融心理恐慌加大,美元投资信心脆弱性,进一步加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局面,进而有可能加速战争短期结束,以稳定美国经济和美元信心;第二是国际货币竞争加剧,主要货币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上升,经济对比和金融“瓜分”严峻性,将以战争为较量筹码,进而战争持续延续,成为大国关系争夺份额、调整经济的的手段;第三是国际金融稳定的需要与经济复苏的维持,反战情绪的上升与战争目的难以达到,形成战争中断的和谈局面将不排除,进而形成有利于经济金融调整的良性国际环境。但从目前看,美伊战争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负面效应明显。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主导、此次全球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主导以及美伊战争发达国家的主导,都加大国际金融调整的难度,对货币信心和投资信心的冲击更加严重,值得关注、研究和防范。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2:

G-3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国家影响的比较分析

摘要:美元、欧元和日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近几年来,G-3汇率波动加剧,美元对欧元、日元及世界各国货币持续贬值,G-3汇率波动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国际投资、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G-3国家自身来讲,其影响利弊皆有但利大于弊;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则利弊皆有但弊大于利。G-3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G-3国家应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关键词:G-3汇率波动; 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资本流动; 国际债务

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仍然具有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金融实力的增强,美元甚至还出现了强化趋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外汇交易及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分别由1997年的56%、54%、58%提高到2005年的65%、62%、65%,形成了实际上的美元本位制。1999年欧元启动后产生了明显的国际金融效应,对美元形成了挑战,国际货币格局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虽然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由于日本经济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经济体,日元汇率的变动也是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问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总体上看,美元对欧元(1999年前为德国马克)、日元不断贬值,G-3汇率一直处在频繁的波动之中,特别是近两年来,美元对欧元、日元和世界各国货币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G-3汇率波动对G-3国家自身的影响

(一)G-3汇率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美元对欧元、日元及世界各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美国解决“双赤字”问题。这也是布什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美国目前有巨额的经常帐赤字,美元因此不得不贬值。”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汇率的长期大幅度升值,会提高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导致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出口增长将会下降,还会导致外国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下降,进口将相应增加。反之,一个国家汇率的长期大幅度贬值,会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导致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有利于出口得增长,同时还会导致外国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升高,进口将会相应减少。根据以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美元贬值会增强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减少其贸易逆差,提高跨国企业以美元衡量的利润水平。

但是在美国金融和宏观经济环境中,近几年有个值得深思的反常现象,即美元的持续贬值和贸易赤字不断扩大相伴。从2000年到2004年,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贬值62.1%,34.2%和6.9%,特别是在2004年末以来,美元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在美元大幅走弱的时候,美国的贸易赤字却不断创出令人惊异的历史新高。2003年美国贸易赤字5307亿美元,2004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6659亿美元,2005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7265亿美元,2006年美国贸易赤字7585亿美元,2007年美国贸易赤字7116亿美元,2008年1、2月份美国贸易赤字仍分别达到590亿美元和623亿美元。同时,自从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各年度的贸易赤字与GDP的比率均大大高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即使是当时的这种比率,那时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也认为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美国贸易赤字反而不断走向失衡,这种现象,完全出乎经济学家的意料。按照经典理论,美元汇率贬值,应该有助于美国贸易赤字恢复平衡而不是相反。这种的反常现象,和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比较复杂有关,单靠美元的持续贬值能否有利解决美国的“双赤字”问题还有待于观察。但也必须看到,在近两年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美国的贸易赤字占GDP比例已从2006年的7%下降到2007年的5.5%,其作用已开始显现。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元贬值还可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因为美元贬值与降息相似,都属于扩张性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美联储的经济模型显示,美元汇率的贸易加权值每降低5%,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差不多相当于降息半个百分点。但目前美国因次债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衰退趋势,美元贬值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明显。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对美国国民财富的影响。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贬值,往往会对国民财富的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美元对欧元、日元和世界各国货币的贬值,却并没有对美国国民实际财富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美国的国际收支理论与其他国家比较是不同的,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所需的世界货币需要用实体资源换得,进而其逆差的弥补也是需要用实体资源换取世界货币来弥补。而对于美国而言,美元就是世界货币,美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货币进行世界支付,也就是使用“印刷机”在支付,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没有货币成本或货币成本十分低廉。在目前国际经济的实际运行中,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美元的基础货币地位,用美元从其它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从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逆差; 另一方面,那些获得贸易顺差的国家,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不得不将从对美出口中赚来的美元回流至美国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不得不用赚来的美元购买美元资产,以防止美元贬值和维护美元的购买力,从而实现美元在国际流通中的平衡。美元的贬值,使得各国用实体资源换取的美元在不断地贬值。在这种世界经济格局下,美元的贬值还相当于美国外债的国际分摊,将极大减轻美国的对外债务。若美元贬值25%,则其所欠境外投资者的3万多亿美元债务就将蒸发掉7500亿美元。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也将产生不利影响。美元贬值使进口商品价格因此上升,会导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降低美国普通居民的购买力,对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不利影响。美元贬值还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大量减持甚至抛售美国债券和股票,使得外资流入大幅减少,从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另外,美元持续贬值会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功能带来消极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指出:“我认为美元贬值既非对美国经济有利也非不利。”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呈中性。但综合分析,美元下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利弊互见,总体利大于弊。

(二)G-3汇率波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对日本的经济和国民实际财富产生了不利影响。1985年日元的急剧升值造成日本泡沫经济加速形成而又迅速破灭,日本经济此后一直不景气,以致整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10年”。由于当时日本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出口企业的产值占比很大,随着当时日元急剧升值,出口减少,私人经济的部门的资产平均收益率大幅降低,大量国内生产外移,产业“空壳化”现象开始逐步显现。流动性不断提高和资产收益率的不断降低对于日本资产市场的破坏是灾难性的,日本资产市场逐渐开始呈现出价格泡沫化的迹象。此后,由于通货膨胀的持续走高,日本央行从1989年开始逐渐上调再贷款利率,这使得日本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从1990年起大幅萎缩。由于流动性的大量减少,日本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最终于1991年破裂,从而使日本走上了长达10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时期。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字,从1990年到200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1.3%,大大低于美国的年均3.4%。

2008年3月19日,美元兑日元汇率跌至1比99,达到2000年来的最低点。与上一次1996年6月日元坚挺时创造的最高点比起来,美元兑日元贬值了20%。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 Co.)预计,在2007年4月开始的这一财政年度中,如果美元兑日元保持在95、原油在110美元/桶,日本企业盈利会下滑7.9%。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商丰田汽车集团(Toyota Motor Corp.)表示,由于美元兑日元贬值,已经让公司年度营运利润减少了350亿日元。索尼集团(Sony Corp.)也面临类似情况,美元贬值使其营运利润损失了60亿日元。日本三一证券的研究认为,如果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价升值到95比1的水平,日本347家主要出口厂商的税前利润就将下降到1.4%。日本政府的研究报告认为,日元兑换美元的比价只有保持在106比1的水平上,日本356家主要出口厂商的才能勉强维持赢利。

但是,美元对日元的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对日本来说,尽管日元不断升值,但从1973年至今,日本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却不像出口增长得那样快。在1985-1990年美元贬值的这一时期,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比重1980年为37.8%,1985年仍为34.5%,与此同时,日本对欧共体的贸易顺差也在增加。1986年日本对外贸易盈余从1985年的13.1415万亿日元增加到15.3143万亿日元,这两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从498亿美元也增加到585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的1/3。日本同欧洲和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盈余也都大幅度增加。自2000年以来,美元兑日元再次出现不断贬值,但日本的国际贸易仍保持较大的顺差,2004年日本的贸易顺差为11.4万亿日元,2005年为7.9万亿日元,2006年为9.05万亿日元,2007年为10.825万亿日元。据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估算,2008年日本贸易顺差可能将达到16.1万亿日元以上。

这一现象看起来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所阐明的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基本原理。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就进口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需求主要取决于生产领域而非消费领域,日本因为资源贫乏而人口众多,只好选择了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道路,而且确立了所有的工业品实行国产,进口只限于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的基本方针。这种满足生产需要的进口体系与美国那种满足最终消费需要的进口体系截然不同,前者主要取决于生产领域的技术构成,而对国内外产品价格的差异缺乏敏感的反应。所以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未导致进口规模相应扩大。从出口结构看,日本的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稳定的质量和节约能源、环保等非价格因素为主要竞争手段,出口品在国外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外部的原因。日元升值后日本依然保持了对外贸易顺差和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尤其是广场协议以来日本持续保持高额贸易顺差,这与美国整个二十世纪90年代期间的经济繁荣,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及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在美国“新经济”期间,需求、投资旺盛,对进口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客观上为日本维持出口稳定增长有利。同时,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快速起飞,对进口资本品需求以较快速度增加,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日本产品的出口。

(三)G-3汇率波动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美元贬值,欧元对美元、日元大幅度走强,将削弱欧元区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阻碍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欧元区出口占到欧元区经济总量近20%,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国商品的价格从而有利于增加美国对欧洲的出口,同时又抬高了欧洲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其在美国和其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将使欧元区出口受到比较大的不利影响,为经济复苏增加困难,进而迟滞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根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如果欧元升值10%,那么欧元区第一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8个百分点,第二年将减少0.1个百分点。欧元的升值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最大,因为德国的经济占欧元区经济的三分之一。从总体来看,欧元的升值将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但另一方面,因欧元区间的贸易比重较大,欧元升值对其出口的影响可能也不如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且欧元升值还使进口商品成本下降,特别是目前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欧元的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的石油和原材料的成本,减轻银行提息的压力,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欧元升值还有利于对外投资的发展,刺激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其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欧元升值增强人们对这种诞生不久的货币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欧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扩大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比重,促使拥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和地区把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储备,据估算,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目前已升至25%左右。《国际经济》杂志(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载文说,当问及10年后哪种货币可能成为国际首席货币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表示,欧元可能会替代美元登上该宝座。他甚至预测说:“欧元将在10年内替代美元成为国际首席货币。”他分析道,上世纪90年代人们曾热论日元和德国马克会取代美元。但由于使用日元和马克的国家的经济规模小于美国,且其金融市场及市场流动性也不及纽约发达,因此这两种货币永不可能挑战美元。然而,欧元却是一种可靠的挑战货币。因为欧元区经济规模同美国大致相当,欧元自身也体现出比美元更有储存价值的一面。对于欧洲中央银行来说,正是基于方方面面的分析,认为目前欧元的升值还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没有必要对外汇市场进行过度干预。

二、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对各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在其外向型经济增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影响上述两者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国内的生产和环境等因素,还有来自国际的因素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更易对外来的冲击产生反应。从理论上讲,G-3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金融风险、债务负担等各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国际贸易流量发生不确定性变化,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从理论上分析,在国际贸易中考虑到风险规避,国际主要货币间的汇率波动会对国际贸易流量产生直接影响。G-3货币作为国际主要货币,其相互间的汇率波动会对钉住某一种货币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流量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如果G-3货币中某种货币升值,则钉住这种货币的新兴市场国家会同时对其它货币升值,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但是,钉住其它货币的国家却有可能因本币对所钉住货币和所有钉住该货币的国家货币贬值而获益。因此,从间接角度分析汇率波动对新兴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量影响,结果并不明确。但从总体上看,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量与G-3实际汇率波动相关性的经验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G-3国家实际汇率波动增加一个百分点,这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就会减少两个百分点(Esquivel和Larrain,2002)。

对于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出口是其国内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减少将导致总需求水平降低。因此,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大都面临着向下倾斜的出口需求曲线,G-3汇率的波动所引起的G-3国家自身收入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减少。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越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受G-3收入波动的影响就越严重。

根据巴西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底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的平均汇率为3.533,到2008年3月雷亚尔兑美元的汇率已升至1.7,5年来雷亚尔兑美元累计升值99.5%。美元一再贬值对巴西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巴西大部分出口产品是矿产品和初级产品,在目前国际市场需求高涨的情况下,出口仍明显下降。根据印度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6年8月至现在一年半时间,印度卢比兑美元从1比47升值到1比40,升值幅度达12%。美元的持续贬值给蓬勃发展的印度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出口外向型产业,如纺织业和软件外包也。据印度商务部估计,在即将结束的本财政年度(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引导纺织业因卢比升值损失130多亿美元。根据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5年6月至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14%,目前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量的20%,美元下跌造成中国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上扬,对中国出口竞争力造成打击。欧元的升值从理论上讲有利于新型市场国家向欧元区国家的出口,但同时又加剧了同欧元区国家的贸易摩擦。从以上三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分析可见,G-3汇率的波动使其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2.国际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大,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

由于G-3国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因此G-3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变化能够直接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规模,近而影响其经济增长。资本回报率下降和财富效应的共同结果使得新兴市场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向发生改变。但由于汇率波动对G-3国家相对财富和资本回报率影响的两面性,它们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影响并不确定。据Davis(2002)的研究发现,在过去27年内,当G-3汇率不稳定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反而较高。因为当G-3汇率波动增大时,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发生较大波动,跨国公司若在本国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必然得承受大量的风险,所以跨国公司趋于对外直接投资,将汇率波动的风险消化在新兴市场国家内部。

G-3汇率波动影响FDI流入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其一,G-3汇率的波动增加了特定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潜在投资者将一般投资在国内,除非预期回报高到可以弥补货币风险。因此,FDI在高汇率波动幅度下将减少。其二,主要货币双边汇率的变化将影响G-3国家价值,G-3国家是FDI的主要来源,双边真实汇率的变化影响真实价值,对FDI的数量和方向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是,这个作用是模糊的。FDI增加或减少依靠那一种货币是高估或低估,最终影响也依靠东道国与FDI来源国家的关联程度和不同来源国家间FDI真实资产的弹性。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倾向于钉住某个G-3货币,G-3汇率的长期单向变动将极大地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区位优势。总的来讲,资本回报率下降和财富效应的共同结果是新兴市场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会有所变化。但由于汇率波动对G-3国家间资本回报率和财富影响的两面性,它们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影响并不确定。

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和美元的持续贬值,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粮食、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不断提升,新型市场国家的较高的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必然造成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

3.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加困难。

G-3汇率波动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为维持钉住汇率制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国际投机资金也利用G-3汇率的大幅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汇率制度进行冲击。上世纪末,G-3汇率波动导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危机之前的几个月的数据资料显示,美元对马克和日元都有大幅度升值。由此导致钉住美元的所有货币相对马克和日元都升值,使得那些国家相对价格竞争优势恶化,外部帐户恶化,加之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最终导致了亚洲货币危机。Esquivel和Larrain(2002)通过研究发现:G-3汇率的波动增加发展中国家汇率危机发生的概率,这个影响是绝对和明显的,但是巨大的关联系数表明,即使G-3汇率自身的较大变动也不足以使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货币危机。只能说G-3汇率的波动对新型市场国家和地区较为脆弱的金融体系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不能积极正确的予以应对,则有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会造成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强,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快速升值,会造成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从而加速新兴市场国家资产市场泡沫的膨胀。美元的持续贬值,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产生负面冲击,其对抗通货膨胀最有力的货币政策的加息手段,有可能反而成为制造通胀的工具。

4.债务负担风险加大,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由于新兴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债务大都以一种G-3货币计值,因此G-3汇率波动会影响到他们以G-3货币计价的实际外债负担成本。比如,欧元的强烈升值导致以欧元计价的外债成本急剧上升。但是同时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可能会因为美元的贬值而减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外债负担影响是不确定的。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稳定的G-3汇率关系下盲目借贷,最终导致在G-3汇率波动条件下更大的债务风险。G-3汇率波动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外部债务负担的不可控制的大幅度的变动。

据统计,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有60%以上是美元资产,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尤多。截止到2008年3月,日本外汇储备为1.01559万亿美元,中国大陆为1.68万亿美元,香港地区为1607亿美元,台湾省为2868.6亿美元,韩国为2642.5亿美元,印度为3064.88亿美元。亚洲人拥有全部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一半,成为美国证券最大的海外投资者。因此,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将因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其巨额外汇储备遭受较大损失,直接成为美元贬值的买单人,是美元贬值的最大的受害者。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G-3汇率的波动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但总体看利弊皆有、利大于弊。美国、欧盟及日本面对美元的持续贬值,均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其深层次内在原因正在于此。2008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G-7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春季会议,关于美元对欧元等其他西方主要货币持续贬值问题,会议声明说:七国集团成员国对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及其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的影响感到担忧,将继续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动向,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合作。面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仅仅表示了“担忧”,并没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措施。

G-3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对于G-3之外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金融风险、债务负担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G-3货币是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主要的计价货币,G-3汇率稳定可以减少其它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暴露的外汇风险,以及不确定的债务负担成本,能够扩大G-3国家对他们的直接投资,有利对抗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防范金融风险,享受G-3国家关系稳定下的政治红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G-3国家应从世界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保持G-3汇率之间的稳定,防止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1] 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 2008年3月20日。

[2] 《参考消息》报.2008年3月24日。

[3] 杨冬宁.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借鉴意义.浙江金融.2007年第7期.第18-19页。

[4] 李石凯.广场协议后的美元/日元汇率与美日双边贸易失衡.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4期.第27-32页。

[5] 内海诚.美元、欧元、日元及亚洲货币——建立一个更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外交评论.2007年第3期.第17-19页。

[6] 薛敬孝,张晓东.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第76-83页。

[7] 赵陵.2004 年美元、欧元、日元走势分析.《世界经济》2004年第3期,第52-58页。

[8] 刘兴华.近年来日元汇率的走势及成因探析.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第53-63页。

[9] 王一萱.日元汇率变动与日美汇率政策.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7期,第9-13页。

[10] 方显仓,孙丽,罗忠洲.元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0-17页。

[11] 方明.美元的强势—美国经济复苏与强势美元政策.国际贸易.2001年第8期,第53-55页。

[12] 罗忠洲. 汇率波动与对外直接投资:1971~2002年的日本.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13] Reinhart,Carmen M.and Vincent R.Reinhart,“What Hurts Most:G-3 Exchange Rate or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ryland,January 2001.

[14] Richard H.Clarida,“G-3 Exchange Rate Relationships:Review of Record and of Proposals for Change,”Essay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o.219,September 2000.

[15] Kaminsky, Graciela L.and Sergio Schmukler,Emerging Market Instability:Does Sovereign Ratings Affect Country Risk and Stock Return?”Mimeograph,The World Bank,March 2001.

[16] Froot,Kenneth A.and Jeremy C.Stein: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 Imperfect Capital Markets Approac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1191-1217,1991.

[15] Raymond MacDermott:Evidence Linking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2004,www.wiu.edu.

[17] Bayoumi,Tamim.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vention: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CEPR Discussion Papers 1982,C.E.P.R. Discussion Papers.1998.

[18] Yoshimura and Kiyota.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World Economy 27 (10), 1501 1536.2003.

(责任编辑王刚)

作者:范跃进 金喜在

欧元流通汇率趋势论文 篇3:

瑞士法郎冲击波


2015年1月15日,瑞士日内瓦市民排队办理外汇兑换业务。

1月15日,瑞士中央银行向外界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从即日起,瑞士央行历时3年多的1法郎兑0.83欧元的汇率上限将被取消,瑞士法郎的汇率不再与欧元挂钩!消息一出,全球的金融市场为之震荡。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许多企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许多外汇从业人员称之为金融海啸,并不为过。

那么,瑞士法郎为什么要盯住欧元,设定一个上限?是什么促使瑞士央行现在做出取消这一上限的决定?这一汇率上限的取消又为什么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冲击呢?
事出有因

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中立国。虽然地处欧洲腹地,但它既不是欧盟成员,也不在欧元区内。保持这种特殊的中立地位,好处是很明显的:在享受与欧洲大陆各国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却不受欧盟和欧元区许多政策和条条框框的约束。这种中立地位为瑞士的政治和经济提供了特殊的稳定性,瑞士成为举世公认的低风险国家,是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天堂,为全球投资者所追捧。再加上全球闻名的瑞士金融业及其保密性,畅销不衰的瑞士钟表,品质上乘的瑞士巧克力,到处风景如画的丰富旅游资源……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对瑞士趋之若鹜,来自世界各地的热钱大量涌入瑞士。

这种迹象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加剧的趋势。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大陆成为重灾区。受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欧洲的经济,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满目疮痍,十分萧条。而相比之下,同处欧洲大陆,瑞士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所遭受的打击要小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许多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纷纷瞄准了瑞士,大量的热钱纷纷涌入。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许多俄罗斯石油新贵为了分散风险,更是把大把大把的石油美金转移到瑞士。世界对瑞士法郎的需求急剧上升,法郎升值的压力陡然加大。

瑞士央行放弃法郎对欧元上限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欧洲央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真的要来了!

瑞士是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瑞士法郎的升值,将会使瑞士出口的商品变得昂贵,从而起到抑制出口的作用。当时的瑞士中央银行,为了防止法郎过度升值,维护汇率的稳定,保护出口产业,便想出了一个与欧元挂钩的办法:那就是规定一个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即1法郎兑换成欧元不得超过0.83欧元。一旦法郎的升值压力加大,瑞士央行就会入市,进行干预。这个法郎对欧元的上限,作为瑞士中央银行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了3年多。

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法郎多次面临升值的压力,但瑞士央行频频入市,这一汇率上限才得以维持至今。那么,现在瑞士央行又为什么突然决定改弦易辙呢?
局势有变

瑞士央行主席乔丹(Thomas Jordan)在宣布这一决定时,声称现在的经济形势与3年多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瑞士法郎升值的压力比当时要小了许多。所以當时规定的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

果真如此吗?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英、美经济正稳步复苏,而与此同时,欧元区的经济却还在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中挣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在不断贬值。由于瑞士法郎和欧元挂钩,所以欧元兑美元贬值的一个连锁反应,就是瑞士法郎也跟着对美元贬值!从这个逻辑上讲,瑞士法郎升值的可能性确实小了很多。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瑞士央行决定放弃这一基本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另有苦衷。在规定了法郎对欧元的上限之后,瑞士法郎还持续性面临升值的压力,怎么办?一个很直接的办法,就是减少流通中的欧元货币量,从而达到让欧元升值的目的。在这一上限实施的3年多时间里,瑞士央行多次购买大量的欧元债券。实际上,瑞士央行已经成为欧元债券最大的买家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法郎对欧元过度升值,超过这一规定的上限!

可是,现在要维持这一上限,瑞士央行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了振兴欧元区的经济,最近不断有消息传出,欧洲央行正在考虑新一轮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到时候,投放到市场上的欧元总量将会增加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欧元。对于瑞士这么一个小国来讲,它能用来购买欧元债券和其他欧元资产的外汇储备是相当有限的。跟这一轮量化宽松比起来,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对于瑞士央行来讲,要继续维持这一上限,已经是很困难了。即使瑞士央行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欧元资产,来维持这一上限,其代价也会过于巨大,得不偿失。

正是基于这层考虑,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瑞士央行放弃法郎对欧元上限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欧洲央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真的要来了!
全球冲击波

瑞士央行在没有知会任何监管机构,在市场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取消法郎对欧元的上限这一做法,对于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来讲,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在此前一个月,瑞士央行主席乔丹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还信誓旦旦地说,保持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将会作为一项长期的货币政策而被坚持下去。仅仅一个月后,这项政策就被取消了。这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吗?瑞士央行和政府的信誉何在?

也正是因为瑞士央行的这一决定太过突然,所以才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全球的金融市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也就格外惨重。

在英国,外汇交易公司Alpari一夜之间损失惨重,不得不申请破产。由于Alpari是英超球队—西汉姆联队的赞助商之一,其破产的消息在英国备受关注;新西兰的外汇交易公司Global Brokers NZ,也由于瞬间遭受巨大损失,不得不关门大吉;另一家新西兰外汇证券公司Excel Markets也宣布由于运营资本损失严重,不得不停止营业;美国最大的外汇交易商FXCM也宣布,由于其客户一夜之间损失超过2.3亿美元,他们其中许多人的权益资本账户将达不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对于那些为数众多的投资于瑞士法郎的个人投资者来讲,其损失更为惨重。许多人知道,从事外汇交易,大家都使用杠杆,否则的话,仅靠外汇市场那小小的浮动空间,根本不足以盈利。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好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波动就会让你的盈利放大数倍,皆大欢喜;而在不好的时候,你的实际亏损,也会被扩大几番,让你深陷万劫不复之渊。由于大多数外汇投资者认为瑞士央行所规定的上限会继续发力,所以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大家都把宝押在法郎不会升值上。这次,瑞士央行却突然宣布取消法郎对欧元的上限,法郎兑欧元瞬间升值,升值幅度一度高达39%!再加上杠杆效应,实际的损失更是被放大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许多个人投资者一下子血本无归,“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瑞士央行的这则消息该会把多少个人投资者逼上绝路?

而没有深度介入瑞士法郎投资的日本,也是忧心忡忡。瑞士央行这次出尔反尔,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国际社会所不齿,更让千千万万看好瑞士的投资者心寒!再加上瑞士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取消以后,法郎汇率的稳定性大为降低,瑞士作为资本保值增值的天堂,已经风光不再,许多投资者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别处,而日元是潜在的对象之一。如果对日元资产的需求急剧上升,日元就会升值。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来讲,日元升值,对日本的出口会有直接的影响,是日本政府和出口企业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难怪,瑞士央行取消法郎对欧元上限的消息一出,日本国内的金融市场已是一片风声鹤唳!
自食其果

瑞士央行这次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对欧元的上限,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法郎升值的压力是否真的减少了?

消息传出后,瑞士法郎兑欧元迅速升值,升值幅度甚至一度高达39%。虽然后来有所回落,但是法郎兑欧元还是升值了近20%!瑞士央行所期望的市场平稳反应,是彻底泡汤了。为了打压法郎升值的压力,瑞士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到-0.75%,但还是没能遏制法郎升值的势头。

瑞士法郎的升值,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对于广大的瑞士消费者来讲,暂时是会得到好处的。法郎升值,使得进口到瑞士的商品变得更加便宜,这对瑞士的零售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瑞士法郎的升值,对瑞士的出口企业是大大不利的。據估计,瑞士的出口将会因此而减少50亿法郎的收入,这相当于瑞士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7%。从中长期来看,瑞士法郎的升值,将会对瑞士的经济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两相比较,得不偿失。瑞士央行从设计这一上限,到这次最终废除这一上限,可谓是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但最终还是难逃法郎升值的下场!

其实,从一开始,这场汇率保卫战,就注定是瑞士央行所无法打赢的一场战争。以瑞士一国之力,对抗庞大的欧元区,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 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其实毫不足奇。

上限取消后,法郎对欧元已经升值近20%。今后一段时间,法郎会继续对欧元升值吗?1月23日,欧洲央行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最终决定将展开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其规模可能最终会高达1.1万亿欧元。看来,欧洲央行的头头脑脑们,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改变欧元区一蹶不振的局面。这对欧元区是个好消息,但对瑞士央行来讲,却无异于雪上加霜。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欧元进一步贬值是必然的。这样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法郎对欧元会进一步升值。

从一开始,这场汇率保卫战,就注定是瑞士央行所无法打赢的一场战争。以瑞士一国之力,对抗庞大的欧元区,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仅如此,1月26日,希腊的极左翼政党西拉兹党在大选中获胜,将与排名第六位的右翼希腊独立党组成联合政府。西拉兹党以反对财政紧缩闻名,并表示要与欧元区就偿还2400亿欧元的贷款条款,展开重新谈判。西拉兹党的上台,让许多人相信希腊有可能会效仿阿根廷,赖账不还。再加上西拉兹党一贯的极左立场,希腊有朝一日从欧元区中分离出去,现在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正是由于希腊大选所制造的不稳定性,欧元当天大幅贬值,欧元对美元创下11年来的新低。欧元的贬值,进一步加大了瑞士法郎的升值压力,这是瑞士央行所竭力避免的,但现在已经是鞭长莫及了。

作者:张纲纲

上一篇:全体主义音乐研究论文下一篇:老子经济思想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