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散文写作论文

2022-04-16

【摘要】真实性是新闻写作首要遵循的原则。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丰富多彩,新闻写作的文学化要求也日渐明显。文学化和真实性恰当结合,对新闻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会更好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闻散文写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散文写作论文 篇1:

新闻写作的散文化风格

新闻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记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人曾这样说,某人的新闻作品,即使是捂上作者的名字,只要读一读文字,就可以知道是谁写的。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改革更加深入,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从边缘突破走向了中心突破。新闻写作风格的改革创新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当代的名记者而论,穆青的新闻作品因其浓郁的文学底蕴和散文色彩独树一帜。散文式新闻写作是新闻写作改革创新方法中的一种。新闻写作向散文学习,借鉴散文灵活的笔法,是使我国新闻写作风格走向个性化、风格化的一条路径。

穆青正是散文式新闻写作的主动实践者和积极倡导者。通过对其各个时期新闻作品的梳理、分析可知,穆青把这种写作风格自始至终贯彻下来并发扬光大,尽管在不同时期文风上展示出不同的特征:革命战争年代文风朴实无华,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文风趋向沉厚,改革开放年代文风老练奔放。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特征,说明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的风格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趋于成熟的动态过程。在新闻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信息出现井喷现象和传媒竞争加剧的时代,在读者渴望新鲜阅读体验的时代,我们的新闻写作应该借鉴穆青新闻写作风格中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使新闻写作走向个性化、风格化。

穆青倡导散文式新闻写作,认为新闻写作不应该有过多的清规戒律。新闻写作在不违背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可以借鉴散文的一些表现形式,可以有灵活的结构、清新明快的描写,可以有主观的抒发和得当的议论。在新闻实践中穆青身体力行,以散文式的风格写下了许多值得后辈学习的新闻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媒介形式多样

化,受众群体多元化,信息传递手段新颖化,但是,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依然有许多闪光点值得当下的新闻从业者学习和借鉴。

把握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

在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事业的主体,离不开特定的生活时代。优秀的新闻从业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追踪社会变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人物、新经验,成为时代的风向标。穆青的新闻实践就是这样的。他坚持正面新闻报道为主,把握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受众可以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呼吸到时代的气息,倾听到时代的最强音。新闻报道只有依托时代的大背景,透视时代的本质,传达出时代的气息和旋律,才能有真正的大手笔。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涌现出的新事物纷繁复杂,容易使人民群众产生困惑和疑虑,这就更需要新闻从业者把握时代的主题去写作,从而引导受众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坚定不移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力量所在。坚持新闻真实,始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穆青在新闻理论的论述中很少用“新闻真实”这个词组,但是深刻领会其新闻思想,认真研读其新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穆青在新闻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综观穆青一生的新闻实践,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热浪奔突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论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里,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他始终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穆青對新闻的不懈追求说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因此,新闻媒体要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虚假新闻问题,要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不可动摇的信念。

吸收群众语言的养料,增强可读性

新闻是受众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通道。新闻内容是要靠语言来表达的,新闻传播者若想实现有效的传播,就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广大受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在新闻写作中,要讲究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的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行文轻松自如,营造美的氛围,使笔下的新闻有一种装饰美,富有吸引力,增强可读性。穆青充分吸收群众语言中的养料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这些语言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清晰悦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社会变化节奏的加快,生活领域日益宽广,受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新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穆青散文式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提示我们: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吸收群众语言丰富的养料,增强可读性,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在新闻改革不断向前的进程中,散文式的新闻写作风格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新闻写作领域里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

培养深厚的理论修养

穆青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的一员,从事新闻工作长达60多年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他贡献突出、经验丰富、影响广泛,这是与其深厚的理论修养分不开的。

综观穆青一生的新闻活动,他始终自觉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时刻牢记新闻记者的崇高使命,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在社会变革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突出的新闻作品展示他的理论修养。

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解放战争时期的《空中飞来的哀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改革开放时期的《风帆起长江》等,穆青的这些新闻力作紧扣时代的主题,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成为穆青深厚新闻理论的注脚。

参考文献:

①刘淮:《穆青和他的报告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②穆青:《穆青论新闻》,新华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③张严平:《穆青传汇》,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版

④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作者单位:河南电力报社)

作者:蔡文娟

新闻散文写作论文 篇2:

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与文学化

【摘要】真实性是新闻写作首要遵循的原则。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丰富多彩,新闻写作的文学化要求也日渐明显。文学化和真实性恰当结合,对新闻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会更好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写作;真实性;文学化

新闻写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规范了新闻写作不同于以议论为主的理论文章,也不同于文艺作品,它的核心特征是它的真实性,其真实性是现实的真实,不是艺术的真实。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丰富多彩,新闻写作的文学化要求也日渐明显。但新闻写作的本质在于真实性,而非文学化。

一、真实性:新闻写作的核心原则

1.真实性对新闻写作的意义

真实性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新闻写作首要必须遵循的原则。美国著名报人约翰·德莱恩曾说过:“新闻记者的职责与史家相同,就是不顾一切寻找事实真相。”这从侧面证实了新闻写作的核心和本质在于真实。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必须真实准确;二是对事件的评价必须客观而非主观。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是主要的,事件的真实性成为新闻写作的第一要求。事件的真实性体现在:首先,事件是有据可查的真实存在;其次,新闻的各组成要素完全真实,即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时间、地点和人物真实可靠。再次,新闻的细节真实符合于新闻整体的真实。总之,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是指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如实的报道,这种真实性既包括现象的真实,也包括本质的真实。强调真实性的目的在于把事实真相反映给群众。

真实是新闻写作的生命,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新闻写作的对象是事实,新闻的价值正是在于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报道,如果没有真实性,新闻就不会成为新闻。第二,新闻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其真实性,没有真实的报道,社会作用就无从谈起。第三,新闻写作既是对现实的报道,也是历史的记载,如果没有真实性的存在,历史记载就会成为谎言。第四,新闻传播的畅通需要读者的信赖,而信赖的产生正源于新闻的真实,没有真实性,新闻传播就不会畅通。从以上四个方面可见,真实性对于新闻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坚持真实性的主要途径

正是因为真实是新闻写作的生命,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应把真实性作为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如何做到坚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首先,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多调查,实事求是,绝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这样才能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以保证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其次,坚持客观报道,如实记录和写作,避免合理的想象。新闻报道要生动感人,要有深入细致的采访,搜集生动感人的实事,通过对生动感人实事的记录来达到新闻写作的目的,绝不能闭门造车、主观议论,否则会严重违背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再次,新闻写作是由人来承担,绝大多数新闻是在人的主观过滤中完成的,新闻写作主体的价值观无时不在干扰着新闻事实的存在状态,包括立场、角度、剪辑,甚至版面、字号等等,可见新闻写作中的客观事实包含着主观判断,因此新闻写作既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又要避免主观性。新闻写作一定要用事实说话,思想和观点要通过事实自然表现,而不是写作主体的主观强加。当然用事实说话也具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闻写作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得已使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受到了无情挫伤,严重破坏了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坚定守候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二、文学化:新闻写作的优化方式

1.正确认识新闻写作的文学化手法

新闻写作文学化的最初研究是在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新闻主义”,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到新闻写作中,重视场景、对话、心理描写以及细节刻画等。这成为对传统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挑战,受到传统新闻学的批判。现在西方学者不再把这种思想称为“新新闻主义”,而是称为“文学性新闻”“亲近性新闻”“创造性非虚构写作”这样的一些称谓。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闻与文学的“合流”和“报道文学”现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曾指出:“提倡新闻散文化,就是新闻文学化,这可能会在新闻写作上引起两点偏差:一是内容失实,二是形式的夸大导致新闻功能的削弱。”而“散文化新闻”的积极倡导者穆青则明确表示:“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我们应该)充分吸取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文学化在新闻界有过强烈的争议,但争议最后结论是:新闻写作中能够加入文学写作的手法。新闻写作原则上坚持真实性,方法上可以适度借鉴一些文学化的手法。

新闻写作的文学化,指的是新闻写作的文学化手法,即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写作里生动形象的叙述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使新闻作品既具有报道性,又具有文学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的一种报道写作方式。传统的新闻写作,过于强调重视真实性的核心原则,使新闻写作过于呈现严肃性,而失去文学色彩。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写作要保持自身生存空间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注意其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2.运用文学化手法需注意的问题

恰当运用文学化的表达手法,更有利于吸引受众,也有利于增强表达效果。新闻写作要做好文學化手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写作者要加强文学知识的积累。文学知识不仅是新闻写作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新闻作品必不可少的背景资料。作为新闻写作者,更多掌握文学知识是必要的。第二,新闻写作者要有自觉敏锐的文学信息意识。新闻写作者对于文学信息的搜集、整理、传播等方面要有极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新闻写作者有敏锐的文学信息意识,才能对诸多评论进行辨别思考,整合各种观点,进行二次思维,报道新的客观的观点。

3.运用文学化手法的主要途径

新闻写作者如何运用文学化的手法?主要体现在新闻作品中加入文学元素,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强调新闻写作的纪实性和体验性。比如:可以提炼一个能够吸引读者的标题;结构情节方面,做到严谨有序、曲折回环、首尾呼应、妙趣横生,这样的结构比平铺直叙效果要好得多;文学手法上,可以运用描写、比喻、议论、象征、渲染、抒情等多种手法;运用精确、生动、鲜明的语言使新闻作品效果更好。其实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化手法是有其限定性的,就形式而言,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在体裁、篇幅上,文学化的手法只限定在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深度报道等文体,不适用于纯新闻,比如消息等文体。即使在文学化适用的新闻文体,文学化手法也不能替代客观报道的方式成为新闻写作的基本方式。当然,文学化手法所使用的叙述框架、文学化报道的真实性以及运用一些情绪化的词语等诸多方面也同样都受到限定,但总体来看,文学化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三、真实性与文学化恰当结合:新闻写作的路径

1.真实性与文学化结合要恰当

真实性是新闻写作的灵魂,是新闻写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读者对新闻作品信赖的根本原因。传统的新闻写作,过于重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忽略文学化的手法,因而导致新闻作品过于严肃,缺少吸引力。如果增加一些文学性,新闻作品就会摆脱过于严肃的缺陷,但如果文学化手段运用不恰当,会损伤新闻作品真实性本质,甚至失去作为新闻最重要的意义。因此文学性和真实性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准确,否则就会失去新闻写作真实性的根本宗旨或影响新闻的作用,总之,新闻写作以真实性为本质,文学化是锦上添花,文学化和真实性恰当结合,会更好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其应有的作用。

2.真实性与文学化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写作中真实性和文学化恰当结合,使新闻作品同时具备真实性和文学性,达到理想的读者效应,需要真实性和文学化的巧妙搭配。要做到巧妙搭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写作对具有文学色彩的词语应用要适度。新闻写作对文学性的把握要有度,特别是对文学色彩褒贬明显的词语,如果应用不当,就容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阅读误区中,使新闻写作失去真实性。另外对一些把握不准的文学词汇,最好不要使用,以防丢失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第二,新闻写作要恰当利用细节。细节在新闻作品中是亮点,它不仅向读者传达新闻事实,而且让读者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细节描写时,不能有想象的成分,否则就变成了文学写作。细节获取的过程,既要重视普遍意义上的观察,又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采访过程中要掌握大量感性材料,以便提取有益的细节,为保证细节还原不走向文学化倾向,需要确立整体的报道中心,围绕中心获取相应的细节。

第三,新闻写作要把握好感情色彩的尺度。在新闻写作时,可适当加入一些感情色彩,这是新闻写作文学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感情色彩时,不要偏激,要符合读者的心理,要與读者产生共鸣,在能够获得真实报道的同时,给读者正确的引导,让读者有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总之,新闻写作在真实的基础上抓好细节,恰当把握文学化语言,真正做到真实性和文学化适当结合,才会产生好的新闻作品。

作者:司新丽

新闻散文写作论文 篇3:

浅谈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新闻与文学写作的区别入手,着重分析了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国的应用意义,并探索了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文学手法;新闻写作;应用;策略

文字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文字写作目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文体种类越来越多。尤其在新闻事业出现之后,新闻文体成为文字写作的重要体裁。虽然新闻文体与文学截然不同,但是新闻和文学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两者可以相互借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新闻行业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创作积极借鉴文学手法,以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提高新闻的市场竞争力,文学化已经成为新闻的重要发展趋势,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研究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文学手法的运用,而且对新闻创新与发展意义深刻。

一、新闻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新闻写作的準确性与文学的情感性

新闻是社会中的传播产品,主要目的是向受众传播事实信息。因此,新闻以事实为第一特征,报道为第二特征。新闻报道需要准确反映事物原貌,对时间、人物、地点、因果、事件、过程、数字、背景等有着明确的要求。而文学写作十分注重情感性,强调情感表达,要求创作者运用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提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2.新闻写作的简洁性与文学写作的多样化修辞

新闻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向受众传达最近发生的时间,以为受众的事件应对提供依据。因此,新闻写作十分注重时效性,要求事件写作简洁明快,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而文学写作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经常对时间进行多样化的修辞,运用多种修辞瘦啊和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特征,渲染气氛。

3.新闻写作的具体性与文学写作的生动性

新闻具有告知功能,新闻写作必须形象具体,能够向受众讲明发生的事件,以便于受众对新闻事件采取措施。并且,新闻写作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重点讲述事实,少发表对事件的空洞议论。而文学写作主要向读者传达感情,揭示一定的道理,具有消遣功能和娱乐功能。因此,文学写作要生动形象,能够感动读者,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并在文学阅读中掌握社会道理和人生哲理。

二、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意义

1.提高新闻的趣味性

现阶段,新闻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媒体加快争夺受众资源。而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能够突出新闻报道的的娱乐性特征,提高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满足商业化新闻发展的要求和受众对新闻的娱乐性需求,提高新闻报道受众的吸引力。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化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在高水平的生活中开始追求娱乐化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手法能够让人们进行轻松的新闻阅读,使人们放松心情。

2.提高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新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媒体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大量的受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企业应重视新闻的娱乐化和文学化发展,积极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忠实程度,进而获取充足受众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策略

1.文学修辞手法的应用

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增加新闻读者数量。例如,北京日报在2008年报道奥运会100米自由泳的时候,在标题中使用了“双花怒放水立方”的语言,用双花来比喻夺得自由泳金牌的女运动员焦刘洋和刘子歌,使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标题的美感,让人们能够根据生动形象的描述想象运动员比赛的场景。并且,在新闻写作中还可以运用比拟手法,增强思维的跳跃性,深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印象,激发读者对新闻报答的情感共鸣。另外,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借代手法,突出新闻报道中事物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新闻语言的幽默感和变化性。

2.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文学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对某种事物或景象的感触,并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中。结清抒情手法能够突出新闻报道的情感色彩,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并且,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文学写作中国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对新闻中的景物和环境进行描写,突出环境或景物的形象,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新闻报道对读者的吸引力。

3.文学语言表达技法的应用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诗词中的动词,动词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事件特征和人物特征。而新闻写作中动词的运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进行过分夸张,也不能虚构。只有准确、真实地运用动词才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传神。并且,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散文笔法,运用灵活自由的散文风格优化新闻结构,做到形散而神聚。同时,新闻创作者要从语言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句式的运用、词语的选择、表达方式的转换等使新闻更具现场感和生动感。另外,新闻报道应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能够通过真实的场景细节感染受众。

4.合理把握文学手法的应用

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要有一定的“度”,不能过度运用文学手法,违背新闻写作的本质要求。因此,新闻创作者应合理把握环境渲染的度,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环境,并挖掘新闻事件环境中所隐含的东西,通过环境渲染来深化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和理解,不能过度渲染新闻环境而掩盖新闻内容。并且,新闻创作者应合理把握文学体裁的使用度,可以在人物新闻写作过程中运用文学手法,而对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等要注重新闻语言的严肃性,不能过度追求新闻的文学化形式。

参考文献:

[1]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叙事比较视角探析[J]. 刘宗英. 现代交际. 2013(01)

[2]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探讨[J].魏金荣. 新闻传播. 2017(04)

作者:陆皓宇

上一篇:研究生体育学论文下一篇:整合营销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