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6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60)[摘要]现代学徒制度是职业院校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深化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实际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德国、英国及其他国家保障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篇1:

探析提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课程设置

[摘           要]  提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课程设置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数量巨大的毕业生开始争夺有限的就业资源,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压力激增。如何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  就业质量;课程设计;对策

工商企業管理专业是一个老牌专业,笔者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寻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提升就业质量的相关对策,为广大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提供理论指导。如何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现状与原因探析

工商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根据管理学、经济学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国内目前高校基本都是沿用同一种模式的专业设置,只有极少的民办大学会开设一些针对市场的稀缺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每个高等院校基本都有开设,如何在开设该专业的时候让自己学校的学生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在就业的时候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取得更好的就业岗位,是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学校的教学组织是用传授课程的方式系统训练学生的。而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注重思维的训练,而缺少实际技能的训练。但是在就业过程当中,雇主更看重实际操作训练,更看重能否给企业迅速带来实用价值,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着重解决学校应该通过怎样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为学习内容涉及的知识比较杂,因此学生就业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因为这个专业相对来说专业性不强,缺乏专业壁垒性,因此就业质量不是很高,一般集中在销售、文员、行政助理等岗位居多,相对专业性较强的医生、律师、翻译等人才,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大专业,如何创新性地构建有效和合理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毕业后得到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但是铸就学校品牌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解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所需高端技能来设置课程体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课程设置一般情况下是与人才目标联系起来的一个教改方向。通常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大多会有一个大的方向,比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或者以方便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为学习的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因此与社会经济的结合度高,一般学生的就业没有多大问题,但是,专业性不强是一个瓶颈,导致这一专业的学生容易被其他专业所取代,或者从事的岗位基本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比较低端的工作,因而如何能够促进这个专业的学生优质就业,必须突破这一瓶颈。这项任务促使学校和老师从课程设置出发,去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后高效地转化为雇主所看重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来进行的,要培养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根据特定的课程传授来执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生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专业技能、人际技能素质、形象素质等都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等都是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是雇主所看重的品质,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获得雇主所青睐的品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设置的方式相对灵活多样,这些特点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二、提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课程设置的对策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项目欲根据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通过调研,本项目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具体研究。

(一)科学分析学生特征及雇主需求

首先,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深度会谈计划,了解学生所掌握的资源情况,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合理认知,分析其自身所面临的机会、劣势、优势和威胁等,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引导学生做一些针对职业发展的兴趣测试,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试系统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等。另外,对学生的客观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学生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情况、学生的爱好兴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已经具备的学识基础等进行调查分析,力争对每个学生建立入学分析档案,旨在分析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学生的短板,再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引导,让他们在已有的资源情况下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分析雇主的人才期待:雇主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总会考虑各种因素,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了解雇主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期待,了解雇主对招聘到的某一岗位人才的具体用途,以便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帮助学生朝着雇主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和发展。如有的行业要求通过正规的考试,引导学生培养考试的能力;有的行业要求能够巧舌如簧,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口才进行锻炼。

最后,对雇主的需求进行分析:要理解和接受雇主的实际需求,正视雇主对用人的现实要求,正视雇主对人才的价值要求,比如有的雇主看重形象,有的雇主看重求职者的能力,有的雇主看重能否马上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应该将雇主的实际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期望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不是以批判的精神去判断雇主的行为,然后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探索,课程设置以能够切实可行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质量

课程设置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实用课程的设置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比如针对学生的形象方面,可以开设一些形体、美容、服饰、化妆之类的课程引导学生去注重修饰自己,提高对美的欣赏和追求;针对雇主看重求职者的背景这一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社会不平等的现实,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境遇,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和维护人脉的方法和课程等;针对雇主看重求职者的短期实用价值,开设一些实用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提升人品力量去感染雇主等。正视雇主的各种要求,努力帮助学生补齐短板,赢得青睐。

也可以设置个性化指导课程:根据学生的已有资源情况进行分析,以其个人的发展方向作为参考,设置有针对性的个人提升就业质量课程体系,注意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方案设置、个性化课程设置;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原则,课程设置的时候以班为单位,开设形象指导、人际交往、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一系列的课程,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修课程,但是每个学生规定一定量研修课程学分;将任课教师的指导纳入学校的工作量当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注重社团活动和隐性课程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培养。

(三)建立学生的个人就业指导和质量追踪档案,实现专人指导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合班上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往往是选修课或者讲座形式,一般是感兴趣的学生才会选择这门课程,而且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但是涉及就业一般是没有专人指导的,自从大学不分配学生工作以后,学生找工作都是学生自己或者学生家人去解决的,大学的就业部门形同虚设。为此,我们可以建立就业质量追踪档案:对每一个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一个就业质量追踪档案,档案中包括学生选修的关于就业质量提升的课程情况,是否完成基本学分、超额完成规定学分等等级;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追踪;第一次就业情况追踪;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追踪;毕业两年后的就业情况追踪,通过一定的方式取得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花费,包括学习费用和就业的一些非常规费用,用于对下一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提升就业质量,提倡建立个人就业指导和跟踪档案,对每个学生提供具体指导业务,比如简历的撰写技巧、投递简历的技巧、面试的技巧、如何获得面试官好感的技巧、如何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和人脉的技巧、职业的选择和岗位的选择等,实现专人指导和引领。将以上的这些技巧指导列入教师工作量以得到重视和支持。

(四)酌情开设面试培训班,或者帮助提高就业质量的研修课程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育机构专门做面试培训,主要是公务员面试、银行面试、事业单位面试、教师招聘面试培训等,而且收费高昂,但是市场前景宽广,说明这些求职者真的需要切实可行的方式去指导他们提高就业质量,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因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针对某些高薪、高地位的岗位的培训班,专业地为学生引路。

三、结语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与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发布《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是关于促进就业的指导性文件。学校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因此设置一些课程指导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设置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毕业后得到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它关系每个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课程设置的建设,要科学分析学生的特征及雇主需求,积极探索,课程设置以能够切实可行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质量,建立学生的個人就业指导和质量追踪档案实现专人指导,酌情开设面试培训班或者帮助提高就业质量的研修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丽.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4(4):11-19.

[2]张伟东,张雅琳,苏若葵.“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J].管理工程师,2014(2):33-39.

[3]胡芳.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2(1):18-27.

[4]王袁霞.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质量的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8(4).

[5]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究,2015(1):39-4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董艳梅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篇2:

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探讨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0)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度是职业院校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深化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实际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德国、英国及其他国家保障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也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课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为此,从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并提出了部分可行性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对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现代学徒制;存在问题;应用对策

学徒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技能训练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徒制逐渐引入现代学校教育中,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实践证明,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学徒制,可加快职业教育质量的进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同时构建出更加合理的职教体系,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占据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作为高职院校主要的专业之一,需要对其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探寻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的重点。

一、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与用工需求之间的矛盾

和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适应性更强,就业面相对较宽,但是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实际的就业效果并不理想。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直接通过招聘、应聘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大部分学生只能从基层做起,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还会形成一种专业知识“无用论”的现象。很多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不相符,产生了跳槽换工作的念头,这是造成就业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另外,企业方面在接收新员工时,需要经历一个岗前培训期和试用期,无法实现“校企零对接”,这也是造成就业与人力需求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参与度低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在接受常规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与企业内的“师傅”建立联系,学习他们的各项技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现在的实施效果看,企业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后期,教师所制定的课程内容无需对企业负责,因此容易出现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缺失的现象。受以上情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可有可无,学不学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技能表现,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效率较差。很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订单培养、校中厂、冠名班的合作模式,但是以上模式与真实的企业环境存在较大出入,学生接受校外实训的实践仅为短短2~3个月,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进度,还会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相符,使现代学徒制成为一个摆设。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表现出了盲目性和主观性,他们希望学生学到更多内容,因此定制的课本较多,内容比较宽泛,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容易让人找不到重点,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另外,部分高职院校混淆了工商企业管理和工商管理的概念,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等科目,导致学习的内容与本科生相比差异不大,无法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由于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差距较大,很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氛围。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不当,因此应当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更多实用性强的专业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制度的改革。

(四)师资力量不足

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中之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承担的责任比较重,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客观来讲,招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成本太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重点放到青年教师中,逐步形成一支富有活力、富有张力、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以改变当前存在的问题。另外,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讲起理论知识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涉及实践内容,就开始变得慌乱,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缺乏社会实践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用工模式和日常的运作模式,其思想还停留在课本上,实践意识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会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危及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训基地,但是规模有限,可以容纳的学生数量比较少,同时,校中企业、校中店岗位较少,只能挑选出部分学生进行實践教学,这种轮流上岗的方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可提供的工作机会很少,学生大多只能通过参观了解的方式去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这种“走马观花”的方式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住宿、交通等。另外,很多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工作繁忙,举办的讲座比较少,无法正常到学校上课。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例如在ERP方向上,很多高职院校职能购买ERP物理沙盘,但无法购买ERP电子沙盘,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资金和设备等教学资源,与校外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行现代学徒制,高校必须更加全面地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正视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者的联系。首先,政府是现代学徒制得以推行的最大保障,其在劳动力流动和岗位技能培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下,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因此学生所付出的劳动不一定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权益,这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公平实现的基础。其次,学校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途径,其作出的各项决定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学校需要从制度、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培养方式入手,构建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再次,企业与高职院校存在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带有盈利性质的,因此很多企业虽然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过程中,但是派出去的“师傅”并不是行业精英,同时提供的“师傅”人数比较少,这也是导致实训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加强学徒岗位和福利报酬的建设,以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为根本目的。最后,学生是现代学徒制度的主要对象,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物质上的建设,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和目的,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过程。

三、革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措施分析

(一)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办学经费紧张、生源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不能成为高职院校止步不前的原因。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与社会企业和机构合作,争取到更多的赞助资金,然后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当作首要目标,克服困难、开源节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薪酬待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状态,还能增强他们对院校的忠诚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入企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在绩效考核上,应适当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他们的工作状态、专业素养、培养效率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过程中。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招生队伍的建设,不断壮大生源数量,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

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优化课程设置,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比例,增加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工商企业一般对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大,其经营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较多,需要从业人员不断总结基层工作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进入企业的一线基层,从学徒做起,学习“师傅”所传授的内容,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技术性、职业性的人才为主要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事业发展观,发挥出高职教育的优势。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应该与企业进行沟通,或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优化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三)增强企业在招生流程中的参与度

校企联合招生是现代学徒制的表现之一,这种模式既表现出了学生的准员工身份,也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招工,同时也方便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分配。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应该在招生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制定实际化的招生章程,这样才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在各个院校之间的竞争力,同时起到为企业宣传的效果,一举两得。在招生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同时强调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向学生和家长讲解高职院校的优势。另外,学生自身享有知情权,即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高职院校应该在保证三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招生流程进行合理优化,提高企业的参与度。

(四)重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学徒制度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氛围,为此,高职院校应该首先改变课程体系的构成,形成通识教育、职业基础教育、职业拓展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企业与学校共同达成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企业最清楚劳动力需要具备的技能,因此,学校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与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重构课程体系。其次,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操作知识训练,形成“传、帮、带”的现代学徒体制,赋予企业“师傅”与教师同等的权利,让他们负责对学生的培训和教育,这样才能形成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再次,企業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学金和学徒工资等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期的岗位适应过程打好基础。最后,在考试和考核过程中,应该推进实岗育人工作,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重点放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上。若学生通过考核,则为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样能够实现学历与证书的对接,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最大效果和作用。

(五)建立三级实训基地

根据上文提到的,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实践证明,只有学校和企业联合,才能建立起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实训基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避免岗位培养单一化。高职院校应该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增加岗前培训的校内实训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训,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避免资源浪费。一般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三级实训基地中的一级平台,主要包括校中店、校内服务平台、校内岗位等,这些岗位比较少,学校需要按照轮岗的形式有计划地为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此过程中,需要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力求营造出更加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并由教师担任业务指导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施效率。校外实训基地是二级平台,包括公司实习、顶岗实习、轮岗实习等,指的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带教管理而实施的实践锻炼方式,学生需要通过正规的入岗流程,进入企业内部工作,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工作内容和性质,熟悉岗位要求,掌握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建设项目式企业和研究中心是三级平台,这也是三级实训基地中最为关键的平台之一,为此,民办院校应该整合校内资源,借助行业和政府的力量,组建研究中心,并与承接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建立三级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专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好地熟悉岗位要求,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

(六)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

民办高职院校一直都有一种重理轻文的现象,这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对待工商企业管理專业,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例如增加ERP电子沙盘设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设备、财务管理操作设备等。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课程需要,设置不同的实验操作室,争取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为了节约资源,也可以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的实训室放在一起,交叉使用,这样能够节约资源。另外,民办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用经验,吸取适合自己的发展措施,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设备,这样能够使政府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方便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划分。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建设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增强企业在招生和教学中的参与度,重构教学体系,建立三级实训基地,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物质和制度等多个层面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锻炼职业技能,增强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其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燕春友,严文庆.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24(11):177-178.

[2]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7):45-51.

[3]尹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5,11(15):72-73.

[4]陈平.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5,13(21):306-308.

[5]李静,程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9(5):54-58.

[6]邱漠河.现代学徒制专业特色学院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房地产管理特色专业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6,02(11):81-83.

[7]余景波,刘美云,齐富磊.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5):24-29.

作者:张友瑞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双创”教育的探索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多,尤其是需要大量的底层和中层工商管理人员。但目前,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标准。面对这一现状,政府要求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教学法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本文将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深入研究双创教育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双创教育;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

引言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基础广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人数较多。在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现有人才市场饱和,形成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广泛涉猎各行业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很难将是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

二、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是在企业管理专业上演化而来,而专业培养的目标为: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分析企业管理的运作和执行。许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学生熟悉经济法律法规企业的基本运作,掌握工商管理活动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和管理技能,运用管理理论分析,解决中基层管理问题。在传统教学法的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不明确导致就业发展前景不樂观,传统教学法在于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工商管理所需的职业技能。教师没有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生缺少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具体运用项目教学法对双创教育的探索

(一)“双创”的背景知识

“双创”出自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双创”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创业理想变为现实,鼓励学生勇于创造特别是互联网+的创造。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拥有创新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相比较于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学进行创业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了解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公司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因此学生如果创建新的公司,或进行创业都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支持。

(二)项目教学法核心内容

项目教学法是指采用将一个项目作为教授的主体,当课程结束时项目开发完毕,其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基层,中基层工商管理技术类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毕业后在一线岗位工作。教师将双创和项目教学法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创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创立互联网公司或电商平台。在构建一个新的创业项目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根据实际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三)项目教学法具体要求

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围绕实际的岗位技能使教学目标直接与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相同。教师需指出项目案例中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使学生进行拓展知识的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及时的调整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将创业项目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案例,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过程中体验创业过程。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将学习到现有的知识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实现创业结果的途径,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将锻炼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老师将不再成为学习的主导,而是成为监督者,引导者,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有创业精神。教师利用基于双创教育的项目教学法,才能使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形势变化的技术性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DB/OL].(2014-2-26)

[2]付晓亮.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26-29.

[3]荆全忠,邢鹏.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困境、原因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6):77-79.

山东英才学院 任 哲 张晴晴 田 越

作者:任哲 张晴晴 田越

上一篇:地质环境质量环境治理论文下一篇:大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