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2022-04-20

问:编辑同志,我们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参加广西大化水电站建设后返乡的民兵,我们也算是曾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过几年的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篇1:

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探析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绝对差距仍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扩张速度在下降。研究发现,制度的不同、调整政策的不同、资金来源的不同、体系的不完善和政治因素是导致差距悬殊的原因。各地的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甚至造成了新的不公。因此,应在制度建设上把握公平与效率原则,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结构的调整和对现有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调整,优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补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的户籍、社会保障与土地管理制度联动机制研究”(11BJY050)、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研究创新”创新团队成果。

李春根,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彦,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西南昌 330013)

根据《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的显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最高差距近50倍,且有近四成的民众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不满,对保险待遇感到不公。这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会对社会就业的平衡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探究,总结了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协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现实考量

由于2006年后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再没有披露有关于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全部离退休人员人数及人均退休费和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故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将对2000-2010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统筹范围内离退休人员人均退休金,和2000-2005年的养老金替代率进行比较。

(一)2000-2010年统筹范围内离退休人员人均离退休费比较

如图1所示,2000-2010年期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月人均离退休费绝对差额逐年扩大。但是,从2005年开始,相对差额在逐年递减,从2005年的76%和69%降到2010年的50%和40%。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家从2005年开始加大了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补助,但机关事业单位人均离退休费与企业人均离退休费间的绝对差额并没有因此而减小。所以,在整个2000-2010年间,统筹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离退休人员间养老待遇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但差异扩张的速度在下降。

(二)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本文中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平均替代率,即为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的平均退休费与平均工资的比值。从图2可以看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远远高于企业,且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幅度远大于机关事业单位。截至2005年底,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养老金替代率都在85%以上,而企业只有48%,表明企业员工在退休后其生活水平还不到退休前的一半。另外,随着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幅度的拉大,企业员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待遇水平上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二、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形成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于1997年实施了各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特点是,基础养老金部分计发标准为职工退休时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计发月数。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未进行改革,而是仍旧沿用1978年传统的退休金制度,即养老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个人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其特点是,机关人员退休费按工龄和基础工资的100%计发,职务和级别工资根据工龄的不同,按50%~88%的比例计发;事业单位退休费依据相应工龄,按个人退休前的职务与津贴的不同,按50%~90%的比例计发。可以看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工龄是逐年增长的,且其退休时往往是其工资最高的时候,外加计发比例大大高于企业职工的计发比例,故而其计发额将远远高于按社会平均工资计发的企业职工的数额。而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仅享受上述基本退休金,还享受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一系列津贴,甚至是单位自行规定的补贴,故其退休待遇相当优厚,而企业员工则没有这方面的福利。两套不同的养老制度,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产生差异。

据规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幅度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调整幅度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调整,调整幅度可达90%。因此,即使国家连续9年上调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得企业养老金一直在增长,但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平均人均退休金还是远远高出企业退休养老金。

三、对机关事业单位试点改革情况的评析

(一)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就

截至2012年底,全国除宁夏、青海、西藏外,已有28个省(市)、230多个地(市)、1800多个县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采用“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模式,使养老金有所剩余,形成了资金积累,确保了有一定的资金可用来管理和运转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成立了相关的负责机关,配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了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采取了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缴费模式,通过个人、国家和单位三方面承担保险费用,缓解了国家和单位的压力,增强了公民参保意识,形成了各方面的协调合作;许多试点地区为职工建立了职工个人账户,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模式。在上海,个人账户部分大于社会统筹部分,强化了职工自我保障的意识,而且记人个人账户的并非工资指数,而是现金,这对账户的透明度起到了强化作用。而未建立个人账户的试点地区,如江苏省,则将个人缴费直接并入统筹基金。试点地区实行了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得职工无论面对何种工作调动,都不会影响其今后的养老金发放,故也有效地配合了人事制度改革;一些试点地区开始实行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即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支付逐步改成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或委托银行等代为发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以上的这些改革方式有其优点,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积累、减轻了政府负担、调动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等,但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各地区改革政策不统一,改革进程有差距。由于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统一的、具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故各地区只能自行制定具体的制度和实施办法,从而导致了各地在养老保险实施范围、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方面的不统一。如湖北、山西等地实行的是全员参保,而山东、重庆等地有些非合同制工人不纳入参保范围;有的地方的缴费基数为人事部门核定的档案工资,有的则为工资总额,而且有的地方实行“双基数”征收法,有的地方则是“单基数”征收法。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引起了同岗同工人员在缴费标准和待遇情况上的差异,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

2.待遇给付不合理。许多地区虽然进行了费用统筹,也进行了个人缴费,但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没有改革,仍旧执行的是国家现行政策。而且,为了不降低待遇,很多地方为机关事业单位单独建立了财政补充支付体系。另外,还有些地区把个人账户变成了补充养老金。因此,不对现行的计发办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与衔接问题。而且,“双轨制”造成改革后新的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标准难以确定。

3.多头管理,效率低下。依据现行的管理方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和退休审批由人事部门决定,部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和养老金的发放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税务部门也负责代收一部分社会保险费,因养老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故而此资金的使用和投资还由财政部门管理。这种多部门的管理使得管理权限分散,尤其是退休审批权和养老经办权的分离,导致改革工作存在脱节和矛盾,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难度加大。另外,劳动保障部门在推行改革政策时,可能会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4.统筹层次低,接续困难。各地在实施改革的时间上有早有晚,个人账户的规模、利息的计算、计发的待遇与方式等都有不同,无法与统筹范围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实行顺利的对接。

四、探求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协同发展之策

根据上文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形成的原因和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的评析,本文将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公平与效率原则,即坚持“广覆盖”和“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模式,体现社会统筹的互济性和再分配作用

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原则,即坚持“统账结合”的模式,强调“个人缴费、自我储蓄”的个人责任,鼓励个人根据自身收入状况,自发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参加个人储蓄保险,以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全有效的运行,体现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差异,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结构进行调整

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划分为两部分,即基本养老金部分和补充养老金部分。在基本养老金部分,其制度的设计、计发办法、替代率水平及调整机制,都应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一致。在补充养老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应以建立职业年金的方式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应,其替代率可以略微高于企业年金替代率,以缓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单方面筹资不足的问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三)调整养老金替代率,优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补助

因为补充型养老保险和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善,而基本养老保险只是维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故在替代率的设计方面,要考虑还没获得企业年金的退休人员的状况,以及绝大多数退休人员实际的生活开支需要。另外,对过高的养老金要进行一定的限制或税收调节。对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补助应根据精算平衡原理,建立一个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联动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长效调整机制。

(四)完善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行为应在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进行,这样才有执行力和保障力。养老保险的范围、主体、筹资方式、基金模式、待遇水平和管理方式等,都必须由明确、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定,以实现养老保险的规范性、稳定性与统一性。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执法水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老基金的应收尽收、应发尽发,不留任何遗漏。尽早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统一政策,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得以有效实施。

(五)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技能

在实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养老保险事务实行一体化、社会化的管理。比如协调好基层社会保障部门与人事部门的职能关系,让各个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工作,改变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模式,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审核、审批及离退休费的调整等权限,统一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另外,在养老保险金管理方面,养老保险金应由专业的社会保险机构统一征缴、统一发放、统一管理,各单位不得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而且,要加强对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还应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以便接受社会的监督与检查。

【责任编辑:陈保林】

作者:李春根 张彦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篇2:

我们可以要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吗

问:编辑同志,我们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参加广西大化水电站建设后返乡的民兵,我们也算是曾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过几年的人员。请问:我们可以要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吗?

读者:韦先生等

答:读者你们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通知》(桂政发〔1997〕101号)规定:“实行统一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和对象:城镇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全部职工,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合营、私营企业的全部职工、外商投资企业、华侨和台港澳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

你们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参加广西大化水电站建设后返乡的民兵,不属于上述政策规定的参保范围和对象。因此,你们不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编辑部:魏珉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论文 篇3: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分析

摘要:在实行全国养老保险计划中,对城镇企业的职工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实行养老保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在实际的企业职工養老保险省级统筹中仍存在一些障碍。本文通过揭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概念及特点,分析目前省级统筹存在的主要障碍,为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出措施。

关键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分析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特点

对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以下特点:①采取统一的制度。对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措施,采取统一的制度,对于省内的城镇职工、个体户、私营企业都会被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下参加养老保险;②采取统一的标准。对于省内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统一的标准。对于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或是团体,全省按照着统一的缴费比例来进行基础的养老保险费用的征收,对于在不同体制内的职工,依据省内统一的、确定的标准来进行养老保险的办理。③采取统一的管理。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都是经由省级的社会保险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分析

(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政策的基本思路

1.保证基本公平的同时体现效率

做到省级养老保险的统筹,其前提是省内各市、县实现发展的均衡,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省内各市各县发展差距较大,仍存在客观的制约。所以,实现省级养老保险的统筹,要因地制宜,省级单位根据各市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从实际出发,有计划的实现对各市各县的统筹管理,在保证对待各市各省公平的前提下实现省内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

2.明确政府作用的边界 , 推行供给主体多元化

在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统筹过程中,省级政府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主体,在实现统筹管理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现代养老保险制度下,市场、企业、个人、政府都是参与其中并独自发挥作用的主体。在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作为主体应积极联系其他主体,共同参与到省级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中,打造合作、互补的和谐关系,为完善省级养老保险制度共同努力,通过多主体弥补政府单方决策的不足。

3.完善省级统筹机制

完善省级统筹机制是为全国统筹打下基础。从县市部分进行养老保险的统筹,从小区域内实行,为各个地方的利益调整与积累打下基础,同时为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打下基础,为保证实际统筹层次提升的效果和质量 , 当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的重点之一应该加强各地区省级统筹机制。当前全国养老保险制度在逐步完善中,省级作为全国下的一个部分,成熟、完善的保险制度需要从省级落实、完善。省级良好的统筹管理推动全国统筹管理的落实,为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的统筹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合理解决统筹层次提升中养老基金缺口问题

1.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行的加快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非劳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在非劳动人口的规模提升下,这个群体对养老保险需求量呈递增趋势,这些人需要养老保险提供支持同时也有能力支付养老保险费用,同时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也是实现收入的再分配。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让更多人享受养老保险体制下收入再分配的实现,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2.建立合理的推迟退休年龄方案

随着人口控制的推行,现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在未来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老龄化程度只会加深,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加大,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基金的需求同时也会上升,国家在养老保障上的支出比例上升。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国家必须逐步推行延期退休,实行推迟退休年龄相关措施。随着人口寿命的提升,推迟退休年龄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在退休政策上,要制定有效率、合理、有秩序的退休政策,在保证男女退休公平的前提下,实现退休年龄的推迟。推行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金挂钩政策,鼓励人们延迟退休,保证劳动力的提供与养老基金压力的缓解。

(三)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1.建立统一统筹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应实行统一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省级范围内的统一的进行缴费比例、保险统筹项目、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及基金管理等措施。贯彻落实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为省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动提供基础保障。另外,省级做到对保险金的真正统筹,将任务分配至地方部门,督促养老金的正确发放与合理管理,减少养老金在部门间的流转,建立统一的发放制度,系统的业务流程,逐渐减少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的不规范与违纪行为。

2.减少个人空账情况

在城镇企业职工中的养老保险发放过程中,会出现为保障养老金的正常发放,确保养老基金的正常提供,挪用个人账户钱财支撑养老金的正常的缴纳,为日后养老金的发放提供保障。面对这种状况,可以采取基金提前积累的措施。在多于财政剩余的情况下,为面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状况进行基金的储备,以免随着老龄化的进程的加快,省级养老资金不足,挪用个人资金以缓燃眉之急;另外,做实个人账户也有利于养老金基金缺口的测算并成为国有资产划拨社保账户的有力依据。虽然现在养老基金有不少的累计结余,保证养老金发放不是问题。如果个人账户做实养老基金累计结余是否还有结余呢?所以个人账户的做实更有利于养老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养老保险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加速了业务办理能力的提高。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业务办理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信息化的处理,这样一来,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大大提高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缴纳、发放的数据处理能力,减少了不必要的程序的办理,另一方面,养老金流转的部门越少,越能够保证养老金不必要的损失与钱财去向不明的问题。经历养老保险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养老金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处理与人员服务的质量,为基金监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4.完善统筹资金的合理分配

通过设置政策执行、经办管理、缴费人数增长、当期征缴增幅、累计欠费清理等指标,加强对地市业务经办考核,对各项指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市加大统筹资金下拨力度,充分发挥省级统筹调剂作用。通过加强省级对养老金的统筹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做到有的放矢的统筹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同时减少个人账户空账的现象的发生。

总结:总而言之,当今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的统筹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省级难以做到对保险金的统筹管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后期不足、基金调剂能力小、面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产生,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能够有效的缓解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揭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特点,分析目前省级统筹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省级统筹养老保险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提高省级统筹管理能力,实现养老保险策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 曹佩琪.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 特区经济, 2010(1):216-218.

[2]张超英. 对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思考[J]. 企业导报, 2013(9):14-15.

[3]母赛花, 李业荣. 对云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7):99-100.

[4]木林. 福建省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J]. 就业与保障, 2010(6):47-47.

[5]徐姗姗. 对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改革的思考——从各政府间关系来分析[J]. 现代农业, 2010(1):70-72.

作者:崔冰冰

上一篇:财务杠杆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工业基地法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