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3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1: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新理念

【摘要】参照新修订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可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诞生了两个新理念:对话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在让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前提下深挖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以下笔者以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新理念为出发点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理念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以及学生阅读的含义做出了明确阐释,语文阅读教学将因此而焕发出新的活力。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正视其个人差异,从激发兴趣着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感受阅读的魅力。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这方面的实践也能够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效果。

一、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述

1.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

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质便能够说明沟通交流的必要性,而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则顺应了这一趋势,全方位突出强调了对话沟通交流。结合已有的理论及案例分析,以对话式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师生关系不再受教与学之间关系的束缚时双方才能够平等、自由、融洽、高效的展开对话,如此师生双方才能够各自向对方开放自己的“精神领域”并允许对方的意识进入。②对话式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建立在互动、合作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根据特定的问题讨论交流,完成思想碰撞,进而深化阅读教学体验。③以对话式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现阶段,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历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一种新方式完成了对于知识点的构建,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2.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

(1)阅读教学开始之前的对话实践

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在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文本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情感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阅读教学前期对话式教学实践应用的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策略。

(2)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实践

新形势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妨“退居幕后”,把舞台还给他们,让他们能够通过天马行空的沟通交流去展示、发展自己的个性,全方位的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方面的实践能够使学生转变对于语文学习以及阅读的“刻板认识”,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3)阅读教学之后的对话实践

阅读教学之后的对话实践重点在拓展,而这一环节的拓展可以是非常多样化的,既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确定用以拓展阅读的书籍并展开阅读,又可以针对特定主题展开相应的写作练习。但需要强调的是此环节的拓展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与老师的对话交流接受专业性的指导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1]

二、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述

1.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

个性化语文阅读主要指的是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以及放松的心态下,独立自主的去探索发现,以实现最大化的阅读感受及收获的阅读过程。以个性化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环境支持,平等、和谐、融洽的环境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此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各项细节才能够顺利实施。首先个性化语文阅读认为学生才是阅读主体,突出强调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其次它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到了实际教学细节之中。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过去我们却并没有对此摆正认识。最后依靠个性化阅读,学生能够向文本“开放”自己,其知识结构得到了重塑、内心情感得到了丰富、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

2.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

(1)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其恒久不变的生命力,它的内涵越丰富,那么它读起来便越有魅力。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完成对于特定文学作品内涵的个性化解读,这需要教师能够关注度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阅读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

(2)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批评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明确阐释,其中“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成为了教学目标的重点。个性化的批评与反思并不代表一味的否定,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出不同见解才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结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诞生出了诸多新理念。其中对话式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最为值得关注,日常教學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出这类新理念的内涵。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吴伯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课程性质、目的任务、读写关系[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Z1):82-89.

作者:李勇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基于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上来讲,阅读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手段,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阅读能力往往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有所精进。阅读也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切实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阅读材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精神财富,能够给予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陶冶,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上来讲,阅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无论是工作还是正常的人際交往都需要用到阅读。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时事的动态和工作生活所需的必要信息。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必须学习的重点内容。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性格尚未定型,整个群体偏向于活泼好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具体的心理特征和身体发展规律,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最佳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以下几项具体措施能够切实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进行必要的预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阅读课程所需要使用的教学材料一般数量都比较多,如果没有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很容易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虽然预习的方法经常会被学生忽视,但是预习对于阅读课程来说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预习后,学生就能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主题和大概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前做出思考、得到见解。从而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就可以省去很多现场阅读材料浪费的时间,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讲解更多的阅读技巧。同样地,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听讲,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才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长期的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营造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初中生是十三四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很欠缺,但拥有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生活体验,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不足的特点,我一般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先播放《愚公移山》这首歌曲,同时还配以一些愚公移山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愚公移山的艰辛,此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春》是一篇主题明朗、语言优美、意象单纯的散文。要让才十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就走进作者的内心,理解作者对春的赞美、欣喜之情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以一首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导入,使学生在轻柔而抒情、时慢时快的轻音乐中,如同置身于江南春天的原野之上,一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和谐自然美的画卷就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感性的接触,有了抒情的欲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对文章进行理解。阅读材料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就能够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便于理解文章的写作意义和具体的写作结构。同时,阅读材料中大多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对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形成独立的观点才能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将阅读知识运用到写作实际中去。

四、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制订《阅读积累卡片》,计划一周要读什么书籍和文章,读多少,能掌握和理解多少等等,并在周末、月末进行自我检查。在阅读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对好的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做好读书笔记,避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此外,实践中,我们还定期开展优秀读书卡评比活动,评选出“阅读之星”,将阅读成绩纳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之中,以鼓励学生,保证阅读的效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哪怕是一张报纸,一本杂志,过去的、现在的,都应让学生读读。让学生在不自不觉中积累知识。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效率,而且还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富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出路的几点反思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高、不重视语文、对阅读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语文课本和课堂缺乏兴趣等问题,要想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水准,就要求师生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并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以指导。

伴随着教改多年来的施行,中学的教学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改并没有在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实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教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语文教学的面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得教学更加人文化。但究其实质而言,这一切只能算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改良,而不是对应试教育本质上的改革。我们教学的本质还是应试教育,还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准则,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

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很多老师还是在一味地狠抓课本教学和课堂训练,还是重在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是,语文教学的成效虽有不小的进步,但最终无法有质的突破。因为无论是阅读技巧还是解题技巧,都是“木”、“水”,而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素养才是“根”和“源”,没有学生大量、厚重的积累和沉淀,我们所热心传授给学生的种种技巧,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毕竟说到底,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

所以,语文学科要想真正为学生的未来人生着想,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地,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局限思想,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觉得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所说的:“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来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以成绩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以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切与追求短期见效的成绩无关的规定全部被弱化甚至排除。语文学习也被紧紧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之中。由此而来的,就是语文教学中种种不良倾向的凸显。

(一)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高

首先,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水平很不理想。做题时往往对文章读不懂或读不透,在读完文章后不能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旨。甚至有些学生在读完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后,连文章的大概内容都不能记住。

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口语表达的水平差,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表达不能做到响亮流畅。做题时,错字病句不少,答案肤浅而不能深入、残缺而不能全面。

第三,作文训练时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写作时抄袭现象严重,就算有所改编,写起来也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虽然常常能够熟练掌握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各种文章体裁的特点,但缺乏思想深度,缺少文化底蕴。

(二)学生对阅读缺乏热情和兴趣

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以解答问题为目的的,它的选择以考试为准则,阅读训练的目标是熟悉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成绩,并不在意学生的兴趣。这些阅读训练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而且大量的训练让学生感到很疲惫,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而课外的阅读在其它科目繁重的学习任务的挤压下几乎很难实现。

(三)学生不重视语文

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不像理科在很短的时间内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好,苦学了一段时间,可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发现语文成绩并没有多大进步,从而对学习语文丧失了信心和希望。目前的体制,评价一个学生不是哪一门成绩而是看他的整体成绩,在这样功利鲜明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成绩差的同学宁愿将学习时间更多地投放在其它科目上。笔者就常常感受到,甚至是学生的家长和我们老师自身,乃至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在这种功利心理影响下,都不自觉地要求学生将学习精力更多地放在其它学科上,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

(四)学生对语文课本和课堂缺乏兴趣

虽然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大多写得很精彩,但是这些文章大多带着编者所设定的特定的教育意味,而且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也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同时在以成绩为指挥棒的评价机制下,老师们对课本中本就不多的文章还要进行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最终,老师们的课堂内容多围绕这些重点课文,对这些文章进行细致分析和方法指导,使得语文课堂内容和视野日趋狭窄,让学生难以感兴趣。

二、提升阅读教学水准的四种可行性策略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新近才有的问题,而是一些长久而顽固的问题。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学和研究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方法。笔者结合前人的宝贵经验以及目前高中学生语文现状,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师生要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

作为老师,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牺牲学生的兴趣来提高一时的成绩,也不能将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在重视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量。语文的特征是厚积薄发,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语文才能真正学好、考试才能出成绩。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感兴趣了,语文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应当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因为短时间的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因为其它学科的影响,就忽视甚至放弃语文这门学科。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好语文成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整体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文质彬彬”的君子,必是饱读诗书的人。

(二)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

当我们学习教材时,老师可以把课本内容和课外资料联系起来。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阅读与本课文和作者相关的资料与文章,通过补充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也不能把课堂内容仅仅局限于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老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甚至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阅读,在这种不带考试目地的宽松环境下,让学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把阅读比作采矿,只要动手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深的方向发展。”从中可见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在作文写作时,不一定就要当场训练,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去阅读与收集和本次作文题目相关的文章和材料。让不会写的学生有例文可仿,让会写的学生有技巧可学,让学生不觉得作文难、无话讲。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以指导

鼓励学生多阅读,甚至可以规定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加以指导。

鼓励阅读,并不是让学生随便阅读。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上的叛逆期,容易冲动和走极端,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的语文篇目,内容要健康向上,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思想水平,对发展思维能力有所帮助。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篇幅上可由短到长,从内容上由浅入深,可以先阅读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作品,然后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含义深刻的篇目。

在方法上,我们要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对于好书,老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的读书方法,逐字逐句研读、品味,去参悟书中的精髓和哲理,一个人的一生总要读透几本好书。对于不是很重要的书籍,我们可以略读,知道其梗概即可。正如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对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地的阅读,我们就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一目十行,抓住所要信息即可。

(四)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我们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的时间,不是非得有很长的课外时间才可以进行阅读,要学会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每次十分钟也行,五分钟也可,正如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和温家宝总理说的——“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重在积累,贵在坚持。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阅读、多积累。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敢于突破现有陈规,放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阅读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语文教学的面貌就一定会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吴俊.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5,(8).

[2]孙火丽.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语文建设,2015,(14).

[3]嵇云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5,(5).

[4]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曾昭进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23600)

作者:曾昭进

上一篇:创新教育课堂评价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课堂教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