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1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混乱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难以真正落实。虽然在经济与制度不断改革的推动下,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由于会计监督制度的缺乏,以及观念认知上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仍不尽如人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 篇1: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路径浅析

[摘 要] 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对企业会计的管理。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途径。

[关键词]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完善;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1. 013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内部资产安全、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是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管理活动的有效保证。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疏于完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从而导致现行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不符合企业的运营模式、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为了加强企业的会计内部管理制度,防止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现状以及施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方法以及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措施,旨在提升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能够达到预定经济目标,为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是保障企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制度。国家为了规范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执业准则和管控要求,具体的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工作准则由企业内部制定和落实,可以说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在国家会计工作法律法规的框架要求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而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章制度与措施。近年来随着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也在不断深化与扩展。企业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不仅包括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还包括控制生产活动、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制度环境、会计控制体系、控制流程3个部分。其中,制度环境指的是企业对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以及是否能够遵守制度。会计控制系统指的是完善的财务计量考核、风险评估报告等。控制流程指的是在发现会计风险的情况下制订详细流程进行会计控制。

2 现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功能的基础保障,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和会计工作的可信度。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符合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特点、科学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和会计控制流程都不完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缺失,引发各种会计风险。企业会计信息社会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是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宏观会计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建立了会计师注册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监督体系和监督程序的真正作用没有完全有效发挥。与此同时,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仅仅为了应付外部审查而制定制度,形式主义极为严重。部分单位的领导层权力过大,严重影响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会计信息结果完全依照领导层的意志,而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混乱,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会计管理利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但是监督的目标不准确,仅仅是以平衡预算为目的。

3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构建原则

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遵循合法性原则。会计工作是建立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的,虽然会计法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企业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自主建立管理制度,但如果超出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其次,遵循适应性原则。任何一家企业构建会计管理制度都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征,而不应当照搬其他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要使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合法经营服务。再次,构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要体现规范性原则。企业要用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方式要求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最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构建还应当体现科学性原则。会计管理制度要符合实际操作要求,要有利于多方面控制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在有效的控制下有序开展,避免因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漏洞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4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完善途径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应当建立高素质、正规化的会计队伍,会计工作者应当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懂法律、懂财务,还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因此企业要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就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形式。内部稽核制度是通过会计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报表等方法审查和监督财务工作的进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财款分工处理,钱账分管责任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避免滋生违法行为。

总之,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在遵守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构建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原则的引导下,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仲维洁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 篇2:

会计监督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分析及其优化构想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混乱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难以真正落实。虽然在经济与制度不断改革的推动下,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由于会计监督制度的缺乏,以及观念认知上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仍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文章就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相关开展分析和探讨,总结和阐述了企业会计监督的释义和作用,以及当前企业会计监督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藉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监督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实践

会计监督对于企业正常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监督所涉及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会计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以及会计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会计监督效率低下,同时加剧了企业贪污腐败风险。对此,本文就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理论概述

(一)会计监督内涵

企业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内部监督是指内部开展的对企业会计主体,即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外部监督则是由国家政府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针对企业主体所开展的监督工作。具体地说,会计监督是会计的重要职能,也是以保证资产安全,其能确保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并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控制风险为目的所形成的一套会计监督方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逐步向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发展,以增强企业会计监督的综合水平。

(二)会计监督特点

企业会计监督首先是以满足企业内部预算管理需求为主要目标,并在其基础上针对企业信息需求以及内部管理需求开展必要的会计监督工作。其次,企业会计原则上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注重的是对企业内部人员收支的合理性予以监督,而企业会计监督则更多的是强调收付实现制,这也是企业与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区别。此外,企业会计监督并不针对企业的盈亏实施核算,而是主要针对资金的收支结余进行评估和监督。

二、会计监督对企业发展的主力作用

(一)符合企业内部管理所需

企业管理制度的滞后,导致内部财务问题频出,资金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虽然,部分企业已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制度完全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正常实施。因此,加强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的发生,能够显著推动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二)有助于协调内部关系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企业肩负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内部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和落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此外,企业会计监督也是对国家和法律负责的直接表现。因此,加强会计监督,不仅有助于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更有助于实现对国家、企业和员工个人利益关系的三方共赢。

三、企业会计监督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够

现实中,多数企业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企业会计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利用会计监督工作限制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因此,为保证经济效益,企业会计部门无法履行实际职责,会计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而正是由于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企业财务问题非常严重,大量财务数据无法一一对应,企业内部资金无端流失,时常呈现出一片混乱,甚是狼藉的会计管理局面。

(二)监督效果不显著

在监督实践中发现,部分企业部门管理工作往往都是由某一管理层进行具体监督和管理,许多问题的解决以及结果的审批,完全由领导层“一人做主”,由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虽然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背景之下,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会计监督部门,但是会计监督工作极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直接干预,导致会计监督结果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

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会计监督制度的缺乏,将直接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无法真正落实。近年来,企业会计制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部分企业会计活动由单一的会计记账逐步转变为会计审核制度。但是这种只依靠单据进行审核的会计监督,却给企业会计工作埋下了巨大隐患。与此同时,多数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并没有真正的从会计管理制度中独立出来,会计监督制度内容仍停留在不清晰的范畴,最终导致企业会计工作始终停留在低效率、低真实性、高风险的形势下。

四、优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监督队伍建设力度

会计监督人员作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对象,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能力将直接决定着会计监督工作的实际水平。就目前企业会计监督队伍而言,监督人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使得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阻碍重重。为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从会计部门之外选择监督人员。其次,为充分保证会计监督实效,企业要适当调整和提升企业会计监督岗位的薪资待遇,积极引入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会计监督人员参与到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当中,以显著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能力。同时,应组织企业会计监督人员定期开展定期培训活动,依靠全面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会计监督方法,端正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态度。此外,会计监督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国家会计法规的研究和分析,明确国家法规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要求,以确保企业会计工作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监督。

(二)强化监督体系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企业各项管理事务都受企业管理层干预,导致会计监督结果存在较大问题,会计工作监督水平受到严重约束。所以,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要增强会计监督部门的独立性,确定企业会计监督部门的工作地位,降低管理层面对监督工作的实际影响。首先,要实现财务上的相对独立,确保企业对会计工作具备监督独立审核、权利,明确其他部门不能够直接干预和影响会计监督工作。其次,应强调企业会计监督部门是独立于会计部门而存在的,企业的管理层面无权直接干预、指挥和阻碍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只有在提升企业内部监督独立性的基础之上,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够在真正自由的条件下开展,保证监督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在加强对会计监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企业会计必须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工作,积极制定和健全监督制度,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落实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由于企业缺乏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导致会计监督制度非常滞后,会计监督制度依附于会计管理制度而存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切实将会计监督制度予以独立,制定统一和严格的会计监督标准,构建会计账簿管理制度,丰富会计原始凭证审核制度,优化会计记账监督制度等。同时,明确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监督人员工作内容采取科学化的划分。明确当会计监督工作出现问题后,能够真正执行“责任到岗”和“责任到人”的监督原则,及时找到主要原因,纠正监督人员的工作行为,为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提供可靠支持,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性。

五、结语

综上,根据会计法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即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是法律制度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企业的法律义务。由此,实践中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关注和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履行义务,认真开展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5).

[2]李继楼.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中小企业会计行为的对策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

[3]李晓梅.浅析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J].现代商业,2011(14).

[4]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

[5]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04).

[6]廖喜鹏.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7).

(作者单位:山东鸿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徐龙瑞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 篇3:

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分析

摘 要:今年四月份,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书,国家决定分为两个“五年计划”来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发展,到2020年要建立其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因此,不论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现实需求出发还是顺应国家政策而为,事业单位的改革都势在必行。本文将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背景下,针对怎样更快将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运行起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如日中天,在改革中事业单位为了迎合自身需求正在积极有效的摸索,在与市场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并且严格要求将需要直接参与到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去。在国际与国内不同的形式中,事业单位必须进行企业化管理才能与发展的大潮同步 ,但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更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时就会出现一定漏洞,首先是事业单位在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思想上需要深刻学习并取长补短,在部分相关内容上进一步创新。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这种转变是大的趋势。

一、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1.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对于要面临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而言,及早探索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性。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后,政府对其的财政拨款方式也将改变,将面临着自负盈亏的局面,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必然就要面临资金紧张,甚至是资金危机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事业单位很多都是亏本运营的,资金未体现出最大化的效益,单位没有经营的理念。为了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中生存并发展下去,事业单位有必要积极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转变,不断充实自身的经济实力。

2.转变会计管理方式的可行性

首先,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本来就属于现代会计制度的重要范畴之内,它与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共通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市场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融入到了预算会计的内容之中,其内涵得到了拓展并慢慢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靠拢。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核算的原则上大同小异,都遵循着一定的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贯性的原则;虽然某些要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在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分析方法的应用上有一些相同的方面。  其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慢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付经费的方式,其收支的内容和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为了顺应这一新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企业化的会计具有很大的相同性,而且在利润、本金资产及其结余等的计量上有了一致性。所以,综上而言,事业单位积极进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经济和财政改革是我国学习和不断深入的重中之重,我国事业单位在仅仅的由国家拨款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学习,收支项目和内容越来多种多样,越来越注重成本核算,在现金收付与资金运用效率上更在意平衡。他们两者所规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等原则,其对资产收支、负债情况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某些核算原则和方法也基本相同,报表结构也相差不大,在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其本质相同。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止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在有理论指导上存在相同的地方,确认、计量方法上也相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如日中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吸取各种先进的理念然后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掌握好规则,在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思想还有相关的体系上积极学习不断改进,来充分完善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二、现今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存在不科学性

一般来说,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其中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仅仅只是核算账面的原价值,然后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这样陈旧的方式必定造成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的核算降低清晰明确度。如果不能清晰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必然会发生价值与固定资产原值不符合、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磨损情况,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虚高,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数据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

2.在成本核算上存在的缺陷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只会对经营性的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的业务没有核算工作。这样的后果是,事业单位由于不进行精确全面地计算成本,从而对非经营性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很难进行正确地评价和考核,这不仅对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没有帮助,更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的有效性有很大误差,甚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部分流失。因此,事业单位借鉴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来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的好处就在于对全方面的业务进行有效评估和资金的有效运用。

3.在会计核算上的不严谨性

事业单位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的第十六条规定通常采取收付实现制。但是事业单位经常会存在部分会计年度在某些项目上收入支出不配的相关问题,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实现,从而导致单位的经济情况存在误差性,不能客观有效反应其真实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些少数的支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加大了支出,结余降低,导致了收入支出分配不均,结余的数据反应也不真实。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举措分析

1.转变观念,尽快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体系和工作方法

改革制度,观念要先行。 在转变的一定时期内,财会人员都要经历一个转变的适应过程,新变化很可能会引起在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细致、有效、实用的培训,明确新的规范和流程,帮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加强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一重大机遇期的发展要求。

2.进行全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以往所采取的内部成本核算并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因此,必须按照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全成本核算。而这正是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核心之所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还能通过透明化的成本核算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有力地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

3.加强规范资产管理

单位资产一般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和物料用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事业单位向来只重视对资金进行管理而严重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在重视对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会人员要设置清晰的资产台账,建立资产实物卡,对固定资产还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并要注重对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

4.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

在前面的问题中,论述过由于使用收付实现制导致在会计结算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的推进过程中,对于非经营性的项目也要积极进行权责发生制来作为会计结算的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

结语:

依据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会计核算中,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更适用于事业单位,更加重要的是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在理念上必须由旧革新,充分审视原有的一些错误的守旧观念学习并扬长避短,在财务、会计内容上需要更进一层地更新创新和改正其不足。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的会计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可实施性,它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中,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要积极向现代化的企业进行学习和借鉴来形成符合发展要求和规律的新的会计管理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省翻译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薄云霓.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讨[J].商业经济, 2010,(14).

[2]蒋冬青, 张学英.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04).

[3]宿金莲.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2).

[4]贝洪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J].事业财会, 2007,(04).

[5]常来英, 姚恒珍, 薛毫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 2007,(07).

[6]张勇, 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作者:李亚

上一篇: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下一篇:写作教学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