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论文

2022-04-20

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和规律认识,也代表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新趋势。如何打造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意。一、服务业迎来蓬勃发展期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表明,经济结构在迈过了二、三产业的交叉点后,将迎来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论文 篇1:

服务业主导新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中的工业主导服务业的形势在不断地变化。要想切实地提高经济增长速率,就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探析,而后确保经济的增长率满足实际的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产能的利用率,将供给引导的作用凸显出来,同时还要争取认知服务业主导格局对于全局性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后期的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对当前服务业主导新格局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服务业主导新格局;经济发展;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51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应当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予以科学的认知,同时还要对未来的走势予以正确的预判,对历史经济发展的趋势予以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而后对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和新常态进行确定”。2011年我国的就业人数中,第一、二、三产业中,它们所占比重分别为35%、30%和25%。其中的服务业第一次将第一产业大幅度超越,同时也成为三次产业当中就业人数极高的行业。

自从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的服务业所占据的GDP指数分别为1.3个、1.4个以及2.2个百分比,同时也成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服务业扎局的GDP连续三年的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阶段,自从2013年,我国的服务业增值第一次超越第二产业,同时也成为三次产业当中占据GDP比重最大的行业,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地发生着转变,逐渐地向传统的工业生產为主导,转向服务业为主导的格局,这一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1 对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趋势的影响

1.1 提升了产能利用率的难度,同时也体现了创新供给引导需求的作用

在服務业的领域来说,将会受到较大的波动,这一波动现象也是经济发展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各类的多数服务具备着不可储存性以及无形性,此外,服务业难以像工业一样对库存机制予以抑制,而后导致服务业的产能利用率远远低于50%,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的普遍问题,同时也成为服务业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当前如何将需求和供给实现有机的统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诸多服务业的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同时也体现了它所具备的波动特征,致使工业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最终导致服务业的产能利用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产能上也具有大量的超额需求,从过剩供给和过剩需求是服务业极为关键的产业特征之一,运用强化服务需求的管理力度引导服务需求,此外,还要进行供给的创新和需求的引导,逐渐地提升服务业的产能利用效率,同时将其作用体现出来,因此,随着产业结构也在随着工业主导为主题逐渐地转变导向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提升产能利用率,这一情况,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态势。[1]

1.2 强化产业融合的作用,增加物价上涨对经济运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产业结构中的服务业成为主导地位,也是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和提高的重要过程,当前的现代服务业特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导行业,也成为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产物,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专业化和分工化的重要结果,现代化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也是由于工业、农业共同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产业融合的宏观结构通常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过程的服务化,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层次呈现出了传播性广、发展速度快以及辐射性等特征,而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受到信息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信息化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一般都是处于如虎添翼的状态,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予以确定之后,服务信息化和经济服务化的作用一般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2]

2 关于服务业主导新格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思考

2.1 正确地认知服务业对主导格局的影响

要想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并将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一个层次,就要积极地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予以分析和探究,将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凸显出来,同时还要对这一现象予以分析和探究,促使经济发展的速率更能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律。

自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更加强调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同时还要对其消费心理和市场的运作趋势进行分析,并强化对社会经济的引导力度,提升产能利用率,体现经济引导的重要作用,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为稳定和科学”。只有首先将这一发展要素予以把控,才能利于后期对新常态状态下的经济宏观调控,进而逐渐地形成经济发展新规律和新趋势。[3]

2.2 基于服务业对于主导格局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结构

最近几年,服务业对于经济主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现阶段,由服务业主导格局的局面已经形成,同时也成为当前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规律,服务业主导阶段的经济发展具有诸多的特征,比如高人力资本、技术性能较强以及高知识含量等,伴随着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的产生,诸多的制约条件也越发严峻,那么,在此过程中,则要更好地迎合这一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一个与之相符合的人力资本结构,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协调的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诸多其他问题,比如,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之后,如何对其结构和主导方式予以协调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就要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结构和发展趋势,逐渐地构建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促使后期的服务业发展趋势更为稳健和高效,同时也使整体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更为完善。[4]

3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要对历史的经济发展结构进行审视,同时还要对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逐渐协调好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并构建一个满足时代发展、符合人们需求的经济结构,促使社会整体性的经济发展更为高效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服务业主导新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28):29-35.

[2]迟福林.“十三五”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2):14-20.

[3]黄飞,李英.探讨“十三五”中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大趋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8):25-28.

[4]李扬.宏观经济新格局与企业机遇[J].南方经济,2014(1):109-113.

作者:时伦克

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论文 篇2:

打造服务业“高级化”发展新格局

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和规律认识,也代表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新趋势。如何打造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服务业迎来蓬勃发展期

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表明,经济结构在迈过了二、三产业的交叉点后,将迎来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期。而中国在2012年跨过二、三产业的交叉点之后,这一趋势已经体现得愈发明显,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7%。二是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2012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36.1%,分别高出一、二产业2.5和5.8个百分点,成为吸收就业主渠道。

另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服务业出现“高级化”趋势

服务业划分为生产型服务业和最终需求型服务业,前者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商业模式不断高级化的结果,而后者是中国制度红利释放有效供给与需求的结果。

生产型服务业作为经济的中间投入,其升级将有效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的高级化。通过植入知识、信息以及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制造业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发展商业、物流、金融以及专业服务等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专业化分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通过超前布局基础性、平台性的生产性服务网络,可改变区域竞争优势,集聚先进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以生產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自上而下的共识。

人口结构变化和收入提高所导致的需求结构升级和转移是经济服务化的动力源。发达国家经济服务化的历史经验中,除了服务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不断提升并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支柱外,另一个表现就是服务业出现“高级化”趋势。而“高级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健康、医疗、养老和教育为核心的最终需求型服务业,无论在增加值还是就业比重上,都将有显著的提升。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和需求升级,未来家庭部门将逐渐增加在这些领域的支出。随着简政放权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将逐渐释放制度红利,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有效供给。

三、打造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新常态意味着新变化。就服务业本身而言,打造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要在制度环境、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一是加快市场开放和制度创新,激发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活力。行政垄断和市场管制是当前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难题。要破解难题,就必须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切实打破垄断经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服务业,形成公正公平、多种所有制竞相发展的格局。

二是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最佳的空间形态和载体,是重要的路径选择。特别要依托城市快捷的交通、通讯通信和金融及多种社会服务网络,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并以此带动相邻地区制造业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多赢格局。

三是增加政府服务领域的公共投入,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政府对服务业应侧重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实施税收激励政策。

四是构建多层次、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完善支撑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满足不同类型服务业融资需求。拓宽机构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贷款抵押、质押及担保的种类和范围,加大金融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力度。

五是培养服务业创新团队,打造服务业人才高地。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建议从资金投入和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支持服务业创新团队培养,鼓励服务创新,包容创新失败;建立创新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更多的高端人才向服务业领域聚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六是积极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把服务业作为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着力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对外开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作者:夏杰长

服务业发展新格局论文 篇3:

河南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河南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促进河南服务业发展,要满足生产服务化需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从而推进河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关键词】 河南 服务业 发展路径

一、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

河南服务业总体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03年,河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4.3%的历史顶点后,近年来一直徘徊在3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与世界平均6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加明显,只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河南产业结构中最突出的问题。在服务业内部构成中,河南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2009年,全省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三大传统服务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但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与租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仅占1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以知识为中心的科技、教育、信息服务业落后,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中起核心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对薄弱,将影响到第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探索服务业发展路径,是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二、河南服务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0年左右,该阶段将经历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业经济主导的转型,经历产业结构软化的历程,即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同时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量不断扩大,服务环节不断增多(即工业深化和农业深化)的过程。预计在这一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将进行两次大的调整和演变:第一次是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量不断扩大,服务环节不断增多,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中由生产初中级产品为主完成向生产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中级产品为主的转变(即完成高加工度化阶段),大致将在“十一五”末期至“十二五”期间进行;第二次是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致将在“十三五”末期至“十四五”期间进行。

目前,河南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中尚不会出现服务业取代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质变,但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业含量将不断增大,呈现较明显的产业结构软化的量变趋势;产业结构合理化中,更多地表现为工业、农业生产迂回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向第一、第二产业不断渗透,出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各产业内部也将出现知识技术密集化趋向,生产性服务业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三、拓展河南服务业发展空间的路径

1、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开拓空间

收入分配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影响了居民消费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活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开拓市场空间。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加快农业、工业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加工深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只有提高农业、工业加工深度,才能增加农业、工业的服务业环节比重,拓展为农业、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推动河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初级产品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小,农产品加工业的服务体系(如设备研发、物流、零售业等产业)所占份额将越来越大,所以要提高农产品加工度,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及相关服务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河南应积极适应这一转变,促进服务业向工业不断渗透,顺应工业内部服务量不断扩大、服务环节不断增多的趋势,推动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

3、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所谓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发展服务业的载体和依托。服务业要想发展需要最低“入门人口”,也就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服务业才具备盈利的条件,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城镇化的人口集聚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餐饮业、教育、科技、交通、文化、卫生、金融保险、信息等各种服务业的产生、完善和壮大。城镇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河南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

四、加速河南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生产服务化需求

河南正处于制造业转型时期,应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将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的飞轮作用,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之一。河南制造业发展已进入迫切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和引领的关键阶段。

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不断增长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中,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需求增长最快,在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如何解决好这几个关键性行业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重点是要解决好相关政策体制和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要在金融体制、体系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上取得进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是要解决好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与软件产业的发展问题,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诚信制度建设的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河南应科学地选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和主要方式。在制造业较发达的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是,加快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或其战略性环节,如供应链管理、工业设计、咨询培训服务业、会展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主导产业信息化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在制造业欠发达的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是,加快发展适应制造业产能扩张,有利于支撑其开拓市场、节本增效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专业化与特色化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市场营销服务业、咨询培训、会计和法律服务、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服务平台等。

2、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现代化进程

推进服务业转型,壮大服务业规模,需要适应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能拉动内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目前,河南既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又能拉动内需,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好产业基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有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业。推动这些产业调整和发展,对壮大河南服务业规模,拉动省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积极培育支柱型生活性服务业,壮大服务业规模。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以豫北和豫南文化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其次贯彻“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综合型转变,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领先产业和窗口产业,把河南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最强的旅游之地。再次加强引导规范,发展壮大房地产业,积极发展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最后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立足省内,面向全国,依托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3、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构建“一极、两带、多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以郑州市为核心,构建全省现代服务业增长极,进一步增强省会郑州的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以郑汴—郑洛产业带和郑新—郑许产业带为两轴,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相互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为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各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结合优势,明确定位,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服务业集聚区。

突出特色,推动服务业重点城市和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强力推动重点城市服务业发展,形成以郑州为龙头、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区,沿边各市为支撑,梯次分布、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服务业新格局。大力培育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核心区,加快中原城市群各市与郑州的空间、产业和功能对接,助推服务业加速发展,形成连接紧密、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各地要因地制宜,明确定位,发挥优势,全力推动本地区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尽快在全省建成一批功能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的服务业集聚区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耀: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 何施、黄科舫、曹国: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

[3] 阎金明、唐茂华:对服务业发展动力和条件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界,2010(2).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刘文桂

上一篇:兴趣教学生物教学论文下一篇:创新思维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