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个人资本投资风险论文

2022-04-22

近年来,在油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其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人才自身因素及企业原有的高福利待遇优势不再明显等因素。本文对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以对油田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形成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油田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个人资本投资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个人资本投资风险论文 篇1:

关于投资移民热潮的深入思考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掀起了移民高潮。近年来,一条以投资移民为主的新产业链逐渐形成,通过投资在他国获得公民权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投资移民这个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文章结合当前我国投资移民发展现状,分析了投资移民热潮中广受关注的一些问题,然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移民 热潮 深入思考

投资移民指以资金为中介,通过将资金投资于目标国、为目标国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而成为目标国公民的移民行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移民成为最受我国新富阶层青睐的移民方式。随着我国投资移民人数不断增多,投资移民风险及其他问题,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当前我国投资移民发展现状

(一)投资移民的类别

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投资移民类别进行了细分,将投资移民分为以下几种:

1.民营企业家投资移民。许多民营企业家将大额资金投资于国外房地产行业、移民项目中,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还实现了移民目标。鉴于这种移民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这种投资移民方式又被称为富豪移民行为。

2.国企员工投资移民。国企员工被派驻到国外公司工作,为了适应当地的工作生活方式,通常会选择移民。该移民群体的资金有限,但是他们移民是出于工作需要,并且他们在投资移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知识分子和经营群体投资移民。由国内企业高管、技术精英和知识分子所组成的移民队伍,也是投资移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虽然在资金储备上不具优势,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同样会选择投资移民。

4.演艺圈、体育明星移民。一些体育、影视明星在已走红、具有一定资金储备的情况下,也会走上投资移民之路。

(二)国人投资移民动机

投资移民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对移民群体的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国人之所以选择投资移民,原因如下:

1.保障财富安全。许多人之所以投资移民他国,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国外投资环境更好,更安全。如我国许多富人都是靠房地产富起来的,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民众仇富心理加剧。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出台了限购令,房地产投资环境日趋严峻。因此,一些房地产商纷纷通过投资移民来转移财富,降低投资风险。

2.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许多新富群体都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财富,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会借助投资移民,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权力。国外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明文规定,符合该国规定的投资移民者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身份,其子女可以享受本国公民相等的教育权,这些政策吸引了很多投资移民。

3.为养老做准备。据内地高净值投资移民表格统计显示,养老是投资移民的一个重要目标。一些欧美国家的养老制度和设施都非常完善,完善的制度,高水平的公费医疗,也吸引了大批移民。

(三)投资移民发展动态

目前,我国投资移民正处于第三次移民潮涌阶段。过去,我国投资移民主要来自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如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移民数量也不断增多。据悉,我国早在2010年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移民输出国,仅2010年一年,就有近6.8万中国出生的人成为了美国公民。如今,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60%左右的人正在考虑或已完成投资移民,30%的人持有境外投资。这意味着,每年仅投资移民,就要从我国转移走上百亿的资产。过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我国民众投资移民热门国。现在,移民选择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像新西兰、塞浦路斯这样的小国也成为国人投资移民新去处。为此,许多国家都結合国情修改了移民法律,投资移民资金额度也被提高,但是这并不没有阻挡住中国人投资移民的脚步。与此同时,投资移民服务也繁荣起来,许多中介在投资移民贷款、金融服务、房地产按揭服务等方面,也实现了跨国经营。

二、投资移民热潮中广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投资移民“汇路”监管缺失

投资移民导致国内资金、财产大量转移,但是投资移民所用资金并不在外汇监管体系之内,投资移民涉及外汇资金归属于个人资本项目。从政策面来看,我国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范围狭窄,虽然它对境外融资返程投资、财产对外转移及参与境外员工持股计划购付汇等资本管理做出了规定,但是,在以移民为目的个人境外投资管理上却始终是一片空白。为此,国家外汇局现有系统监测根本不会对此类项目进行监测。这直接减轻了投资移民群体、地下钱庄、中介机构的资金流出压力,许多非法资金都可以借助投资移民的形式流出。这不仅会助长一些贪污腐败行为,还加大了打击非法跨境资金的难度。

(二)投资移民具有一定的风险

许多人在移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那些新富群体,他们的中的许多人都是在中介、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吸引到投资移民队伍中来的。盲目的投资,带有较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大程度上都要由投资者承担。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借助以“投资50万美元到区域中心”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的,其中,区域中心是美国移民局批准的移民代理经济机构,许多移民投资资金都被用在偏远地区、失业率较高的地方的经济项目开发上。但是,美国政府表示,这些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他们不给投资者提供保证回购和还款承诺,任何人也不能担保投资者可以在2年内拿到绿卡。即便如此,许多移民心切,同样也会置风险于不顾,铤而走险。

(三)移民中介服务有待规范

在移民潮推动下,移民中介服务发展很快。但是,许多移民中介结构的质量都参差不齐,他们在收费标准、服务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许多中介机构都存在夸大移民好处、乱收费的嫌疑。如有的中介机构明码标价,加拿大移民项目的中介费为6万元,但是各种资料费、服务费加起来,可能会高达几十万元。我国公安部多次同教育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携手开展了移民中介清理整顿活动,几千家入境中介机构被清查或吊销执照,但是在移民中介服务行业,违法经营、乱收费等现象仍旧是极其常见。

三、关于投资移民热潮的反思和建议

(一)合理引导,加强个人管理管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和资金流动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投资移民虽然会给我国带来人才和资金流失,但是投资移民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抵消方面却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政府要客观看待投资移民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对投资移民进行有效调控,合理引导。确切来说,政府要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优化国内投资环境,对国内各行业进行有效调控和管理,以规范国内投资市场的秩序,打消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疑虑。然后,改进个人资本项下外汇管理模式,出台个人境外投资政策,将个人外汇业务管理纳入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范围,对以移民为目的个人境外投资管理进行全面监管,严惩金融犯罪、非法资金转移等行为,以规范移民投资行为。与此同时,秉承“收放结合”原则,明确投资移民具体规定,对投资移民进行合理引导,为投资移民提供投资支付与转移正规渠道,要求侨务、商务和出入境部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告知投資移民相关风险,以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移民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投资移民风险管理

投资移民风险一直是国内有移民倾向群体、移民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如今,我国投资移民申请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是对移民风险的担心,一方面却是不断提高的移民申请人数,这一切,都揭示了投资移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常来说,投资移民最担忧的两个问题不外乎两个,一是移民申请能否获批,一是投资期满能否收回投资。其中,后一个问题显然是最难掌控的。要想降低投资移民风险,需要政府和移民群体共同参与。投资移民群体可以通过资料查询、中介结构、政府单位、熟人、实地考察等详细了解投资项目的情况,尽量选择那些处于发展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来投资,避开那些处于创建期的、风险较大的项目,以降低投资风险。国家也要为投资移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为投资移民提供更多的投资信息,使他们对投资国环境、项目情况、政府部门的投资管理方法等有所了解,并为他们进行风险评估、投资风险防范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避免他们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投资移民风险。

(三)规范移民中介,提高移民服务水平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移民移出地区,在移民热潮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就成为政府移民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移民中介法治力度,完善移民中介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对从事移民代理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在实行专项审批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基础上,细化移民中介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发展。然后,成立出入境中介机构服务行业协会,规范行业收费与中介工作程序,杜绝虚假广告、乱收费等现象。再次,严把移民中介审核通过率,鼓励正规移民中介机构发展。在移民中介通过审核后,针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做出严格限制,同时将合法移民中介的从业活动置于移民局和公众监督之下,打击非法移民中介,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

综上所述,在全球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投资移民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理性看待投资移民问题,理顺投资移民管理思路。投资移民群体则要就移民政策给予高度关注,尽可能选择可靠地移民中介和投资项目,以规避投资移民风险。

参考文献

[1]宋全成.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14,05:38-44.

[2]路阳.当前中国富裕阶层的海外移民浅析[J].东南亚研究,2016,03:91-101.

[3]刘国福.中国国际移民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45-54.

作者简介:郑云(1982-),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郑云

企业个人资本投资风险论文 篇2:

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分析

近年来,在油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其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人才自身因素及企业原有的高福利待遇优势不再明显等因素。本文对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以对油田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形成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油田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经济学特征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理性分析其风险并采取规避对策,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

1、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形式和来源。从资本流向来看,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直接投资主要是开展培训活动所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如需求调研、教师酬金、材料费。间接投资主要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而引起的生产损失或劳动生产率损失。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已把人力资源开发的直接投资列入年度成本和企业投资之中,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按企业工资总额的1.5%提取的教育经费;按技术改造资金的5%提取的员工培训费;用于培训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的固定资产投资。

2、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效益特征。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的效益受培训内容、受训人员素质、培训者素质及培训计划的优化结果等因素影响较大,其经济效益很难直接计算。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效益有隐形性、预期性、不确定性和持久性等特征。

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风险

1、投资对象人职匹配风险。从投资决策过程来看,投资对象的选择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程序,决定着投资收益的大小。投资效益还受到人职匹配的影响,若个人潜在能力与所在职位对能力的要求完全不一致,将使个人潜在能力难以得到发挥,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存在较大的人职匹配风险。

2、人才流动风险。人才流动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被投资者为了追求个人资本增值,往往通过社会横向比较而决定去留;而大多数企业仍以内部标准对人才进行衡量。当两者差距超过被投资者的认同临界时,被投资者流动,带走了完全的人力资本产权,企业为此付出流动机会成本,损失人力资本投资剩余索取权,增加新人上岗培训费。

三、人力资源开发投资风险的规避对策

1、做好工作分析,建立科学的投资对象测评体系。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技能、能力、知识、责任和职责的系统过程。在选择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时,不仅要考察其专业能力,还应全面了解其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员工的成长性,这样才能避免职位分析偏差、聘用失误、人职不匹配和无效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做好投资前的预测、投资中的效益成本核算以及投资后的总结分析工作,尽可能使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得到合理的量化,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对象测评体系,避免投资风险。

2、建立严格、公正、准确的业绩考核体系。首先应通过科学设计明确岗位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其次,明确员工业绩考核和奖惩标准,考核标准应科学、公平、合理、透明并具有可操作性;第三,规范操作、严格执行,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公正性。考核应以关键业绩为主,对不同类型岗位制定不同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PI),一般需结合工作态度、生产产出量、工作技能、合作精神等因素综合考察,使考核尽可能量化。

3、签定投资协议,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企业应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之前与投资对象签订协议,规定培训后投资对象应服务的年限、投资对象为企业创造的业绩下限以及意外离职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与其他各种投资分别处理,单独做账,并对这部分投资要求一个比企业平均收益率稍高的回报率。一旦发生人力资本流动风险,企业就可以根据初始投资和所要求的回报率计算出应追偿值,据此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追偿,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石化企业各生产环节衔接非常紧密,专业化分工非常细,企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注重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使员工积极主动干事业,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企业也要针对不同人才实行分配和奖励政策:对普通员工采用多级别职能工资,每年按考核情况适时提升工资和给予绩效奖励;对中高层管理员工采用以职务、责任和绩效价值为本位的职务工资、年薪效益工资加股份分享制报酬体系。需强调的是,要重视非物质报酬和奖励、参与性报酬及非参与性报酬等形式的结合,使报酬与奖励做到公平、合理、科学,真正起到激励员工发奋向上和凝聚员工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朱 琳)

作者:姚海涛

企业个人资本投资风险论文 篇3:

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制约因素和制度设计

摘 要:开展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是引导外汇资金有序流出的有效途径,是支持“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有力措施,也是实现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尚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和制度空白,不能充分满足境内个人境外投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现状、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相关原则及制度设计。

关键词: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制度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不断增长,个人参与境外投资的意愿日趋强烈,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已成为一种现实需求。但是,目前我国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尚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和制度空白,众多个人境外投资游走于“灰色地带”。这既不利于外汇监管部门准确分析和掌握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也不利于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活动正常开展。因此,应及时完善和改进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个人境外投资活动健康发展,防范资金异常流动带来的风险。

一、 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现状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的个人境外投资政策可以概括为“部分放开,有限流出”。目前,放开的个人境外投资的主要渠道有:一是通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境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金融投资,即通常所说的QDII形式。二是境内个人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设立境外融资平台,通过反向并购、股权置换、可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利用境外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三是境内个人通过所属公司或境内代理机构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认股期权计划;四是将个人财产转移境外后进行投资。上述渠道中,只有第一种渠道不需要外汇局审批,其余三种均需要外汇局核准后才能办理。

从现实角度看,处于阳光下的投资有限,个人境外投资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截止2010年,我国QDII净流出285亿美元,占当年GDP总量的0.47%。而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等进行的境外投资需经外汇局审批,控制较严,总量也十分有限。与此相对应,处于灰色地带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十分可观。调查发现,这些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有直接投资,也有间接投资,大到成百上千万美元,小到几百、几千美元,主要流出渠道有:一是利用个人年度5万美元以内购汇及汇出资金只需提供身份证的个人外汇管理政策,通过多人次分拆,陆续将资金汇出。同时,将支出申报为“境外旅行”、“出国留学”、“探亲”等。大量的个人境外投资资金混同在经常项下流出入,造成国际收支统计、个人结售汇统计数据失真,外汇监管部门难以甑别交易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地下钱庄流出入,由于地下钱庄的操作模式为“境内交付人民币,境外给付外币”,这部分资本流动游离于监管视线之外,也无从统计。三是通过携带外币现钞实现资金的流出、流入。

二、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制约因素

(一)制度因素:个人境外投资制度有待完善

一是有关法规制度缺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境外投资管理部门的法规针对的是境内法人机构对外投资,而对于个人对外投资尚无明确规定。二是投资渠道局限性较大。现行外汇政策规定境内个人可通过四种渠道进行境外投资,但QDII方式外,其余均需外汇局审批,手续繁琐,投资渠道不畅。

(二)风险因素:个人境外投资风险不易掌控

微观层面看,一是目前国内个人征信制度仍未健全,监管部门难以全面了解参与境外投资的自然人的重要信息。二是对个人境外投资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难以把握;宏观层面看,还没有建立对个人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控制机制。

(三)技术因素:缺少对个人境外投资的管理监测系统

在外汇局现有业务系统中,没有关于个人境外投资的管理模块。虽然在“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中已开发了“境外投资管理系统”模块,但目前该系统模块仅支持境内机构的对外投资,并不适用于个人对外投资的管理监测。

三、完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制度设计

(一)管理原则

1.渐进性原则。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波兰、印度等)为数不多的国际经验表明,资本项目的激进式开放只有在国内经济金融状况极差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在一般情形下往往会给本国经济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为防范大量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保持国际收支稳定,应逐步放开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项目、地域、资金要求等限制。

2.便利化原则。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政策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质性突破,境内个人实际操作手续应简便易行,否则政策可能会流于形式,形成“曲高和寡”、“无人问津”的局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可控性原则。开放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在初期应做到总量可控、风险可控,即对对外投资总量做出一定限制,使其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国际收支总量、国家外汇储备总量等相匹配。待境内个人境外投资走向成熟、国民经济进一步强大、国内金融监管逐步完善后可取消总量限制。

4.均衡管理原则。境内个人进行境外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利,利润或投资本金会在未来产生资金回流,因此,应设计合理有效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制度,既要便利境内个人从事境外投资活动,又要防范日后投资收益大量汇回给外汇收支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完善个人境外投资管理的措施

1.从宏观风险可控的角度出发,逐步放开境内个人境外投资。

首先,应率先放开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原因是与单纯的金融交易相比,直接投资与实物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其直接影响是贸易商品的供求关系,对国际收支和实际汇率的影响有限,尤其是与证券投资相比其相对应的中长期项目的支出流量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大的不可逆转性,因而造成金融动荡的可能性较小。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放开后,应逐步放开个人对外资产转移、间接投资相关项目的限制。从日常调查看,河北省境内个人对外境外投资的主要需求是在境外购房和通过国外证券交易所购买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等,且金额相对较小,购买房产一般在50万美元以下,多数在20-30万美元之间,购买境外上市公司股票的金额则更加零散。其次,有点到面逐步推进。可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而后逐步扩展至全国;在境外区域的选择上,可先放开港澳地区,然后扩展至法制健全的经济发达国家,最后放开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货币的选择上,先允许使用外币进行投资,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允许以人民币资金进行对外投资,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后,放开境内个人境外放款。

2.限额管理、备案与核准管理相结合。

为简化手续,便利境内个人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动风险,应根据境外投资方式和投资规模等对境外投资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管理方式可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放得开、管得住的宏观管理目标。

限额管理指,一是设置一定限额,简化小额、零星境内个人对外投资办理程序。规定在现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年度购汇限额内的境内个人境外投资或收益汇回,可凭身份证在银行直接办理购汇支付手续,并如实申报资金用途,外汇管理部门事后将投资情况反馈给商务部门,这种小额、零星境外投资不需核准或备案。二是界定单个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规模。可规定单一境内个人,其境外投资的总规模不应超过其自有合法资产的一定比例(如30%),也可规定单一境内个人年度或累计境外投资限额(如1亿美元)。

备案制和核准制指不同的境外投资种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境内个人境外购买不动产、直接参与境外证券、期货、期权投资等,实行登记备案制管理,其投资收益汇回可凭相关证明资料在银行办理;对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经济实体和境内个人境外放款等实行核准制管理,其投资收益汇回凭相关证明资料在银行办理,并事后在外汇局备案。

3.建立相关机制,对短期资本流出入加以限制。

与机构相比,个人资本流动更灵活,对各种经济变量的反应更加灵敏,这易造成资本流动的大起大落。因此,应建立相关机制,鼓励个人资本长期、稳定流动,对短期资本流动加以限制。可借鉴智利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无偿准备金制度”,规定一定项目的资本流出必须将一定比例(例如20%)的无息准备金存放在智利中央银行,存放期限视情况而定,由于不同期限的资本流出的准备金比例相同,因而资本流出的期限越短,准备金所带来的财务成本就越高。所以,无息准备金要求在对长期资本流入不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对短期资本流动却形成了制度性排斥,从而能有效地防止了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动。该“制度”可根据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达到鼓励个人资本长期、稳定流动,限制短期资本流动的目的。

4.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开放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一是外汇局应依托现有的内部系统,加强对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宏微观监测。如对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增设个人境外投资管理模块,增加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审批与登记备案、资金汇出审批等功能。同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升级,筛选出异常个人对外投资交易;二是建立个人境外投资信用档案,将个人境外投资情况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管理。三是外汇局应加强与商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数据交换,对境内个人境外投资协同管理,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完善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建议》[J],《金融博览》,2008(2):30-31。

[2]郑航滨,《我国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对策》[C],《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2007年论文集。

[3]余文建、陈南华,《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模式比较及其借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7-9。

[4]管涛、黄昊、邵洁、王春红、赵敏,《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证券报》,2000-11-24。

(责任编辑李西江)

作者:安睿

上一篇: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发展论文下一篇:金融危机下的居民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