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业并购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并购浪潮,在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政府干预过度,缺少规范,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并购效果差强人意。为此,应恰当地运用并购策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关键词]国际银行业并购中国银行业启示兼并和收购,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银行业并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银行业并购论文 篇1: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摘要: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不仅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而且给国际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银行业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只有充分借鉴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根据我国银行业的现状,趋利避害、强强联合,迎接挑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银行业;并购

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全球银行业并购活动,在近几年来愈演愈烈。银行并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并且诞生了东京三菱银行、瑞士银行、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等等一大批的国际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巨无霸。规模巨大的银行并购,同业、同地并购与跨业、跨境并购并存。银行业的并购浪潮一方面使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推动国际资本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张,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并购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银行并购的目标主要有三个:防范风险、追求规模经济以及发展新业务。对全球银行业竞争中的规模优势的认同就是最近几年银行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观点在北美非常的流行,也同时导致了北美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就是规模优势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有这样一个事实,很多银行因此在开发新系统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新的电脑系统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加拿两家大型银行宣布合并计划,很大部分原因银行信息技术的投资成本逐年增加。在一些中等规模的银行,部分对银行信息技术要求严格的业务,比如全球托管业务,当银行内部系统更新跟不上业务要求时,就只能放弃这部分业务。所以,银行通过并购,不仅对以后新集团投入开发银行信息技术,而且新集团本身也可或得竞争优势。

2.在并购策略方面有所变化,更多倾向于由主动合作、强强联合。银行业的并购最初是强制性的恶意并购,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银行并购浪潮更多地采取战略联盟。通过实力较强的银行之间达成战略联盟的形式,它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互有的资源优势,优势互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资产规模,增强资产与业务品种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相互竞争的的格局,避免两败俱伤,减少风险,将竞争演变为内部联合。

3.在并购领域方面不断拓宽。最初银行并购一般只是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加剧。各国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力,出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并购,实现银行业务多样化、全能化。在投资银行的业务体系中,并购业务有一定的业务辐射力和衍生性,它能够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或衍生出其他业务来。比如,并购项目常常导致大量的融资需求,由此而衍生出大量的过桥贷款业务,为投资银行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息收入。在直接融资市场十分发达的今天,并购客户的融资需求多半通过证券筹资(股票、债券、优先股、衍生工具等)来实现,由此又给投资银行带来大量的证券承销和发行业务。比如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新形成的集团的业务范围包含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等金融领域,并成为全球经营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国际金融集团。

二、实行并购的原因

1.银行并购动因复杂。

据研究发现,追求市场控制力、增加利润、增加股东价值、增加销售额、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分散风险、应对市场失效等经营目标的经济动机,仍然是银行并购的主要动因。例如在美国,银行过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不得不加入并购的行列。在亚洲,许多国家银行系统被几家大银行控制,同时被数百家微型银行包围着。在雅加达,银行发展数量繁多,基本覆盖频率是每一百万人就有450家支行。世界普遍银行业的生存发展成了首要关注的问题,以此推动了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2.银行放松管制为并购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美国80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旨在推动国内金融业提高与德、日等国大规模全能银行相抗衡的竞争力,为此联邦货币当局通过了《银行公平竞争法》,《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金融机构改革复兴法》,完全放松了“Q条例”限制。90年代,美国金融当局加大改革力度,银行业也逐渐朝着彻底解除管制迈进,1994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及设立分行效率法》规定自1997年6月1日起允许银行全方位跨州经营业务。1995年《金融服务竞争法》的出台,让商业银行通过其分支机构全面经营证券变为现实。随着“解除管制”的逐步推广,金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推动了银行业兼并浪潮。

三、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1.明确并购的目标

银行并购部分原因是管理者和其他雇员为了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寻求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既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完成,也可以通过兼并活动完成。然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兼并达到多样化经营要优于内部发展途径。银行可能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或其潜力已超过了行业容量而缺少内部发展的机会,所以需要通过并购来分散这些资源或潜力。

2.注重品牌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品牌是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现国内银行业规模较大的是四大银行,部分商业银行有很大发展空间。银行内部管理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长远其发展,影响品牌建设。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各项制度的完善是银行系统、有序、平稳运行的保障,也是银行业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制定符合实际的并购战略,防范风险。

银行在并购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由并购引起的风险。银行并购使得其资产规模、经营业务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扩大,加大的风险。中小银行由于其规模和自身业务范围等原因,经营出现问题受影响较小,一旦大银行出现问题,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更大,严重可能引发国内甚至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银行内部必须建立内控和相互制衡的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并购战略,以应对风险。(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金晓斌,银行并購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何方,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M].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01).

[3]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郑鸣,论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意义[M].国际金融研究,2001,(10).

[6]葛兆强,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5,(02).

作者:余乐兮 向兴威

国际银行业并购论文 篇2:

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对中国商业银行重组的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并购浪潮,在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政府干预过度,缺少规范,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并购效果差强人意。为此,应恰当地运用并购策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银行业 并购 中国银行业 启示

兼并和收购,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银行业的并购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最近几年令人惊叹的银行并购浪潮充分显示了这一点。面对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众多的国际金融集团正在不断地合并、重组,以图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席卷全球的银行并购浪潮,正在促进全球银行业发生大的变革。

一、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及特点

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银行业并购浪潮大大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在以一级资本为依据的前20名大银行的排名中,可清楚的看到并购的身影。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并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银行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往的并购常常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收购或兼并中小银行。目前的并购除此之外,突出特点是大银行之间的并购。如1998年4月,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达成合并协议,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1998年12月1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将动用10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8大银行——信孚银行的全部股权,合并后的银行总资产达8200亿美元,将成为以资产排名的全球最大的银行。

2.银行并购金额不断扩大。据统计,1998年上半年仅美国银行业的并购市值就高达2396亿美元,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其中主要的几大兼并活动是: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兼并,金额达473亿美元;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兼并,总值达616亿美元;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则动用101亿美元。

3.跨行业合并成为新热点。如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母公司花旗公司(Citieorp)同旅行者集团合并为花旗集团(Citigroup)。新形成的集团的业务范围包含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等几乎所有的金融领域,并成为全球业务范围涵盖最广的国际金融服务集团。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也充实了它在美国资本市场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实力。这种新型的并购使得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广泛涉及证券、信托和保险等。

二、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特点

并购范围大多局限在国内银行之间。中国的银行界在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1994年~2004年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在中国金融界风起云涌,但主要并购出现在国内银行之间,主要有1994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中国香港工商银行40%的股权,更名为建新银行,1995年将许多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组成城市信用银行;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并购重组了28家城市信用社;2001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了浙江瑞丰城市信用社,福建兴业银行收购浙江义乌市商城城市信用社;2003年中行收购华比富通银行,中银集团重组,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2004年兴业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收购泉州市商业银行,只有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英国西敏寺银行所属的西敏寺证券亚洲公司属于跨国并购。

三、中国商业银行并购存在问题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银行业所处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并购也存在—定的问题。

1.缺少规范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该有法可依,虽然中国在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中国并没有相应的银行并购的专门的法律,有关银行间并购的法律都体现在《公司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当中,而这些法条均只涉及一些原则性问题,并没有涉及银行并购具体操作过程当中法律事宜,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办法指导复杂多变的金融并购行为,例如并购过程中的资产处理、债务回收、资产安排、人员安置等方面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缺乏健全的法律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并购过程中“无法可依”,从而在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使并购难以体现真正的市场行为。

2.商业银行并购中政府干预过度。西方商业银行并购动机是增强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从而适应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形势,因此国外银行并购是自立性行为,政府主要起监管功能。而对于中国无论是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限的几次并购活动大多数不是银行的自主性投资行为,而是政府安排下的对—些经营陷入困境、资产套现能力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陷入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挽救性行为。我们承认政府的适度介入可以使并购得以顺利进行,降低并购成本,但政府干预一旦过度,将妨碍一个公开公平的并购市场环境的创造,严重抑制中国商业银行的逐利性商业动机。

3.并购效果差强人意。由于中国这种行政安排下的并购实际上是由政府动机取代了银行动机,虽然暂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忽视了商业银行的利益。具有很强的负面效果,其一这种并购并没有解决被并机构的固有问题,可能还会给并购方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拖垮了并购方。在中国银行间的并购是以政府意愿为主导的,所以直接导致了并购机构间的貌合神离,甚至在企业文化、经营机制、投资观念的巨大差异而摩擦不断,管理费用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其三对整个金融体制来说削弱了金融业的竞争欲望和发展功能,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国际银行业并购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必须主动适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潮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更好地为21世纪的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李玉平:西欧企业并购潮成因及趋势分析[J].世界经济,1998

[3]王廷科宁咏:银行业兼并重组的价值与作用[J].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999,(8)

[4]宗良宋汉江: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19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缪 洋

国际银行业并购论文 篇3:

战略选择——跨国并购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

(一)追求价值最大化是现代商业银行并购的基本动因。并购可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降低

成本,扩大规模。规模大小对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银行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赢得更广泛的客户信任,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扩充银行的整体价值,从而成为银行并购的最基本动因。

(二)实现地域的多元化和分散风险是银行并购的直接推动力。当前,金融危机遍及世界,但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并购可使银行经营实现地域的多元化,获取价值被低估或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银行,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对风险的掌控能力,并随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周期的起伏,分散国别风险、地区风险,并享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三)实现协同效应,增加银行价值。并购能有效发挥综合协同效应,如实现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差异效应、生产协同、经营协同、人才、技术、产品等的协同,增加银行的价值,提高长期获利的机会。

(四)银行并购可以使银行有效避税。包括未被充分利用的税收减免;动用现金收购会使普通收入转变为资本利得,从而享受较低的税率;被收购银行机构所有者以其普通股交换收购银行的股票,其增值部分可以享受不纳税的好处。

国际银行业并购所具有的上述动因和益处,对推动银行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益和价值的增长,我国有实力的银行应通过国际并购实现跻身国际一流大银行行列的目标。

二、中资银行业的并购形势及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经过股改上市的工商银行已在国际金融市场成功展开了并购。如2006年12月,工商银行买入印尼的哈利姆(Halim)银行90%股权;2007年8月,又以5.83亿美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的股权;2007年11月,工商银行又宣布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2009年6月,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联合宣布,双方已就加拿大东亚银行及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据双方签署的相关协议,工行将向东亚银行支付8025万加元的对价,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东亚银行持有剩余30%的股权。

与工商银行一样,我国其他银行海外并购也都紧罗秘鼓地进行着,似乎一个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高潮就要到来。

中国的政策环境也鼓励我国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关专家表示,中资银行利用手头的资金到海外进行资产收购,不仅可以避免汇率市场的风险,还可以帮助国家减缓外汇压力,海外并购具有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等宏观经济效应。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的活跃,都使并购在经济资源配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欧美各主要国家对外国银行设立分行有较多的限制,也在客观上迫使国内银行通过并购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近年来,中资银行大都成立了相关的并购部门(团队),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布局。由此看来,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已使中资银行具备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中资银行“走

出去”开展海外并购已是大势所趋。

三、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策略选择

(一)并购战略要与本行的明确定位和整体战略相一致

中国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能力不够强,特别是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以及核心竞争力建设等方面,同国际先进银行有着一定差距。因此,中资银行首先必须明确自身清晰的市场定位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使并购成为服从、服务和推动自身整体战略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在哪里并购何时并购以及并购谁的问题。

(二)并购目标必须具有潜质,与自身能实现优势互补

管理大师吉姆•科林斯说:“选择和谁一起登山,比选择登哪座山更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能否在并购中得到真正的价值成为并购中的第一道坎。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策略成长所需的资源、人才、市场、客户、产品、网络等来支撑自身的成长或是突破被并购国的限制或障碍。要考察并购对象是否符合自身的战略,是否能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否能优化价值活动或价值链,是否有足够的增值空间等,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主要考虑收购对象是否对集团的发展战略形成优势互补。

(三)并购地区可采取梯次扩展战略

当前,银行国际化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陌生、复杂,经营成本和风险也更大,必须在并购地区的选择上有所侧重:一是以已并购的地方为并购试点基地,掌握并购技能,提升整合能力。同时,利用这些基地尽快培养跨国经营的国际化并购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在新建基础上,积极关注和拓展政治相对稳定、同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经济发展增长迅速、转轨过程已经基本完成、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如南美、南非、前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东欧、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抓住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有利时机率先进入;三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以日本、韩国、东盟为并购区域重点,并购具有潜质的中小银行、专业银行等,逐步积累经验,建立局部优势;四是在全球著名的欧美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主要职能是收集同业及客户等相关信息,研究和分析并购目标整体情况,为在欧美成熟的金融市场上展开并购做好充分准备。

(四)研究和利用不同的并购形式组合

除独立设置机构进行布局外,中资银行应通过充分研究、论证和评价,灵活选择整体并购、投资控股并购、交叉持股、换股、股权有偿转让、现金并购、资产置换并购、二级市场并购等多种形式。上述形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在并购时,可参照策略性参股、获取第一大股东地位、控股最后再全面收购的模式,在了解、消化和磨合的过程中逐步等待机会实现对并购银行的全面整合,这样也可避免出现消化不良或因方式不当而激起管理层、政府甚至民众的敌对情绪。此外,通过并购建立子行是打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这样可以直接利用被并购银行的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建立起来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减少新设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成长性更快。

(五)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储备队伍

中资银行开展国际并购,最大的挑战其实是缺少国际并购方面的人才。应建立一支支撑和推动本行国际化的全职人才队伍,通过在全球招聘,尤其是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具有多种文化背景、不同工作和岗位经验、不同专业和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有计划地在国内外各个岗位轮岗、培训等,锻炼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使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国际化并购战略有机结合,真正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业务娴熟、了解银行核心价值观及银行发展战略的国际型、战略型、战术型、专家型、通才型人才,为国际化并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广开视野,广纳人才,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合理的薪酬机制等,延揽国际知名职业经理人。此外,应把投资银行人才队伍和商业银行队伍有机结合,使二者在并购中发挥协同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六)统一银行品牌并重塑新的企业文化

1.统一银行品牌。21世纪品牌已经成为银行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资几个大型银行在国际上已具有较高知名度,应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在并购后直接取代原有品牌,打造自身的国际品牌。

2.重塑新的企业文化。并购后在顺利实现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的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实现文化协同效应。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与所有成功的多元化经营一样,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地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一个共同的团结核心,必须有共同的文化或至少要有文化上的姻缘。”为此,在整合中,应保持开放的文化与开放的心态,彼此包容、良性沟通、有机结合,加强对被并购方内部经营、管理、高管以及文化的尊重、吸纳和包容,逐步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核心价值观和信念为一体的新的企业文化。

四、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经营的主要风险

持续一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任何人都很难判断出经济跌势将见底还是继续,尽管现在国外资产价格低廉,但中资银行一定要抓准机会,不可操之过急。如自身没有很清晰的战略和能力,切不可贪图便宜而冒险并购。

商业银行实行跨国经营战略与不实行跨国经营战略之间有一定的风险差异,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银行跨国并购与经营主要有以下几项风险。

(一)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与经营的国家风险十分突出。由于涉足国外市场从事跨国信贷业务犹如体育比赛中置身于客场,因而商业银行在其跨国经营时将面临国内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国家风险冲击。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业务具有国际化,而且与东道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更由于对其监管中存在母国与东道国配合的问题,很容易造成监管真空,因此国家政治风险突出,是跨国并购与经营风险管理的重点。

(二)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与经营的汇率风险格外引人注目。商业银行跨国经营货币结构多元化,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各国货币之间汇率波动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运动以及外汇市场上的频繁交易,使银行在持有或运用外汇资产的过程中蒙受意外损失或者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加大,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尤为引人注目,也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的核心。

(三)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与经营的操作风险不断暴露。作为金融全球化载体的跨国银行在全球运转着数万亿美元的国际借贷资本,其规模越来越大型化、资本越来越集中化,但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却一直被忽视。伴随着英国BCCI以及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联合爱尔兰银行美国分行等操作风险损失案例的出现,产生的冲击波震动全球。研究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操作风险也有相当的意义。

(作者单位:长春税务学院)

作者:齐 瑶

上一篇: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美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