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

2022-04-20

教学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毋庸置疑拥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出的具有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学活动特征。现就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作用及创造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 篇1:

对中美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对比分析

作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的学习总是伴随着大量的结论识记及实验验证。因此,如何通过实验能力培养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养成就成了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者认为,通过教材适度改版,增加实验所占份额;引进教学新媒体,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验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措施不失为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期特选了几篇文章从不同国家物理教材结构、中外物理教育方法的比较来研究我国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尝试通过更新教学媒介及手段,实现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避免物理教学的枯燥、乏味,最终达成 “减负增效”的预期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它强调正确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严谨缜密的推理和归纳,因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也离不开教材的支撑,更离不开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那么,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更有利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与发展。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一书中指出:物理科学方法即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狭义地理解是把各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名称、内容、作用和用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和运用;广义地理解是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或者传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得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和训练,最终能够做到不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课程,课程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课程标准则指引着课程的实施,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我国的教育国情,教育部将学生学习的教育目标写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此来指引和支持物理课程的实施。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则需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寻求依据,选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比较与剖析,张扬个性,消解不足呢?本文依托《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着重对比分析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其真正能担负“标准”的重任,也更好地指导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

一、前言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分别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设计总思路三个方面总述了关于高中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

课标前言的课程性质中写到“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基本理念中写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美标准”)的教学标准E中写到“科学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科学探究推理严谨缜密、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科学学习的科学学习者。为此,教师要使学生们知道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教师应把这些作为重点加以培养。”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者都从教师培养学生的角度,提出了通过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课标在关于行为动词说明这一项内容中,对部分行为动词进行了界定,在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中出现的“比较”、“对比”、“区分”和“验证”以及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中出现的“观察”、“实验”等词语,这是物理科学方法的体现,只是它以隐性的方式呈现 。在美标准的“一些观点和用语”中对“探究”一词的解释写到“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我们看到它也只是在对“探究”的解释中运用了“观察”、“检验”等科学方法,并没有真正把物理科学方法作为需要解释或强调的用语提出来。

没有物理科学方法又如何实现物理学习中的“经历”、“探究”以及“体验”等过程,物理科学方法作为物理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应更加着重地被提出,以增强师生的重视。只有真正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和经历物理过程,否则,将失去物理学习的意义。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二者都做了很好的强调,这也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个方面。

二、目标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关于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内容,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中写到,“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并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独立写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其包括如下内容: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美标准“学校科学的目标”写到“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

在目标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中美两国都对科学方法有所提及,这也有力地说明了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他们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经历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个人决策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课标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更偏于在理论学习中了解、认识和掌握,而对于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探究、验证以及解决物理问题或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只用了“尝试”一词,这也就意味着并不做严格的要求。而美标准则更多地强调,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并在本职工作中通过运用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它则更加注重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它所产生的更高的生产效率。

三、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课标以及美标准在内容标准这一部分,都首先提出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均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物理科学方法,或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科学方法,这表明了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对具体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所谓具体内容,即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本文选用了课标中必修1、2以及选修3系列的内容与美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对二者具体内容的对比,我们发现,美标准“内容标准指南”部分只是罗列了知识内容,并没有提到物理科学方法,而课标在知识内容里指出了科学方法的学习,例如,运动的描述中写到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举例“认识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有意识地提醒了师生对理想化模型这一科学方法的注意,它实现了物理科学方法的显化,明确表述了物理知识教学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四、实施建议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针对实施建议,课标分别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教学的建议在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中已做了阐述,不再赘述。

在评价建议中,课标在目的和内容上,都提到了关于科学方法的评价,例如,目的中写到: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内容中写到: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美标准中评价探究能力一项,虽没像课标中直接提到对科学方法的评价,但它选择让学生参加一个长期的调查研究,通过课堂科学教学和学习成果分析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评价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评价这一项内容中,二者出现了较大的不同,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对科学方法的评价,而美标准并没有提出。就二者的评价部分,笔者认为,可以试图将二者进行结合,尝试用长期探究的方法进行评价,以物理知识为基准,科学方法的选用为手段,解决物理或者相关生活问题,从而多维度实现物理学习目标。

关于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利用,美标准中没有相关的阐述内容,便不做对比分析,但若能像物理实验专题或物理专题研修内容一样,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专题呈现在课标中,定能大力促进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五、启示

本文通过对课标和美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基于中美两国国情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课程或教育标准对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比分析,对我国的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方法教育这一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物理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方法何谈学习,课标与美标准中都提到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学习的指导,但若能直接提出对科学方法学习的要求或将物理科学方法作为词语进行解释说明,则在物理教学中会更加引起师生的重视,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物理科学方法,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科学方法,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价值是什么。

2.在课程目标中,我们虽针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既规范了学生理论的学习要求,也提出了尝试应用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若能在应用和解决问题中也要求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方法的实践,则能更加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中关于科学方法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以及充分认识和重视物理科学方法对于物理学习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我们更提倡显隐结合这样的方式,不是每一种物理科学方法在任何内容中都需要显性出来,让学生以知识点的形式了解或掌握,但笔者认为,在对知识过于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将物理科学方法更多的显性化,有利于教师对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4.从评价的角度说,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不仅仅只依赖于教师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或测评,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贯穿知识点,运用科学方法,或者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科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既实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又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实现了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兴趣。

5.在课标中增加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专题,通过这样的环节,引起教师的关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方法学习的系统性。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应该是一个融入科学知识教育,贯穿于科学方法教育整个过程中的事情,因此,它与科学知识教育一样,需要一个长远的计划,明确的要求,并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日益重要,有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离不开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通过分析对比中美两国课程标准中对物理科学方法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实现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编辑:杨迪)

作者:赵佳音 彭朝阳

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

教学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中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毋庸置疑拥有独特的艺术性。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是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所体现出的具有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教学活动特征。现就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功能作用及创造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

教学艺术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朽的话题,中外不少教育家对教学艺术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总体来看,教学艺术需要满足教育哲学所体现的“真、善、美”原理,并且具有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当代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也不例外。

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蕴含“真”

从哲学范畴来说,“真”是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人们对这种规律性的如实反映。所谓物理教学艺术的“真”,即在教学中反映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揭示自然界的内在美,也就是物理教学体现出的科学美。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真理,并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便是对物理教学艺术中“真”的探索过程。在美学中谈到,有“真”才能“美”,因此科学性是物理教学艺术的基础,它体现在物理理论的真理性、物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物理学科学美的合理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体现出它所具有的科学美。以物理教学内容为例,在物理课堂上,优秀教师总喜欢用演示实验来代替画面清晰且形象逼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演示实验的可信度高、真实性强,触手可及,且能够自行操作。当演示实验所展示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所预设的结果不同时,学生不但不会去怀疑他所亲眼看到的现象,反而会对这样的反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当包含“善”

“善”,在哲学范畴里是指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关系中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性。教学艺术所说的“善”是指教育者被肯定的有目的性的教学实践,真正的教学艺术都应该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即教学艺术在教育性上所体现出的社会功利性。脱离了教育价值一味去追求审美价值,这样只会让教学艺术失去其真正存在的意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音乐、绘画、雕刻等其他艺术有所不同,是否具有教学艺术需要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判。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为了将枯燥的物理概念上得生动有趣,他在教学中使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度过了整堂物理课。但到后来测验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物理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听教师的逗乐言辞上了,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并不深刻。这样的物理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答案不言自明。虽然这位物理教师使学生听课的情绪高涨,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佳,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不满足教学艺术“善”的特点。一切教学艺术都应该以教育性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教师应当力争把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很好地协调起来,这就是教学艺术与一般艺术的区别所在。

3.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

教学艺术中美感的激发,都是由于教育者的智慧在形式上的显现。但对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来说,也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形式,因为形式只能由内容所决定,脱离内容的形式就算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应该兼顾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形式,使他们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多媒体教学对中学物理教学来说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教学形式,因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模拟许多无法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的物理实验,且能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对其注意力进行捕获,于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教学形式。但对课型繁多的中学物理教学来说,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使用取得好的效果,有些课型反而会因此适得其反。因此,不能盲目地使用那些所谓好的形式,只有当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鲁迅先生认为,一切人类以为美的东西,就在于他有用。教学艺术的美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不能给人带来益处,那它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学生个体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突出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艺术化的中学物理教学以其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了灌输和说教,使他们沉浸在教学艺术的享受之中,无形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中学物理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精神上的审美享受。例如有位物理教师,他在讲授圆周运动课题时,不需要使用圆规、直尺和三角板,只用一支粉笔,边讲边画,画圆即圆,画方即方,堪称一绝。他用艺术性的板书征服了他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学中的美不但能够使学生从中感到愉悦,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愉悦中启发智慧,发展思维,增强能力,从而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导动机不单单只是为了在各项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学习活动、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爱好。

2.中学物理教学艺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并没有去关注自身所蕴含的美,更谈不上对于教学美的刻意追求。然而中学物理教学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美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琢磨的,因为这种美不仅让教师为之着迷,也让学生为之倾倒,它将深深影响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物理教师只是像知识的搬运工或教科书的传话筒那样去教学,他将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他的课堂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无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快乐,甚至有可能让学生觉得听物理课是一件不堪忍受的事情。

一堂具有教学艺术的物理课,教师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学生会不会因为复杂的物理概念或原理而感到枯燥无味,也不用刻意强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具有艺术性的中学物理教学无形中会存在一种吸引力,犹如鲜花对于蜜蜂的吸引,飞蛾对于光明的追求一般,牢牢地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这正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想取得的效果和要追求的目标。

三、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造

教学艺术的创造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审美观、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以及浓烈的教育热情。在教学实际中,物理教学艺术通常是只属于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艺术所产生的神秘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实际上,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门槛不高,教学艺术的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创造。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必须经历如下两个阶段:

1.从模仿到创新

教学艺术的创造要以模仿作为基础,教师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优秀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就是值得学习、模仿的对象,将他们的教学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这样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快的提高。当然,模仿不等于照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表层的形,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隐含的神。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并不是单纯地把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机械地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只有将好地教学经验与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完美地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始于学步,终于创新。”模仿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创新。教学艺术创新的表现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个性和特色,它是个人教学艺术趋于成熟和稳定的主要标志。教学风格的形成是由简单的学习、模仿,再到独具特色的创新,拥有创新的教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

2.从构思到传达

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教学艺术构思活动和教学艺术传达活动的总和。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提及的“意在笔先”,是指在艺术的表达之前,要先经历艺术的构思。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与其他艺术的创造一样,也要经历从构思到传达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在课前做到巧妙地构思,精细地设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挥洒自如,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教学艺术构思涉及教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大到对学生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考虑安排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确立,小到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过渡,甚至教学中的表情动作的设计等都需要精心准备,不得大意。教学艺术构思仅仅是教师在头脑中对教学艺术形象的设计,要想把教学艺术构思的成果表现出来,还需要有教学艺术的传达活动。教学艺术传达,即教师通过物质媒介将头脑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因此,只有当独具匠心的构思得到超高水平的传达,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如密.我国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观[J].教学与管理,1992(3).

[3]张翔.试论教学艺术之本质[J].教育研究,1987(3).

(责任编辑易志毅)

作者:周丽 张金良

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 篇3:

巧用课堂导入艺术 成就精彩物理课堂

摘 要:探究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并分析课堂导入艺术的作用,寻求课堂导入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比较教师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中怎样选取适当的导入方法具体的运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中学生真正进入物理世界,领略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导入;作用;形式;运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定下来。”列夫·托尔斯基也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就好像托翁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用了几十种不同的写法,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才确定下来。

教学其实也是如此。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的课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1.现代中学生的特点

与过去的中学生比较,今天的中学生在知识结

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最主要的变化是心理特点方面的变化: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要求民主,反对说教;独立性强,逆反心重。

2.课堂导入的功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引起注意,使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上课伊始,学生由课间嬉戏状态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2)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举凡古今中外者,无一不是对某些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机。说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无论是平凡的苹果落地还是五彩的肥皂泡,他都有很大的兴趣,并且不断去钻研,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上课初,新颖别致的导入,很容易激起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己想要去继续了解,不断学习。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是一个关系到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在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入原则时,应结合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来讨论。也就是以中学物理教学规律为理论依据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导入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2.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尽量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很多新课导入都不可能仅限以上几种导入方式,也不是单一方法的运用,而应根据教材内容综合运用,灵活选择。任何一种精彩的导入方式如果用得多了,都会逐渐失效。课堂是鲜活的,课堂导入的设计也不能刻板單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才能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在讲台上耕耘的老师用心用情去追求去

探索。

参考文献:

姚顺苗.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浙江庆元二中学报,1994(3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

作者:朱娜

上一篇:人文素养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