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污水处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经济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SBR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国内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水质日益复杂,而SBR法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文章主要对SBR工艺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实例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SBR工艺污水处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SBR工艺污水处理论文 篇1:

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和管理

摘要:目的:随着污水处理行业中SBR工艺的广泛运用,对该工艺的运行管理进行分析,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方法:对该工艺的特点、重点控制环节、实际操作和常见问题进行技术指引,为实际运行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SBR 运行管理

0 引言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也称作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特点是生化处理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具有周期性、反复工作的。污水进入反应池后都要经过进水、曝气、沉淀、滗水等工艺步骤,而此过程又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地重复。虽然工作过程相同,但处理的污水是分阶段间歇排出的。传统的SBR工艺进水也是间歇的,经过改良后的SBR工艺,大多采用了连续式的进水方式。

1 SBR工艺特点

SBR工艺与其他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 结合了传统工艺的特点,实现了时间上的推流式与空间上的完全混合式相结合。

1.2 工艺流程简单,只需用一个反应池就完成了所有的生化工作程序,省去了二沉池和回流污泥系统、初沉池等设施,节省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资。

1.3 运行效果稳定,有机物去除率高,工艺中生态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丝状菌的膨胀。

1.4 脱氮除磷效果好,不需要增添设施、设备;对难降解的废水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简单。

2 SBR运行中重点控制的环节

对一个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工艺,需要仔细研读设计文件,认真调查外部管网来水的污水水质、水量,并参考已有的运行经验,确定不同季节,不同进水水量、水质下的工艺运行模式。重点注意以下环节:

2.1 溶解氧值(DO值)

溶解氧值的高低最直接的是由曝气系统所提供的曝气量大小决定的,经验值范围在2~3mg/l,过低会影响正常的生化效果,过高又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设备浪费。实际运行中,依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符合需要的DO值。目前在线监测DO仪在实际运行中,可与曝气系统形成闭环控制,在其他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逐步确定出水指标稳定达标下的较低的溶解氧值。

2.2 沉降比(SV)

污泥的沉降比反映了污泥是否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是否能达到保证出水所需要的污泥沉降速度和压缩性能。SV30一般在15~40%,即属于正常范围。该指标重要,主要是检测方便,数据直观。其中SVI(污泥容积指数)又更多地被应用于直观的表示污泥是否膨胀的参数。SV值直接受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系统的工况而影响。

2.3 污泥回流系统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泥回流系统至关重要,将一部分生化池末端的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系统输送至生化池的预反应区,可以达到以下作用:

①使刚进入生化池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提前开始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生化反应,此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极可能是厌氧、缺氧环境,也可能是好氧环境,也可能同时具有。

②生化池末端的污泥相对来说处于基质匮乏的状态,在回流至前端后,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吸附污水中的有机质,而后在整个生化池的池长容积中,逐步氧化分解吸附的有机物,而且基质匮乏的細菌的分解能力最强。

③在预反应区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回流的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质可以进行脱氮除磷的反应。

④在预反应区中,回流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质作用,起到了后续生化段中优势菌种的选择,从而保证了后续生化反应的稳定进行,同时也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和膨胀。

⑤在预反应区中,回流污泥通过水解酸化的作用对有机质进行分解吸收,更加有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很多工艺模式的调整中,都要涉及到污泥回流比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污泥回流量大小的调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调整方法,而且回流比的调整要根据季节、来水量、SBR的运行工况,随时进行调整,回流比在SBR中的经验值在25-100%。

2.4 剩余污泥系统

简单地讲,就是让SBR池中的污泥量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剩余污泥系统出现问题,SBR池的运行维护很快就会出现问题,出水水质无法保证,剩余污泥系统是生化处理工序中的最关键的环节。剩余污泥量的排放要依据污泥浓度的确定值来衡量。对单独的SBR池,每天排放的污泥量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要少量多次。可以依据设计文件的设计值,但是要依据每天实际污水处理量和进水浓度,修正排泥量,目标只有一个,达到需要的污泥浓度值。

3 SBR工艺实际运行操作

3.1 初始培养

SBR工艺的初始培养与其他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培养相似,可以采用自然培养法或接种培养法。

3.1.1 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在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

②具备可上岗的电器、机械、运行、化验的相关人员;

③具备基本的化验检测设备和仪器,常用的检测项目有:PH、水温、COD、BOD、SV、MLSS、氨氮、生物相等;

④编制好所需的化验、运行、电气等原始数据记录报表;

⑤外部来水的污水量、水质做过必要的调查;

⑥准备好相关的安全用具。

3.1.2 培养方法及种类

①间歇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水,然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只曝气而不进水称为“闷曝”。闷曝2-3d后,停止曝气,静沉1h,然后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加。当污水的温度为15-20℃时,采用该种方法,经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池中的MLSS超过1000mh/L,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随着MLSS的升高,逐渐将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②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

③满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按照正常设计水量。

④接种培养:利用已有污水厂的脱水后的污泥,投加到SBR池中,进水,按照上述的三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加快培养的速度,缩短培养的时间。

3.1.3 污泥培养的其它问题

①为提高培养速度,缩短培养时间,应在进水中增加营养,可投入足量的粪便。

②温度对培养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越高,培养越快。

③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产生的污泥也处于离散状态,因而曝气量一定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设计正常曝气池的1/2即可。否则,污泥絮体不易形成。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特别是在夏季。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

④培养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生物相,并测量SV、MLSS等指标,以便根据情况对培养过程做随时调整。

⑤并不是培养出了污泥或MLSS达到设计值,就完成了培养工作,而应该至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排泥量、回流量、泥龄等指标全部在要求的范围内。

⑥待MLSS达到1000-1500mg/l,打回流;待MLSS大于2500mg/l,选择适量排泥。

3.2 运行管理

3.2.1 日常运行中注意事项:

①保证较稳定的进水量和水质;水质的稳定是处理的关键; BOD:N:P=100:5:1;

②确定合适的回流比:R=25%-100%;

③确定每日合理的排泥量,排泥应少排多次;

可以参考公式:QW=T/24 H-h/H V/SRT,并以实际情况修正;

④确定合适的SV值 SV30=15—40%;

⑤确定合适的MLSS值MLSS=1500-3500mg/l;

⑥确定合适的MLVSS/MLSS;

⑦保持较充足的DO值DO=2-3mg/l;

⑧依据设计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F/M值;

⑨观察生物相,并以此为参考,分析参数的调整情况。

此外在实际运行中为了能保证上述参数值的稳定,要加强巡视,对主要设备如:进水提升泵、回流泵、剩余泵、滗水器、脱泥机等要经常检查使其保证在良好运行状态;要充分利用在线检测仪表的作用,达到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现场数据和资料。

3.2.2 SBR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①泡沫:化学泡沫随MLSS增高,SBR池正常运行而消失;生物泡沫少量为正常,较多,加强排泥。

②污泥上浮:加强排泥,降低SRT,控制硝化。

③出水漂浮着一层细小的针絮状,出水清澈,但有针絮随水流走(针状飘絮):污泥负荷F/M太低,污泥老化,使污泥絮体沉降速度太快,来不及将悬浮在混合液中的微絮捕集,沉淀下去。但一般不会导致出水SS超标,只影响感观。如果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适当提高F/M,针絮会消失。

④SBR池表面有松散状,类似油状絮状物悬浮,但出水尚清澈,沉速较慢。(称为散装絮凝物悬浮)

主要是由于系统污泥负荷F/M太高,污泥年轻有活力,不易沉降。如果适当降低F/M,散落装絮凝物可消失。与针状飘絮不同的是,散落状飘絮会导致SS超标。

⑤出水NH3-N值超标

a 供氧不足:增加曝气量使DO>2.0mg/l;

b 水温太低,提高MLVSS值,延长SRT;

c 入流TKN负荷高。提MLVSS值增大曝气量,降低进水量;

d 硝化菌不足,减少排泥量,增大SRT,降低BOD5/TKN值;

⑥NH3-N较低,但TN超标

a 内回流比小;

b 缺氧段時DO高;

c BOD5/TKN太小,有机物不足,影响反硝化进行。

⑦出水TP超标

a SRT太长;

b 入流污水中TP超标;

c BOD5/TP值太小;

d 厌氧时间长导致P 的释放;

e 有浮泥飘出,导致TP超标。

参考文献:

[1]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科学出版社,1997.

[2]张统,方小军,张志仁,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J].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1-6.

作者:付林

SBR工艺污水处理论文 篇2:

浅析SBR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实用性

摘 要:随着经济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SBR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国内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水质日益复杂,而SBR法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文章主要对SBR工艺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实例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分析。

关键词:生活污水;SBR工艺;现状;处理操作;

一 SBR污水治理技术的操作规范和过程

第一阶段:进水期,在污水进入清理之前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只有经过专业改善的污水才能够进入到正确的操作环节,才能够在基本的工作中不断改善污水的质量,将水资源合理规划,促进污水得到有效的清洁。第二阶段:反应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将污水中的杂质沉淀出来,通过各种工艺将污水进行处理。只有有效将各项技术进行改善才能够推进污水沉淀的有效推进,促进污水处理整个工程的完成。第三个阶段:排水排泥期,在这个阶段污水和泥土会相互分离,只有这个阶段是污水处理的关键阶段,只有泥和水相互分离才能够促进污水处理整个流程的完工。第四个阶段:闲置期,在这个阶段机器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有充分对这个阶段的污水进行分解才能够在各项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工作技术,做到合理有效分析污水治理的技術操作。这是个阶段对于污水的治理都是很关键的,只有在各个环节严格要求才能够促进污水治理的有效实施,保障工程的合理完成,促进水污染治理的推进。

二 我国污水处理现状

在我国水资源已逐渐属于稀缺资源,我国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仅仅是一个方面,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增加水环境负荷。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新建及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中,90%以上使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其余则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及深化处理等,还有与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净化法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其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为氮磷营养物质的有效去除;(2)工业废水处理由于水质逐渐复杂,对处理工艺要求更高;(3)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水质控制指标越来越严格;(4)由一个简单的工艺技术研究转向工艺、设备、工程的综合集成和政策,标准的综合研究。

三 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现状

在1914年,英国学者Ardern和Lockett发明了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工艺首次采用序批式活性方法。由于SBR法的应用研究,出现了许多改良SBR处理工艺的,包括循环活性污泥法,间歇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好氧池-间歇曝气工艺,改进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间歇排水延时曝气工艺,生物膜处理工艺等。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SBR处理工艺,并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1985以来,中国首次推出的SBR处理设施在上海吴淞肉类加工厂投产,SB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如屠宰,苯酚,啤酒,化工工业,制药工业等工业废水处理。从实际应用的方面来看,SBR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管理简单,可靠的工艺,并增强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适应能力,所以SBR工艺的改进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 生活污水SBR工艺处理操作

SBR处理工艺可由PCL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的工艺流程,SBR处理工艺反应周期包括5个处理期,即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和闲置期。从污水进水期开始到闲置期结束形成1个周期,在SBR反应池中进行整个周期的操作,并设置曝气或搅拌装置。因为混合液始终留在SBR池中,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沉淀池。周期循环时间及每个周期内各阶段均可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在SBR反应周期中,各阶段的控制时间和总水力停留时间基于实验数据确定。在反应阶段,当采用完全曝气时,反应器内发生的是需氧过程;但在限制曝气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内产生缺氧或厌氧环境。对生化反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五 调试运行

该工程的调试采用活性污泥接种培养和连续驯化的方式,进行了连续曝气和污泥零排放的操作。工程调试分为两个阶段:

1污泥接种、培养驯化阶段

在此阶段,不启动自控系统,手动操作污水处理系统。首先将SBR反应池注满污水,然后投入3m3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开始曝气。只曝气不进水的过程叫“闷曝”。闷曝1~2天后,停止曝气,静沉l~2小时,然后排掉约占池容l/5的污水,并往SBR池补充注满新鲜污水。以后循环进行进水、闷曝、静沉、排水工序。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比上次有所缩短,即进水次数增加。

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0天左右,SBR池中的MLSS(活性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3000-4000mg/L时,活性污泥呈现良好的特征(污泥呈黄褐色絮绒颗粒状,有土腥气味,污泥的SV值在15%~30%之间)。SBR池出水水质良好(COD≤l00mg/L、BOD≤30mg/L、SS≤30mg/L、NH3--N一<25mg/L),培养污泥过程结束。

2稳定运行阶段

当SBR系统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后,启动纤维球过滤器,进行深度处理,过滤器每天工作15小时,纤维球过滤器工作周期为8~16小时,具体工作周期根据出水情况确定。整套系统由PLC集中控制运行,深度处理后出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BOD≤15mg/L、NH,-N≤10mg/L、浊度≤5NTU,系统运行稳定,各种性能参数稳定。

六 SBR工艺新进展

1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澳大利亚兴起的一个水处理工艺。该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传统的SBR反应器前部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从而能够选择出适应废水中有机物降解,具有更强絮凝能力的微生物,从而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胀。其主反应区还是按照曝气-搅拌-沉淀-滗水-排泥等程序循环运行。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连续进水系统减少运行操作的复杂性,因此适合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装置,并且比SBR系统成本更低,管理起来也更加简单。

2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Coronsy教授在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该工艺通过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生长速率的差异和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原理将生物选择器与SBR反应器相结合的产物。一般CASS工艺可以分为生物选择器、缺氧区、好氧区三个反应区,容积比为1:5:30。循环式活性污泥法通常包括充水-曝气、充水-泥水分离(沉淀)、上清液滗除和充水闲置四个阶段。该工艺与间歇式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最大的区别就是污泥负荷提高,从而降低了投资额。

考考文献:

[1]周律主编.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投资决策与工艺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0, 168.

[2]馬伟, 王增长.S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2) : 169~170.

作者:王志新

SBR工艺污水处理论文 篇3:

市政污水处理厂改良SBR工艺除磷效果探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主要论述对象,在该工厂中采取改良SBR工艺,并且在调试的时候,因为除磷效果不高,出水无法满足我国的相关要求。依据监测实际进出水水质来看,该污水处理厂对SBR及其除磷工艺加以完善,从而寻求到最佳的参数,促使相应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我国排放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此,本文主要从改良SBR生物池系统、化学除磷系统、调试情况及问题分析、系统运行参数的确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哈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

关键词:市政污水;改良SBR工艺;除磷

该污水处理长总体的规模通常是5.0×104m3/d的范围,分为两期进行建设的,而一期工程設计规模应当遵循我国污水排放标准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市政污水处理厂改良SBR工艺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见解,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旨在提高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1 改良SBR生物池系统

该厂设计改良SBR生物池4座。单座外形尺寸:B×L×H=52×65×6.5m,半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18500m3,停留时间17.6h,内设盘式微孔曝气器,污泥回流泵1台,剩余污泥泵1台,潜水搅拌机4台,滗水器1台。

改良SBR生物池是在传统的SBR生物池基础上开发而来。生物池分为厌氧生物选择器、MBBR(第一反应区)和SBR(第二反应区),分别占总容积的1/10、1/10、8/10。

传统SBR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TN去除效率仅有40%左右,出水TN在12~21mg/L之间,系统反硝化脱氮能力有限;(2)进水水质波动时,出水TP不能稳定达到1mg/L的一级B标准,生物除磷填料效果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标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如下:

(1)反應区增加隔墙分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第一反应区为缺氧区,主要作用是使硝酸盐的浓度进一步减小,减弱对释磷的影响。(2)针对原SBR生物池内污泥量不够,在第一反应区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形成内置MBBR反应区,在填料表面形成固定的生物膜,以增加污泥量。(3)在SBR好氧区池内增设搅拌器,对SBR池进行缺氧搅拌,强化脱氮。(4)对进水进行分配,分别进入选择器、缺氧区和MBBR反应区,使其中BOD5最大限度的成为有效碳源,强化系统生物脱氮除磷能力。(5)通过加强控制程序的调整,增设缺氧混合工序,提高原有系统自身的脱氮能力,在SBR内形成时间上的A/O交替环境,强化脱氮。

2 化学除磷系统

设计采用固态PAC作为化学除磷药剂,经机械絮凝、斜管沉淀池、转盘滤布滤池,确保磷及其它指标达标。混凝沉淀池2组,滤布滤池1组。

3 调试情况及问题分析

提标改造工程调试第一阶段,系统脱氮效果较好,除磷效果不佳。

分析总磷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进水总磷大部分时段超过设计值。设计进水总磷含量为≤4mg/L,实际测得总磷含量为4.5~6.7mg/L。因此必须提高生物除磷效率及稳定性,同时提高化学除磷效率。(2)系统污泥量不足。活性污泥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提供聚磷菌生长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载体。SBR池污泥浓度应维持在2700~3000mg/L之间。(3)由于污泥龄的时间比较长,排泥量不多,在好氧的情况下可以将诸多污泥吸收干净,然后又施放到水里面。对于生物除磷系统来说,诸多磷是经过污泥排出去的,所以加强排泥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去除磷带来益处。通常情况下,污泥龄应当保持在3.5~7d的范围内。然而,相应的硝化菌代谢所产生的泥龄大概在12~25d的范围内。相关人员在调试的初期阶段由于污泥辆不多,这样所产生的排泥量也相对于较少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将泥龄的时间延伸了一些。(4)生物池结构及其运作形势都会对除磷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处于良好的状态下,实质上是聚磷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将有机物进行吸收,并作为充分的释磷条件,因此厌氧区应当科学的对厌氧环境及其对硝酸盐浓度做好严格的控制。

4 系统运行参数的确定

依据对设计数据以及前期阶段的调节状况分析,该污水处理厂在调整以后所得到的参数得到了显著的效果,所含有的指标都满足了设计的标准要求。

4.1 污泥负荷

由于生物脱氮以及除磷自身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脱氮就需要长泥龄、负荷不高、但是相关人员在除磷的时候需要用短泥龄、产生的负荷较高。但是污泥负荷和产生的水浓度是相同的、污泥浓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进水浓度不低,并且排泥的含量也愈来愈少,生物池里面所含有的污泥浓度浓度较高,这样就致使污泥负荷产生较高的浓度,这样所产生的脱氮效果就会越好些,但是除磷效果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并且供氧量也会大幅度上升。所以,科学合理的控制污泥负荷,是确保系统系统脱氮除磷能够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通过相关人员对排泥泵做到科学的控制,并且将污泥负荷控制在大约为0.1kgBOD5/(kgMLVSS·d)的范围内,系统可以起到硝化和反硝化的作用,这时候的除磷效果也是处于较高的状态。

4.2 运行方式

一些污水流入到相应的生物选择器中,与此同时污泥回流和进水之间实现互相混合的目的。相关人员在选择区主要的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磷的释放;另一方面是反硝化过程,需要泥水处于充分混合的状态,而停留时间应当大于1h。一般情况下,进水量通常在600~700m3/h的范围,回流污泥量大概在100m3/h的范围内。而余下的污水大多数都排进了第二反应区,进水量大概保持在400~500m3/h的范围内。

4.3 溶解氧

第二反应区曝气溶解氧控制在0.5~1mg/L范围内。

4.4 化学除磷

采用固态PAC(30%~33%Al2O3含量),投加量约40mg/L。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从该工程具体实际情况来说,通过采取改良型的SBR工艺能够有着显著的效果,可以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可以较好的对类似的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较好的对市政污水处理厂改良SBR工艺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冯少茹.SBR脱氮除磷工艺分析及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

[2]刘宪武,曾贤桂.市政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18).

[3]刘琰,TYSKLINDM,韩梅,朱媛媛.瑞典市政污水处理的管理措施及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02).

[4]赵亮.针对市政污水处理配套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

[5]张海洋,李育才,单艳红,朱迪伍,童仁红,徐颋.市政污水处理厂事故水池设计及配套应急响应措施[J].北方环境,2012(02).

作者:杨生辉

上一篇:幼儿园管理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语文活动课中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