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不仅是新时代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最新档案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2021年6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专门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引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行安排部署,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法律依据,对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1:

论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的特点

当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成长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了数字时代,它们正以全面浸透的趋势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档案界的普及运用,对档案资源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时代的特征。从需求、技术、方式、资源四个方面为着眼点,具体分析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所具有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独特性就整合措施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探讨。

一、开启档案资源整合的大门

1.档案资源整合的背景

档案资源整合一直是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档案资源数量激增与结构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社会公众对于档案信息需求扩大与档案资源利用服务质量差的矛盾,促使档案部门加快整合档案资源的脚步;另一方面,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电子政务的推行,以及社会公众信息意识的觉醒等背景都为档案资源整合创造了先决条件。档案资源整合这一议题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1];200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档案资源整合是保证“三个体系”成功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2011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档案资源整合。而在当前环境下,《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档案信息整合共享程度要有明显提升[2]。除了政策条件的加持外,数字化背景下电子档案与原生性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利用也为档案资源的整合带来了机会与难题。

2.数字化背景下的档案资源整合内容

档案资源整合从宏观上讲,不仅是指对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而且主要是指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下,通过整理与组合,使之结构合理、配置优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3]。

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包括档案实体的物理整合,还包括着数据整合、系统整合与服务整合。数据整合即档案信息内容的整合,要在广泛搜集与补充档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整合[4]。而在数字时代,丰富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上,存储于不同结构的数据库中,由于描述方式不同,导致档案数据之间结构不尽相同,异构的数据难以直接整合,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集成框架、兼容的数据接口等,以实现数据之间的自由流动与共享[5]。由于国家没有关于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标准方面的统一规定,各个地区、各个档案机构的管理系统类型、软硬件结构各异,这同样大大阻碍了档案资源的无差别共享,因此利用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关键性任务,需要创建云平台以联结异构的系统。档案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为用户更好地服务。因此,档案资源整合还必须加强各档案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以及档案信息服务部门与其他信息服务部门之间的服务融合,打造“一站式”的服务门户,实现用户“在任何时刻,从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任何模式的信息”[6],提升用户的档案利用效率。

二、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的“新”特点

1.新需求——跨界整合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化、网络环境的成熟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立体与广泛,对档案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档案资源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拓宽了整合区域,不再拘泥于某个档案馆、某个机构或组织内部,或者档案馆之间,而是转向整个地域甚至国家范围,以更好地建设资源体系,满足全国公众的广泛需求。然而,新需求下的跨界整合,“界”不仅仅指地域,还指向行业与传统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各行各業融合发展,通过信息的传播交流使得各界关系愈加紧密,更多的人突破行业壁垒,寻求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服务,希望能通过“一站式”平台高效率地解决自身问题,获取知识服务,而对于档案信息服务部门与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其他相关机构而言,它们在业务模式、资源属性以及服务对象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8],这自然就为资源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方便了档案部门根据公众实际需求,按照主题、人物、事件等方式进行专题整合[9],更加贴近公众需求,方便档案资源的利用。例如:社会公众权利与信息意识觉醒,对房地产档案、健康档案、就业档案等各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需求增强,2007年《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基于公众的迫切需求,不少地区都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当地及下属地与民众利益有关的部分或全部门类的专门档案,实现了区域内民生档案资源的远程互联[10],公众可以进行异地查档等便民操作。在最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利用的宗旨下,为了更好满足公众信息需要,档案部门今后会突破各“界”鸿沟,实现面向社会需求的档案资源整合。

2.新技术——贯穿整合流程

各类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的核心特点,网络通信技术、跨库检索技术、互操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且贯穿于整合工作的各个流程之中。

首先,在档案资源准备方面,除了原生性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外,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已成为档案部门的主要建设任务,数字化后的档案资源可以储存在云平台上,突破时空限制为用户服务做准备,这些功能的实现得益于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与虚拟储存技术;除了档案资源本身外,档案数据的采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目前档案资源整合范围扩大,档案数据已从局部采集转向全面采集,旨在建设统一的大数据资源体系[11],因此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支撑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工作。

其次,在档案资源整合过程中,档案数据信息与数据库由于建设依据的标准体系不同,存在着多源异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互操作技术来消除档案数据、信息系统之间的差异,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对于线上网络平台中档案资源的收集整合来说,技术难度也非常大,不同标准体系下建立的平台需要通过一个统一数据库来储存档案资源,比如:云端的电子档案库,以保证档案信息能够集中传输,也方便了用户对于档案资源的快速检索。档案网站等线上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态性,这也是线上资源整合的难点所在,网页信息需要利用爬虫等软件进行实时抓取,数字档案资源在动态生成情况下,要实现快速地甄别与实时地存储,保证数据采集、处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12]。

最后,在档案资源传递方面,不论是整合过程中还是整合之后的利用服务,档案资源都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的批量与集中传输,用户不再被时空局限,保证人们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档案资源。

3.新方式——前端控制与末端整合相结合

自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档案部门就开始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相继探索出了和县模式、顺德模式、浦东模式、深圳模式,但这些模式大部分属于档案实体资源整合或档案实体资源整合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相结合的形式。数字档案资源形成之后,又出现了很多基于技术运用的新型资源整合方式,使整合成果多样化,其中包括档案目录的整合、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库的整合以及档案网站的整合等新方法。具体来说,档案目录整合是档案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围绕一定专题的目录整合和某范围内较为全面的目录整合[13],并且通过建立目录中心来保证档案目录整合工作的秩序进行,目前根据公众需求,基于专题的目录整合工作正在蓬勃发展;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库的整合实质上就是含有各类档案资源的数据库的整合,如:档案目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发展为建立统一且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大数据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4],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全面整合与共享;档案门户网站数量的急剧增长为档案网站整合提供了良好机遇,档案部门利用先进技术,根据一定的规则方法,对网站信息进行抓取与优化,其中包括了电子文件、馆藏数字化的文件、编研成果等,经过整合以目录树、检索窗口或介质呈现的成果方式展示出来[15][16],使档案资源实现由分散向聚合的转变。

以上的档案资源整合方式都是在数字化资源形成后建立的,属于末端整合[17],近些年来,档案界开始探索通过前端控制进行的档案资源整合,逐渐打造出嵌入业务前端的整合方法这一新发展趋势。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向前端整合发展是在电子文件前端控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即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方法的采用提前至原生数字档案资源形成阶段,在业务活动开展之前或过程中就实现文档一体化[18]。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之一就是浙江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它是无纸化办公趋势的重要体现,为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及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整合奠定了基础[19]。

4.新资源——公众参与下的新媒体档案资源

正如前文所述,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正逐步成为档案馆藏的主要资源形式,成为用户利用需求的首要选择,甚至成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它为跨库、跨地区、跨专业的档案资源整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公众在这些平台上每天都产生、传递大量的档案信息与资源,如:学者在档案论坛上关于专业知识的探讨交流,档案机构官方微博账号与利用者之间的交互式咨询服务[20],用户在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上传的老照片或档案故事等,这些档案资源在新媒体中的充分传播利用使资源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因此,档案资源整合的客体除了各类馆藏外,还应包含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各类新媒体形式中的档案资源,这些资源中不仅含有档案机构主动提供利用的,还包括档案利用者们上传分享的,这些上传分享的资源既包括利用者在馆藏中查找到的某些特定主题的或能满足某些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也包括档案机构一些尚未数字化的由利用者数字化的档案资源,还包括利用者转录的及保存在他们自己手中的档案资源[21]。

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目前档案部门工作的原则之一,在新媒体上不断流通利用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的真实需求,有的还完成了初步的专题资源整合,因此它们在扩充馆藏的同时,更应成为档案资源整合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平台数量丰富,用户规模广泛,因此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都处于无序状态分布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并且还有很多呈碎片化的不完整信息,但它们的价值却可能非常大,因此及时地对这类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与整合,是亟需档案部门协同专门的技术组织去做的工作,用以推动新媒体档案资源尽快加入到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行列之中。

三、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的未来发展

數字化主要为档案界带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处理手段,同时推动电子文件成为主要档案存在形式这一猛烈趋势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工作走到了重要节点,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从而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不同的“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为在数字化背景下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以下未来发展的建议:在需求层面,档案资源建设要始终坚持为社会与公众服务为第一要义,根据实际需求扩大整合范围,调整资源集成框架;在技术层面,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优化资源整合,继续技术攻关与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在方式层面,融入全过程管理的思想,加强档案资源整合的前端控制,创新适宜的整合方法;在资源层面,重视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全面收集网络平台中的有用信息资源。只有从多层面出发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并充分利用数字化背景为档案界带来的优势,才能使档案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马广惠,安小米.我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发展趋势[J].档案学通讯,2018(06):57-61.

[2]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 (2016-4-7) [2020-11-16].https://www.saac.gov.cn/daj/xxgk/201604/4596bddd364641129d7c878a80d0f800.shtml.

[3]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02):4-7.

[4]王胜利.整合与共享:档案数据管理范式下的档案资源研究[J].山西档案,2020(02):138-141.

[5]李财富,张佚红. 关于数字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的思考[A]. 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中国档案学会、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2008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中国档案学会、台湾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中国档案学会,2008:18.

[6]刘家真.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03):35-37.

[7]周耀林,赵跃.面向公众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中国档案,2017(09):68-69.

[8]王静,李烁.图档博融合服务中数字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浙江档案,2019(11):31-33.

[9]田忠强,陈江鸿.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模式构建分析[J].北京档案,2016(7):33-35.

[10]安小米,加小雙,宋懿.信息惠民视角下的地方民生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现状调查[J].档案学通讯,2016(01):48-54.

[11]安小米,宋懿,马广惠,陈慧.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档案学通讯,2017(06):57-62.

[12]耿志杰,黄世喆.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必然性分析[J].云南档案,2007(03):50-51.

[13]吴艺博.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探索行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04):41-45.

[14]卢森林.基于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5(3):60-63.

[15]王斌,吴建华.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方法与方案——“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普查与整合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档案学通讯,2010(1):61-67.

[16]余厚洪.国内省级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及呈现形式探究——以2011年度我国综合排名前十位省级网站为例[J].档案管理,2012(03):42-45.

[17]左娜,张卫东.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构想:解构与重组[J].档案学通讯,2020(03):29-37.

[18]同[1].

[19]林伟宏.网上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研究——以浙江政务服务网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5(06):35-37.

[20]赵屹,汪艳.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56-115.

[21]连志英,朱宏涛.参与式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新模式[J].档案学通讯,2018(04):59-64.

作者:谢雨欣

老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2:

数字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浅述

摘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不仅是新时代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最新档案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2021年6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专门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引领档案管理现代化”进行安排部署,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法律依据,对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行论述,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条件;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

前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实体档案管理工作正逐渐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传统档案管理的困局,从而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对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非常重要。在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档案会对其进行全过程地记录,这也意味着档案见证了单位整个具体发展历程,在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还能够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对纸质档案的保护,这对于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一、数字化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之下,要想查阅所需的资料一般会亲自到档案室中寻找,这就让部分业务人员在时间、空间条件不允许情况下面临着一定的窘境,情况严重时会延误工作时机。而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对所需数据资料的查阅。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工作人员能够在线提交查阅档案申请,在经过上级领导同意之后,档案信息系统就会将档案资料电子版发送给有需求的工作人员,并且工作人员能够在线对档案信息进行打印,充分提升了档案信息查阅与利用的便利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促进档案资源共享

当前大部分单位并未对档案管理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导致数量众多的档案信息被束之高阁,档案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任务较为繁重,经常被业务科室指责档案调阅效率较低。通过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能够让不同业务科室和档案管理部门达成紧密的联系,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地防止档案资源利用较为滞后这类情况的出现,让档案资源能够在单位内部得到更为广泛的流通,这样一来也能够提升档案资料的更新频率,确保其时效性。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资源的传输利用了在线途径,相关人员能够直接在线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有效避免了反复报送档案而引发的数据误差。

(三)有利于纸质档案保护

当前部分单位依旧沿用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纸质档案的翻阅和外借相对较为频繁,这也加大了破损、字迹模糊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特别是部分见证了事单位发展历程的老照片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必须要对其进行良好的保护。但由于其保存难度较大,如若受到了损坏,很难对其进行修复,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文化传承。而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将这类珍贵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相关人员在查阅与利用的过程中更为便利,无需进行纸质档案的翻阅,实现了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产生。

二、数字化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一)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构建并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广大民众对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档案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与开发出有一定针对性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好后,需要将纸质档案中的内容转移至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利用扫描、影像这类技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与处理的数字化档案,同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合,做好数字化档案的归档操作。一般而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能够储存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并允许单位所用的各类软件在系统中开展相关业务,以此来有效增强档案管理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与控制

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虽然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安全方面的问题,严重威胁了单位数据信息方面的安全。档案资源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其中的内容和国家政策、发展战略方针息息相关,如若不慎泄露就会造成不利的后果。因此,应当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与控制,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此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具体而言,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防止电子档案信息被黑客使用病毒盗取,可以对现有的防火墙进行改良与优化,添加先进的加密监控技术,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健全的安全体系,一方面做好硬件设施安全保障,明确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线路、环境、设备等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排查与维护,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另一方面则要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定期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档案资源进行全面的扫描,消除网络木马、病毒对重要信息的侵蚀,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三)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投入力度

应当做好不同资源的合理投入,对这类资源进行科学且合理地配置,积极引入先进的设施设备来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根据自身的基本性质以及所开展业务的实际情况,购入一定数量的先进信息设备,完成对老旧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单位应当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培养出具备较高专业信息技术水平的人才,让其充分应用各类信息化设备及信息系统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单位可以从在职员工中选择部分资质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优化单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单位还应当对信息化人才的福利待遇进行优化,借助于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

(四)有机结合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意味着彻底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而是应当综合两种模式的优势,不断增强档案管理成效。当前纸质档案管理依旧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例如消费者在进行房产购置时,纸质房产证明文件必不可少,能够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的保存周期,且能够避免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因此,单位的档案管理应当对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针对部分较为珍贵,且保存相对较为容易的档案可以采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而针对大部分较为繁琐,且价值不算太高的档案信息就可以选择信息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档案管理过于片面化情况的出现。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专业水平,单位也要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林立.浅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J].办公室业务,2021(08):161-162.

[2]赵锦秀.新时代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内外,2021(14):29-31.

作者:邢艳焱

老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3:

江苏省各档案网站信息服务比较分析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13个市的档案馆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比较馆际之间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阐述档案馆特色信息服务优势,从而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其他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十四五”时期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建设提供新思路。文章主要从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两方面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各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应当结合档案馆自身优势,采取实际对策,以期提升档案管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档案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我国档案馆门户网站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回望这20多年的建设历程,档案馆的发展已经从原有的实体本身开始转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地级市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全部建成数字档案馆。在2021年6月9日,针对新的“十四五”时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更加强调档案馆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本文以江苏省各地市档案馆门户网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服务的介绍和比较,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服务,找出其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档案馆服务公民的能力和水平。

一、省内档案馆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回顾江苏省内档案网站的发展历程,全省的档案工作在“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档案信息化作为主要工作重点,把建立数字档案馆作为主要工作抓手,促进档案现代化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拥有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7家、国家示范数字档案室3家,建成全国首個“双示范”数字档案馆(室),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整个江苏地区的数字档案馆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年底,省会南京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市、区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均达95%以上,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累计达8700余万页,数字化率达到98%以上,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二、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对比及差异分析

1.服务功能对比

档案馆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以预约查档、信息公开服务、档案展览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功能。

(1)预约查档服务及在线咨询。各个档案馆的门户网站均具备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内容,在预约查档这项用户服务上,重视程度各有不同。例如,苏南的各家档案馆网站(南京、无锡、常州)重视在线预约查档,均要求填写在线预约表单再进行查档。无锡市的档案馆网站还提供开放档案查阅,公开资料,开放工程档案的在线查询,十分便捷方便。苏北的档案馆在预约查档方面只提供书面的查档注意事项,需要查档人自行电话联系或者赴馆查询。因此,在现行建立数字档案馆的要求上,显然苏南的档案馆要更达标。

(2)信息公开服务。各馆的门户网站上均有关于信息公开的相关服务,以政府新闻和政务资讯为主要公开内容,档案专业相关的信息显得比重不足,网站在大篇幅宣传政府政策法规和公告通知的同时,削弱了档案馆网站的专业性。苏南地区的档案馆中有不少侧重于政府信息的发布,对信息服务的开发程度还不够深入。泰州市档案馆和常州市档案馆网站则积极开展了其他形式的信息公开服务,泰州市档案馆注重档案理论研究,及时进行档案专业动态的更新。

(3)线上档案展览服务。在13个市的档案馆门户网站中,每个网站的首页都附有线上数字展厅的链接,以地方档案为主要介绍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苏北地区的档案馆网站上,多以图片和视频作为网上展厅的内容填充,同时运用Flash动画重现档案风采,让档案文化“动”起来。此外,宿迁市和徐州市的网上展厅还定期增加线上虚拟实景展览。在苏南地区,常州市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网页介绍常州工业的发展史,无锡市提供在线浏览档案馆的服务,泰州市虽然主要以图片作为展览形式,但是所有的照片都通过一定的分类筛选才进行展出,内容具有层次逻辑感,条理清晰。

2.服务水平对比

档案馆网站的信息服务对比还需要从各项服务水平出发进行实质性衡量,围绕网站功能设计、馆藏资源概况、服务对象细分情况这三部分进行展开。

(1)网站功能设计。档案馆网站的服务功能主要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类型进行划分,基本体现在查档、信息公开、档案展览这三方面,在所涉及的13个档案馆网站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说明档案馆网站的基本服务功能较为完备。各个档案馆网站中还有区别于其他网站的服务功能,形成独特的服务项目,如苏中地区的档案馆网站均设立了地方档案专栏,泰州市档案馆在“影像泰州”中集中介绍了当地的专题片、老照片、口述史;“记忆撷英”专栏介绍了泰州地区的历史发展、红色革命、家风家训以及节选的志书;扬州档案馆网站从“扬州大事记” “扬州史志”“志书”“年鉴”介绍当地的档案文化;南通市档案馆网站针对下属的区县档案进行实时更新,并专门开通对公众来信来访的“解读回应”栏目,通过“南通名人”“记忆南通”展示地方特色档案。这些服务功能的上线为档案馆网站更加全面地提供信息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给其他还没有形成特色功能的档案网站提供参考和借鉴。

(2)馆藏资源概况。各个档案馆的数字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持续、及时的更新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苏中地区的档案馆中,以扬州市档案馆网站为例,从年鉴、志书、扬州大事记和扬州史志四个模块出发介绍扬州的地方文化档案,并且每年都保持着稳定更新的频率;南通市档案馆主要针对国际档案日进行定期宣传,“地方文化”板块的更新主要围绕南通名人、历史景点展开;连云港档案馆网站在保持稳定更新档案资源的同时,通过“专题档案”“档案文化”加强输出地方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此外,南京档案的输出内容以“档案故事”“编研成果”两个板块为主,集中年份进行更新;苏州和镇江的档案馆网站主要以图片作为资源展示的形式。

(3)服务对象细分情况。用户与档案网站进行信息上的互动,同时也在接受信息服务。不同类型的用户对档案网站的信息服务有着多样化需求,在此过程中对用户的细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常州市档案馆网站的服务功能中添加了“无障碍浏览”,照顾到了浏览有困难的残障人士。除此以外,网站还需要针对主要的用户群体进行细分,以政府人员、档案专业人员、高校师生、社会人士这四类群体作为主要的细分对象。在实际的信息服务中,苏北地区的档案馆网站注重建设地方档案学会,适时公开学会发展近况,便于高校师生进行档案方向的研究交流。

在专业档案人员的信息服务上,泰州市档案馆网站建立了“编研成果”栏目,供专业的档案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上的参考和探究,了解地方档案文化和历史。

3.信息服务差异分析

(1)建设思路各有特色。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上的差异有一部分是建设思路不同导致的,各个档案馆响应国家规划进行网站的建设,如“十三五”时期要求全面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已经发展的现状进行转变。档案馆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在于服务民众,有的档案馆推出了在线咨询服务窗口,有的还停留在电话咨询服务阶段,使得公众在档案馆网站咨询查档过程中享受到的是不同水平的信息服务。南京市档案馆作为省会城市档案馆网站,综合推出一系列线上咨询服务,开通来访信箱专栏回复公众的问题,成立《金陵档案》杂志介绍南京地区的档案历史文化;泰州市档案馆网站介绍和展示泰州当地的特色档案文化,有助于泰州人民增强对地方档案的学习和文化认同;无锡市档案馆网站积极与群众交流互动,专门设立来信办理平台,能够从群众的呼声中提升网站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常州市档案馆网站设立在线档案博览中心,展示常州的工业档案,凸显地方档案特色;盐城市档案馆从业务指导和新聞速递两方面成立专栏,以信息披露作为网站的职责。这些档案馆网站的建立思路,都说明了关注群众需求,能够更好地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有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2)建设侧重点各有不同。南通、淮安和无锡的档案馆网站注重政务信息公开;盐城、连云港、扬州和镇江的档案馆网站以档案学术建设为主;宿迁、常州的档案馆网站将网上展厅作为主要发展的对象,其余的档案馆网站综合性较强,各方面均有所涉猎。在网站服务功能的提供上,可以区分出网站的具体服务类别,比较各个网站的建设侧重点,反映网站的建设情况。因此,以政务信息公开为主要建设重点的网站,往往会在服务模块中包含“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互动交流”等这样与政府信息相关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政府档案信息和相关的政务信息。在重点建设档案学会、展示档案编研成果的档案馆网站中,通常会介绍当地档案学会的发展历程和各项研究成果。例如,《无锡年鉴(2020)》和《苏州年鉴(2020)》成功入选2020年度“江苏精品年鉴”。上述优秀的编研成果,彰显了地区档案人员的编研水平,在全省档案馆网站的发展中名列前茅。

(3)改进程度各有迟缓。在新的“十四五”时期,针对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的规划明确要求了档案馆需要在档案的利用服务上下功夫,在档案服务理念上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把档案的开放力度和共享程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档案馆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有的档案馆选择固本不变,有的则转变思路及时推陈出新,说明网站的优化是拉开档案馆信息服务水平差距的又一因素。例如,无锡市档案馆就开放了许多档案的在线查询,用户可以实时获取相关的公开资料以及开放的工程档案。苏南地区档案馆已经逐步完善数字档案馆进程,苏北的档案馆网站普遍只提供电话预约,给查询档案的用户带来了一些不便,在改进服务方式的道路上有一定的快慢区别。

三、提升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水平的优化建议

(1)吸纳相关专业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能从某些方面解决档案馆网站在信息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但基于长久发展目标,档案馆网站还需要聘用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维护,他们不仅是学习过档案专业知识的理论家,还是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能帮助优化档案馆网站的资源配置,也能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拓宽档案馆网站的信息服务道路,使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类型和内涵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扩充,因此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提高网站设计水平。首先,主页作为整个网站的门面,需要明确总体风格,找准自身档案馆和所在城市的定位,将城市的文化底蕴作为整体设计的着色点,以地标性建筑或著名景点作为主页背景,既能达到宣传城市的目的,又可以兼具美观性。此外,网站的布局要具备实用性,主页的导航栏不超过5个服务窗口,服务类型层次分明;其次,页面用词简洁明了,从用户的角度优化内容;最后,添加在线客服,帮助用户高效查档,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3)加快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都重点提出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的要求,数字资源作为档案馆网站服务的基础,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档案馆可以和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建立用户画像方式,总结出不同人群的信息服务需求,对主要人群进行细分。比如,针对专业的研究人员,可以邀请他们参与档案数字化布局和建设,吸纳他们提出的专业性建议,从而搭建贴切用户需求的档案数据库。对于非专业人士,如学生、社会职员等普通查档或学习档案知识的用户,针对此类用户需求较大的档案信息,可以优先对相关档案进行数字化,及时更新数据库,使用户有档可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秦 杨,赵凌云.我国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服务现状研究及优化建议——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官网为例[J].档案管理,2020

[2]潘梦雅.信息偶遇视角下我国档案局(馆)网站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0

[3]周耀林,陈晋雯.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教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档案管理,2019

[4]周林兴,徐承来,周 丽.用户画像视域下档案用户隐私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0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马经纬

上一篇:中外银行信贷授信管理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