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教学活动,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 篇1: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興起于美国,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获得迅速发展,并演变为具有创意和实效双重特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对该学习模式进行不断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国应试教育的不良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因此,该学习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发生了转变,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变为一种合作关系,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发掘,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并注重学生自尊心与责任心的培养。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与发展、特征与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传统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以期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促使高校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发展 特征 高校教学

一.引言

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体系的设置为了迎合考试需求,提高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的号召在我国已经提出多年,但是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在高校,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出现了教师只负责讲课,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的现象,因此,有的大学课堂中学生只顾玩手机、打瞌睡,对教学内容根本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实施统一教学,教学过程刻板而不具灵活性,强调教学的标准性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的存在。在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个性特点得以发展,就必须为其提供相对自由选择的环境。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个性教育必不可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成立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该组织提交了一份有关学习的报告,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分别为学知、学做、学会发展以及学会共同生活[1]。在此,学会共同生活强调的便是在学习或者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要想与人合作、和谐相处,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最基本前提,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与竞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合作来完成。社会发展的复杂化以及高级化趋势使得合作的重要性也得以提升。在高校中,学生毕业之后直接面临着社会工作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而当今社会负责、多变、多远与互赖的特点对这些学生的合作能力更是提出了挑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的局势,而且能够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养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所谓合作指的是由两个或者多于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完成某一项工作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而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把学生划分为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展开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动力都得以提升,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垄断地位,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通过这种学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1.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最早是由欧洲的学者展开研究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实践[2]。早在2100多年前,罗马的昆体良就对互助学习的概念及意义进行了界定。在十九世纪初期,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传入美国,并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19世纪7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在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研究高潮。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的学者有荣格·约翰逊、卡尔史密斯和戴卫·约翰逊等等,这些学者不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了探讨,而且对这一学习方式展开了实践研究,很多有关于合作学习的专著也由此诞生,使合作学习的理论更加丰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主要是约翰兄弟的《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共同学习与单独学习》等,这些都是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专著,而在人际交往合作方面的专著有《携手前进一团队的原理与技巧》、《伸展一有效互动与自我实现》等等。

我国学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期,而且该学习模式在我国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例如,在九十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就在这一方面做了实验,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逐渐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该研究当时在中国的影响力颇深。

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对合作学习的权威表述如下:“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学者中,王坦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不仅完成了对很多合作学习方面的专著,而且于2002年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这一专著的出版发行极大促进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A.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他们毕业后直接面临着就业,必须走向社会,要想处理好他们以后在社会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压力与问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特征。然而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与社会相结合,要求个体把自身充分融入社会,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而且自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为解决以上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具有难度高、理论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那么在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以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展开小组辩论赛、研究报告和实地考察等学习形式,这都需要学生们通过合作,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分析问题时充分运用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的力量,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把握来深入追求事物本质的变化。使学生不仅能够投入到教师所设定的而教学情境中,也可以激发出自身的兴趣与爱好[9]。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讨论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意见,丰富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高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得以改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提升。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的评价与激励形式也可以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这种经济性也是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丰富了高校教学形式,而且使教学理念得以转变,使高校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由主体向主导转变,教学形式由教师单向讲解向学生主动探索转变,教学内容由教学向学习转变。然而这不能否认演讲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运用,能够极大突出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与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在高校教学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体制机制的支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具有极大的约束力与强制力。在政策制定中,教育主管部门要保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有力平台,在文件的制定中注重课程改革,为了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使得教育着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长期有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形成支持。第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逐步形成学生全体积极参与、教师引导的作用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在高校教学中不止体现在教育管理中,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须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教学相长,由于学生与教师的认知基础不同,对于问题的考虑方式也有所差异。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理论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得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内容

A.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与方式

在高校教学中,通过对学习主题与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能够帮助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方向。在高校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实际教学中大合堂等形式很常见。这就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题选取合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大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与主题选取、合作形式及频率息息相关,因此,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为学生选取个体不能够完成而团队也相对容易完成的主题,保证小组内部每一成员作用都得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要以辩论式话题为主,尽量避免选取一些真理性的话题,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立场充分发表观点,从而完成揭发事物本质的过程。此外,还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频率的控制,如果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频率过高,学生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合理选取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与内容,为学生科学分配学习周期与时间,教师定期展开中期检查,引导学生完成对关键问题的讨论;其次,要制定小组负责人主导下的合作学习方案。在小组完成分配之后,要组织小组内部成员完成对小组负责人的选举,负责对学习内容与任务的分配,约定小组成员的公共时间,引导小组完成对问题的探讨,促进小组每一位成员学习自主性的发挥。

B.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第一,要注意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小组成员参与的机会并不完全均等。通过笔者对课上与课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旁听状态,不积极发表言论,甚至在讨论过程中,发表与主题无关的言论。这种现象充分表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时间的合理设置和对课堂的科学安排至关重要。第二,要注意对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这一过程,既能够完成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可以为和其他研究相同主题的学生提供共同谈论问题的机会。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也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使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更深。

3.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A.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

正如前文所述,教学开展之前,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目标进行明确,这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的准备阶段,会根据目标的不同而组合成为一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小组的学习形式等对小组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促进小组成员的异质性[10]。在对主题进行确定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制定的主题,二是多数学生乐于采取的主題。在对目标进行确认时,需要从认知、情感及价值目标进行,充分把握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坚持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对实施方案进行明确,实施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与效果,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对小组负责人与成员之间合理分配任务,为其明确学习目标,合理控制交流时间,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简化,学习效果也得以提升。

B.科学设置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一是要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根据小组成员的认知特性,为其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对直接认知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对主题的讨论中能够合理应用;针对探讨性问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不同而进行任务的划分,使问题得到逐步落实;针对比较困难的问题,要组织小组进行多次探讨,使成员之间充分进行思想碰撞,在必要时可以引导小组成员向专门的研究人员或者教师进行请教。二是注重问题的衔接与连贯。与传统的课堂单向知识传授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展开的,并逐步完成整个小组的任务,从而完成教学过程。在此,问题之间衔接的重要性变体现出来。

4.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首先,教师要及时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研究;其次,积极进行小组内部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监督,有效制约成员参与小组合作;再次,还可以通过课堂应答模式进行评价。在课堂答辩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教学中非常实用;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考试测评。尽管很多学生认为考试无法突出个体差异性,但是通过考试,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进行明确考察,也能够从客观上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小组合作中要坚持奖惩结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鼓励为主,采取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六.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中国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彻底改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教学效果也获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培养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因此,在高校教学中,要积极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以贵州省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大学本身是值得探究的》一文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就大学教师而言,课堂大,教学大,课堂教学大于天;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更应该敬畏课堂,敬畏教学。”[11]

参考文献

[1]董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

[2]陈舜孟.新加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体验及其对中国高校教学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1):205-206.

[3]李丽,陆军,谢威士等.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7(6):101-105.

[4]付香平,肖勤.浅析高校教学实践中"师生合作探究型"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8):259-260.

[5]薛正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1):174-178.

[6]万伟.从“合坐”走向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组合作问题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6):24-27.

[7]吴剑珊.浅议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4,(12):153-154.

[8]张海晓.关注小组合作,促进有效学习--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J].赤子,2015,(10):283-283.

[9]岑秀文,张尚莲,赵淑华等.信息化背景下体验式小组合作应用翻译教学[J].上海翻译,2009,(4):51-53.

[10]神惠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教师角色与学习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6,(2):94-96.

[11]侯长林. 大学本身是值得探究的[J].铜仁学院学报,2015,(6).

项目: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2016年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项目“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前游戏论及游戏编排’课程中的运用”的成果。

(作者介绍:李章琼,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作者:李章琼

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 篇2:

职业院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语言交际的教学活动,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它有助于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由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为重点转变。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院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教学积极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现实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笔者在江苏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教学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了实践性探讨和研究,并总结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以期对促进当前我国当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院校;小组合作;英语教学;策略

一、前言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与深入,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學生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而在课堂中提倡合作也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它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小组合作的教学,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自由组合,三个一群、五个一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的方法。它以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提高成员个体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非常适合当前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笔者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结果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减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焦虑心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知识发展能力,激发他们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重要组织形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在小组里从事互助性学习活动,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拓展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会与别人合作,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使得英语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的过程。它是一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总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更多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法自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尽管由于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第四,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关于“相互依赖”的概念涉及人们怎样影响他人和怎样受人影响。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在主观和客观的学习中成绩优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课堂小组的成功依赖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不但确保每名成员都掌握了全部信息,而且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密切,从而对个体产生正面影响。许多心理学家也从认知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环境中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能够促进学习。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二)语言习得理论

海姆斯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在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合作学习的课堂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者言语交际的能力。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认为,成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和自觉的语言学习,其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更为重要。情感过滤假设还认为,动机、自信及焦虑是影响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强烈的动机、自信心及低焦虑都能够促进二语习得。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小组成员更好的合作。

(三)群体动力理论 

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四)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均有重要作用。 

四、职业院校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实践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法”自身诸多特征的存在,目前,这一学习法正被许多职业院校的英语老师应用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效果较好。下面笔者就在江苏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教学实际为例,来谈一下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情况分析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大批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读高中考大学的路径, 职业院校的招生已经没有分数的“门槛”,进来的学生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由于初中乃至小学都饱受“白眼”,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之外,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较差,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如:缺乏劳动意识,缺乏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缺乏对师长的尊重理解等。职业院校的生源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一个必须清醒认识和坦然面对的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另外,职业院校课堂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的现实困难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生源素质较差,甚至有的学业水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程度的学生涌入职业院校,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更使英语教学陷入谷底。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文化课少之又少,英语教材也偏陈旧,课上“老师一味讲,学生呆呆听”的灌输模式普遍存在,使得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死气沉沉的局面。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1年级有500余名学生,入学时英语平均分不足50分,及格率低于20%。笔者所任教是学校基础部11年级一个班级的英语课程,班级一共有60人,而且英语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但成绩较好的学生却很少。刚开始时,上英语课很是让人发愁,用传统的教学法,有时,一节课的教學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总是难以完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笔者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轻情感倾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轻自主学习;重传授和学生独立操作,轻合作学习;重问题解决,轻问题意识培养。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其实不是很好,而且学生也反应英语课堂严重存在着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独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动少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反思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笔者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迫切改变现状的任务——如何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情绪?如何去把英语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通过近半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全同班的学生按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五名同学分为一组,共分12组。然后,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各项活动。接下来,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活动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要克服自卑,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根据笔者近半年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在预习新课中的运用。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提前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查阅生词和预习对话、课文。各小组要把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及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在词汇、听写和背诵教学中的运用。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背诵一定的句子、课文,教师要每天及时落实学生的记忆情况。由于现在班容量大和教师每天要批改大量书面作业,教师一般没有太多时间落实到每位学生。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每天听写后,先给小组长批改,然后小组长交叉批改。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课后由组长重新听写,直到记熟为止。各组可以展开竞赛,检查情况最后由组长汇总。教师则不定时地抽查。

3.小组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口语教学必须进行直接交流,因此更依赖集体行为。小组间可以合作准备课前的自由对话。教师先提出主题,合作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推选代表演讲。课堂上常用的会话练习也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完一段对话或一个小话题后,要求模仿自编新的对话。这时,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对表演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对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帮助和鼓励。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寻找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教师设计一些语言点问题、整体理解性问题、趣味思考性问题等,合作小组展开讨论,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最后每组派一名发言人公布答案,最后再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这样,就会做到思路更清晰、观点更明确,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运用。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布置写作任务,然后提供一些思路,由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根据提示,依次列出写作提纲,寻找可能用到的短语、句子,整理加工成文后,派代表在班上朗诵。最后,教师和学生评出较好的小组,把他们的文章贴到墙上的英语学习园地,供全班学生学习借鉴。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践方式

1.表演型

在教学一些有形象、有情节,语言生动的课文时,教师首先重新改编课文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 “小剧团”,组员一起当“演员”,共同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What do we eat?”时,我要求学生表演前,先把“剧本”里对话内容背熟;然后,认真研究剧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增加动作、对白和声音。于是在各小组的“演员们”表演完后,“演员们”当然也清楚地了解了整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视野。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学会合作,而且接受了新知识。

2.游戏型

在英语教学中安排大量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苦行差”,而是一件充满无限乐趣的事。例如在教句子“Good smell. Can I have a cake, please?”等难读的句子时,我用小组传“口信”的游戏方式,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哪一位学生对句子不熟练。再如,教单词“cake、hot dog、chicken、bread、hamburger、French fries”时,我利用一个单词代表一个小组,当我发口令“Bread:stand up!”假如小组中某个成员掌握这个单词不牢固时,他就听不清这个口令,并没有站起来。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知识实际意义的理解,当看到自己小组获得胜利时,集体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

3.交际式

英语教学的过程实质是交际。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得妥善安排多种教学情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从而把课堂变为人际化的场所。这种场所能充分体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合作。我在英语课堂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式: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交际性操练。例如:“How are you?”,“Very well.”,交际性操练有:“Where is your mouth?”“Here it is!”,有意义的操练:“Can I have some chicken? ”,“Sure .Here you are.”等。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交际语言操作,学习兴趣会更浓,合作能力会得到更大发展。

4.讨论式

教育家加里宁说:“当你们独立阅读时,你们只了解到一面。即使了解了三面,还是没有了解到第四面。”所以同别人一起讨论,能把没有理解透彻的东西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运用“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见解,便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形成高分带动低分,共同提高的局面。例如:我在教“Unit 7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我要求分组进行讨论这个话题:Do you want to live to be 100 years old? If yes, how to make it? 下面是他们的观点的记录:Group1:“ To live long, we should eat less meat and more fruit, like apples, bananas, oranges, etc.”;Group2:“We should do a lot of exercise so as to be healthy”;Group3:“We should not smoke or drink a lot.”;Group4:“We can not stay up late quite often” 此时课堂气氛自由开放,同学们的思维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

课堂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还有朗读型、辩论型、讲课型等形式。小组合作改变了过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的旧教学模式,它把学习的自主权归还了学生,提高了学习与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别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群体意识,为创造和谐的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大潮中,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良策。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学会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重难点,相互讨论。并养成每天读记英语的好习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成功体验中学习,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整理和归纳有关打电话的交际用语等。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后教学的多边互助。笔者还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組组员之间单词听写,课文段落背诵,进行会话练习等。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帮助,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明显感到肩上的负担轻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我们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在平日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大班教学的小班化。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能力。

五、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着诸多的优势,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也很难保证课堂英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真正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开展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组务必要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应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首先分组应建立在老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组时老师需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个性,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所谓的组内异质是指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笔者所任教的班总共60个学生,分成了12个小组,5人一组。分组时结合月考的成绩,每个小组分别分派了一个班上总分前12名,和后12名的同学,还考虑分派了一个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其他的组员,主要结合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做了较为平均的调配。为了做到更加科学,笔者将每组的总成绩和平均分,每门功课的达优率和及格率做成了电子表格,经过再三的调整,各组之间的实力就相对均衡了,这就体现了分组原则中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可以有效促进组内合作,让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小组活动,帮助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大大激发了组间的竞争意识,更增强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那么首当其冲的是要选出学习成绩和管理能力俱佳的小组长。各学科的小组长应依据学科而定,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的效能。因此每个小组都有组长。并且组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每次活动中组长要合理分配各组员的任务。如在上完英语课本上第4单元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第一课时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抽样调查班上10位同学业余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个完整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小组长就这样分派了各项任务,两位同学负责抽样并制作调查表格(成绩相对较差),两位同学负责拿着表格实地调查并填写调查报告(成绩中等,沟通能力不错),另两位同学负责做调查报告(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该组长的这种分配比较合理,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而且也根据能力的不同分派了相应的任务。这就避免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中,笔者经常提前召集小组长开会,指导他们如何给小组成员分工,经过多次培训,现在小组长基本上能主动地熟练地给小组成员分工,并指导大家如何协作。而且笔者也经常采用小组成员连锁训练的模式,便于学生分工,也刺激每个同学上课都开口说英语,这样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正确地把握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而非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会遇到意外的问题,阻碍了他们很活动的进程,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指导时多启发,忌讳直接告知答案),保证活动能继续顺利开展。而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任务是也应考虑到一些同学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尽量将活动设计的更科学,可操作性更强。例如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作者:盛媛

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 篇3: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有效的教学途径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文章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及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被动地、盲目地接受语言信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这既不符合新大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更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改革英语课堂教学,进一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些学校开始试行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小学英语课堂。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又为课堂教学营造了宽松的氛围,给小学英语课带来了生机,从而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崇和应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教学中的社会交往,学生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共同负责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一起学习英语单词、句式并进行会话,达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效解决了在班级教学(尤其是大班教学)中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同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十分重视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与交流,这就有效改变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同一班级进行,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进行交往。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因此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极富创意的教学策略,也是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分好小组。科学分组是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应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使各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笔者在实际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时十分注重协调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尽可能地使每一小组都有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不好的、有一定特长的、性格内向的和个性外向的学生,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同时,每个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这些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体现学生之间学习的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另外,定期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泛的交往空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2.明确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在问题确定后,教师应将小组活动的要求、某项任务要讨论的问题以及讨论的形式等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任务较复杂时,可以适当的用汉语解释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每一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为相对固定的人选。小组长必须自身的英语基础好,对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能带领小组成员开展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能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成员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对于小组长,教师也要适时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积极引导小组长学会利用组内资源,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让先学会的学生教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般先请个别理解能力强的小组长做示范,这一方法省时、有效。例如,上五年级第八单元的Mime the action story 和The sofa的时候,故事的教学配上相应的形体语言是孩子们感兴趣也乐于模仿的内容。在上本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出文本,让孩子们自己来尝试着解读课文。其实在这之前,笔者不确定孩子们是否有能力能自己解决。在简明的提示下,部分孩子很快掌握了句子并惟妙惟肖地表演故事,然后让尖子生带着他们各自的“徒弟”来展示他们的所得。第一次看着他们如此的激动,如此的自豪,似乎在告诉老师“瞧瞧我多棒”。

作者:熊丹

上一篇: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下一篇:社区心理学概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