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企业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仪器设备管理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已不能发挥出对科研工作的积极的支撑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已暴露出制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研企业仪器设备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研企业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篇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 段、效益管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对今后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看看校内不同用户的新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系科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儀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1.2 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

一些高校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完全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经费被投入到购买新的仪器设备上,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1.3 产权管理松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办产业,在实施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或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又不实施有偿使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4 管理人员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低

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性能复杂,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2 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意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当前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高校除新兴的民办学校外,大多数学校的经费和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造成了许多学校不很珍惜学校的仪器设备,不重视管理使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必须增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意识,使学校有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学校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学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应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强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全校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做到人人重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2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职能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所以必须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另外要切实增加文化层次高、专业能力强的中青年管理者。其次,应成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机构,切实强化管理职能。该专门机构的职责应包括:制订和组织实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细则,负责对拟开办的经营项目组织论证,履行经营性仪器设备投入的申报手续并对投入经营的仪器设备实施监督,对学校经营性仪器设备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协调处理校内产权纠纷,负责办理仪器设备的购置、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报批手续,参与重大项目的决策和闲置仪器设备的开发与利用,负责组织或参与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和招标工作。

2.3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职能

一般说来,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按程序分为仪器设备购置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管理好仪器设备,除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将制度落实到位,也就是说要责任分明,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制。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要使用多种监督手段,开设多种监督渠道,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2.4 注重工作细节,强化日常管理

(1)完善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制度。对各部门提出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防止重复购置、闲置和浪费。在购置方式上,要推行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办法。

(2)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监管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的最少。

(3)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

2.5 健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包括使用登记、保管措施,安全防范措施,赔偿措施等内容。学校要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制度,把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与仪器设备责任人的工作业绩挂钩,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完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6 严格仪器设备处置制度

仪器设备处置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校内要制订详细、严密的仪器设备处置程序和办法,规定各类仪器设备转让、出租、出借、变卖、抵押、报损、报废的报批程序,防止部门个人随意处置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流失。

2.7 要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

核实资产的存量和增量,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清查工作应尽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可辉,刘晓正,王文慧,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

[2] 赵颖苏.加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7,35.

作者:胡杰

科研企业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

摘 要:仪器设备管理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已不能发挥出对科研工作的积极的支撑作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已暴露出制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就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制约科研工作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就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建立高校仪器设备服务软件,创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发挥对高校科研工作积极支撑作用,提出了切实、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数据挖掘;仪器设备服务软件

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意义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借助计算机、资产管理软件、校园网等局域网设施和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有效地实现了资产与账务相结合的一体式管理,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起到了核心关键作用。同时,在部门资产查询、数据统计等方面,也大大提高了使用和管理效率。但是,随着高校建设发展,要实施以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支撑点而带动高校整体发展的战略,高校科研、高校实验室必将发挥更加积极而主动的支持作用.。实验室是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优质的仪器、设备等设施则是实验室的核心,是直接关系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精确和成败的重要因素。高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如何配合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管好、用好优质仪器设备,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高效的作用,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弊端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停留在资产与账务相结合的一体式传统管理模式上,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起到了核心关键作用,在部门资产查询、数据统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但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校在资产信息尤其是在学校优质设备的信息交流平台上,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设备信息完全处于分割、封闭的状态。学院的老师对本学院的实验室有哪些优质设备不清楚,对大学科范围内的相关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更是不了解,老师的科研项目要做,仪器设备要用,从哪里取得仪器设备使用途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一是本学院本专业的实验室拥有的;二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的;三是到校外科研单位或高校租赁的。如果老师只了解到本学院本专业实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中没有他做实验所需要的,即使其他学院实验室有,他也不一定知道,只好到校外联系租用或者购买。这样的话,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增加了科研成本,还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对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也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不利于学校推进式发展。

三、完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根据多年从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经历和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了解,笔者认为形成这种信息不流通和管理上的封闭现状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仪器管理信息化服务的水平没有跟上学校的发展,从而造成教师、专家、学者对学校的优质设备信息在学校范围内缺乏了解,校内优质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更新率滞后,由此导致科研项目的实验成本增加。二是实验室管理机制原因,主要是由实验室封闭式管理机制造成的。各学院独立负责所辖学院各实验室及设备,各专业实验室设备由实验员负责,按照设备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一律不对校内其他学院公开实验设备信息。一般也不会对本实验室之外的人员开放使用。因此,信息不流通和管理上的封闭状况,是目前的设备管理现状。要提高优质设备的利用率,促进设备的更新率,为学校科研服务,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优质设备信息库,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信息资源。第二,各实验室的设备应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具体管理模式应为:

1.通过对现有仪器设备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建立全方位的优质仪器设备搜索引擎系统,为科研工作及时提供优质设备信息支撑。具体做法是通过由各学院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本学院的现有仪器设备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本学院的优质仪器设备各项信息,反馈给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优质仪器设备数据库,学校资产管理部门面向全校教职员工按学院、按专业建立全方位的优质仪器设备搜索引擎系统,提供优质仪器设备信息,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校现有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设备,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资源共享,为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一条有效途经。例如,生物产业学院的化学分析实验室,通过气相色谱仪可以对气体成份进行分析;通过液相色谱仪对液体成份进行分析;通过原子吸收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质谱仪等从分子结构层面可对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城乡建设学院的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室,通过苯系物专用色谱仪和TVOC专用色谱仪测定大气中的苯系物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自来水中的钙、镁含量;通过甲醛分析仪、氡气监测仪、电磁辐射测量仪、COD快速测定仪等仪器装置,既可以对大气中氨的测定,又可对天然水中的F-测定,废水悬浮固体的测定分析。由此可见,两个专业实验室的测试分析内容就有重合部分,都可以对气体、液体和金属进行测试分析,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属于同一个大学科平台,两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相同率达50%以上。但是,两个学院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互不往来,更不用说对实验仪器设备相互了解,一般科研人员就更不知道有关信息,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有关测试分析,只能到校外去做。但是,如果学校相关老师在做有关环保、医药、探测、食品等科研项目时,能够通过学校的优质仪器设备搜索引擎系统进行搜索查询,就可以查到所需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经与有关方面进行联系,就可在校内以上两个实验室来完成相关测试分析。同样,在做横向式开发项目时,像工业自动化方向、电子信息自动化方向和计算机方向的研发,在机电一体化的大学科平台下,除了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编程和仿真外,分属于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像先进的嵌入式开发平台(MC68331),应力测试分析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和摇感测试仪等仪器设备,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有像化学医药方向和医学医药方向的科研项目等,也是可以实现不同学院和专业设备的资源共享。

2.通过对现有仪器设备信息库的数据挖掘,建立专业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设备组合的推荐服务系统,提高多渠道、多功能的专业服务效率。一些大的实验项目是由多步骤、多环节的小实验项目组成,而这些小的实验项目则是由固定的实验流程和相对固定的实验用仪器设备构成,而计算机推荐服务系统则是根据已有仪器设备数据库信息,按照这些小的实验项目,推荐实验所需相关仪器设备和替代仪器设备信息,为广大科研人员推荐提供全方位服务,提供各类实验的应有仪器组合、现有仪器组合或替代仪器组合,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实验项目,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积极的支持作用。例如,对汽车转向系统的改进项目研发,就可以划分为机械设计制造、电子硬件和计算机控制编程三个大的部分来分别进行研发。而机械设计制造则由方向盘转向受力分析、机械传动、外形设计等相对固定的研发环节组成。而受力分析除了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外,其相应的所需仪器设备则是有相对固定的测试分析仪器。电子硬件则由控制器、传感器和电机驱动等主要部分组成一个闭合体,通过嵌入式开发平台和计算机设计编程制做的单片机实现自动控制。

3.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应突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实行对外开放。对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需求,目的是为使用仪器服务的,反之,仪器设备信息资源的需求则会推动学校进一步明确信息下资源开拓的走向。高校各学院的实验室首先应当打破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配合学校的优质仪器设备搜索引擎系统信息的公开和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组合推荐服务系统提供的组合仪器设备推荐服务,面向学校内部的教师和专家学者开放,为科研提供更加灵活、快捷和高效的服务。其次,高校实验室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当面向社会开放,学校承接的科研项目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后,科研项目的需求才会决定学校设备投资的方向,由仪器设备的投资和科研项目的成果相结合产生的后果,直接可催生出一批有社会需求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将直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包括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在服务当地社会的中小民营企业中,通过提升企业产业结构,承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横向研发项目时,可以促进企业对学校的投资,学校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后续人才,从而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模式,对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国家重点院校承担了国家国防军队、中央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和人才培养任务,而承担全国就业人数占6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资金规模小,科研技术力量薄弱,在市场竞争中而完全处于劣势。政府在财政经费有限的前提下,要解决当地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部分资源、科研力量和优质设施以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实际问题,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以需求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和地方三方共赢局面。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今天,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应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平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传统的账物式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仪器设备数据库的数据挖掘,不断开发出像优质仪器设备搜索引擎系统和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组合推荐服务系统等服务软件,结合实验室开放管理,开创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为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家炜,等.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8.

[2] 陈封能,等.数据挖掘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

[3]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作者:黄洁

科研企业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篇3:

高校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管理的几点探讨

摘要: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以科研仪器的共享机制、平台建设、管理模式为研究内容,通过建立科研仪器共享管理政策制度,仪器设备校、院、系三级共享平台,科研设备准购机制,自—托管相结合的科研仪器管理模式,以及仪器设备共享与管理保障机制等,提升高校科研仪器的创新能力和利用率,提高校、院、系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科研仪器;共享机制;管理模式

一、引言

科研仪器是高校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基础条件,其规模和应用水平是衡量高校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投入加大,各高校等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也日益增多,体现在设备台套数、先进仪器设备、科研经费自购设备等诸多方面。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为例,至2017年底拥有40万以上大型设备110余台套,普通设备3500余台套,设备总值高达9600余万元,其中教师自有科研经费购买科研设备1000余台套。高校科研仪器装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其保有量的大幅度攀升也使得高校在设备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浮出水面,如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共享困难导致使用效率低等[1-2]。

因此,进行高校科研仪器共享及管理工作研究,推动科研仪器有偿共享,不但能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盘活大量闲置科研仪器资源,并缓解部分超负荷运行设备的使用压力,有效避免科研设备重复购置,节约设备购置经费支出,集中有限经费加大创新活动投入;还可促进科研仪器应用的专业化,增加设备共享服务收入,解决团队技术人员及设备维护的经费问题;更将有效促进全校甚至全社会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性成果的产业化效率和水平,对优化资源配置,凝聚校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4]。

二、科研仪器共享管理现状及趋势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对科研仪器的共享与管理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如美国针对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清晰明确的管理制度。英国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科研仪器共享运行管理机构,对科研仪器进行严格的产权控制,但对共享服务提供有优惠的支持政策。德国是采用严格的购置审批与广泛的开放共享使用制度相结合的模式。日本和韩国也有相应的政策以优先审批考虑社会共享的设备,并有专门的法规保障设备开放共享。我国也初步形成了国家、区域和省市三层联动发展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局面[7-8],国家层面形成了“点面结合,联动发展”的整体发展布局。区域层面已经形成环渤海、东北、西北、长三角、西南、华中、泛珠三角七大区域协作网,各共建协作网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省市层面也建立了各地区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如北京就有首都科技共享平台等。但是这些也都主要集中在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与管理领域,对一些一般性、中小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与管理还尚未形成[5-6]。

目前,部分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系统,并对设备的日常管理与人员培训提出了相关理论。但是多数理论与实践研究针对的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问题,针对一般科研设备的共享问题研究并不多。大型设备的管理仅仅是众多科研设备日常管理的其中一项,一线科研教师与研究生应用最多的也是一般科研仪器设备,因此针对所有科研仪器的共享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是十分必要。

三、科研仪器共享与管理建设构想

(一)建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制度

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与高效管理,需要从国家、省市、校院等各个层级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或规章制度,确保开放共享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行。国家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等先后出台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关于开展中央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高校从学校、学院、系所层级也应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或实施细则,如北京科技大学先后发布了《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校级规章制度,土资学院于发布了《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实验室设备使用及公共维修基金建设方案(讨论稿)》。以上发布的各级相关制度,均为建立多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管理体系提供制度参考和实施依据。

(二)探索建立校、院、系所三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体系

探索建立科研仪器多元化开放共享机制,整合系所、学院以及校内资源,建立校、院、系三级科研设备管理与共享平台,包括学校科研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学院科研设备共享平台与各系所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同时侧重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科研设备开放共享力度。学校可在资产管理系统与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内容应包括科研仪器的基本信息、产权归属、主要功能、共享实时情况、网上预约、使用记录、费用情况、成果统计等。同时学院在学校资产系统和设备共享与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院级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或系统,在优先保证学科或学院共享使用的前提下,向校内其他单位或社会单位开放共享服务;各系所在学校、学院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系所内部科研设备共享平台,按照购买人、课题组、学院、学校、社会的优先等级次序,开放科研设备的共享使用,以降低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率,提高使用效率与产出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仪器设备准购机制

在现有学校仪器设备购置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准购机制,实行校、院、系三级平台逐级审核制度。首先由系所、中心对各系、专业实验室提出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初审,根据现有设备清单、运行状态、使用需求等初步评定新申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并对同类设备的现状及新购置计划的必要性给予说明。其次由学院对本院内各系所中心初审推荐的购置计划进行再审,根据初审意见以及结合设备存放条件、资金来源等对院内汇总的购置计划给出再审意见,并报送学校资产管理处审批。最后,由学校对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行终审负责制,对同期内多人提出购置同类科研设备或者已有同类科研设备进行论证,由科研设备管理人员、拟购人员和已有設备购买人等进行协商,讨论共同购置和使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协调各单位之间科研仪器购置及后期管理的共享问题。

(四)建立自—托管相结合的科研仪器运维及管理模式

对科研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可以采用购买人自管或实验中心托管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可以由设备购买人或经费负责人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最终目的都是使科研仪器实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以保障其正常运行及开放共享[9]。在科研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探索实行预约登记、适当付费、成果共享等制度,在科研设备共享收费方面遵循科研设备应服务于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探索实行购买人使用免费、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使用免费、科研使用方面课题组内适当减免收费、课题组外校内优惠收费与校外使用正常收费相结合的方式,收取的费用可按照设备或者课题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以作为设备维修与更换基金,以及人员培训费用、劳务费等。对科研设备在共享借用前对设备拟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在使用结束后进行使用评价或记录,以保障科研仪器的正常运行,并为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与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五)建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与管理保障机制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管理的高效运行,还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考评制度等保障机制。在具备各级机构颁发的相应政策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学校、学院、系所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小组,规划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与管理工作。同时对设备和管理人员建立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开放共享和功能开发,并对管理规范、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高、新功能新技术开发成果佳的设备所属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一线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益[10]。

四、结语

本文以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平台建设、及管理模式为研究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学校、学院、系所三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对开放对象、使用科研设备优先级顺序、收费方式以及使用范围等进行研究。同时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准购制度,科研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及自管、托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与管理运行保障制度等举措,以提升高校科研仪器的创新能力和设备利用率,进而提高高校各院系的科研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春秀.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7):144-145.

[2]郑床木,刘涛,魏利青,等.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研究[J].農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03):17-21.

[3]赵伟,吴红菊,樊锦文,等.浅析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J].教育现代化,2017,46(04):91-92.

[4]史天贵,周勇,彭绍春,张继霞.注重激励机制 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3):10-12.

[5]宋立荣,刘春晓.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14(03):16-21.

[6]蔡兵,刘姝玲,尹玲娜,王学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2):259-263.

[7]来忠红,赵长缨,张杰,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的新理念[A].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5):338-342.

[8]王凤玲,侯其考,陈学军.院级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7):266-269.

[9]刘莉,顾凤岐,李德才.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07):336-338.

[10]范一文,余永强.高校院级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浅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04):163-165.

作者:黄正均 宋卫东 张磊 刘钰 张栋 梁薇

上一篇:开关电源应用研究分析论文下一篇:慢性精神病人护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