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中,存贷款间的利差一直是银行利润收入的主要部分,基本达到商业银行总利润收入的60%~70%,中间业务一直作为银行附属业务,发展并未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1:

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分析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中间人身份从事的业务,不构成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产生的是非利息收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对总利润的贡献率普遍在50%以上,已经超过其净利息收入,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是以传统的利息收入为主,比如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的中国银行(得益于其海外业务)。本文在此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问题及有利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对中间业务的营销管理认识不足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营销认识还停留在改善服务态度和零星广告促销阶段,没有真正确立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观念,没有建立专业的营销部门。各个部门孤军作战,缺少整体配合,没有足够重视客户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不愿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从而导致银行和顾客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的很多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大多消费群体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但也对其具体用途、功能、作用知之甚少。

2 中间业务还未形成市场

与西方国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基本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仅就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来说,例如,2004年上半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集团为19%,工商银行为12.6%,中国建设银行为14%,中国农业银行则更低。而据美联储统计,到2000年,美国8356家商业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就已达43%。

3 中间业务利润微薄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起初,就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和利润源进行培养和发展,而是把它作为传统业务竞争的一个附属手段,即一切为了争取存款,从而形成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的恶性竞争。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则不计成本,大打减价战,像代收水电费、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通常情况下都是被作为拉存款、拉客户的一个赠送品,基本上是无偿服务。

4 中间业务市场定位不明确

过分的市场追随,使国内商业银行盲地开办新的中间业务品种,使一些产品不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缺乏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导致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趋同,缺乏特色产品及差异化服务。在银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应瞄准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拓展市场及开发潜在市场,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中间业务市场中立足。

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

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其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应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应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步伐。尽早改变中间业务过分集中在一些诸如结算类、一般代理类、银行卡类等为数不多的传统项目上的现状产品开发创新要坚持市场有需求、银行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各级商业银行应根据主要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免产品同质化,细分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要大力开展针对公司和个人的理财、信用评估、咨询、代理融通及债务互换等盈利能力强的中间业务。

2 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完善其组织体系

要完善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就要:首先,真正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今后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增强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中间业务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领导,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者齐头并进的战略,形成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的思路,切实将中间业务发展起来。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高层中间业务协调组织以及专门的中间业务日常主管机构,强化对中间业务规划、开发和统一协调职责,并在各业务单元建立相应的机构、主管部门和专门人员,形成上下一体、协调统一的组织体系。再次,可以结合市场特点、业务发展和客户需要,成立某些中间业务产品专营的机构。此外,根据客户的具体特征,灵活运用任务型团队、专门的大客户小组等组织形式,提高包括中间业务产品在内的各类产品的综合销售能力。

3 规范中间业务的市场秩序,注意风险防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高度发达,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对于行业规范、收费指导、业务监督等现实问题这些法规并没有具体说明,致使各商业银行依然没有可以遵循的详细操作依据此外,中间业务发展分工不详细,管理不集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无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无法统一组织推动中间业务全面开展,造成业务分割、资源浪费,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盲目竞争,大大削弱了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使银行在高风险下运行,不利于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和金融业稳定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保证类中间业务难以全面展开,这些均归因于我国法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三、结束语

总之,加大技术投入,注重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中间业务的竞争,最终是技术装备的和人才的竞争。各行要注意行际协调,对现有技術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应加大技术投入,力求建立起完善的、先进的电子化网络和资金清算系统。在人才方面,可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从事比较复杂的中间业务开发和交易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作者:李江秋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分析

摘 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中,存贷款间的利差一直是银行利润收入的主要部分,基本达到商业银行总利润收入的60%~70%,中间业务一直作为银行附属业务,发展并未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从目前的国际金融大环境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之后,存贷利差减小,营业收入随之受到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工具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都不同程度挤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倒逼各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如何转变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找到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经营模式,从而增加自身竞争力以求长远发展是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业务转型;发展分析;建议

本文索引:王玉雪.<标题>[J].商展经济,2021(17):-056.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7.17

1 新形势下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1 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近几年,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不断上升,各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必须发展中间业务,实现业务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到2019年,招商银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非利息收入最高,达到508.94亿元,优势明显,其次是民生银行,达到427.33亿元。招商银行非净利息收入占比虽下降2.15%,但仍高达36.80%,高于平均水平36.26%。到2020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中间业务中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45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突破16万亿元,中间业务仍旧发展迅速。

1.2 中间业务发展结构不均衡

招商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与其他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具有明显的差距,依靠开展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的佣金、手续费仍是主要利润增长点,佣金以及手续费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甚至可以用来反映一个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

2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都有所扩大,截止到2019年,招商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已经成为除四大行外最大的,约达800亿元,足见招商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拓与转型方面有着强劲的实力。招商银行虽积极拓展业务类型和经营模式发展中间业务,但发展程度仍旧低于国有銀行。

2.2 内部业务结构不完善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新兴业务所占比例甚小。近年来,招商银行研发理财产品,积极探索营销模式,推出新的产品,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仍有一些新兴业务在国内无法长足发展,例如私人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等。这类产品不受银行重视,缺乏相应技术支持,因此存在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3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SWOT分析

3.1 内部优势环境分析

3.1.1 发展目标明确

招商银行对自身的定位十分明确,坚持执行创新驱动、零售领先的发展战略,将财富管理、风险控制和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核心,积极融入数字化金融时代。在当今互联网金融驱动下,致力于将中间业务发展为主营业务,带动收入增长。

3.1.2 产品营销渠道广泛

目前,招行在30多个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了470多家机构,覆盖了中国大部分优质对公客户,具有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客户来源。通过线下的方式与居民以及企业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一站式金融服务,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中间业务。另外,电子银行、掌上银行app的设立,使得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而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3.1.3 品牌特色鲜明

招商银行成立以来,作为国内网上金融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一网通”“银关通”等业务产品均为招商银行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业务,可以吸引众多优质客户,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招行通过差异化产品的创新赢得客户的选择,在市场的拓展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

3.2 内部劣势环境分析

3.2.1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招商银行业务部门的设置划分权责明确、范围广泛,可以很好地分散风险以及抵御风险,维护客户利益,但招商银行的规模较大,分、支行较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影响决策执行的一致性以及协调性。

3.2.2 人才储备以及技术投入不足

同我国大多数银行境况相同,金融机构从业者多为金融领域人士(本科生占多数),柜台业务的人员对专业及高新技术的要求更宽容,多数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人员被分配在总部。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蚂蚁金服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着力培育中间业务新模式。相比之下,人才匮乏与技术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深度发展。

3.3 外部机会环境分析

3.3.1 混业经营降低准入门槛

与早期分业经营不同的是,银行可以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结合自身客户数据资源、技术以及运营模式开展零售、贷款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理财规划、委托等,建设投行一体化模式,深度挖掘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精准的业务服务。尤其在国民收入上升的时代,居民理财意识提高,招商银行可以提供基金、保险、证券等投资证券组合理财业务,拓展中间业务。这种混业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门槛,可以“无禁均可为”,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业务类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3.2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广阔平台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以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为主要导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存贷款利差减小,传统收入来源减少,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客户资源受限。借助互联网平台,各大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掌上银行、手机银行app,客户不需要拥有多张银行卡,即可以通过平台的便利操作实现存款、取款、融资、理财业务的办理。借助互联网金融拓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渠道,产生客户分流的效应,同时将一部分风险转移,保障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3.4 外部威胁环境分析

3.4.1 第三方支付导致客户分流

金融体制的改革下,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客户只需要利用智能工具在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平台上进行个人操作,就可以完成支付结算、个人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办理。这种交易方式既简单便捷又安全高效,降低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导致相对数量的优质客户分流,客户忠诚度下降。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减少,阻碍了招商银行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推出了许多针对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推出弱化了招商银行金融服务的功能,中间业务开展的阻力增大。

3.4.2 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加剧金融竞争

2014年起我国进行了民营银行试点运营并且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我国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生力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凭借广泛的业务类型、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的黏性,招商银行以及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日益激烈。

4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4.1 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高效运营机制

招商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在职责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借鉴蚂蚁金服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的治理结构,设立分行事业部这类具有差异化特色的组织结构,提高银行自身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市场动向,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执行,及时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端到端的客户服务模式。

4.2 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招商银行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栽培具有专业知识以及优秀业务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及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帮助,其中,科技创新既包括业务创新又包括管理创新。例如业务经理负责将招商银行的优质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宣传给客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精准营销。其次,产品经理则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带领团队进行精准研发,并在各大型网点配备一支高素质研发队伍,实行分行特色化发展战略,激发业务创新的活力。最后,扶植风险经理带领团队密切关注银行发展,分析银行所实行的服务、产品、运营方式的合规性与安全性。通过专业型及创新型人才结合的新型模式,为新业务的发展创新赋能。

4.3 发展数字化金融,创新营销策略

招行要发展数字化金融,提高掌上银行app的线上覆盖率,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和相应的政策,开发出具有支付特色的方式并确保支付的安全性,让客户感到使用招行app的便利性或获得的利益大于其他支付平台,可以通过不定时颁布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或者以各网点为单位举办老客户答谢会,增加客户忠诚度,吸引新客户。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实时了解客户喜好,根据不同的客户体验和售后意见,不断改进业务产品。

4.4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增强核心竞争力

招商银行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产品线延伸到国外,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的产品类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转型为以中间业务为主导的商行,培养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规范风险管理体制,建立风控平台,在融入中西金融竞争的同时确保自身资產的安全性,应对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所带来的挑战。

5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凭借自身成本优势以及便捷性,造成了客户分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等高科技精准计算,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相继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出现。金融脱媒的趋势日益激烈,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传统金融的业务运营模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转型挑战。只有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差异化运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扩大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余亮.利率并轨制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9(3):16-27.

沈彬.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兼谈辅导员化解“校园贷”危机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20(2):131,133.

史仕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J].财经科学,2019(3):16-27.

常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4):311.

傅艳.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9.

谭海霞,刘念.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301.

姚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6):99-100.

薛理名.关于利率并轨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1):100-101.

张方群,卢燕婷.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研究[J].现代商业,2019(11):90-92.

作者:王玉雪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金融技术的进步,在世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实践中,银行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扩大和金融管制的放松等诸多因素的刺激,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拓展,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理论基础,对现行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做出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现状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金,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自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已连续8次下调存款利率,使得存款利差急剧缩小,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持续上涨,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再加上近年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人民的投资意识得以加强,储蓄资金分流严重;历史上形成的大量呆、坏账无法收回,造成银行难以医治的“内伤”;无序的社会信用秩序和银行贷款的终身追究责任制,导致银行“惧贷”、“惜贷”现象出现;较为沉重的税收负担和大量的应收利息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银行的财务状况等。种种事实都表明,银行业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通过传统的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已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其转轨时期的战略重点。各行以服务类中间业务(如结算、代保管、银行卡等)为基础,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创新,中间业务收入总额逐年增长。2007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共计达到了1002.80亿元,占到同年营业收入总额的13%,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工商银行在2002年度中间业务的收入为58.6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5%,而2008年工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达到440亿元,占同年营业总收入的14.18%。清算和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传统业务是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合计占45%以上,同时,新兴业务也快速发展起来,比如投资和理财业务收入总额快速增加,信托和托管业务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使中间业务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初具规模,也逐步趋于成熟。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从而导致其发展比较缓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间业务品种不均衡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提供的中间业务,主要局限在结算性服务(结算、信用卡等)和管理性服务(代保管、代理业务等)上,咨询性服务(财务、投资顾问等)、表外业务(担保、承诺、衍生工具交易等)开展的比较少,而这些业务恰恰是国外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

(二)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不完善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商业银行开发出大量的中间业务产品只有以适当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常见表现就是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收费标准过低,成本与收益倒挂现象严重。这也是我国中间业务业务量大幅增加,而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落后,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较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较差,不少中间业务的办理都无法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只能通过高成本的柜台操作来实现。中间业务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业务,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它涉及市场、金融、经济、法律、贸易、税收、财会等众多领域,它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具有上述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缺少这类人才,培养和贮备严重不足。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建议和对策

(一)更新观念,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抓好存贷业务的同时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效益增长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的开发和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比如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

(三)建立科学、统一、规范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由于中间业务产品种类繁多,商业银行在定价过程中,应该根据中间业务和产品的性质和定价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定价标准,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灵活运用。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同业协会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改变过去中间业务收费偏低或不收费的现状,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原则,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价格形成机制。再者,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恶性竞争,加大对市场中存在的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秩序,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银行业务电子化和智能化建设,注重人才开发培养

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和信息条件的支持,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增加资本投入,以加快银行业务电子化、智能化步伐,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从而拓展服务领域。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要大力培养具有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要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对从事业务开发和交易的核心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另外,还需要引进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员的流入,以加强人才贮备。

参考文献

[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作者简介:隆鑫(1991-),男,汉族,陕西安康人,就读于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作者:隆鑫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关于学生学习兴趣高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