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2022-04-17

数字化是当今世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它既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育的面貌,又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1: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积累创新素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获取创新灵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意识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位语文教师。学生不爱写作文,教师发愁改作文。作文课堂上,老师如果不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课后,教师的办公桌上则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每天“搬山”不止,眼见心烦。有时在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也完不成批改任务。而学生则由于教师不能及时反馈,早已将当时的写作思维完全忘记了。作文发下后,学生只关心分数,有的甚至连评语都不看一眼,兴趣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被老师逼着写作文,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认真批改作文,造成了作文教学费时费力,量少质差的状况。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不要千文一面。作文指导不宜太细,避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适当增加自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练习,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从而写出个性的作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也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教师要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创新的火花带来的成功。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积累创新素材

观察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自然风光和身边的美景,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云霞星辰、雨雪风霜;教会学生欣赏风光片和科教片,如黄山风光、九寨沟风光、沙漠风光;指导学生在电视片如“人与自然”“科教之窗”“神奇的地球”等栏目中积累素材。

二、指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获得美的感悟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精品都是作者灵感的结晶,是具有独创性的,展示了作者个性风采的精神产品。音乐课、美术课都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审美素养的途径,语文老师可与音乐、美术教师联手,在艺术欣赏中感悟美,还应专门开设文学作品欣赏课,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中外诗文和科幻作品,在美的享受中增加写作时的创新意识。

三、打破思维定式,以便掌握创新方法

定式思维是最不利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而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材料进行多观点提炼。例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提炼如下观点:愚公不愚、愚公守旧、愚公破坏了环境、“根”的魅力、愚公后继有人等。也可以通过辩论会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进行“新解”,例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就要在班门”,“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等。

四、营造轻松氛围,便于学生创新

“作文有法,文无定法。”教师要在作文课上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让学生放任思绪,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发言有独到的地方,都及时表扬,不必追求完美,也不应求全责备,每次作文只要比他自己原来的水平有所提高,就给予鼓励,创造一个能发挥创造性、写“放胆文”的宽松环境。

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获取创新灵感

想象作文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作文之前不只要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发挥想象力。老师要教会学生利用物象或文字进行有意想象和再生性想象的训练。例如,角色错位类想象作文《我和我的儿子》;时空转换类想象作文《减去十岁》;梦幻设计类作文《2030年的中国》;借助神力类作文《我在玉皇大帝身边》等。这类作文学生写起来兴致盎然,写出的文章也生动有趣,能很好地体现生活的创新意识。

六、命題要有特色,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命一个独特的题目。写自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借鉴古诗词、流行歌曲、谚语、格言等,而不是人云亦云。半命题注重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要求学生要出其不意。如“__我想对你说”,有的学生补了“妈妈”“老师”等词,有的补充了“孔乙己”“嫦娥”等。老师要肯定后者的创新意识。又如“我想__”,有的就补充了“作一棵小草”“化作一只雄鹰”“拥有一支神笔”等。这些有个性的作文题目很受学生的欢迎,写起来就顺手得多,学生有话说,老师批改时也觉得有趣。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海峰.开启有效作文教学的钥匙[J].教学与管理,2012(10).

[2]王君舟.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回归与创新[J].学周刊,2012(26).

编辑 谢尾合

作者:解辉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2:

数字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数字化是当今世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它既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育的面貌,又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应“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新的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它所倡导的作文理念:写作是学生内心体验与独特感受的表述,是学生个性的体现,是思想与精神的交流,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展现。

二、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作文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方式的陈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生缺少对生活的内心体验,缺少阅读积累,从而导致写作素材缺乏;积累的写作素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写作时难以产生联想;作文没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内容单调,写作格式刻板,学生缺乏内心表达的需要,从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中缺少互动交流,包括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交流;为数不多的习作例文讲评,常常会造成学生作文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的趋同现象;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缺少一种在互动交流基础上的形成性评价;作文中缺少反思,学生的作文思想与精神有所缺失。

三、数字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作文教学中,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实现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及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它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写作的合作过程,是互动交流和开放的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教—学—做的统一的过程,网络技术正好体现这一特点。作文教学一般包括命题、指导、学生写作、批改、讲评五个前后相连的不同阶段。

1.作文命题

命题是学生作文的发端。教师通过命题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按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系列和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对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作文命题的样式及相关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作文的命题主要有命题作文、供料作文、自由作文等。命题作文,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供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中心,以此为核心进行发散思维,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自由作文,则根据训练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展示他们的个性特点。

2.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是命题的继续和发展,是命题内容和要求的具体化,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通过网络技术,可创设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真诚的对话氛围,网络的动态性与开放性激活了学生的对话热情。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的限制,弥补了对话只局限在一定范围的缺陷,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同样的关注。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从而激活了他们内心表达的需要,也澈起了他们的作文兴趣。同样,利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超大容量的信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内容和格式上的指导,这就改变了因例文数量不多而造成学生作文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趋同的现象。

3.学生写作

源于学生内心表达的需要,信息技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由原先的厌写作文也就变得乐于写作。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他们容易将写作素材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拥有写作的冲动。这时,教师再对他们进行表达方式的适当指点,他们的内心体现便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教师也会对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适时把握,及时发现他们心灵交流和碰撞中发出的火花,并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将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写作热情。

4.作文批改

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平台,可直接指导学生先行自己修改,在自由平等、民主真诚的对话氛围中,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显然,光有学生的修改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老师批改。老师要把适时指点与终结批改集合起来,这是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又是学生后续的得力指导,处理不当,将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为此,作文批改主要遵循赏识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对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词、字用得准确、精当,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朝着成功和进步的方向迈进。

5.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最后一环,在作文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本次作文的必然总结,又是下次作文的开启。在讲评过程中,对学生写作中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网络技术开放性的优势,让每一位同学在看到了自己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其他同学取得的成绩,网络技术提供了充分展示成果的平台。学生从中获得了自信,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信息技术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为作文教学创设了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真诚的氛围,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让所有的同学都受到同样的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作者:王卫丽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3: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作文本应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但目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而另辟蹊径、独出心裁的文章在我们学生中很少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有人说是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才会出现如此千篇一律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的写作“生活化”。但如何使学生的文章在考试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他们的文章张扬自我的个性呢。这篇文章就从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创新意识这个角度来浅谈一下看法。

一、在作文课堂中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但如何把这种潜在的创新力在作文中用文字形式具体变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作文课中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写作的创新激情,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潜能发挥出来了,思维活跃了,学生才会由原来的“被逼着写作文”到后来的“我要写作文的”转变。那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教学观,营造和谐民主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热情。

其次,拓展作文课外延伸,注重课外积累,为作文创新打好基础

现在的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对生活缺少切实的体会和思考,再加上课外阅读贫乏,导致他们在文章中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课外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

二、鼓励和培养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在作文训练设计中,通常我会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而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体现我们教师在当中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路,传授给他们写作的方法,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解放学生的思维。

1.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是发展作文个性的重要途径。但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学生的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并且要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只有在作文训练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路、传授写作方法,并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像,如何联想,这样的训练多了,才能激起他们的创造思维。在上柳永的词《雨霖铃》时,我叫他们根据下面这段话发挥想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段词意境开阔,内涵丰富,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想象,由词所展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把诗人和情人知己离别的情景、氛围加以具体描述,并让他们用语言形成文字把它加以拓展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就使这段词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可感化,从而也达到了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目的。

因此,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并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方向性和联想的丰富性。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不但可以增强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在表现作文个性的过程中也发展了他们独特的个性。

2.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如果没有深刻的思维,那么文章就达不到现象的高度。因此,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这种现象,我有意出一些似乎就已是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一定深度。如在引用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他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之后让学生对裴多菲进行评价。在学生讨论评价之后,我出示资料《裴多菲之死随想》,借助这一材料,我告诉学生裴多菲既没有忠于爱情,也没有为了自由而献身,他的死可以说是“轻于鸿毛”的。然后,我还通过对鲁迅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柔石、《纪念刘和珍君》中北师大女校长杨荫榆的介绍,告诉学生,世上的事情很复杂,难以预料:

(1)一时的英雄行为,远远不足囊括一个人的一生——当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高举自由的旗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时,有谁不为之动容?可有谁又能想到他被俘后苟且偷生?而杨荫榆在抗日战争中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大义凛然的斥责敌人,最终命丧日寇之手。她晚年的悲壮结局,则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由丑变美。

(2)生与死,是人生最大的考验。面对生死之间关键的一步,能迈过去,就是不朽的英雄,迈不过去,则成了被唾骂的狗熊。

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要透过事物或事情的表面现象去挖掘本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由此获得新知,从而也增强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平時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对某个事物、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让他们学会顺着思、反着思、两面思、多角度思等,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从而产生写作灵感。如“早晨公共汽车晚点了”,面对这么一个作文题,在写作、审题立意时,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到的都是:公共汽车晚点后,候车的人焦急无奈的状态,从而反映了公共汽车公司管理的不善。这样的思路并不离题,但它既缺少新意,也缺少深意。此时,我提示他们“如果不写候车人们的焦急,那么你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经过积极思考,学生写出了许多新的题材,以下是其中三例:

(1)天气较热,又遇到公共汽车晚点,一些送孩子和孙子上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宝贝等车太累,纷纷急忙给孩子买冷饮、替孩子拿书包、摇扇子,自己却累得满头大汗,狼狈不堪。试问,这样护大的“小皇帝”如何能经得住风雨?

(2)趁公共汽车晚点,一辆私营车前来钻空子捞外快,一些有急事的人无奈的付出两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乘车离去。如此看来,交通治理需要重视。

(3)由于公共汽车晚点,两位学生上学迟到了。他们被不明真相的老师点名批评,并被罚做作业,一直到放学以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回家。这位老师不经调查就批评学生,还采取罚作业的办法来惩罚学生,这些反映了老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足。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是具备创新思维潜力的。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挖掘,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畅通,作文题材的角度就会极大的丰富。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他们有张力的思维空间。经过大量这样的练习,逐步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也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力,个性的思维,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作文求新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并灵活运用在自己写作中,从而让他们的方法指导思维,思维驾驭文字,并由文字来张扬他们的个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反复训练学生,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金红宇

上一篇:电力建设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政府效率提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