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

2022-07-03

摘要:2017年度沪深两市共有40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了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其中12家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同时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分析发现,这12家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均在2项以上,部分公司内部控制甚至形同虚设。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 篇1:

新华制药案内控失败责任浅析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解决方案——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补充契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被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赋予很高的期望。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从2006年起证券交易所的鼓励使我国上市公司陆续开始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审计意见。然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直为市场和监管者所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表面化和形式化,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较少,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一直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审计的信号作用难以发挥。2012年3月21日—3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4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沪市主板31家,深市主板8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1家。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看,4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家上市公司(新华制药)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份上市公司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本文希望通过对新华制药否定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案例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败及内部控制审计责任的分析和研究。

案例回顾

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原因是其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信永中和在内控审计报告中指出,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信永中和认为,新华制药内控存在两个重大缺陷。

一是,新华制药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二是,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简称“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万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欣康祺医药因涉嫌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于2011年12月30日被济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欣康祺医药等五家公司欠新华制药子公司的货款6073.1万元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公司对此已进行坏账计提准备。按8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合计4858.5万元,占该公司全年利润总额的52.12%,导致公司2011年度增收不增利。

会计师事务所声明,审计过程中发现该上市公司的大客户某医药公司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而以前年度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很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同时在检查该上市公司的授信流程时,发现其子公司2011年授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对大客户某医药公司赊销额度过大,在该客户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会使该上市公司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虽然该上市公司作为多年的A+H股公司,在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该事项属于2011年度的偶发事项,但该缺陷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按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标准应当认定为是重大缺陷。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相关要求,内部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重大缺陷,应当对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由于内控审计标准没有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因此对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内控责任归属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让市场争论较大的不在于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问题,因为在美国“萨班斯法案”推进第一年接近15%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引发的争论更多的是集中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审计责任的探讨上,本文希望通过法规梳理及实务操作角度,分析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多方在内部控制责任的认定问题。

1、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存在是基本确定的,因而第一个内部控制责任认定分析应该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责任开始。在各国内部控制相关法规规定中,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的责任主要落实于董事会和高管,如美国“萨班斯法案”302条款和404条款都明确公司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维护和评价负有责任,我国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也同样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

因此,在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董事会及高管首先必须对于新华制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重大缺陷负有责任;其次,在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还必须注意到的是新华制药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上,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在事后被认定是和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真实情况不符合的,因此新华制药董事会及高管还必须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虚假披露程度负责。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与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缺陷责任较为清晰不一样的是,在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中责任是该案件中比较难界定的。第一需要界定的问题即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边界问题。在美国“萨班斯法案”之后推行的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边界就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和修订。“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监管开始推行时及美国公众会计师监督委员会PCAOB的第二号准则AS.2中规定,将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上市公司高管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即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二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即对上市公司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行审计。然而,由于AS.2中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及审计要求太严格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大量上市公司无法承受巨额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成本,选择不上市或私有化退市,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二是审计师发现自身无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缺乏足够的胜任能力,特别是在一些行业风险和管理判断上。争论中最为严重的观点,源自于纽约资本市场专家甚至认为过严的监管削弱了美国的国家竞争力。之后美国公众会计师监督委员会PCAOB在召开多次论证会之后修订了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将审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审计要求剔除,只要求审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编制的基础及合理性与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萨班斯法案”被成为全球最严格的监管法案,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仅仅为财务呈报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Statements Reporting),主要指向财务报表编报过程的程序和证据,这远远低于我国五部委提出的全面内部控制及证监会发文要求的财务相关内部控制的范围。在我国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项目中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根据中注协2012年3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永中和事务所在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报告案件中引起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控缺陷存续及审计胜任能力问题上。

内部控制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如果公司的内控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短时间内存在,即2011年存在某项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则之前该项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应该是持续存在的。如果是执行缺陷则较为复杂,其理论上持续性难以确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持续性也是较强的,其与企业对控制规则认可度和企业执行力相关。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审计是较为简单的,在于就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设计与内部控制规范要求进行对标而确认。内部控制执行缺陷则需要通过一定样本量内部控制执行痕迹的随机抽样审计进行确认。

在新华制药案例中,审计师出具的否定意见是针对财务相关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的。市场上很多人容易把对控制缺陷识别及否定意见给出时间过晚问题,归结于审计师的不作为和与企业勾结问题,甚至有些学者对审计师喊打。这其中有部分原因在于对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不熟悉导致。在新华制药案例中,审计师需要对控制设计及风险评估两部分内容进行审计。在控制设计相关的问题时,如果新华制药现有的内控制度与财务报告的披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现有的制度体系能有效保证最终的财务报告能直接公允地反映他们的经营管理状况,所有发生的业务都是真实的,可以追述到源头,重点是能保证股东不被欺骗。这一点审计师通过严格的审计程序是可以确认并给与评判的。然而另外一个问题,即风险评估问题,如新华制药销售管理制度存在,也严格执行,但由于对客户风险评估不准确,授信过大,导致最后坏账。这一点审计师即使作为专业人士,由于没有亲自参与企业经营,是无法进行有效评判的。

然而,在企业风险评估内容上的审计责任在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没有给予明确界定。其一方面导致了审计师行为界定变得困难,另外一方面使得公众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解和预期可能产生偏差。二者皆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

当然,新华制药案例中审计师是否存在过错还有待检查确认。新华制药案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发生也存在市场环境原因。比如内部控制审计在中国刚刚开展,上市公司很多都是第一次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间延续问题,有可能存在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问题没有全部消化掉,在时间点的确认上很难按法定要求一次到位。

同时,新华制药案件也告诫我们审计师要意识到现在面临的风险与责任比以前大很多,所以在工作方法与思路上要有所调整,以前做预审的时间通常在11月,现在应该大大提前,而用从报表出发看问题也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严格审计程序和完善的审计底稿是保护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基本要求。

相关市场反应

欣康祺医药因涉嫌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于2011年12月30日被济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欣康祺医药等五家公司欠新华制药子公司的货款6073.1万元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公司对此已进行坏账计提准备。按8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合计4858.5万元,导致新华制药2011年度增收不增利。年报显示,新华制药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38亿元,同比增长12.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02.4万元,同比下降21.83%。来自欣康祺医药的打击,不仅对新华制药的业绩造成实际损失,二级市场上新华制药股价也受到严重冲击。自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发布公告,新华制药A股股价一路下滑,从3月15日的5.71元/股跌到了2012年3月30日的5.26元/股。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虽然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但在监管过程中具体的推进规则程序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不断完善起来。

(作者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

作者:朱建弟

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 篇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情况与评价

摘要:2017年度沪深两市共有40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了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其中12家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同时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分析发现,这12家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均在2项以上,部分公司内部控制甚至形同虚设。基于此,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六个方面对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披露的重大缺陷信息进行了评价,认为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披露重大缺陷信息的准确性良好,真实性合格,完整性部分合格,及时性有待加强,但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缺乏考评依据,无法评价。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非无保留审计意见;重大缺陷信息披露

一、引言

21世纪初,安然、世通等世界巨头相继爆发财务丑闻,彻底扣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Congress report,2002)。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萨班斯法案,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必须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并要求管理层对其有效性作出声明,审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鉴证。与此同时,我国的“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及其信息披露质量。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先行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4年1月3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从内容和形式上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对自身内部控制都持有比较乐观、满意的态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评价结论偏高,很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了公司现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治理結构情况、涉及到的重点控制活动等,多数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比较空泛、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为了满足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硬性要求。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由注册会计师独立开展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其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信息的披露更为公允客观,尤其是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通常被认为注册会计师执行了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基于此,本文以2017年12份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具体情况,并对相应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情况作出评价。

二、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统计分析

(一)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板块分布

截至2018年8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771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2017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1771家上市公司中,沪市主板1243家,深市主板469家,中小企业板55家,创业板4家。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报告的比例从49.92%升至50.43%。在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737家的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同一家事务所,占比为98.08%,与2016年度基本持平。非标准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86份,占比为4.86%,其中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9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1份。具体披露情况如表1所示。

(二)非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所在行业分布

从非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行业分布来看,农、林、牧、渔业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最高,反映出农业类上市公司面临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风险较高;其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掘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的非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比例也高于整体上市公司非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比例(2.26%),应当引起关注。具体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三)非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事项

1.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的事项。在全部40份非无保留内控审日报告中,有39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内控缺陷如表3所示。其中,22份涉及资产减值,18份涉及关联方及其关联方交易,12份涉及对子公司或部分业务缺乏监控,9份涉及业绩预盈公告重大偏差。总披露事项为82项,平均每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披露2.1项导致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资产减值与关联方及其关联方交易。通常认为,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直接与管理层意图相关,涉及较高的管理层主观判断。管理层也常利用资产减值平滑利润。因此,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关键业绩指标,这也成为了注朋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最常见的原因。另外,与关联方及其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设计或执行无效则会成为管理层虚构交易的手段或导致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遭受损失。

2.无法表示意见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的事项。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如果审计范围受限,在无法解除业务约定的情况下需要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在2017年全部40份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中,仅信永中和对康达尔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信永中和在康达尔审计报告中的披露,导致无法表示意见是由于不能确定治理层、管理层、监事会的关键成员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的期后事项对公司2017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因此,无法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四)非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讨应的则务报表审计报告

如表4所示,2017年度在39家被出具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中,11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3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家为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13家为保留意见,11家为无法表示意见,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接近72%。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审计无法表示意见公司的财务报审计同样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部控制对财务报表公允反映企业真实状况的重要性,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则很可能表明企业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因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评估并应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潜在错报风险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也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了解上市公司的渠道。

三、内控与财报审计同时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7年度,9家会计师事务所对12家上市公司分别同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从公司类型来看,除1家公司(烯碳退)已被终止上市以外,其余11家均为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公司经营状况堪忧;从披露日期来看,9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4月30日之前正常披露,其余3家均延期披露;从内控与财报审计意见的类型来看,11家公司的内控意见为否定意见,1家公司为无法表示意见,同时12家公司的财报审计均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

(二)内控重大缺陷信息披露情况统计

根据表6的统计数据,2017年度12家同时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均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调查通知书》。从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类型来看,12家公司中超过二分之一的涉及到资金活动管理存在缺陷、合同及印章管理不足、內部审批及信息披露不够、对子公司或业务缺乏监控以及担保业务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从单个公司涉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来看,最为严重的是烯碳退,包揽11项重大缺陷,公司内部控制形同虚设;*ST信通、*ST保千、*ST凯迪以及*ST华泽均在6项及以上,同样涉及较多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在这12家上市公司里,*ST华泽和*ST康达的董监高更是涉及犯罪,已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总的来看,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二是内部环境(如内部信息与沟通的控制、内部监督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较多关键内控职能缺位,内部监督缺失。

四、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重大缺陷信息披露情况评价

针对2017年12份非无保留意见内控审计报告重大缺陷信息披露情况,将主要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这六个方面,对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披露的重大缺陷信息进行大致评价。

(一)准确性

从12家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来看,所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一般都没有关键文字和数字错误;公告文稿简洁明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不存在歧义和误导性陈述,达到了准确性标准。

(二)完整性

由于我国尚未就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式、具体格式和披露内容作出统一的规范要求,从而导致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格式不统一,发布的内容可比性不强,有些公司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对于内部控制的运行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则用只言片语略过。通过对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披露的重大缺陷信息进行比较,本文认为带有具体事例和详细说明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比“一句话”形式上披露的信息,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更高的质量,可理解性也更高,并且带有具体事例和详细说明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可信度更高,也能更好地体现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措施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行为。

(三)及时性

不同于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一般随年报出具。虽然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随年报同时出具,但*ST凯迪、*ST华泽和*ST康达这3家公司于2018年5月初,在2017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法定截止时间过去后,发布了《关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及公司股票停牌的公告》,原因均和会计或审计工作相关。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在当年8月31日之前还无法披露当年年报,则会被强制退市,*ST康达在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勉强发布年报才导致风险解除。因此,披露重大缺陷的及时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真实性

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外部信息很难考察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真实性,但被出具了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违规公司,则可以从相应的信息来验证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部门和派出机构的各地证监局下达的《调查通知书》、证券交易所的函件、公安机关的相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因此,披露了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上述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违规公司中,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较高,这部分违规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执行较好。

(五)合法合规性

合法合规性主要是考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涉及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我国现阶段尚未出台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对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重大缺陷信息的合法合规性的考察因缺乏依据,而无从考察。

(六)公平性

公平性主要考核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否存在提前向特定对象单独披露、透露或泄露的情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前公司股票交易是否出现导常等。由于内部控制审日报告中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是随年报同时出具的,重大缺陷信息的市场反应即公司股票交易是否出现波动,难以同年报其他信息反应进行区分,因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平性也难以确定,导致12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重大缺陷的公平性难以考察。

五、结论

2017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报告的比例与2016年相比增加1.01%,披露比例首次超过50%;与此同时,非无保留意见比例为2.26%,与2016年度的1.40%相比明显上升,增幅达61.43%。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审计机构的执业态度更为谨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更为深入细致,为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潜在错报风险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在披露年度自评报告的同时,还应聘请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予以披露,以提醒投资者关注。但是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仅有50%左右的企业执行这一要求,发表非保留意见的比例虽然显著上升,但仍然只有2.26%。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规避舞弊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真实可靠、预防内部因素致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石。因此,有关监管机构应当督促相关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改变重财务报表审计轻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晓蓉,朱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8,(19):25-28.

[2]何丽梅,李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析评价——基于非标准内控审计报告[J].财会通讯,2018,(13):8-10.

[3]我国上市公司2016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J].财务与会计,2018,(4):20-27.

[4]杨敬懿,蔡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分析——基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2):68-71.

[5]韩小芳.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案例研究——基于安泰集团的分析[J].则会月刊,2017,(28):116-120.

[6]我国上市公司2015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J].财务与会计,2017,(3):21-26.

[7]李泱.深市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6,(8):49-54.

作者:丁莉

公司审计报告问题论文 篇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探讨

摘 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伴随着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事件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完善建立健全而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从国内外审计的发展来看,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也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内部审计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审计问题

安然等知名企业曝露出在会计造假事件,给资本主义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迅速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对这类问题进行约束。财务报告控制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中新出现的的一项关于审计方面的业务,对相关企业具有很大的作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成为现代化审计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内部审计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研究背景

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出现震惊世界的财务问题,宣布企业倒闭,这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务丑闻,投资者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把所有的原因归罪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实效导致。第二年美国颁布《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和投资者保护法》的出台,该法又被称为萨班斯法案.。这部法律第404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如实的回报企业的内部情况,并且应聘请公司外部的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和公司的内部情况进行审计,该条款被看做是最难实施的条款之一。美国做出相关调整以后,很多国家紧随其后,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最终可以起到提高审计质量的效果

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出现的内部控制审计问题

我国的部分上市公司资源评审审计机构对内部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进行相关披露,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综合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审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原因:

1.上市公司对聘请审计师的主动性不够

根据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市场调查发现,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表明上市公司自愿聘请审计师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动力不够。我国在很多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在这方面问题同样存在,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上市公司聘请审计师对内部财务进行审计进行严格规定必须执行,只是在政策上鼓励实施,这就增大了上市公司领导层的选择空间。强制性是法律规定必须实施的条文,若没有实施,就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鼓励性的法律条文即使未能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也不会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处罚,这就使上市公司对这条规定抱着从宽执行的态度。鼓励性条文的执行要求执行对象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力,属于非常高层面的要求。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面存在众多的问题,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内部控制披露问题主要设计到以下几个方面:年终报告;证券交易说明书;招股所进行的新规定。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不合理:对上市公司的披露和对银行、保险公司的程度明显不同,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明显偏低,但是对银行、保险公司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没有正确的样本规范:;对内部控制信息的主体没有进行严格规范:一般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主要是依靠董事会;另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到位也是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

据相关统计显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填写的审计意见大多是标准无保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建设的现实状况明显不相符。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明显不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量存在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报告。执行性内控范围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例如,企业的领导者不够重视。做好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在数量上明显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审计已经走向正轨。

二、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上市公司对聘请审计师主动性不够的原因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原形式国有企业,使得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体制还存在不完善想象。上市公司没能形成较好的企业管理,在企业的构架不完整的情况下,公司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做到高度重视内部问题,公司运行的控制程序,不能調动积极性。进行审计的费用问题也是上市公司考虑聘请审计机构的重要原因,审计所花费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却对股价没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些企业会衡量是否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披露。我国的信息使用者一般的注意力都会在财务方面,对非财务的信息的注意力远远不足,这也成为上市公司对提高内部的审计报告主动性不强的原因。

2.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不完善的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管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相关问题。上市公司对内部情况问题一般只愿意对公司正面形象有利的方面进行披露,避免负面影响造成公司损失情况发生。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披露问题的认知程度不够,管理者未能以理性的监督正确对待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式不够完善,造成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将披露内容分散于年度报告中,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的原因

会计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不足,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其中大多的会计师对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经验明显不足,还在学习和完善阶段,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师大量的专业性判断,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就会造成审计效果明显不佳的现象发生。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事务所还不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缺少一分单独的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成为财务报表的一项附属工作,没有足够的硬件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2013年发生的万福生科上市造假事件进一步说明,缺乏完善的内部体制和良好的专业判断都会严重影响到最后的审计结论。最后相关领导的重视度不够,这也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阻碍,造成得到的信息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不够高的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新兴起的业务,在很多方面还有待研究和探讨。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机制还在建设中,虽已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和其相关的配套指引,但很多方面仍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外国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充分认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更好的建设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报告内部审计的开展工作必定在资本主义市场和增加审计理论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美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有哪些具体启示,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10(6).

[2]谢晓燕,张韬,熊艳.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安排动因的理论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一一英国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5).

[4]杨志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10(10).

[5]叶青山.关于建立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双重独立审计机制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2).

[6]张龙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制度基础审计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财会通讯.2010(19).

作者:王强

上一篇:水利工程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审题技法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