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2022-04-17

摘要: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效性差、针对性弱、长效性缺乏等问题,淮阴工学院在改革中逐步确立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教学法律基础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1:

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摘 要:前,西藏高校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认知和认可程度普遍偏低。其原因有钱少人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能力上欠缺以及认知风格影响等主观因素。为了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西藏高校需要集思广益构建科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是我国高校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加强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

一、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掌握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状况的第一手资料,2012-2013年度西藏教育厅“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3月在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藏医学院三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关于“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抽样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4份,有效率为99%。从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1.西藏高校学生对“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认知程度低

调查显示,学生对“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认知程度普遍偏低。高达62%的学生认为“思修与法基”是理论课,仅有3%学生认为自己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了解,6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而已,因此63%的学生对于“思修与法基”课开不开展实践教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2.西藏高校学生对目前学校已开展的“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认同感较低

西藏高校学生对所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认可程度也同样偏低。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学生仅仅是观看了一些教育片并加以有限讨论而已。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非常不认可,满意度仅占17%,不满意度高达83%,其中认为实践教学“不尽人意”占到了57%。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有待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二、目前制约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调查组对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现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制约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客观原因是人多、钱少、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1.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上看,部分校领导口头重视,行动忽视,因此导致难以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机制。“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到位,近似游戏”被选的频率高达0.33,这充分反映出学生认为西藏高校没有建立起“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起码的规章管理制度。比如从教师配备这方面看,“思修与法基”课总是上大课,一个老师要面对几百个学生,如何开展讨论,如何做到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甚至部分领导和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就业率;“思修与法基”等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费时费力还费钱,短时间内也很难考核出它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程度的积极影响,因此还不如不开展这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在课堂上讲讲也就行了。

2.教师因素

从教师层面上看,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愿组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思政课教师比谁都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也知道上好实践课远比上好理论课难度要大,它涉及选题、设计、组织、协调、评价等问题,有时还涉及联系人脉、场地、交通、安全、经费、工作量化等问题。同时随着西藏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均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加上课时压缩和课程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性,使得思政课教师无力顾及实践教学。同时思政课教师学科背景比较单一,本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不深,理论结合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上的指导就显得经验缺乏、力不从心。因此,教师都愿意上理论课而不愿意上实践课。从调查结果看,西藏高校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没有吸引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教师没有组织实践教学相应的能力”频率高达0.54。

3.学生因素

从学生层面上看,学生参与“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主体意识薄弱。5%的学生认为西藏高校学生不具备参与“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除了被动观看教师播放的教育片之外,甚少有学生自己利用节假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思修与法基”等思政课程的实践活动,即使是在课堂上也鲜有学生主动来当一回“老师”,做一些课件与同学分享。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主体意识薄弱与西藏高校学生认知风格有很大关系,“藏族学生由于特有的高原环境、雪域文化及生活习俗的影响,从小形成了场依存的认知风格”。在教育环境中,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在集体中学习,容易被教师的表扬所激动,但不善于做定向分析,因此他们需要教师更加明确的讲授和指导。而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实践主体的独立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践教学活动是与西藏高校学生场依存认知风格是失配的,这是导致西藏高校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信心的重要原因。

三、科学构建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体系

尽管目前西藏高校学生对“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认知和认可程度偏低,学校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种种困难,但是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期望值是很高的。调查显示,“很喜欢”和“喜欢”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高达60%,并且75%的学生认为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很大的收获”或“有收获”。同时,93%的学生希望在学期中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82%的学生认为最好是比较熟悉的同学一起来参与实践教学活动。56%的学生“非常愿意”或“愿意”把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中。针对学生对“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活动如此高的期望值,西藏高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科学构建“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体系。

1.组建专家型的领导队伍

为了确保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组建一个专家型的领导队伍是其前提。建立以校常务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教务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督导团的专家联合组成领导机构,负责实践教学制度规划、资金、人员配备、部门协调等全局性工作,起全面领导、协调、保障作用。首先,领导机构成员要深刻认识“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认真研究和制定适合本校的“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各项计划和制度,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制度(比如制订《“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计划》,对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总学时和总学分、实践教学进程等进行宏观指导)、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其次,领导队伍要从宏观上引导“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其在协调工作上的优势。“思修与法基”实践环节,仅靠教师及其所在教学单位是难以完成的。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实行,领导队伍要充分调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校外相关单位配合实践教学工作。第三,完善“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工作难度、强度和责任远大于理论教学,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领导队伍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教师的劳动与报酬成正比,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学生来说,要把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质量作为成绩评定、考试免试、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最后,领导队伍还要当好“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后勤部长”,在资金、场所、安全、交通、设备等各个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2.打造专业化的组织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组织队伍就是不断提升“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者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组织协调能力、行动能力、应急能力等等。面对目前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诸多实际困难,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实施者仍然可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思修与法基”课的实践教学。首先,提倡课堂实践教学,比如教学互动、直观教学、自学、换位教学等。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多、钱少、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现实困难,这就需要组织者认真做好课堂实践教学计划,力争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其次,推广校内实践教学,把“思修与法基”课渗透到各个党团、社团组织活动、专业课学习和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生活等环境)中去。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整合校内各种教学资源,获取最大实践教学成效。第三,建立“思修与法基”课实验室,如建立模拟法庭等。在模拟的仿真实验室空间里,会极大刺激学生进入实践教学状态。这就需要组织实施“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对实验室建设、操作流程、实验室维护等常识了如指掌。最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要开拓社会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是学生真正认同的“实践教学”,其参与的积极性是最高的,也是最能全面锻炼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最能考验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者综合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总之,一个专业化的实践教学组织队伍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西藏高校学生认知风格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手段方式,因材施教,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3.构建透明化的监管流程

构建透明化的监管流程,是最大限度避免“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敦促其切实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管人员需要对“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结果进行全程监管和科学考评。因此,构建透明化的监管流程首先要完善“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指标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对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主要是考评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等。对学生主要是以实践答辩、实践写作、实践交流等方面作为评分依据,并将之作为评定“思修与法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监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透明原则,做到每一个评价有理有据,让被评价者心服口服。这样,“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所有参与人才会更好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取得切实的有益的收获。

总之,此次调查显示,西藏高校“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还处于小规模、小范围、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常规的、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西藏高校学生对开展“思修与法基”实践教学的期望值却很高。对此,在现有教学条件下,西藏高校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积极有效开展“思修与法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不断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愿望,从而提高“思修与法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路子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与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9,(6).

[2]徐承英.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3]娜木罕.民族学校对学生认知特点及本土知识的应然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4]王越芬,杨丽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5]教育部社政司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吕志,等.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张涛 王国新 齐霜

实践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效性差、针对性弱、长效性缺乏等问题,淮阴工学院在改革中逐步确立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打造“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体系。搞好“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重点是做到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和规范化,难点是要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和长效化。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其改革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志愿服务模式 建构主义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然而,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同虚设。淮阴工学院是较早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校,早在2006年,淮阴工学院便单独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内的五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集中统一纳入这门课程,在大二第二个学期的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开展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活动。集中统一的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确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效性不强、针对性较弱,特别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妨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目标的实现。为了切实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课教研室率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2012年开始,“基础”课教研室开始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开展,尝试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实现形式。五年来,我们锐意探索,大胆实践,以开展“明德尚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为关键,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最终确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理念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的,学生是主动的[1]。为此,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有意识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校内志愿服务)延伸;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向第二课堂(校外志愿服务)延伸;实践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

二、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往,“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实效性差、针对性弱、长效性缺乏的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基础”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易做到深度融合,不利于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实效性和针对性问题。

“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否则难以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某些高校将包括“形势与政策”在内的五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集中统一为一门“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这种做法确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其实效性欠佳,尤其是针对性弱,无法体现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要突出以史鉴今、以史育人,而“基础”课要突出以德育人、以法育人。

2.长效性问题。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性要求比起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更难以达到。现有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观读和调研两大类,社会服务活动类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观读、调研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是满足一时之需,解决一时之效,难以将实践教学效果长期化。

3.知情意行有机统一问题。

“基础”课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解决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问题。理论教学重在“知(认知)”,实践教学重在“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现有集中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开展的,与理论教学是分开进行的,难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更难以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打造“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

将志愿服务打造成“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解决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问题。

(1)思想实践志愿服务化。第一,组织志愿服务同学开展与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帮扶、为农村留守儿童补充教育等活动。从台湾交流学习回来的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两地就业环境和趋势做实地调研,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二,通过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志愿服务同学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如通过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弘扬了长征精神,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三,利用地方资源引导志愿服务同学参与“两学一做”专题活动,借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这一契机,开展主题为“淮安红色文化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实现”的社會实践。充分挖掘淮安地方红色资源,既深化学生的认识,又为我校乃至淮安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贡献力量。

(2)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化。第一,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制定《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实施方案》,面向大一学生招募志愿者,在枚乘路校区和北京路校区有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活动,培养大学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公德意识。第二,开展“明德尚法”拍客行活动。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法治”主题摄影活动。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多媒体设备抓拍或录制身边的好人好事,传播身边的感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第三,开展“爱心接力,传递温暖”活动。志愿服务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养老机构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修剪指甲,举办跳蚤市场募集资金为社会福利院儿童购买图书、玩具,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开展陪护工作,为社区打扫卫生、清理墙上小广告。

(3)法律实践志愿服务化。第一,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動。组织志愿服务同学开展经常性普法宣传活动,重点是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每年12月4日组织志愿服务同学集中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大学生宪法宣誓活动、国家宪法日签名活动等。第二,开展旁听法庭庭审活动。组织志愿服务同学旁听法庭庭审,撰写旁听庭审心得体会,帮助他们切实树立法律信仰,增强自身法治意识,提高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依靠“明德尚法”系列志愿服务建立“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解决实践教学长效性问题。

(1)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已经开展的常规志愿服务活动有文明交通劝导服务、“明德尚法”拍客行、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和旁听法院庭审等,上述志愿服务活动均已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保证实践教学的长效性。

(2)特色志愿服务因时因事化。除了常规性志愿服务外,还要因时因事开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广大“明德尚法”志愿者积极撰写征文,宣传弘扬长征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体系。

“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化要实现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线下到线上的立体化发展,真正解决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问题。

(1)校内与校外志愿服务相结合。在校内开展义卖助学、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等活动,在校外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文明交通劝导等活动。

(2)线下与线上志愿服务相结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外,还通过创建失物招领平台等方式开展网络志愿服务。

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做到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和规范化是改革的重点。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通过以下措施落实改革重点。

(1)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基础”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大板块,即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整个教学内容分为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三大板块。实践教学中,所有志愿服务都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展开,具体包括思想实践志愿服务化、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化和法律实践志愿服务化。

(2)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化已经从课内发展到课外,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体系。

(3)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明德尚法”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为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实施方案》等规定的出台为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提供制度保证,志愿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形式正不断规范化。

2.教学改革的难点。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日益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和长效化成为改革的难点,另外在志愿服务的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也存在困难。

3.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基于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化”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观读类和调研类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综合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知行统一、学做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2)提出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3)界定了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的科学内涵。以志愿服务作为主要载体和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起实践教学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运作机制。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通过规范化和常态化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文明交通劝导、“明德尚法”拍客行及“爱心接力,传递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长效化。

(5)逐步实现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的体系化。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已经形成体系,构建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实践教学志愿服务体系。

五、教学改革的成效

1.志愿服务学生队伍不断壮大。

经过几年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明德尚法”志愿服务群中,某些学生已经读大二,不用再上“基础”课,但他们依然留在“明德尚法”志愿服务群里,热心参与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彰显出当代大学生日益增强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实践教学有利于深化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增强“基础”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形式。一直坚持开展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已经在广大学生中获得广泛认同与支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与价值追求,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正让“基础”课逐渐成为大学生越来越喜爱、越来越受益的一门思政课。

3.得到学校的充分认可和兄弟院校及社会的关注。

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实施方案报请学校领导批示,得到领导充分肯定,也得到学校保卫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经常在校园快讯上报道,“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在院报和院团刊《青犁》公开发表。校外媒体《新周刊》对“明德尚法”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爱心接力,传递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好评。近年来,“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成果和经验初步引起兄弟院校的关注,在2016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培训班上,我校老师在会上介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的做法和经验,引起与会兄弟高校同仁的兴趣和关注,纷纷表示要来我校做专门交流。

4.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内容不断丰富。

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的形式最初主要是文明交通劝导和普法宣传活动,实践内容主要涉及道德和法律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志愿服务形式新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明德尚法”拍客行、旁听法院庭审及“爱心接力,传递温暖”等活动形式,现已发展到十余种,活动内容涉及思想、道德和法律等多个领域。

六、教学改革成果改进推广中的关键点

本教学改革成果要进一步改进和推广,必须注意以下关键点。第一,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志愿服务平台。没有一个稳定的志愿服务平台,很难保证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第二,积极探索建立课内志愿服务模式。目前的志愿服务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必须搞好课内志愿服务,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缺乏。第三,学校层面要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学校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模式作为重大项目支持,给予专项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乔,李春根,陈荣,张仲芳.“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学报,2015(2):62.

[2]李北群,王欢.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学海,2015(6):167.

作者:陈玉江

实践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严肃、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理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针对性、普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目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得用简单、灌输的方式使学生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变得已很困难,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切实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已成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要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进而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课程专题调研为主线,以引导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为特点,以过程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及理想效果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差异。目前,青年大学生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对社会问题易于产生独特的见解,展示自我。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2]注重学生鲜明个性的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度开发。真正开展主体性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由知到信、由知到行的转化。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创新性,增强创新力,通过创新,促进个性特点的进一步发展。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职业性原则。即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要全方位地突出职业性特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合格人才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2.“双主体”原则。实践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与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发挥的大小和密切程度相关,充分激活、激发师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合力,从而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良性运行。

3.与时俱进的原则。即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善于以重大和突发事件为契机,营造更加优质的实践环境和实践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自我约束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及实践创新

实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把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及实效性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整个教学实践中去,必须从探索新的符合师专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入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的教师,在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改革上,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为顺利实现实践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的创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四步”教学法。首先教师引领,明确主题。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计划和要求来确定实践性教学方向和选题的范围,并为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做一定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其次制定计划。师生要共同制定好个人以及集体活动的管理办法,进程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再次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实施者,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确定的实践内容进行直接操作和直观体验,直到获得初步的结论。最后总结提高。在这一阶段,要突出理论升华的作用,学生的实践总结可以有调查报告、小论文、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研室的教师认真研究、揣摩、总结,探索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即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体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①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参观见习、观感报告等。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实践基础参观,如组织学生到甘南县兴十四村参观新农村建设等,让学生感知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任课教师还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的内容,带领全校2007级新生,到齐齐哈尔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西满烈士陵园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这次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这些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而是直接指向现实世界;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就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认知、实践、思维的主体。②体验实践教学模式,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直接体验是根据齐师专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为齐齐哈尔市政府举办的观鹤节做礼仪小姐、导游小姐;为齐齐哈尔市政府组织的“惠民行动”中为老人服好务等;奥运会召开之际,积极参与奥运火炬的传递;参加“三下乡”、“进社区”进行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等。间接体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③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一实践课题研讨。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科研小课题,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面对着当今社会公民公德意识淡薄的状况,课题组成员指导2008级学生,对齐师专大学校园内的社会公德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内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都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改进措施。从中不难发现,大学生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结合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组织开展了“第一个哀悼日想到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同时也给我们社会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生命课程,一堂道德和良知的历练课。国家下半旗举国悼念那些死难的亡灵,相信经过这样一次洗礼,人们的心将会有一种“质”的变化,人们将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含义。全国哀悼日,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哀悼逝去的生命,体现了国家对逝去的数万条普通生命的无比尊重!二是实践模拟,如模拟法庭等。三是专题讲座、演讲、社团活动、校园文明建设等活动。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对多数学校采用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①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法。即利用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冲突为原形,让学生身临其境,以辩论、反思等形式,进行道德评判,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②校园德育系列话题实践教学法。就是结合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坚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请学生上讲台,讲信念、讲感情、讲珍惜、讲奉献,开创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实践教学新方式。③实践基地教学法。根据高职高专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等要素,与齐齐哈尔西满烈士陵园、齐齐哈尔车辆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签订协议,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上的构建与创新。我校实践教学的考核采取“721模式”。考核从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两个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对学生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是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中,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及能力作出综合评价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师们各自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随时将探索到的有效的方法加以推广,使得教学方法的改革由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集体行为,使改革形成规模。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2]郑永廷,朱白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成果[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3]刘宇宏,刘玉玲,王红梅,武增贵.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6).

作者简介:刘宇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薛宝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刘宇宏 薛宝林

上一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论文下一篇:国际粮荒经济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