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生态农业论文

2022-04-20

我国生态农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业大棚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温室环境智能系统,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未从源头解决污染物;大棚自动喷水装置喷水覆盖面积不广,导致许多植物没有及时充分的接受水分补给,从而使得植物的生长率下降、产量降低,无法保证后期供给。因此,更环保、高效、智能的农业大棚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能减排生态农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能减排生态农业论文 篇1:

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贯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大农村地区,要留住青山绿水,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发展。文章从一个农业县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着手,秉着以一斑而观全豹的想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农业;农业大县

LH县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一直都致力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笔者对LH县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并对目前该县农业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该县实际就如何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了对策。

一、LH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LH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农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就。

(一)LH县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1.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通过近几年的土地流转,助推LH县做大做强了油茶产业、茶叶产业、优质稻产业、红糖产业和龙牙百合产业等等。建成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20多万亩,其中优质稻生产基地60万亩、金银花生产基地21万亩、特色果蔬茶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8万余亩、龙牙百合基地1万亩、三辣(生姜、辣椒、大蒜)基地5万亩、烤烟生产基地2万亩等。

2. 现代农业初现端倪。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2019年,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企业已达20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5%。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宝庆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报为省“百千万工程 ”扶持范围;七江天域农业创建为省特色产业园;花瑶印象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建2019年度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创建11家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品牌创建取得新成就。2019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5个,完成3家企业的10个绿色食品认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大米24个,“乡香湘”商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和邵阳市著名商标。山峰农业公司成功创建省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

3.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率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城乡一体统筹兼顾、清扫保洁全面覆盖、收集转运专业运作、处理方式集中统一、经费保障合理分担”的闭环管理。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3个,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4个,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创建省级卫生村8个,市级卫生乡镇3个。完成省定改厕任务2826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

(二)LH县生态农业的几种基本模式

依据该县自然分布特点以及全县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一是以县城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区。如白竹桥、花门,该县目前主要发展了城郊型观光休闲农业,节能减排型设施农业,并且妥善处理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二是南面乡镇生态农业区。该区域具有地形平坦、排水良好、交通方便、技术型劳动力多等优势,该县在南面乡镇生态农业区大力开展烟草、动物物种、繁殖等生态农业工程。三是北面乡镇生态农业区。该区山高坡陡,地势落差较大,地处河流上源,自然环境相对洁净,建立了金银花、猕猴桃、玉竹、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带。

二、LH县发展生态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农业发展认识不到位

当前,LH县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缺乏了解。从生产者方面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景认识不清,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一时难以接受,并继续保持农业的粗放经营模式。在消费者方面,虽然人民群众已经充分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已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人们对生态消费认识远远不够,急需提高。笔者曾就这方面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说明该县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认识不够,这些都将制约生态农业的正常发展。

(二)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

一是滥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有所破坏。针对农村化肥消费情况,笔者在几个村庄进行了调研,89.1%的被调查者家庭在种植作物时使用的是化肥,当问及为何不使用农家肥时,都说太麻烦且产量又低。调研数据显示每亩土地的化肥使用量达到了147斤,接近规定的每亩150斤的极限。该县一半以上的土壤结构被破坏。

二是滥用化学农药,害虫天敌减少。该县当前经营农田的方式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加之有文化和技术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经营农田的大多是老年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乱用化学农药,用药量随意增加的现象比较常见,从而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低,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笔者就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处置在十多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农作物秸秆不再是农户的生活资料,随处乱丢乱放,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农业科技含量较低、技术支持力度不足

该县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大部分都用在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农民补贴上,对推广农业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却少之又少。根据笔者在24个乡镇的调查,该县有21个乡镇给农技人员安排其他工作,没有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的进村入户指导和服务,农技人员离岗和流失十分严重。该县在生物应用、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如何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等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该县因地制宜,提出了“南烟北药”工程,大部分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模式,但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农业配套技术却不多。例如白竹桥村在蔬菜水果的种植上,只注重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但在提高水果和蔬菜抗虫技术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植保和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方面,也远远落后。

三、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内涵,以及在LH县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要发展生态农业,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发展。要秉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制定生态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为原则,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综合开发。比如LH县就以“南北”的气候地理差异,形成了以北面乡镇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猕猴桃、延季蔬菜和名优茶生产基地;以南面乡镇为中心的“三辣”和龙牙百合生产基地。二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实现生态立县、打造绿色家园这一目标,做大做强国家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规模企业占比,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三要积极打造知名品牌。要加大对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力度,要增加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数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活动,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今,LH县已有五个地理标志商标,即金银花、龙牙百合、辣椒、红皮大蒜、虎爪生姜,为该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增添了新的动力。

(二)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

由于生态农业是一项新的工作,有些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对生态农业认识不够,因此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要做好宣传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对生态农业进行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电脑、报刊等,发放有关生态农业的书籍,让人民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从而转变他们那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二是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利用已经建好的生态农场,让农民亲身参与生态体验和示范指导,拓展他们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三是要让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具有生态服务理念。让生态服务的理念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行动的指南。

(三)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要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有利条件,认真钻研政策,敏锐把握投资导向,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完成标准化农田改造和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二要探索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新机制。过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是采取政府主导,农民被动的参与机制,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一种新型农民自愿参与机制,在如何提高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这一问题上,笔者在村里也进行了调研,90%的村民愿意投入资金,但村务必须要公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进其它的社会资金,积极发挥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作用。

(四)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

首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创业创新的能力。把各类培训资源整合起来,突出搞好针对性、适应性培训,完善村民技能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笔者曾就农民职业培训走访了职业中专等农民培训机构,75%的农民不愿参加培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走访了一百户农民,当被问及为何这种免费的培训不参加时,70%的农民是因为培训一天就要损失一天的收入,走访参加过培训的农民,76%以上的农民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流于形式。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要坚持把劳务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战场,加强劳务输出引导服务。其次要破解该县土地流转的困境,推進农业现代化,需要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当前,LH县土地流转率只有17%,农村许多土地闲置,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该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0多万人,他们承包的土地都要流转给别人去耕种。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发动,去落实。要顺应发展趋势,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庄、生态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最后要着力发展新型农民服务组织。培育一批集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跟踪、提供生产资料、产品营销、贷款担保贴息、农业保险以及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并充分维护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民服务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

参考文献:

[1]方红.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221.

[2]罗斌.隆回年鉴(2019)[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9.

[3]人民网.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507/c419242-31698919.html.

(作者单位:中共隆回县委党校)

作者:肖菲

节能减排生态农业论文 篇2:

太阳能环保监测大棚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我国生态农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业大棚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温室环境智能系统,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未从源头解决污染物;大棚自动喷水装置喷水覆盖面积不广,导致许多植物没有及时充分的接受水分补给,从而使得植物的生长率下降、产量降低,无法保证后期供给。因此,更环保、高效、智能的农业大棚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可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综合体系,又是一个大数据的综合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则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发展生态农业,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1.2  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前期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化肥等化学药物,导致植物种植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变化,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近年来,农业技术水平对着科学的发展得到了提高,对于遭到生态破坏的环境,相关农业研究正在尝试利用复合生产方式,将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经过近年的科技发展,一批批的智能体系已经建成,拥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装置之间相互协调运作,为农业的智能化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2  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2.1  科技智能化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农业也开始使用智能科技产品,如智能温控、自动探测器、收集信息器、采摘器等。智能产品代替人类完成工作的机器越来越多,凸显智能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显著减少人为的工作。

2.2  適应可行性强

温室种植正在不断发展,机器化智能化大棚的功能正在不断增加、深化,大棚温室中的智能设施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可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形成各地具有特色的系统,温室内系统的智能化,可营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植物的存活率,直接降低了经济损失。

3 大棚太阳能环境监测净化系统

该系统能够借助太阳能电池实现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寿命逐渐提高,产生的电能提供检测系统运行,实现全面智能一体化。

3.1  滑翔式旋转喷水装置

图1 滑翔式旋转喷头

改用可旋转可滑动的喷水装置,多个喷雾头喷洒方向更广。滑翔和旋转使植物能够更全面地接受水分子,保证植物的覆盖面积,因此作用更大更广,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间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并设置有毒气体转化装置,实现生态化种植。

3.2 高效能太阳能薄膜及远程动态监控

对于目前存在的胶状薄膜而言,采用的太阳能薄膜不仅能够产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系统,还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远程动态监控系统由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水分检测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等组成,结合“智慧农业”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和控制。

4 系统对生态农业的积极影响

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转化,对保护生态发展,为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智能遥控喷水装置在接受指令后滑翔喷水,更新后的喷头可360度无死角旋转,确保每一棵植株都能喷洒到水分,解决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植物缺水问题。尽可能地通过系统的装置对空气进行相应的净化,对植物的生长环境提供相对安全的保障,在生态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基础性地解决利用大棚种植时产生的生态破坏。

如今大棚种植自动化还未完全普及,该系统在节能减排、动态检测、可行高效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很好地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也极大程度倡导生态农业的发展。本文对大棚太阳能环保检测系统的研究,将为生态农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基金项目: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1116083

作者:何娇 王紫薇 孙洋

节能减排生态农业论文 篇3: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规划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生存环境日益严重和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旨在为现代人们休闲意识和观念的转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对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目标愿景与功能定位,规划整体布局,力求对国有林场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规划;千岛湖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Take the Thousand-isle Lake Shiba Wu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as an Example

PENG Fang-you1,2, HE Jian-ping1, XU Gao-fu1, ZHANG De-san1

(1. Chun’an County Xinan River Development Controlling Corporation, Chun’an Zhejiang 311700, China; 2. Hangzhou Thousand-isle Lake Forestry Engineering Co., Ltd., Chun’an Zhejiang 311700, China)

根据2013年的浙江省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年报,2012年浙江省城镇化率达到63.2%,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未来一、二十年内,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居住到城市。城市拥挤的居住空间、远离自然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每个都市人心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环境的渴望,以及回归田园的心念,都将是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发展兴旺的消费心理依托。真可谓是“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目前对于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还没有统一定论,一般认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是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与游憩为主要功能,融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生产、展示、经营、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园区[1]。本文以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十八坞国有林场为例,分析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规划,以期为其他国有林场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项目背景

1.1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国有林场经营的森林资源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和资产。改革的方向是将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和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作为国有林场的职能和主要任务。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社会目标开始深入人心,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等接续替代产业契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2-3],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十八坞林场地处千岛湖的青山秀水之间,有良田美地,阡陌相连,具备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较好的生态基础,是打造生态文明的良好试点,同时也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案例典范。

1.2浙江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转型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已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消化吸收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提高的有效途径。浙江休闲观光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突破点。浙江省各级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拨出各类专项资金,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予以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而这些政策红利,将是千岛湖十八坞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机遇。

1.3全县景区化,助推千岛湖旅游蝶变

2012年,浙江省淳安县提出“全县景区化”的发展战略,助推千岛湖旅游蝶变。实施全县景区化战略,淳安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让4 427 km2的绿水青山、城市乡村呈现景区化的风情、景观和环境,拥有景区化的绿道、资源和产品,具备景区化的业态、服务和文化,展现景区化的品牌、形象和魅力。千岛湖十八坞以其良好的资源特色,将成为全县景区化的重要点位。全县景区化的客观要求,也为本次规划设定了具体标准。

1.4关注食品安全,绿色农业兴起

近年来,我国食品领域的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遭遇空前危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渐渐被现代人所接受和重视,绿色农业开始兴起。绿色农业是以维护和建设产地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产出安全、优质产品和保障环境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农、林、牧、渔、工(加工)综合发展的施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依托绿色农业,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带来观光、采摘、农产品购买、农事体验以及食宿收益等一连串广泛的综合效益。以绿色农业为导向,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并带动农业休闲观光的延伸发展,将是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

2项目现状分析

2.1项目规划范围与期限

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位于千岛湖畔的一块山间谷地,由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十八坞林场老场部及周围的山地组成。北濒千岛湖,东临前庄村、西南靠淳杨公路、西与新村接壤,总占地面积101.9 hm2,其中现有池塘面积1 hm2、库区水面21.3 hm2,规划期限2014—2020年。

2.2区位分析

①地理位置。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新安江上游,东北部与桐庐县相邻,东南与建德市相连,南与衢州市、开化县相接,西、西北部与安徽接壤,北与临安市相邻。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位于十八坞林场内,原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团六营二十二连所在地,距淳安县城65 km,距省级中心镇汾口镇

5 km。

淳安县依托千岛湖这一旅游资源,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知名旅游目的地[4]。2013年接待游客量908.66万人,实现旅游创收81.21亿元,淳安县良好的旅游发展态势为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依托。

②交通条件。县道淳杨线东西从园区西南侧经过,未来淳杨线改造工程的完成,不仅可以改善路况,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通畅,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十八坞园区和千岛湖城区的距离,节省了通行时间。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距杭新景高速、黄衢南高速出入口分别为68 km和20 km,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2.3自然条件

①气象水文。园区位于千岛湖的上游,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光、温、水的地域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7.0℃~17.6℃,全年无霜期218~296 d,平均263 d。年降水量在

1 350~1 500 mm。年常盛行东北风。由于地处千岛湖畔,水气光照条件好良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早,秋寒迟,无霜期长,湖区小气候特点明显,为多种鸟类和柑橘、杨梅等喜暖果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越冬条件,对鸟类繁衍和林木生长十分有利。园区为千岛湖畔的一块谷地,周边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能满足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鱼类养殖的要求。

②地形地貌。山谷俗称坞,十八坞林场就是一个峦重叠、山谷相间、林木茂盛的地方,规划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只是其中的一个山谷,地形不规则。园区水面主要用于水上游乐设施和渔业养殖,农用地植被以农作物、苗木为主,山上植被有板栗、马尾松以及其他杂木、灌木等。

高程:规划地块原本都为山地形,经过对山体的开挖平整,现已形成多处平整的用地,地块海拔高度范围为112.5~188.8 m,最低位为千岛湖低水位的浅滩处,最高海拔在中部的一个小山包上。

坡度:经过山地开挖平整的地块坡度平缓,基本为0%~3%,适宜建设用地较多。但平地和山地之间形成了多处较为陡峭的山地护坡,应注意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考虑新建建筑对山地护坡地退让,以及对边坡进行生态修复。

坡向:整体可建设用地地势平坦、采光性好。

3目标愿景与功能定位

3.1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将紧扣“农业休闲观光”主题,以农业生产为主线,将农事参与、垂钓体验、农耕文化充分联系和体现,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休闲观光基地。

①历史与现代融合。园区所在地是十八坞林场和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团六营二十二连的驻地,几代人艰苦创业,成就了青山绿水。在园区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历史,并充分考虑现代人的需求,可以采用现代的手法,展现林场文化、兵团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园区文化品位的提升。

②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的融合。充分体现人们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将农业生产与现代人时尚消费结合,通过举办樱花节、果品宴、钓鱼大赛等活动,营造健康文明、新颖时尚的休闲文化氛围。

3.2规划原则

①市场导向原则。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迎合现代潮流,优先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做特、做优、做精农产品和休闲观光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消费要求。

②突出主题、统筹兼顾原则。立足地形地貌特征,以提供游人可游、可憩、可赏、可摘的景观空间为理念,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③科技支撑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以科技进步来提升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整个园区凸显一流的科技,可看、可学、可推广,成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极。

④低碳发展原则。园区地处千岛湖畔,必须统筹考虑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并积极应用循环、节约等农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设施装备,促进园区低碳发展。

3.3功能定位

①生态水源涵养功能。农业观光园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护区,必须十分重视耕地、水、森林、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使生态水源涵养功能日益强大,成为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效开发利用的典范工程。

②农业生产功能。立足资源优势,严格遵照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满足高端市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和与千岛湖养殖所需的健康纯正的鱼苗,将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生产功能强大、经济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③生态农业示范功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积极探索多业套种、循环种养、健康养殖等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④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充分挖掘农业自然、生态和环境和外延功能,把农业生产与自然山水观赏、农业文明教育、农业文化体验、农业知识科普、农事参与、休闲度假有机结合起来,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踏青、郊游、采摘、观景、垂钓、游乐等活动的休闲度假场所。

3.4目标愿景

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理想境界是集山水风景园(第一自然)、绿色农业园(第二自然)、休闲体验园(人与自然的和谐体验)“三园”于一体。

依据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现状资源基础,结合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案例分析与经验研判,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以千岛湖的青山绿水为背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向休闲体验延伸发展,融合生态维护、农业种养殖、农事体验、渔耕文化展示、科普知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创意养老、亲子游乐、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近期建设目标为3A级景区,远期建设目标为4A级景区。

4规划结构和布局

在立足规划理念、功能定位和发展愿景的基础上,围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遵守“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构建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并驾齐驱的总体格局。依据地块特征和规划要求,形成“一心一轴八区”的结构。

一心:在老场部地块形成一处管理服务中心。

一轴:一条南北向的农耕文化体验轴,既是园区的交通线,也是生态景观线,道路冠名为新安路,道路南接淳杨线,经蔬菜种植区、龙脑樟种植区再向北到达农业休闲区。

八区:规划将园区划分为滨水游憩区(水乐园)、水果种植区(农夫果园)、蔬菜种植区(农夫菜园)、龙脑樟种植区(樟香苑)、农业休闲区(农乐苑)、老年养生区(农夫家园)、家畜养殖区(农夫牧场)和野外露营区(农家小屋)。

5结论与讨论

①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位于十八坞林场内,整个园区有着良好的山水环境背景,周围青山环绕,园内更有内部库湾、水塘等自然水体,一面临千岛湖开阔湖面。园区前身为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团六营二十二连所在地。近年内园区的道路修建、农田平整、温室大棚建设、入口景观美化等工程均已完成,一幅阡陌交通、良田美地之相。是一个既有第一自然(山水),又有第二自然(田园)的理想人居游憩之地。

②千岛湖十八坞要成为一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还需要一个完美的转身。仅仅有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分析千岛湖十八坞的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以及研判当下旅游业界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的市场需求,结合对国内外同类项目选进案例的借鉴,精心策划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必须贴近市场需求,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具有创新和创意的特质。项目策划须避免与同类项目的低端竞争,形成错位发展,以创意取胜,以服务取胜。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最终将打造成一个4A级的景区,作为一个景区,必须根据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与空间布局建设。争取每一个项目紧贴旅游度假的需求,紧贴千岛湖十八坞的自然山水底蕴与农业特质,紧贴盈利点的所在。

③千岛湖十八坞有着良好的山水底蕴和田园风光,因此在空间设计上,注重以生态的形式进行规划设计,注重每一个场地的景观特质,让每一个建筑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每一个窗口,都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在千岛湖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营造一种山水有梦、田园有机的生活方式,并让传统农耕和未来农业的文化融入整个园区,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置身山水,亲近土地,品尝四季果蔬,还能学习传统农耕文化和未来科技农业的知识,更在这里体验一种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滋养身心。

④随着移动2.0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旅游营销将改变传统旅游的方式,向新型平台和新型方式转变,比如微信营销。本次规划设计,也将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生活方式引导的角度,吸引和培育十八坞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潜在客户。

通过合理的规划定位、创意的项目策划、精心的空间设计、有效的产品营销,千岛湖十八坞将打造成为一个知名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成为千岛湖大旅游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王浩,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徐高福,方建华,徐晓明,等.国有林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2(2):16-19.

[3]方震凡,徐高福.千岛湖区游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林业经济,2011(4):8-12.

[4]徐高福.千岛湖森林健康经营实证研究[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付佳]

收稿日期:2014-02-20

第一作者简介:彭方有(1973-),男,浙江衢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徐高福(1963-),男,浙江淳安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科技推广工作。

作者:彭方有 何建平 徐高福 章德三

上一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机电安装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