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社会公信力的下降,使得其在医学院校教学实践中受到多方质疑,要想转变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就必须从医学生需求出发,针对性开展医用大学语文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旨在对《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语文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是以名家名著作为教学内容的,它在传递给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品质传给学生,这是其他学科不能给予的。因此,虽然在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但是大学语文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因此,也要重视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一医学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

在医学院,大学语文的开设出现了形同虚设的情形。原因主要有: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教育的课程开设过于繁杂,造成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随着课程负担的增加,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医学院学生每年的课程大约开设24门,这已经比其他专业的课程多出了不止一、两倍,再设置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一方面学生会觉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必要。二是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脱节,使得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基础薄弱而造成恶性循环,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大学语文当成是障碍物,抱着考试过了就可以的态度学习,造成大学语文在审美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大学语文教育存在以下的现状:

1运用能力的缺乏

一般情况下,高校会要求英语水平达到什么级别,医学院校也是这样的,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必须过几级,这是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有利于学习世界先进的医学知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对于本国语言的学习,这种学校对大学语文无所要求的情况,也造成了学生在专业上建树很高,但是一到撰写论文、专著的时候,一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一到写自己的个人简历的时候,一到写患者病历的时候,出现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思路不顺畅等现象,甚至在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的时候,词不达意,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所必不可少的。作为医学类的学生,如果缺少了这一方面的能力,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于学业的追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造成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惑,更有可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障碍,造成工作的不便,影响自己的前途。

2创新能力不足

现如今的大学生,应付各种各样的专业考试,沦为了考试的机器,这种文化氛围,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专业的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医学院学生在这么多门专业课的学习与考试之后,没有过多的时间了解与深入思考医学界的前沿性问题,这也造成了创新能力的不足。而医学院的大学语文教育也忽视了对于学生这一重要能力的培养,仅仅当成是一种教学设置,完成教育任务即可。通常情况下,我们提到创新能力往往与专业技能挂钩,但是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某个学科能做到的,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将大学语文课当成是休息课或者逃课。

3人文精神的缺失

医学院学生同样面临着其他专业学生正面临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给学生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大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对生命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培养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健全人格。医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成为医学院课程设置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之相关的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大学生自杀或者暴力事件的贫乏,这也是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努力的方面,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珍视,避免这种漠视生命的事件的发生。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他们不但要提高对于自身生命的珍视,也要提高对别人生命的认识,这对于救死扶伤的未来医生来说,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学院校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策略

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医学类学生来说的重要性在上述的论述中已经凸显出来了,我们不能忽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更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虽然医学院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那么,医学院校的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医学院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拓宽医学院校语文教师的知识面,加强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

作为医学院的语文教师,与其他高等院校的语文教师的不同之处,就是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虽然都是差不多大的学生,但是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是医生或者护士。这就要求医学院语文教师加强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以便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就是在选用教材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与医学有关的教材,再加上对于医学专业的了解,将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就是合格的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了。所以说,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用更加丰富的知识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就更能感染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视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2语文教育联系医学现象,将大学语文与专业课挂钩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适当的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内心愿意上语文课,提高到课率以及上课的效果。比如说,枯燥的学习大学语文的书信格式,大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干嘛还要学这个,就不听讲了。如果我们将书信格式运用于求职信,让学生以求职信的格式来学习书信就不大相同了,立刻就会意识到书信对于他们就业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作业的情况,来反思他们在书信格式上、语法上和修辞上的使用情况,就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再比如说,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将医学知识引入大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任选题目写一篇医学小论文,这样就能让那些只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从医学小论文出发,考察学生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否符合语法规律和论文格式,这样既能加深大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再者,可以通过改进考试形式的做法,将医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大学语文的考试当中,举个例子来说,在大学语文考试的作文当中,要求学生讲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怎样给患者进行问诊等,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医学院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视。

3寓教于乐,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要摆脱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将来就业等原因还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大学语文就不一样了,对这门学了那么多年的课程,潜意识里就不重视,认为不学也没关系,或者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所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我们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课本的情节转换成舞台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课本的研习,将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另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锻炼写作能力,像办班报,可以让学生设置各种形式的专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作,让更好的学生参与进来,促进大学语文的实用性,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将课堂延伸出去,拓展到课外,解决了课堂短短几十分钟的不足。

4改变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引入大学语文教育

谈到素质教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艺术。但是,就素质教育的本质来说,还是基础教育。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鼓励学生勇于实践,走出课堂,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比如在舞台剧中,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作出情节上的变动,不必拘泥于课本,拓展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质量,给更多的学生以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总之,大学语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要采用灵活的形式,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变得更有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大学语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潜意识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果,培养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杨.大学语文对提高医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现代语文(理论经纬),2012(3):25-26.

[2]黄益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益尝试[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汉语言教育),2007(4):31-32.

[3]王秀瑞.谈谈怎样创造性地培养语文学习兴趣[J].西江教育论丛,2006(1):34-36.

[4]杜建军.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语文兴趣[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385.

[5]方天云.渗透生命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中[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80-182.

[6]李文,熊旭东,丁红姗.医学教育中语文学科教育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7):110,112.

[7]巴丹.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8):562-563.

[8]安玮娜.医学类高职语文审美教育的缺失与复归[J].现代语文,2012(3):90-91.

[9]吴娜.论医学院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熏陶[J].现代语文,2011(2):109-110.

作者:张旭斌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现状及变革策略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社会公信力的下降,使得其在医学院校教学实践中受到多方质疑,要想转变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就必须从医学生需求出发,针对性开展医用大学语文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旨在对《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变革;创新;针对性;丰富性;审美性

“从一个象形人变成一个拼音人”这是2008年7月25日腾讯新闻网的标题,文中指出教育界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汉语,造成多数中国人“把汉语看作离婚的前妻”。在外来文化侵袭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一个象形人变成一个拼音人”。多年来,社会现状造成了大学语文内外堪忧的局势,教育系统的不重视,学生的不以为然,作为非人文社科专业的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学语文》显然成为了“非主流”的学科。

一、《大学语文》现存于医学院校的现状

1.医学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较低

医学院校学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性与普通院校存在巨大差异,学院对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必然缺乏对人文社科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从理论上为忽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给出了一个完满的解释。《大学语文》现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存在于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目前大多只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一个学期,普遍仅有30个左右的课时、两个学分。相较于同为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英语课而言可谓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语文课缺乏思政课的官方地位,也没有英语等级考试那样的市场推动力。

2.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学术性强、脱离医学生的需求

五年的医学修行重在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固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而大学语文教育在他们的求学生涯中已然被定位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可有可无。[2]目前,大多大学语文教师授课时往往延续求学时专业课的授课形式与方法,“你看我说、你听我讲、自行消化”,首先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加之大学授课与中小学授课存在差异性,学生一时间难以招架快节奏、大信息量的植入,玩手机、聊天等显现出现便不足为奇。其次,授课内容学术性强,教师受到学时限制教学内容仍然没能逃脱文选框架,侧重于选择中国古典文学名篇展开深入讲解及研究,课堂上讲读一部名篇、详尽梳理一下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脉络,将各方对其的研究成果展示于众,最后思考几个文学问题,以中文专业特有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一味强调学术的专业性,忽略了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作者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无法满足学生追求时代性、创新性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其对大学语文的求知欲,造成了学生对非专业理论课有实际之用就上,无实际之用就逃的现状.[3]再者,授课内容脱离学生需求,医学院校学生理科生居多,相对而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来到大学语文的课堂上迫切的希望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能够马上拿来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而非为了纯粹学术性的学习,所以对于医学生而言实践性、可操作性才是他们最关注的,这同医学院校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模式是相辅相成的。

二、医用《大学语文》的变革与创新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目标应围绕其专业性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语文课,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备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准确表达自我见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医学文化,增强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1.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针对性

首先,选取针对医用的语文教材,医用大学语文既然是专业背景下的语文,就不可避免而且应该积极主动与专业相结合,主动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更直接、更明确的为专业服务。[5]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多是适合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各类学生的通用读本,尽管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特色,但是存在缺乏针对性、不能兼顾专业特点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外医学典章,加入一些医学论文写作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文化素养和医用写作能力。再次,开创特色课程,教学中选取古今中外精美名篇为载体,通过富有典范性的选文结合当下热门话题例如:医患沟通,准确把握经典性与时代性,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艺术,培养学生人文医学职业技能中的沟通交流能力。

2.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丰富性

其一,课堂内容尽可能做到信息量大、涵盖面广、题材广泛。中国跨入21世纪后,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的公用性增多,文字性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逐渐消退,基本的文学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多领域的涉猎,以此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扩宽学生眼界。其二,教学形式多样化,突出培养学生运用能力。课程考核中加入30%实践成绩,设置相应的竞赛机制,将各大班分列出人数相等的小组,以小组成绩决定个人成绩,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课比赛、征文、诗歌朗诵、即兴演讲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及综合素质。

3.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审美性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情感目标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理性的审美态度。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选取历史文化深厚、风格优美且审美感染力强的作品;教学手法多样化:课件中加入色彩分明的插图、配乐、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直观、感性认识,以达到学生的思想与艺术审美相统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志刚.李剑.何凌风.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4).

[2]吴艳玲.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性调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4

[3]刘国庚.苗双虎.医用大学语文[J].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300)

[4]沈星怡.邹祥平.医用语文[J].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04-01:(3)

作者简介:

孙媛慧(1988.08~)河南新乡人,女,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部门: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教师。

作者:孙媛慧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3:

试论大学语文的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

[摘 要]语文是大学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课程,在医专院校学生中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是学习语文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审美情趣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与医护专业实用性的结合,使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为学生专业能力服务。本文在阐述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结合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实现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以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语文 审美情趣 实用性

大学语文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长期以来,在医学院校当中大学语文教育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审美、情感、意志、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学到的只是枯燥的知识,而不是在对生活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形成的美感、责任感、情感等方面的实用性素质,因而很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形成了孤独、冷漠等不良行为,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能力的发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并将其与专业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一、大学语文的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的意义

大学语文的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和专业能力发展上面,具体作用如下:

1.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作用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结合,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审美情趣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审美情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能够处理好工作关系、学习关系和人际关系,使学生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如此,审美情趣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医院将审美情趣纳入了日常考核当中,在医学院校加强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素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职业发展。

2.对学生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医护专业能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医护专业知识,也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取决于学生对待本专业学习的态度。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培养,更需要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主动进步的良好习惯。而将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大学语文的审美情趣与实用性的结合措施

在大学生语文教学当中应将审美情趣培养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紧跟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医学院校语文教育当中,要加大各类文学作品的鉴赏学习力度,利用文学鉴赏带来的精神气质与个性的差异,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活学活用,提升学生对各类作品的鉴赏、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要发挥文学作品道德主体的生命力量。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熏陶、审美情趣的培养,塑造学生理性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味到中国文学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锤炼学生心智、升华自我的目的。第二,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作品欣赏当中感受生活的美感、愉快感、幸福感,学生在不断的欣赏当中能够感受人生的意义,帮助自己发展健康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提升文学作品在学生责任意识上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引入一些鲜明的医学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责任意识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认识责任在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树立其责任意识。

心理机制,是人对客观事物在需求性判定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情感教育上,教师需要把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形象再现于讲台至上,在贯彻以“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的原则之上,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让作品中作者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意、所阐发的道理,撞击学生的心坎,使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还可以利用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掌握一些情感交流的技能,学会与病人、同事进行情感交流。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协调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亚莉.大学语文与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2006(9).

[2] 钱理群.关于文学教育的感言[J].湖北教育,2001(5).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王珊 罗雯怡

上一篇:审计单位成本测算探讨论文下一篇:城市林业建设出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