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情感因素无论是对教育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教学效果都至为关键。一是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对破解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极为重要;二是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重要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用显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情感因素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情感因素教育教学论文 篇1:

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情感因素教育

[摘要]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兴趣氛围,诱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政治课无论是思想课,还是社会发展简史以及法律常识,都是从道德、伦理、法学以及科学性方面教给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适应社会、怎样学会生存竞争的本领。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重视学生 情感因素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总是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对于政治课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因素这一红线,让政治课教学添上丰富的情感色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课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教育性。笔者就此作了一些尝试,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捷径之一。政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学习兴趣氛围,诱發学生自学的兴趣。政治课无论是思想课,还是社会发展简史以及法律常识,都是从道德、伦理、法学以及科学性方面教给学生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适应社会、怎样学会生存竞争的本领。教学中要将这些知识融入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政治课的真正内容。首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从中列出自学中需要质疑的问题,同时教师有意在黑板上列出许多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其次,在教学中故意设疑问,提出许多不同答案,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些疑点时不去书中找答案,而是先让同学们自行回答,最后总结时才让同学们翻开书,从中去领悟。第三,开展各类政治课的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同学们从中去感受政治课的乐趣。第四,开展社会活动,带同学们一起到社区服务中心去实地旁听社区服务同志是怎样解决群众中的实际问题的;还可以带同学们参加法庭的旁听,让同学们从中学习法律常识;还可以组织同学小分队到流失生家长中去作义务教育的宣传,动员流失生到学校上课,给家长作义务教育宣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主战场,如何让教学过程更具有创新性、鼓动性、实际性?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更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中,与教师一同去领略教学的内涵。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捕捉学生随时出现的心理信息。例如备课的着眼点要放在全体学生身上,要具有新颖性,必要时可倾听一下学生意见,让师生共同参与备课,让学生对神秘的备课产生兴趣。第二,教学过程中,要变化教学方式,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创新:时而让学生自学自读提疑点;时而让学生当“小老师”到课堂上讲自己是怎样学好这一课的;时而让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时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设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时而抢答;时而定时作业。总之,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接受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义记忆过程,即思维展现过程。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大胆、自然联想以往的旧知识,也往往是新理论与新实际联想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努力去寻找新的思维发射点,用生活中的事例拓宽学生的新领域,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耳闻,对照政治课写出自己的心理体会,或召开学生座谈会、讨论会、自写小论文,或抨击或赞扬社会;或请专家、企业家作报告,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政治课无处不充满着政治、思想、伦理等气息。

三、注重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个性中是什么东西吸引儿童、少年与青年呢?是什么东西使他们成为你的名符其实的学生呢?是什么东西使你的学生从精神上有联合起来并使集体成为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心理上的统一体现呢?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这火花就是教师人格。所以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注重自我人格的再提高,用自己美好的人格去熏陶感染学生。其次,用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学生。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作风,要平和对待学生,不仅要热爱学生,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己。正如马卡连柯所认为的那样:“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再次,转变角色,要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教学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探讨。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让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去开发其智力潜能,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张耀灿,陈万拍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陈谟武

情感因素教育教学论文 篇2:

情感因素对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影响探讨

[摘 要] 情感因素无论是对教育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教学效果都至为关键。一是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对破解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极为重要;二是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重要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作用显著。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无论是对教育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教学效果都至为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情感的熏陶,不仅能够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能够让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心应手,使得教育教学效果更加鲜明。

一、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对破解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极为重要

如果说情感因素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影响不明显的话,那么,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其影响之大应该是各个学科教师深有体会的。尤其在语文学科中,由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身兼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了解全面,所以,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同感。即使老师在学科教学上很有权威,都难以让学生认同自己的教育方式乃至教学方法。至于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艺术的教法、超强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来影响学生、改变学生、促进学生,都会成为一句空话。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情感因素。如果在孩子们的叛逆期,我们能够因势而动、因势利导,从引导或疏导入手,从内心深处给孩子以情感上的融通与趋同,那么,学生就不会持续逆反下去,更不会置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方法于不顾。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心理,为孩子珍爱朋友间美好的情感而叫好,为孩子纯洁的心灵而喝彩,那么,教育者应捍卫孩子的情感,不要把成人的世俗意识强加到孩子纯净的童心、童境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会让孩子在学习中与老师的教育教学产生共鸣。再如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从教育学、心理科学研究的结果看,父母启发学生理解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体现,以此理解父母、敬重父母,做一位享受父母之爱的好孩子,那么从教育教学的方法乃至效果上,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认同感。这堂课成为连通学生心理的一堂课,对破解学生狭隘片面、自私敏感、偏执叛逆等心理问题,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重要观念的形成,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作用显著

作为目前的一种易被普遍接受的教育形式,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教材中的知识以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基础教育这个特殊的阶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攫取将来生活、工作的第一桶金。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看重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以教材为蓝本,融入情感教育,尤其通过语文学科,把情感教育融入课文教学中去,就能让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如《沁园春·雪》包含着鲜明、丰富、生动、深刻的情感内容。作者通过北方壮美的雪景的描绘,抒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与豪放心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就会让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古今中外的诸多名篇,像教材中的《邓稼先》《记念刘和珍君》等,都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切感受到令人心潮激荡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奋进毅力。在这些篇目中教师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唤起与调动,在讲课中随时利用课文中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日积月累、渐学渐染,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在《伤仲永》一文的学习中,教师注重情感因素的影响,就会教育学生不可安于现状、固守已取得的成绩,而要继续努力。在《我的信念》一文的学习中,教师注重情感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伟大的科学家成功不是天生的道理,学生就会认识到靠自己坚强的毅力、不屈的信念而去不断地奋斗。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的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内容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中包蕴的丰富情感,是最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财富;语文教材中传递的思想情操,是最能熏陶学生思想灵魂的精神力量。这一切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都能让学生徜徉在一种阳光、健康、自信、博大的教育环境中、修养殿堂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情感教育是高于教材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万万不可忽略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性因素——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孙汉明.以情悟文——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6).

[2]王晓红.论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J].华章,2011(3).

(责任编辑:姜波)

作者:董开霞

情感因素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凸显情感因素,助力教育教学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表现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情感因素,运用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手段助力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要热爱教学工作,热爱所教专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气氛,有效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学生的魅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热爱学生;感染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學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仅仅靠师生之间简单而直接的互动是不够的,它需要借助内在的情感共鸣作催化剂。

情感与人类的行为活动如影相随,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情感交流。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感情既可以推进人们的行为,也可能会迟滞人们的行为。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会促进人们主动从事某项活动,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却会在不知不觉间阻碍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活动自然收效甚微。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双边认知活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滋生出愉悦兴奋的情感,就会主动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将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需要,在愉快、满意的情感驱动下,智力活动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情感投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主导者却是教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来自于教师的感染力。教师以充满正能量的真挚关怀诲人不倦,这种情感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内心自然而然就会滋生出积极奋发的情愫,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效率肯定成倍放大。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凸显情感因素,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呢?

一、教师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要热爱工作,热爱所教专业,热爱学生

心理学专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受情感、意志的制约。如果教师热爱教学工作,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广泛学习,兼收并蓄,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满腔热情地储备源头活水,准备用源源不断的“一溪水”涤荡学生的灵魂,充实学生的头脑。如果教师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工作失去信心,经常释放负能量,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教师把对所教学科的积极情感灌注到教学中,并以饱满的热情教学时,会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课堂教学,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积极地启发学生思考,热情地鼓励学生交流,精准地辅导学生进步,把知识溶解在“爱”的潮水里,使学生沉浸在愉悦的感情中接受知识,引发热烈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爱学生是教师美好情感的源泉,是教师生活中很重要的。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才会热爱他教的课,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愿意听从他的教导,模仿他的模样,达到他的期望。”这跟我国古代教育家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是同一个道理。热爱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充满殷切的期望,真诚希望每一名学生好学上进、天天进步,获得长足发展,会给予学生最大的爱心和耐心,诱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产生必胜的学习信念。

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有效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学生的魅力

情感确实具有一定的感化力量。教师除了要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富有智慧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还要擅长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同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意见,体谅学生的苦衷,考虑学生的合理要求,营造和谐宽容的情感交流氛围,润物细无声地转化学生。要善于以自己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直面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

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合乎教育工作需要的健康情感,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借助眼神、姿势、手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进而有效地感染学生。如表示坚决可以挥拳头,表示赞赏可以轻拍肩膀,不满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来暗示。要以真心诚意的关怀、尊重、信任,春风化雨般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积极变化。课堂上教师倘若以喜悦的神色、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学生会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引申到积极的学习思考当中,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冷漠无情地板着面孔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机械的受教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和煎熬,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心智的积极活动便会受到抑制。

同时,教师面对学生时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谨防冲动。教师也有不愉快和生气的时候,上课时如果不能及时把课外的不良情绪消解掉,带到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发挥失常、教学思路不顺畅、语言表述混乱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引发教师情绪失控的情况。 而且由于教师不良情绪在课堂上的辐射,教学气氛会变得沉闷,学生会产生压抑、恐慌的情绪。所以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冷静、沉着,力戒暴怒,要在平和的心态下教学,千万不可以带着不良情绪上课或带着不良情绪对待学生。另外,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在对待问题学生时,要理性、理智,控制好情感,合理运用情感进行教育。

当前,我国家庭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结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家庭、问题家庭越来越多。复杂的社会家庭状况,派生出不少的问题学生。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孩子要么被溺爱过度,要么缺少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而教师也非圣人,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喜“优”恶“差”的情感偏差。教师一般都喜欢那些守规矩、有礼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张扬、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极容易产生厌恶、排斥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来,很快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交流的屏障,彼此排斥,互相反感。而且,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厌恶感,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会严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伤害的阴影,甚至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苏联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克服对孩子的反感,就会憎恶孩子,对孩子进行报复,就会使孩子感到学校是受罪的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身上培育出憎恶科学、憎恶人、憎恶社会的情绪。孩子最初也许憎恶一个或几个教师,之后会发展到憎恶所有的教师,最后发展成憎恶一切的人。所以,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当前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教师用人文关怀去感化他们,用情感关怀去感召他们,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用诚挚无私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逐步改正错误,树立进取意识。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强大作用,运用一切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凸显情感因素,一定会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责任编辑 诺 依)

作者:董永恩

上一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论文下一篇:客户信用数据挖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