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事件规定性给了策划团队相对充裕的准备空间,在准备周期内出镜记者作为最终呈现者要关注直播流程,从语言个体化、信息丰富化、表述准确化、言词具象化等维度进行语言规划满足该类直播的时代需求。本文围绕中央主流媒体2020年以来移动端主题预设式直播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出镜记者语言规划及应用可及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出镜记者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 篇1:

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与主持技巧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进步,促进了电视行业的发展,也为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观众的参与度,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比新闻主持人的实时播音更具有说服力,这是由时代造就的现象和结果。在新闻媒介发展的趋势下,要想更好的增加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的水平。新闻出镜记者所处的现场环境十分复杂,因此,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的技巧有利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新闻出镜记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进而探究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时应具备的技巧,以期提高新闻出镜记者的综合素质,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电视广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闻出镜记者;采访;主持;技巧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新闻传播的环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据着关键的核心位置。出镜记者不仅能够通过现场的实时报道给观众带来同步参与的感受,增强新闻信息的亲切感和感染力,而且能够紧密的联系群众,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基层的情况,提高新闻的质量。因此,出镜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和主持技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本文主要对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探究。

1. 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的现状

1.1 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较弱

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事实和新闻现场进行准确的把握,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也要对自身的情感把握准确。在当下,一部分新闻出镜记者因为沉浸于新闻现场的气氛中,使得情感的表达过于强烈;也有一部分新闻出镜记者过于脱离新闻现场和事实,与新闻和观众保持较远的距离,致使新闻报道难以展开。以上这两种情况,造成新闻报道的效果和影响力降低。

1.2 對新闻现场的掌控能力较弱

新闻记者一般都经过了专业的培养和锻炼,拥有清新的外在形象,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新闻记者所处的新闻现场环境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新闻出镜记者能对新闻现场环境把握准确。但是现阶段下,新闻出镜记者或因专业知识不够,或因反应能力差等,在复杂的新闻环境中,常常会出现表达混乱、神情紧张、对新闻信息把握不够准确等状况。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过程,要求新闻出镜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判断能力。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中包括事实的判断力和价值的判断力等。新闻事实判断力就是指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产生的背景、情况以及新闻现场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融合和提取,从而来表达出新闻中富有价值的部分。价值的判断力就是新闻出镜记者要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准确判断新闻事实,进而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倾向,从而引导群众和舆论的方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出镜记者对新闻现场缺乏全面的判断,不能够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的表达,在传递价值取向时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降低了新闻信息的质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语速过快

新闻出镜记者在一些不是突发的新闻报道中大多具备一段准备的时间,这本来是有利于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的,但是一些新闻出镜记者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斟酌,完善语言。新闻出镜记者本想呈现出更多的新闻信息,做出精彩的报道,但是刻意的准备使得报道的语言流露出了准备的痕迹,语气可能也脱离了现实的新闻报道情况,语速过快或是过慢,这就影响了新闻报道的效果和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效果。

2.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

2.1 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性和时效性。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任务是将新闻内容准确全面的传达给观众,使广大的观众及时接收新闻的真实信息。出镜记者自觉的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主动性,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便于观众及时了解新闻内容和情况。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的技巧不仅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且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2.2 增加观众的关注度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了一定的采访和主持技巧之后,能够在报道的过程中,使得观众在接收信息时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增加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兴趣和关注度,这可以促进观众乐于收看和倾听新闻内容。新闻出镜记者掌握了采访和主持的技巧之后,更有能力对新闻事件进行背景的介绍和点评,通过使用语言的技巧来增加新闻报道的代入感,这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与主持技巧的策略

3.1 锻炼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新闻报道的现场,新闻出镜记者要对新闻现场的环境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通过思考来组织语言,传达新闻的重要信息和情况。这要求新闻出镜记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而且要有较强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即兴口语的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难提高,因为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要求新闻出镜记者思维敏捷。在表达现场新闻信息时,新闻出镜记者首先应当针对新闻内容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明确主旨思想及主体词语,接着逐步形成阶段性语言,将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同时,针对新闻现场的具体环境,出镜记者应该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也能够赢得观众对记者的认同感。

3.2 情感把握准确

不同的新闻报道需要新闻出镜记者投入不同的感情,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新闻出镜记者投入的感情会直接影响观众的价值倾向。因此,新闻出镜记者准确把握情感是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的报道中,地震、洪水等灾难性的新闻报道基调应该是悲伤和同情的,出镜新闻记者要想跟观众保持同步的情感,就需要在报道的过程中放慢语速,使用悲伤或者低沉的语调,情感把握适度。倘若新闻出镜记者在灾难性的新闻报道中情感把握错误,可能会影响新闻传达的效果和质量。当播报节日、喜庆的新闻信息时,记者应该表现出喜悦或者轻松的情感。新闻出镜记者在表达情感,报道新闻时,也要注意面带表情、吐字清晰,使用笑容或者适当的语气来调动观众的情感,加强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从而来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3.3 保持新闻的完整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要求效果的完整和生动。在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中,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内容和因素。这对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新闻中的重点,分清主次,提高新闻采访和传播的效果。

现场新闻报道的场合和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有现场型的、连线型的和突发性的。新闻出镜记者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力,及时的应对各种环境和情况,从而保证新闻信息不受到环境和现场的影响。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出镜记者在表达重大情况的过程中,也要侧重表现出次要的内容。次要情况可以简略的呈现,但绝不能忽略。记者完整的呈现新闻内容,才能够抓住观众的兴趣,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新闻报道也要求真实性。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报道时要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以此来实现真实性。在采访和讲解新闻事实的过程中,新闻出镜记者要理清新闻事件的脉络,以新闻主题为中心,描述清楚新闻的现场情况,保持客观真实,不能掺入个人的主观想象和猜测。尽量保持新闻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是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策略之一。

3.4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无误的报道新闻,这是新聞采访和主持的关键。新闻出镜记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的过程中才能够准确把握新闻的要点和重点,进而提炼出新闻信息背后的价值。新闻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要求新闻出镜记者把控好新闻现场,紧扣新闻要点,保证新闻传播质量。同时,新闻出镜记者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还需要使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口语,例如单句、词组和短语等,简洁明了的表达新闻内容,这能够消解观众对新闻信息的误解,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对新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把握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新闻的报道效果。

3.5 合理准确的使用肢体语言

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和主持工作并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来完成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肢体动作。合理的运用肢体动作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这就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和主持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过度紧张,使用大方得体而又贴切灵活的肢体语言。再者,新闻出镜记者使用肢体语言也需要根据新闻现场的环境进行改变,比如,在严肃的新闻现场,肢体动作的幅度尽量减小,端正身姿。良好的肢体语言的使用,在体现出新闻出镜记者的个人魅力时,也增强了新闻的表达力。

4. 总结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出镜记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和主持的技巧,这既是提高新闻质量的关键,也是使新闻报道引起观众注意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新闻出镜记者要潜心钻研和总结采访与主持新闻报道的经验,增加对技巧的重视度,加强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本文主要就新闻出镜记者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闻出镜记者采访和主持技巧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新闻出镜记者掌握采访和主持技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吕志昆.传播力研究.2020(24).

[2]探析电视播音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闫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8).

[3]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思考[J].代春鹏.传播力研究.2018(05).

[4]提升电视播音主持人综合素质的思考[J].宫长安.西部广播电视.2018(14).

[5]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J].郭凯.电视指南.2017(11).

[6]全媒体时代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探讨[J].任炜.电视指南.2017(14).

[7]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思考[J].赵忠义.新闻传播.2018(19).

[8]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创作个性化的几点思考[J].陈轩雨.西部广播电视.2017(02).

[9]电视播音主持人作用及品牌推广[J].朱晓东.新媒体研究.2017(08).

[10]电视播音主持人作用及品牌推广[J].武芯宇.传播力研究.2017(01).

作者简介:乔梁(1997-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作者:乔梁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 篇2:

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出镜记者语言规划研究

摘要: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事件规定性给了策划团队相对充裕的准备空间,在准备周期内出镜记者作为最终呈现者要关注直播流程,从语言个体化、信息丰富化、表述准确化、言词具象化等维度进行语言规划满足该类直播的时代需求。本文围绕中央主流媒体2020年以来移动端主题预设式直播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出镜记者语言规划及应用可及性。

关键词:主题报道;移动直播;语言规划;出镜记者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内江师范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资助项目“融媒体时代移动直播口语表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YB05

移动直播由于打破了传统直播的版面限制,使得跨平台呈现多种类型新闻直播成为可能,以传统广播电视直播见长的新闻人在和纸媒、新媒体新闻生产者在移动端的同台竞争中的优势不再。本文研究在剔除獨家资源直播的因素后,聚焦以节庆、活动等非突发事件为主的移动直播,以出镜记者的语言表现为研究对象,就出镜记者语言规划和应用可及性展开研究。

一、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现实优势

本文所指的主题预设式直播也称非突发事件直播、可预见性事件直播,多指“对人们可以预先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1]。此类报道的事件规定性给予了策划团队相对充裕的准备空间,策划团队往往能够在事件发起方、活动主办方等角度得到较为充分的配合,无论是前期插片录制、背景资料梳理还是事件流程企划、场景体验支持,在主题预设式直播中都能得到较好实现。

总的来说,此类报道通过移动直播呈现,除了拥有稳定时间版面和流量入口的优势外,还能使同一时间开启多场直播成为可能。就报道内容而言,此类报道除了能实现传统直播中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直播外,角色体验、场景沉浸等直播形式也可以借助平台和技术得以实现。这些都给予了直播报道超乎以往的传播优势。

二、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策划要素

(一)选题取向

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可遵循的选题取向包括时效性、话题度、伴随性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既有传统新闻直播的基本要求,也有融媒体传播的自有特征。就时效性而言,移动直播在各类移动终端的呈现,除了平台引流外,短、平、快的特性是和同平台短视频、动新闻、文字快讯等竞争的利器。主题预设事件的时效应聚焦事件和实践节点的特殊性,以4月18日多平台直播而言,这一时间节点中,武汉水、陆、空等各渠道离汉通道开启的时效捕捉使众多直播在前一日晚间就已经开启。话题度则是从直播选题、报道标题、直播内容、直播环节、采访对象等多角度吸引新闻用户的法宝。新闻用户对于传统媒体能够呈现的节庆报道已经习以为常,在移动直播中,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的造势宣传,使得直播报道提前被新闻用户锁定,而直播中的看点环节也往往成为点播回看和二度创作的重要素材,延展了新闻直播的“寿命”。伴随性作为移动直播突出的优势,既满足了慢直播的“全景记录”需求也提供给新媒体用户消费习惯培育的价值沉淀。

(二)叙事结构

一般而言新闻直播的叙事结构既包括系列报道的整体叙事结构,也包括单场直播的叙事结构;既涵盖单一元素在报道中角色功能的显性结构,也辐射嵌套结构中特定元素意指的隐性结构。本文所指叙事结构主要针对单场直播而言,在移动直播中,因新闻用户的伴随式、趣味性诉求,叙事结构可在主题预设式报道中介入“真人秀”式的戏剧冲突架构、悬念式架构和角色体验式架构。这种叙事架构的策划明显区别于突发事件报道的“直击要害”式叙事,打破传统新闻直播的叙事语态,实现对新闻用户的流量锁定。

(三)呈现方式

新闻直播的呈现从广义上应包括现场呈现、演播室呈现两个板块。移动直播中少见演播室环节,无论是突发事件直播还是预设事件直播,往往以现场画面直接切入为呈现方式。本文探讨的呈现方式则侧重于现场画面呈现中的几种可行表达方法。其一是单机现场跟拍方式,这种方式在出镜记者体验式报道中不失为一种低成本、快节奏的呈现方式;其二是多机单点切换拍摄方式,这种方式能配合切换导演有效完成多维度叙事结构的表现;其三是多机多点切换拍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完成与出镜记者之间“隔空对话”,形成有效互动,又能以同一主题的多角度切入方式呈现话题的不同层级。

三、新闻移动直播叙事架构下的语言规划

前文已就移动直播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初步论述,下文以2020年5月3日央视频客户端策划的主题预设式直播“五一换岗大体验假如我是你”为例论述出镜记者的语言规划。

(一)角色规划

在当期直播中,演播室由记者苏安阳担当,出镜记者由窦筠韵、夏周、巴特、丁旭担纲;其中上海点记者由女性记者承担,浙江、内蒙古和天津三个点由男性记者承担。性别角色的差异为后续换岗体验中的记者语言样态提供了支撑,记者可在性别差异中有充分空间开掘自身语言风格。

(二)悬念设置

本案例中,由演播室记者为开端,抛出问题“邀请三位朋友(画面中连通三位记者)分别说一下自己的编号,并且说一句自己体验的这个职业的经典台词或者工作、劳作的场景,让大家猜一下自己体验的是什么职业,同时进入经典的拉票环节”。由此开始,悬念式的铺设逐步展开,分别交由三位出镜记者逐次进行陈述,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提醒新闻用户记者体验的角色差异,也暗示整个报道的板块分布。在这样的环节设置中,直播一开始就摒弃了常规的开门见山式开场白,吸引用户参与直播互动,在观看的同时融入评论、拉票甚至是新闻游戏当中,使得用户黏度得以提升。而出镜记者的语言规划显然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以上海点记者窦筠韵为例,她的语言设计是“今天我要体验的这个工作,我觉得他们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风雨无阻使命必达,大家可以猜一猜”,而后视频连线转回演播室。在记者表述的过程中,画面背景可以明显看到一间工作厂房,记者身后不远处堆放着成堆的快递包装盒。这样既在语言规划中设计了悬念,又有画面辅助信息提供网友猜测,加之本就呼之欲出的谜面,使得网友参与的难度降低。在出镜记者陈述和演播室记者复述的过程中,客户端网友互动活跃度明显上升,整个直播观看用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三)话题规划

本案例中,话题度相对较高的是浙江点的记者夏周体验的横店剧组道具师。影视行业本身就因其特有光环吸引着观众,加之平时深藏功与名的道具师职业,整个报道的话题已经跃然纸上,这就是“他说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观众”[2]。而记者的出镜语言规划也可圈可点,我们节录如下:“我这两天跟拍的是一部七八十年代的年代戏……说到道具师,我说三个关键词,美术功底、表演功底、引导能力”“道具这个工种可谓是精打细算,那么多杂物可不能每件都上超市去买……”“有网友问那么些书本是不是每一件都是上超市去买的,我们来打开(成捆书籍的包装紙)看一下……”。话题的语言规划既涉及显性的具体道具实物介绍、记者体验制作,也涉及五一劳动节“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假如我是你”的隐性结构,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与叙事者主体表达的相互博弈”[3]。

(四)交互反馈

与大屏互动最直观的不同是,本案例出镜记者在移动直播中多次有意识地提出请网友在评论区提问、留言,而这些问题互动的抛出显然也在记者有意识的语言规划中。例如,记者多次提及“今天这场直播和前几场直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不能够干扰到他们拍戏”,言下之意即划定了用户留言互动被记者选择性反馈的空间在记者受众,而非由观众主导,由记者去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而记者很巧妙地在报道中在自己已经提前踩点做足准备的场景和空间到来前,降低语速和脚步,并且提醒观众“央视新闻的网友们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您的问题”,而接着记者在转场后开展的报道中描述了一部分观众看到的画面和场景,也对一些显而易见的道具并未展开陈述,记者接着调出网友提问来进行互动。可见这种交互反馈既是用户的真实疑问,也是在记者在有意识规划之中形成的既定内容。无论提问是否被记者选取,用户的参与度都持续在高位运行,直播效果自然也令人满意。

四、出镜记者移动直播语言规划的实施策略

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特点左右着出镜记者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样态,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规划的可操作空间依然存在。首先,出镜记者必须和直播团队共同完成报道方案,大到几组记者共同完成的主题报道板块构架,做到对整场直播、系列直播整体风格有宏观掌握,使整体语言规划朝着信息比例一致、话语风格近似、叙事节奏统一的方向进行。其次,出镜记者必须对自己的报道的节奏、语言表现力、叙事策略进行设计,使报道节奏适应主题预设式直播的整体氛围,同时有意识地通过悬念设置引起用户注意、增加转场语言铺垫告知用户层次推进,适度安排语言留白使整体观感张弛有度。最后,出镜记者在此类直播的语言规划中,需为用户深度交互、报道评论(或结语升华)进行方向性话题设置,以便在完成直播规定动作后进行体验式或观感式交流。这种交流语言的提前规划,既能延长用户的停留参与,也可使新闻直播更符合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五、结语

以一场央视新闻的直播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出镜记者的语言规划囊括了角色规划、悬念设置、话题规划、交互反馈等环节。此外,结合2020年以来的移动直播,不少成熟的记者对于角色反差、性别反差、事实反差等方面进行的语言规划也有相对灵活的运用。我们认为,出镜记者的语言规划,不应局限于单一词句的雕琢,而应放置在整个报道设计之中,以报道的主线为规划脉络,布局关键节点的语言铺陈,“点穴式”规划讲解、互动、评论,从而使整个移动直播的语言既有大局观,又能凸显出记者本身的个性风格,从而在把握新闻传播准确度的同时,满足移动传播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培.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7.

[2]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三联书店,2003:276.

[3] 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3:148.

作者简介:刘畅(1988—),男,四川成都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口语传播。

作者:刘畅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 篇3:

出镜记者的新闻素养及报道技巧研究

摘要:近些年,我国对新闻行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新闻行业在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同时,对于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报道技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新闻报道质量和提高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本文从职业心理素质,知识素养,新闻判断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为出镜记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出镜记者;新闻素养;报道技巧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素养浅析

(一)自信、冷静是出镜记者必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要有足够的自信。这样在出镜时就能够给观众以信服感,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之前,要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在现场直播报道的过程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难度。记者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对于现场的情绪进行准确的表述,但不过分沉迷其中,造成自身情绪低迷的状况发生,尤其是在交通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比赛现场等这些特殊的场合时,记者要有能力跳脱出现场氛围,进行准确、真实的报道。

(二)充足的知识储备、恰当且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时间通常都很短,所以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将及时报道的新闻与评论能够联系起来,并且在播报的同时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做到播报、叙述、评论相结合。新闻记者康辉在进行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现场连线报道时,与直播间进行了8分钟的连线。康辉不仅对会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还将现场的相关数据和会议背景信息进行了引入。对会场的气氛、热度以及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的参与成员等均进行了报道。在报道过程不仅流畅自然,而且信息内容的丰富也使得新闻更加饱满生动。因此,出镜记者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要做到精准、恰当、贴切。

(三)体态语言也是新闻报道中的一项表达形式

在進行新闻报道时,出镜记者对于报道时的肢体语言表达要进行管理。在进行实物演示的过程中,记者需要依靠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如果记者对自己的动作力度、速度、幅度等没有一个合适的把握,电视媒体就有可能会将它无限放大,在观众面前呈现出来。对于出镜记者的服饰发型,也会侧面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

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记者应以正装出现在镜头前,在安全事故类型新闻中,可以佩戴安全帽进行播报。在一些主题活动、庆典等报道中,可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服饰来进行报道。

二、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研究

(一)报道地点很关键

出镜记者在进行直播连线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更要注重新闻播报的现场感。一个好的播报地点选择,能够为新闻报道增添感染力和说服性。

央视记者白岩松在进行香港回归的报道中,两次都选择了落马洲大桥作为直播地点,并且这两次的直播都用了“一脚踏香港,一脚踏深圳”的做法来进行现场报道。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还牢牢抓住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深刻意义。

另外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一个适合观察的报道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直播连线的信息量,还能丰富报道视点的多样性。

(二)表达内容众多,要有敏锐的选择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需要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对于新闻现场以及背后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描述,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性。通过采访目击者、权威人士等增加连线过程中的信息量和权成性。

在进行个人观点表述时,应以第一人称进行报道,通过自身在现场的感受进行表达,成为观众的眼睛、耳朵、鼻子,让观众能够在新闻报道中获取和感受信息。

最后,也是对新闻记者进行直播报道时最有挑战性的,记者应在报道时展开及时的评述,加强传播效果,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立体、深入人心。要能够提出一些观点,并引发观众的思考。

三、结语

新闻视角的选择往往能够决定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因为记者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的使命,所以在报道视角的选择上,需要记者在新闻现场做大量的工作采集信息,通过观察和自身的体验,获取最具价值和报道意义的新闻视角。并且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分寸的把握,时刻将人文关怀意识贯穿报道的始终,使得现场报道更具温度和价值。

作者:王敏

上一篇:贸易理论拓展论文下一篇:茶叶质量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