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在不断涌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在生产关系上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以及提高我国发展空间,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科技动力。另外,我国未来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科教兴国的道路,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生产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论文 篇1:

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IPO表现吗

摘要:基于A股市场上具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和非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对比,实证研究了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IPO表现。研究发现: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因素方面存在形式上的明显优势,并具有更高的发行定价,然而,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后的长期表现没有超过对比组公司;“高校背景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为业绩的高增长和股票的高收益。制度安排的缺陷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IPO;高校背景;上市公司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除了承担传统的教育和研究职能外,大学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知识、技术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已成为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及其研究人员借助多种途径进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由此产生了许多依托高校或与高校形成紧密关联的上市公司。我们称之为“高校背景上市公司”。 Damiano et al(2011)对其定义是:基于科研成果的资本化,或由高校教师基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创立并发展而成的上市公司[1]。基于中国的实际,本文将其定义为:主要股东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上市公司,包括通过改制直接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上市的公司。1993年1月,“复华实业”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挂牌,揭开了高校背景公司成功上市的序幕。由于依托高校的特殊背景,这些企业更易获得来自政府和学术伙伴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支持,更易被市场寄予更高的发展预期,更易获得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IPO市场表现?显然,对此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IPO定价效率,深化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从而为投资者决策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关于高校企业研究的一个重点是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模式。George et al(2002)实证研究了147个生物工艺学企业与高校的联盟,结果发现企业与大学之间建立的合作能够帮助公司减少研发费用,并获得更高的创新产出,但并未给公司带来更高的财务业绩和经济收益[2]。Hellmann and Puri(2002)基于手工收集在硅谷创立的企业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新公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投资与大量专业化措施相关,如人力资源政策和采用股票期权计划,从而说明风险投资在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Meyer(2003)针对“大学—企业—政府”这种三重螺旋的知识生产新模式,研究了在公众支持和激励机制下大学背景企业的发展,发现该模式并未促进大学背景企业的发展,但是促进了与学术相关的行为模式的发展,并对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增长模式产生负面影响[4]。Ensley and Hmieleski(2005)通过对具有学术背景上市公司和独立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后发现,在净现金流和收入增长方面,前者要低很多[5]。Allen et al(2008)认为,大学创新能够刺激经济,促进产品开发,并通过创建新的产业来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并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术背景企业绩效的框架[6]。

有关高校背景公司IPO状况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结论。Bruton(2009)认为,具有学术背景的上市公司能够向市场传递一些积极信号(如创立者威望、管理层特点、风险投资等),降低投资者对公司质量和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有利于其IPO表现[7]。Higgins and Gulati(2006)发现,与大学相关联的制药企业对于新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8]。Shane(2004)发现,基于大学背景的企业比一般企业通过IPO上市的概率要高108倍[9]。Zhang(2009)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校背景公司主要集中于生物和信息技术行业,具有更高的存活率,但是在完成IPO后在盈利能力和雇佣规模方面与其他公司并无显著不同[10]。Damiano et al(2011)基于1995—2003年131家欧洲公司的实证研究认为,公司的学术背景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有价值的资源,从而增强投资者预期。具有学术背景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估值;若管理团队中包含高校职员,则IPO估值显著提升;然而,这些公司的长期表现却要差于一般上市公司,缺乏将“高校优势”转换为企业长期收益的能力。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很少,且仅限于考察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经营业绩。顾新等(2009)以2007年度沪深股市中20家高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校上市公司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业绩差距,探析了高校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原因[11]。官建成和江剑(2010)提出了高校上市公司“产—学”合作关系的模型,并发现高校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成果与相关大学的技术水平弱正相关,与经营业绩不相关[12]。

上述文献表明,目前有关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特别地,国内迄今尚未发现专门研究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表现的文献。本文拟将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对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这将有效地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也是本文主要的学术贡献之所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高等院校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实验室、科学家与其他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种来源的科研经费资助,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活动。这使得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条件和潜力方面可能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本文称之为“高校背景优势”。故本文提出:

假设1:相较对比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高校背景优势”。

作为人才、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结合,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常常被视为证券市场的宠儿。由于依托高校,其往往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代表,更易受到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和追捧。故本文提出:

假设2:相较对比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发行定价。

从理论上来说,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应该具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快的业绩增长、更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长期投资回报,也应该能够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追捧。故本文提出:

假设3:相较对比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首日抑价率和长期收益率。

贺小丹等(2012)指出企业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经营绩效[13]。如果假设1成立,并且“高校背景优势”能够被充分转化,那么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应该具有更持续的增长动力和更好的股价表现。故本文提出:

假设4:创新因素对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目标组样本选取的标准是:上市公司中高校或研究院(所)位于前五大股东,或者在前10大股东中高校或研究院(所)单独或合计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在深沪两市满足条件的股票总共有144支。由于需要研究三年后的长期收益率,要求样本的上市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之前,因此剔除了7支不符合条件的样本股票。另外,还剔除了15支无法找到匹配对比样本的股票,最终有效的目标组样本共122支股票。

对比组样本的选取方法是:以122家高校背景上市公司作为目标,按照上市时间、行业类型、公司规模、上市时公司年限、上市时的发行与定价制度等相同或比较相近的原则,综合考察,最终选取了122支匹配的对比组样本股票。

本文相关数据分别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以及东方财富网站所披露的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及公司公告。其中,新股发行、上市首日、上市一年后和上市三年后的股票价格、上市时间、市场指数、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超额认购倍数、高管持股比例、股权稀释率等数据直接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有关公司上市时是否存在风险投资、专利数量、R&D支出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样本选择、公司上市年限的计算、股权集中度、虚拟变量的定义是由手工计算和统计完成。样本数据均值、比例的计算由Excel整理而成,实证分析由SPSS19.0完成。

作者:黄顺武 昌望 胡贵平

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论文 篇2:

浅谈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措施

摘要: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在不断涌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在生产关系上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以及提高我国发展空间,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科技动力。另外,我国未来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科教兴国的道路,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生产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会具体分析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措施,为我国今后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研究科教兴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科教兴国;科技水平;人才队伍;措施

一、加快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

人口的压力迫切需要我国做出更优的解决对策,不断开创新的科技革命,能够让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得到充分利用。就比如说,在农产品方面,需要做好病虫灾害的防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等,除此之外,农产品的加工同样也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工作,通过科技技术上的改进和优化,确保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有进一步的飞跃。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个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农业技术方面的科技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对农业方面的技术提高之外,还需要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同样也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经济建设。制造业强大的物质保障能够稳定我国健康长期发展,做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而这些制造专业能够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在于依靠现代化科技技术的进步,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来实现的。

二、加强基础工作和高科技技术的研究

基础工作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保证在科技技术方面能够有更严谨科学的前提保障。基础工作的高技术变化是为了让二者能够与科技产品更好的结合,做好生产工业发展的具体应用。就比如在芯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等方面,都需要能够做好相应的技术工作,才能够与高科技技术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技术。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基础工作和高科技技术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获取更加先进的技术优势,抢占知识经济的市场份额。所以,基础工作和高科技研究,成为了目前各个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结合,还需要在内容和发展方向上有进一步的创新,努力形成我国特有的科学技术优势。

三、重视人力资源,提高科技人员综合素质

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呈现在不断上升的人口数量。在我国从事低级的生产活动中,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虽然人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基础,但是人口过多的情况下,也不利于产业技术发展。那么就要做好知识经济的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劳动人口的优势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其生产和科研经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对于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来说,重视人力资源,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素养,是给我国劳动者以更加优质化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给劳动者一个全新的技能发展,才能够不断创造和完善建设发展环境,为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提供更多的途径。

除此之外,在教育方面也需要做好大力改革和创新工作,才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强国提供大批的优秀人才。目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科研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完善的科研团队,还有对于人才的技术储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发展还需要有更强的保障,才能够不断扩展科教兴国的道路,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仅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更重要的是能够一直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促进技术革命的发展。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次次推出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北一,吴海滨,王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理人的定位与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9):14-17.

[2]陈霞玲.“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重点领域与推进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21(09):12-19.

[3]徐金海,陈真.涉农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5):59-69.

作者简介:

赵莹(1977-01),女,汉族,籍贯:辽宁朝阳,当前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外交

作者:赵莹

高校上市公司知识经济论文 篇3:

简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新形势下。创建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确定加强高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会计人才队伍结构,大力发展培养我国全能应用型,技能型强,素质好,知识型的适应新形势下中高级会计人才队伍,是目前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人才 培养 建设

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建设和培养

据财政部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其中通过考试取得中级会计资格的有116万人,取得高级会计资格的有8万多人,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多人,会计人才比例严重失调。针对我国目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财政部正加紧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高职院校会计领军人物的建设,通过领军人物的打造,旨在培养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会计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会计学专业是时效性很强的专业,加之近些年来会计改革步伐加快,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39项会计准则)。会计日常的工作重点必须从记账、算账、报账转移到提供经济信息,分析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果,合理配置资源、规避财务风险。因此,我们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社会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高职院校加强发展培养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要点和方法。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起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资本市场支配者的新型理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化,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变更着。仅仅核算、反映、监督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由手工记账的“原始社会”进入计算机会计处理的“文明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瞬间无误处理,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账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使原来为追求简便而简单化了的计算得到完善,使之能更准确地模拟和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实施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它会使全世界投资者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使企业足不出户而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2.“产、学、研”结合;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建设

“产、学、研”结合是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研”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具体为是

(1)走“校企联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更多单位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十分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学生如果不经过产业实践这一环节的锻炼,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种经验的积累—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实训来完成,而主要的可以通过走“校企联合”的路子。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观察,增强学生对会计财务工作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请合作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进行不定期的讲座,结合其自身的行业特点、业务范围、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纳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感觉到学习并不是枯燥的事情,而是与将来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校已经建立的合作单位有:丰原集团、安徽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禾泉农庄、沁雅花园,华安证券公司等。

(2)走“双证或多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大部分行业不同,会计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即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上岗资格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学校开设了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和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为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珠算等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等相关资格证书。为此,我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培训和ERP资格证培训。鼓励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考,二年级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了,然后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人才选拔培养建设

培训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才能构筑一流的学科、造就一流的人才。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整个学科教师梯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换言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倾力打造的重点工程,这可以从许多高校纷纷推出的各具特色、各显张力的培养方案、考核政策中得以显现。

4.学历提升培养建设

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学历层次还不高,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未达标,而会计专业教师尤为突出,因此,学历提升是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常规性工作。各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制度,一方面,对未达到规定本科学历要求、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另—方面,应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是精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高级专才,会计专业硕士更注重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能力的训练,要设置许多会计专业技术课程。从实践环节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专业实践环节也着重于职业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对高职会计教师而言,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更符合高职会计教育对会计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5.加强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其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高职会计教育要积极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中引进或招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并将这些企业建成院外会计实践基地,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使该类基地成为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双师资格,力争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6.名师及其师德建设

会计专业建设应具有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名师”是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名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习指导,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担任社会职务。同时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

7.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监督、预测、决策和管理的功能,评价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履行其职责。评价时主要侧重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自律能力、职业执法能力、监督能力、决策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对从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侧重评价职业自律能力、职业执法能力、监督能力、决策能力。内容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和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由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管理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三方分工考核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公共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状况,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民族会计队伍将经受严峻考验,所以加强发展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各个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中国的职业会计队伍要想加人世界行列就必须和世界级的国际会计公司竞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这个民族就不会进步,甚至会消亡,同样,中国的职业会计队伍如果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也不会有进步,甚至可能会消亡。新形势下的要求我们的职业会计人员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去为中国的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在国际会计市场应有的位置而奋斗。

作者:何 洁

上一篇: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分析论文下一篇:我国农业补贴农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