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新工科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科导向转为产业需求导向,电气学科与能源、环境、交通、信息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学科交叉特点,教学培养模式转向多课程、多学科融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篇1:

应用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本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应用型院校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院校学生大多数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而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大多要求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尽快在某一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工科大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校期间应对其进行一定的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和发展的一门新技术,集电力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于一体。“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应用型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多为机械重复操作。如何加强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紧密衔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是当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于2012年申请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学时少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仅占8学时,时间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2.实验装置陈旧

我校电力电子实验室共有十台实验装置,每组四人,每次仅能一个班进行实验。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专业本科生共十个班,实验装置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该实验装置是2005年购买的,已使用多年,器件老化,故障率高。鉴于电力电子实验涉及强、弱电结合,学生对实验器件和实验原理不熟悉,很容易误操作而烧坏实验设备进而影响后续班级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另外,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陈旧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教学需求。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受设备的制约,主要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较差,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实验只不过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原理图进行简单的线路连接,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索环节,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为实验而实验,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解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课程组研究提出如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多种实验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基础型实验。主要针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进行的基础性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本专业常用仪器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类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例如:三相桥式相控整流实验、三相有源逆变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实验等。

(2)开放型实验。在完成基础型实验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完成其他可进行的实验(如开关电源实验等)。学生需要查找资料,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此类实验可以作为附加分加到最终的实验成绩里。

(3)组合型实验。对于有兴趣想做设计性实验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实验装置现有的模块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AC/DC+DC/DC+DC/AC组合变换电路等),或者设计开发控制现有的实验装置(如用于直流电机调速的H桥电路,用于交流电机调速的AC/DC/AC电路等)。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咨询教师来确定实验方法并选择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培养设计开发能力,为后续的学习研究做好准备。

(4)创新型实验。对有极强实践要求和创新欲望的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设计电路、自行制作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参与这一环节的学生,专业教师可以介绍其参加挑战杯、专业知识竞赛等,在竞赛中充分锻炼其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验室开放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创造条件,“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采取“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两种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激发其创新精神。

3.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以往学生实验课的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及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实验的过程中,先做完的学生去帮助还没完成实验的学生,这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但是存在实验的照搬现象,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更加不愿主动思考,不能积极完成任务。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提出,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基础成绩、考试成绩和附加成绩三部分组成。基础成绩主要根据基础型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评定;考试成绩则是任课教师出一道实验综合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附加成绩根据学生参与开放型、组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情况评定。考核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实验,提升的实践能力。

三、改革的成效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学院新采购了20套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挂箱式结构,可以完成近30个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实验,可以满足基础型、开放型和组合型的实验要求。另外,还分别配置了3套基于DSP和FPGA的控制实验挂箱,可以用来开设创新型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已经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风能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中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有多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如参加创新型实验的学生开发的蓄电池充放电智能控制器。

经过三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向应用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6-7.

[2]张润和.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3]陈万,丁卫红,邬青海,周恒瑞.“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6):93-95.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075)。

作者简介:刘广忱(1975—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作者:刘广忱 田立欣 田桂珍 彭伟 张利宏

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篇2: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新工科培养模式下改革与探索

摘  要:新工科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科导向转为产业需求导向,电气学科与能源、环境、交通、信息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学科交叉特点,教学培养模式转向多课程、多学科融合。因此文章阐述了武汉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与建设目标,并提出了新能源发电、柔直输电以及电机变频调速的本科教学综合性实验方案,以期增强学生对电力电子在新能源应用的理论知识理解,并提升对电力电子这门课程学习与创新兴趣,满足新工科电力电子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综合性实验

一、以新能源建设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

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名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理科和文科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国内外领先研究成果,但学科壁垒也使这些优秀的科研成果未能在工程学科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应用。一方面使武汉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学校工程相关学科对国内学科发展前沿的占据。特别是工程领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传统学科,近年来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状态,无一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不仅学科排名与武汉大学的国内著名大学地位不符,而且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以及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等诸多方面,难以满足国家未来能源战略的发展需求。这将导致武汉大学的工程学科无法在关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与学校地位相称的核心作用,使武汉大学的综合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在新能源动力学特性、预测方法、调度控制、海上风电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动力、机械和自动化学科在风电装备制造与并网运行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研究,物理和化学在新能源装备材料和高效储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利水电科学在抽水蓄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测绘和遥感学科研究成果在新能源预测领域的深化应用,使武汉大学在新能源发展涉及的发电预测、接入与消纳、材料与装备、储能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呈现出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良好、可提供多学科交叉支撑等巨大优势。因此,以新能源科学技术为切入点促进测绘遥感、物理、化学,水利水电、计算机等传统优势学科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化应用,培育优势学科在新能源领域形成领先新增长点,助推传统工程学科发展的“弯道超车”发挥重要作用。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任务。世界能源转型加速、巴黎协定的签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学校发展既是重要机遇、也是严峻挑战,因此,面对全球新能源研究热潮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布局发展新能源学科领域是学校在新发展形势下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抢占新能源研究的至高点,实现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克服学校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总体建设力度不够大的不足,从整体把握新能源学科领域的布局规划和明确发展重点,对于大力支持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能源学科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学科的建设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将武汉大学传统优势的基础学科与工程学科相結合,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扶持,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合作与交流。

二、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手段的需要

目前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整合信息与工业,在传统工科的基础上催生新工科发展。根据教育部组织讨论的新工科建设路线,新工科教育模式下知识的集合包括学科知识+工作场所知识,该发展范式着重突出技术发展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以学生志趣求创新工程教育方式和手段。即要求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建立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与教育手段[1]。

随着新能源以及新材料技术的不断涌现,电气工程学科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和外延。电气与能源、环境、交通、信息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表现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尤其是以二次能源电为载体的能源互联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与研究热点,也为电气工程学科成为新工科专业创造机遇。为了满足新工科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将由学科导向转变为产业需求导向;由专业体系分区转变为跨界交叉融合。过去本科教学内容与实验室建设模式将不再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必须尽快调整培养模式与方案以吸引与电气工程学科关联性较强的外专业学生,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才能。

以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武汉大学学院(系)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为依据。

在新工科以及武汉大学建设“大机大电”的背景下,我院已建成的新能源发电高效变换及传输学科实证平台拥有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实物平台、风力(直驱/双馈)并网发电模拟平台、超级电容储能变换模拟平台、柔性直流输电试验平台等科研实证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能电网的智能发电系统。这些科研实证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偏重学科前沿问题,与基础教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当今电力电子、能源变换及传输是电气工程中两大引擎,推动着电气工程学科的第二次革命。在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大纲中,新能源方面的课程重要性逐步提升,但与之配套的教学实验一直未能有效开展。因此,将科研实证平台与教学实验平台融合建设新能源发电与灵活输电本科教学实验室势在必行。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面对武汉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造一流学科的目标,我校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作为推动着电气工程学科的第二次革命的两大引擎——电力电子、能源变换及传输,其知识日新月异。急需加强新型电力电子拓扑与控制技术实验模块与方法建设,创新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验模式与内容。以适应新工科与新经济形势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三、建设方案

(一)打通科研实证平台与教学实验平台之间界限,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复合人才培养能力

通过对现有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平台的改造与修购,将其与科研实证平台融合,丰富教学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训练电力电子科研实践的基本技能,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对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发电等学科的认知和兴趣。最终实现将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基础教学实验认知过程、学科专业人才兴趣和能力培养过程融合起来,实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2,3]。

(二)构建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电子通信等多专业学生创新软硬件平台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践创新平台开放、举行电力电子专业技能培训、设置电力电子学生创新支撑项目、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力电子大赛、鼓励和引进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构建电力电子专业学生创新的软硬件平台[4-7]。

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中心,以实验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时间、分步骤地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定制化开发可编程电压型PWM变流器实验实训模块,创新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内容与模式。同时考虑到实验仪器设备配置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将具有新时代电力专业特色、反映电力电子学科动态的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即满足常规实验教学需要,又紧跟科技变革的潮流,具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专业人才的实验教学条件。

主要完成可编程电压型PWM变流器实验实训模块、多用户端实时电力电子仿真平台、三端轻型直流输电实验平台、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器、电力电子器件与装备展示平台的设备购置和建设工作,构建电力电子与新能源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1. 可编程电压型PWM变流器实验实训模块

针对当前电力电子装备主流拓扑——电压型PWM变流器,采购可编程电压型PWM变流器实验实训模块。该模块不仅可以完成全控型器有关的驱动、斩波、PWM逆变等教学实验,还提供了可编程接口和相关辅助软件功能模块,帮助学生针对电压型变流器开展各种PWM调制、保护与控制算法的编程实训。

2. 多用户端实时电力电子仿真平台

利用现有的电力电子实时仿真平台——RT-lab系统,扩展多用户端功能,构建可供多人远程同步上机分时操作的多用户端仿真系统。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技能,进一步促进对电力电子拓扑与控制的理解。

通过以上两个功能的建设,可建成国内首套基于实时仿真与可编程功能模块的电力电子仿真与实验实训系统。

3. 三端轻型直流输电实验平台

该平台主要面向本科生专业方向必修课《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的教学实验,开展电力电子装置功率控制策略、保护策略、建模验证等方面的教学实验与实训,同时是未来与电机及新能源发电实验室互联的重要接口。通过该平台(如图1)可以实现新能源接入、交直流配电网等系统功能研究。

4.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器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最早也是最广的领域之一,通过采购现有成熟的变频调速器,学生一方面可以加强实践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调速实验掌握与理解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原理与特性。该设备可以与电机实验室联合开展教学实验。

5. 电力电子器件与装备展示平台

该平台展示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物、各种电力电子装备的实物图片,通过说明介绍文字,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四、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平台的改造与修购,将其与科研实证平台融合,丰富教学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训练电力电子科研实践的基本技能,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对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新能源发电等学科的认知和兴趣。最终实现将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基础教学实验认知过程、学科专业人才兴趣和能力培养过程融合起来,实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践创新平台开放、举行电力电子专业技能培训、设置电力电子学生创新支撑项目、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力电子大赛、鼓励和引进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构建电力电子专业学生创新的软硬件平台。

参考文献:

[1]龚薇,周凯,朱光亚,等.新工科基于CLT电力电子综合实验设计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4):177-179.

[2]艾青,李绍武,陈坤燚,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8(4):35-37.

[3]冯元,海鹏博,吴宏岐.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8(9):121-123.

[4]宗哲英,张旭,郝永强,等.基于MATLAB GUI的电力电子技术虚拟实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3):146-149.

[5]王晓寰,冯建周,张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35-36.

[6]宋冬冬,张丽红,崔丽娜,等.模块化软、硬件集成电力电子实验平台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21):69-72.

[7]楊延菊,任晓霞.电力电子技术仿真教学实验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2018,2(8):42-44.

作者:刘飞 查晓明 徐箭

实验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论文 篇3: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探索,引入MATLAB系统仿真软件,构建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同时增加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设计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

1.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相比之下,我们以往传统方式下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专门人才知识面较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需要。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应该培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按照这个培养目标,我院乃至全国面向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其中,教师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实践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没有良好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培养不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独立学院应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充分发挥和突出实践教学的活力,利用独立学院的特色和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基本上为验证性实验。这样学生无法真正通过实验学习来掌握工程技能和方法,偏离了实验课程开设的最主要目标。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来以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2.教学内容改革

2.1 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基础实验教学

由于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初级阶段,学生对整体实验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首先安排验证性实验。在学习中不仅仅要验证理论,还要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2 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应该由学生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并设法解决,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较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及时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3 将MATLAB仿真技术引入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实验台操作模式,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从理论到实践缺少过渡知识,学生错误操作较多、动手能力较差,实验台装置损坏较严重。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验台装置和实验操作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误操作。此外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分析解决,将MATLAB仿真技术引入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学生在仿真时由于不需要考虑因接错电路而导致器件和仪器的损坏,可以放心大胆地连接电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由于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从查阅相关资料着手,设计相关的电路、软件设计仿真到搭建出硬件电路、测量实际数据、分析总结,按步骤有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3.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首先要从市场和社会需求入手。继续深入改革目前的教学体制和继续研究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将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修整,强化实践教学手段,扩充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其次,在着眼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改善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市场上所需的各种信息,作为独立学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院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支持。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使专业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教材。在原有实验讲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时除必做项目外,还可以选做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内容;此外对实验项目也进行了修改、整合,將实验分成了验证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3个方面,通过不同方面的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4.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开放实验室教学是改革以往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我系实验室在完成基本实验任务后,尽力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这样学生在实验时间上有一定的弹性,由于时间原因,有一些学生在实验课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任务,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完成,实验室在实验内容上也实现开放,实验题目有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人文素质和能力提高型等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总结

该课程实验改革已经在我系电气类专业中开始相继实施,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正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多更好地向应用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实践教学中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仁杰.营造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开展开放式自主实验教学[J].实验室探索和研究,2006(7):822-826.

[2]宋毛平,俞海洋,刘一飞,等.更新教育思想,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73-176.

[3]高艳阳,董培荣,王金霞.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25-127.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徐成波 郑伟南 程凤芹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