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識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浅析小学数学六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数学一直是他们较为头痛的科目。但不管是在小学时期还是大学时期,数学学科也都是非常值得探索的科目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推广,教师们尝试多种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如在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六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惊喜地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在多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对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六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探索,了解更多关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转折与发展,教师们开始不断分析、研究更适合于该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帮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因此被提出来了,且该教学方式适用于各个年级各种学科之中。就拿小学数学六年级的课堂教学来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帮助学生促进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解答数学科目来说,是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能不断的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他们慢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成员的随意拼凑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提出后,大部分教师都积极地变更教学方式,但他们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却不对。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随意的将几个学生组合到一起学习就是成功的,而是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等。若是将一些性格不合,或是不能互相理解的学生分为一组的话,不仅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反而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且小组内的成员不能太多,最好保持3-4人一组。

(二)没有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难题还是会有的,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避免出现学生还未思考到位,就听从老师讲解答案的情况。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坐享其成的心理,甚至在之后的讨论中也会出现不认真思考、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聊天等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尽量调动小组内全部成员的学习兴趣,不能任由小组内1、2位的学生发表意见。

(三)控制小组讨论的题目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应是积极、有意义的。数学老师在挑选题目时,应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进行小组合作。只有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真正的了解、掌握到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才能算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大多较为活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就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合理的选择小组内的成员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对于小组内的成员也是有一定考究的,不仅对小组内的人员个数有要求,还对其各方面都有所限制。若是人数过多的话,学生之间的意见太多,不易形成统一的意见;再者,人数过多的小组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对于小组的成员,数学教师不应过多的进行插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小组成员,组成属于自己的合作小组。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班级内的学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若是教师过多的干预小组分配,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不满。当然,对于学生自己分组寻找到的成员,可以准备一个月的试用期,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磨合,若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认为小组内成员思想不合适等的情况,教师可以在一个月后进行相应的调换。这样让学生处于最舒适的环境下对数学学科进行探讨。

(二)给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

在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观念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是属于教师的,教师应积极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即便是教师讲的再多,若是学生不能掌握的话,也是耽误老师与学生的时间。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进行分析、讨论、吸收。例如,在教师讲解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師可以认真的讲解一道较为经典的例题,再给学生出一些有延伸性意义的题目,先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解答相关的题目内容,再进行相应的小组成员讨论。让他们积极的表达出自己对于题目的分析和看法。

(三)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来构建评价机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而在小组合作探究效果也会有差异。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调整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数学知识,形成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具有公平性,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结果。就传统的方式而言,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开发潜能及全面发展的意义。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提问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应用信息进行推理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方式,发挥评价的最大作用,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注重经验的交流和反思,这不仅能为下一次活动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还能总结本次活动经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方式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应积极的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研究[J]. 信息周刊,2019,000(044):P.1-1.

[2]蓝天阳.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 东西南北:教育,2019(23):0187-0187.

[3]周勇.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 读写算,2019,000(017):91.

[4]于泽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17.

作者:欧阳芒锋

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刍议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識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

一、小组的培训和建设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小组建立,如果想合作学习成功,小组培训是基础,必须具备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积极互赖、明确小组和个体任务、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组评价和反思。[1]所以必须进行小组培训。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白完成学习任务是集体的事情,一个人成功不是小组的成功,只有自己成功、共同完成任务才是小组成功;之二是学会表达,让孩子们张开嘴,说出话,能够进行交流和汇报的根本,可以采取孩子们组内介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小组汇报;之三是汇报和交流的语言组织,伊始阶段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模式,逐步过渡到如何赞许,如何有礼貌的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四是有条理的表述、言之有据的说明观点,之五是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小组建设可以有很多外显的形式,比如:桌牌的设计(有组的标记、口号、分工等);组歌;组内成员的分工;兵教兵的设计,预习作业的检查,达标反馈环节的检查、家庭作业与互相检查辅导等;周会课或者其他形式的阶段性反思,课间的老师谈心等,通过小组外显的形式达到促进性的小组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收获良好的效果和评价,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相对片面、主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彼此沟通,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从中分享成功的愉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尤为有利;其二,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探讨问题的意识。[2]

三、强化小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有效策略探究

(一)巧妙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

问题悬念的巧妙设置对学生合作探究热情的激发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悉心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找到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让学生沉浸在津津有味的探索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例如,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给出几组数字,然后教师迅速答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随后抛出问题:“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如何不通过除法运算迅速确定能否被3整除?被2整除、被5整除又有怎样的规律等待我们探索呢?”各小组成员通过验算,发现教师迅速做出的判断确实非常准确,并对各组数字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马上投入到探究合作学习中。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境,学生在多维度、动态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求知欲望时,教师将学生有机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教授交易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商店购物”的视频动画,学生津津乐道地沉浸在生活化情境中,对各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充满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掌握各面额人民币兑换规律后,还可以安排各小组成员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如独立地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和方法,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模式有效反馈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及进一步改进、完善有着导向、激励、调节的作用。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和帮助。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组织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形成组间的“明争暗斗”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组内合作及与其他组的竞争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达到了学生个体在与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培养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各小组成员也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过程,将自身的切实感受和体验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评价的客观性。教学评价不仅应着眼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四)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现状发出感言:“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得可怜!”这也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生生的多渠道互动交流把大部分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普遍动脑动口,广泛交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平台。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呢?我认为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后进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求后进生学会倾听,听完再动手操作,并认真分析;最后,教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参考文献:

[1]檀逸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J].基础教育研究,2011(15):35-36.

[2]赖以文.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J].商情,2016(52).

作者:刘绮云

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 篇3: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探索

摘要:教师的集体备课,学生们依据讲学案进行的课前预习,都为课堂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代表组织带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扎实有效。同时,这种课堂模式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展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课题研究,力图改变那种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特别致力于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笔者努力探究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二、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挑选一名学生都担任小组内数学科代表。数学科代表是教师的助手,要负责组织、带动、督促、帮助小组成员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并能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时向教师反馈,对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向老师求助。

为了适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课桌排布不是一般的秧田式,而是采用小组对桌的形式,每个班的若干个小组组成了若干个小方阵,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有小黑板,满足学生展示、交流、练习、检测等的需要。

三、 基本原则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要使小组活动真正具有合作性,必须坚持贯彻下述几项基本原则:

1.氛围创设的愉悦性原则。

2.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原则。

3.提出问题的思维性原则。

4.互动形式的多样化原则。

四、实施步骤

1.明确学习目标。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2.学生自学:教师发放讲学稿,由学生根据讲学稿的要求进行新课的学习。(上新课前完成)

3.小组交流:

首先,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再由科代表组织本组同学进行新课学习情况的交流,展示学习心得,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

其次,组内碰撞激发。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

4.全班展示讨论: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并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以小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

5.教师精讲: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作精要的评定、补充、更正;对于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精当的阐释。

6.拓展应用:对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并多角度地进行考察、练习和巩固,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7. 反思回顾。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 实验效果和意义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3.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六、主要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2.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3.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七、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2.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的、广泛的思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3.改进评价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评价小组活动时,评价的对象是小组而非个人,要重视对小组的评价,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这样才能建立学生的小组归属感,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作者:潘孟杰

上一篇: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自主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