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有机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以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专业实验课程及具体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了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措施,基本阐明了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矿物加工有机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矿物加工有机化学论文 篇1:

煤炭类矿物加工专业开设金属矿选矿课程的探讨

摘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属于煤炭类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也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就业面,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增设一些金属矿选矿课程。因此对开设金属矿选矿课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矿物加工;金属矿;选矿;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张志军(1984-),男,河北邯郸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黄根(1986-),男,湖南湘潭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极端落后,百废待兴。1949年全国原煤产量仅为3243万吨。为此,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开设了一批地质和矿业院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地质、矿业、冶金、资源等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矿业类高校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1,2]原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或原煤炭部所属的高校开设了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是煤炭部所属高校,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上世纪80年代末,新材料、生物、信息技术和经济金融等行业呈较快势头发展,直接影响到矿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本世纪初,国内外对环境保护、节约高效以及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矿物加工在内的煤炭地矿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3]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煤炭行业的需求与发展势头减弱,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在煤炭行业内趋于饱和,毕业生的刚性需求降低已成为不争事实,而传统单一的以煤炭为加工对象的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在保留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矿物加工专业煤炭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培养具备更强综合素质的矿物加工专业人才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拓展矿物加工人才专业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属于煤炭类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也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为主,该专业设有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专业于2002年、2007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998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985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及“111引智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矿物加工工程系在煤炭洗选加工、水煤浆制备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加工、洁净能源技术、新能源(氢能源等)、新型炭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矿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但是,该专业对金属矿选矿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较为缺失。

二、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按计划招生、国家分配毕业生就业,基本不存在就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分配市场化,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学生来源和分配去向也市场化。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矿物加工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不再突出,高校的学科专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煤炭供求关系发生转变,“买方市场”特征显现,煤炭产业面临较大压力。从发展趋势来看,“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以及企业以销定产范围的扩大,将有利于缓解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煤炭生产、消费将平缓增长,市场供需将趋向平衡。到“十二五”末,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东西部的煤炭产量增量约占35%。同时,大型煤炭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国内煤炭企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资金和技术将向拥有多极产业链和技术优势的企业聚集。因此,企业对于具备多项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如对粉煤灰脱碳、粉煤灰提取硅铝、炼钢产业等,走多极支撑的行业发展路线。

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及矿物加工专业人才的逐渐饱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面对“局限于煤炭洗选行业找工作”的形势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必须从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如增设非金属、金属矿选矿方向,开设金属矿选矿课程,讲授化学选矿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矿物(金属、非金属矿、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工作,具备综合性技术的人才投入到西部开发中,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矿物加工专业开设金属矿选矿课程的建议

目前,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主要有物理选矿、界面分选技术、固液分离技术、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和选煤厂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矿物加工机械设计基础、矿物加工数学模型、煤炭的洁净利用、计算机在矿物加工中的应用、选煤厂技术管理、选矿厂测试与控制等;还开设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无机化学、化工流体力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基础课。显然,这些课程都是围绕煤炭洗选为中心,学生学习完这些课程后,对金属矿选矿领域还很陌生,尚不能直接从事金属矿选矿的相关工作,因为,铁矿、铜矿、铅锌矿等金属矿的分选工艺和设备与煤炭的分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4,5]

1.开设课程的完善与多样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后,矿物加工技术发展迅速,新的选矿工艺和设备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3]为了使专业课程更为合理,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建议对目前的传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一些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矿物加工技术。如,增加讲授金属矿选矿相关的矿物加工技术,如湿法冶金技术,原位浸出技术等;增加磁选等物理选矿课程的课时量,并增设破碎与磨矿、矿石学基础、工艺矿物学、矿石可选性研究、金属矿选矿、有色金属、烧结团球学、非金属矿加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专业选修课课程。另外,根据课程设置调整,教材的建设也应与专业的特色相结合。

2.加强课堂讲授和科研训练环节的创新能力培养

课堂讲授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对比金属矿选矿与煤炭洗选加工的异同,积极将国内外金属矿选矿的新工艺、新设备等先进的技术成果引入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努力建立有特色的学习考核机制。在课程考核中尽量体现金属矿选矿的特色,如试卷考核内容上突出煤炭洗选与金属矿选矿的理论、工艺、设备的异同。另外将对学生的个体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建立开放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基地平台,增设金属矿相关的科研训练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抓住“985优势平台”和“211工程”建设的良机,建立创新、开放的金属矿选矿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基地,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利用率,共享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基地的软硬件资源。本科生通过在试验基地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才能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至关重要。[6]通过开设金属矿矿物加工相关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增设相关专题试验,建设实验室系统、半工业型实验系统在内的金属矿选矿的实验平台,提高本科生对金属矿选矿的科研实战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通过毕业设计将四年来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是综合训练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过程,是矿物加工本科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的质量直接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体现。因此,在此环节,可增加金属矿选矿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意见及今后的就业方向自愿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考察学生金属矿选矿相关的工程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穿插在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可邀请研究院所的选矿厂设计工程师、金属矿选矿专家等给学生做4~5次专题报告及研讨会,通过吸收借鉴科研及设计工程师及选矿专家的工程设计理念,进一步激发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3.增加金属矿选矿实习基地,完善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建设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与生产密切结合。[7]在传统的以选煤厂为主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基础上,[8]相应的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做相应的灵活调整,配合金属矿选矿课程的教学调整。增加金属矿选矿厂作为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如铁矿选矿厂基地,黄金选矿厂 ,镍矿选矿厂 ,铜、铅、锌、银等选矿厂的实习基地,保证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与灵活调整,完善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建设。根据学生意愿选择选煤厂或选矿厂 ,使得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拓宽知识面,扩展就业方向。

四、结束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优势专业,为了跟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和方向,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应该在保留我校现有煤炭特色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些金属矿选矿课程,适当调整现有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拓宽学生专业素质的宽度和深度,扩展学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陶秀祥,陈增强,谢广元.矿物加工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2,(1):68-70.

[2]肖宝清.“矿物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1,(6):39-40.

[3]杨炳飞,王吉中.新形势下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2,14(8):224-226.

[4]牛福生,张锦瑞,李凤久.河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发展趋势[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28-130.

[5]邱冠周,黄圣生,胡岳华,等.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22-25.

[6]陶有俊,赵跃民,谢广元.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118-120.

[7]胡岳华,宋晓岚,邱冠周,等.建设国际一流学科,培养复合拔尖人才——多学科交叉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育研究,2011,(2):112-117.

[8]马力强,黄波,吴翠平.“矿物加工工程”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107-108.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张志军 黄根

矿物加工有机化学论文 篇2:

矿物加工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摘 要] 以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专业实验课程及具体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了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措施,基本阐明了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通过对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丰富了实验课程内容,完善了现有的实践教学及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参与专业实践的热情,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SJGLX233);2018年度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案例库课程建设项目“碳材料工程”(2018YAL04)

[作者简介] 邢宝林(1982—),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矿物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程 敢(1985—),男,山西吕梁人,博士,副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矿物加工和洁净煤技术。

一、引言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1],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安全意识培养[2]。矿物加工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校外企业实习之外,实验教学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3-4]。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及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涉及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开发解决方案、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范、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毕业要求能力的达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方向)设立于1994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校重点建设优势专业[5]。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专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育人理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以期培养具备矿物加工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内的工艺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6]。矿物加工实验室拥有大型机械设备(如破碎机、磨机、泵等)、高温设备(如马弗炉、烘箱等)、化学药品(部分有毒、腐蚀性强)等威胁学生实验教学安全的设施和物品。其中,大型机械设备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容易发生机械伤人、断电漏电等事故;高温设备在操作不当时具有烧伤和烫伤风险;许多化学药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特性,若使用管理不慎,易发生中毒、失火、爆炸、腐蚀等事故。同时,部分贵重仪器设备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且伴有高温、高压、强磁等危险环境,在实验过程中稍有疏忽或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实验仪器损坏、爆炸、腐蚀等事故[7]。此外,由于实验过程中学生人数众多,好奇心强,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随意走动、注意力不集中,更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地方高校实验经费紧张,造成实验室面积不足、实验设备欠缺、设备更新不及时、学生实验教学时间不能保障等系列问题,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意识不强、实验环节培养欠缺,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挥。部分实验操作危险系数较高,学生难以直接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只能通过演示来进行实验教学,达不到实验教学预期效果。部分实验无法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形象化,致使学生无法完全透彻理解。另外,由于实验教学人数较多,仪器设备需要经常拆装,完好率较差。

(三)受实验教师教学考核、职称晋升等因素的限制,实验室专职教师人数不足,导致开设的实验内容陈旧单一,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实验偏少,且不同课程的实验存在重复现象,限制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由于实验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实验教学常采用分组制,导致学生个人考核困难。

二、采取的措施

(一)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实验教学工作,不断加大投入,确立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持续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改革。专门成立了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全校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教育与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维护等工作。矿物加工工程系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坚定实验教学质量是工科专业发展生命线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专门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实验室主任、企业导师等组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专业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发展规划;审定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和管理条例;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实验室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专业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实验督导小组,督导人员在事先不通知专业实验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听课,认真记录实验内容,并填写督导情况记录表,专业实验指导教师要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和反馈。

(二)优化实验室布局和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导下,以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基于“中国制造2025”行业高校新工科工程实践教育创新体系与平台构建》建设为先导,进一步转变理念,把“新工科”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結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具体落实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以2018版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在人才培养、实验目标、实验项目结构、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依托“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和“煤炭绿色转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以新建综合实验楼为基础,逐步优化专业实验教学条件。目前,矿物加工系主要设置了破碎筛分制样室、重选实验室、浮选实验室、磁选实验室、固液分离实验室、化学与生物选矿实验室、煤基碳材料实验室、矿物深加工实验室、分析测试室、矿物加工仿真与模型实验室、矿物加工实训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分区的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000万元。根据优化后的实验教学规划,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目前开设有煤化学实验(20学时)、物理化学实验(20学时)、破碎筛分实验(4学时)、重力选矿实验(20学时)、矿物材料加工技术实验(8学时)、分析测试实验(20学时)、金属矿加工实验(4学时)、非金属矿加工实验(4学时)、粉煤成型技术实验(6学时)、矿物加工工艺参数检测及设备自动化实验(2学时)、磁电分选技术实验(4学时)、浮游选矿实验(10学时)、固液分离技术实验(4学时)、矿物加工专业实验(20学时)、稀土矿物加工实验(4学时)、化学与生物选矿实验(4学时)等,共计154学时。其他专业基础实验如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20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0学时)、矿物岩石学实验(20学时)、流体力学实验(4学时)等利用校内或院内其他实验室共享使用。

同时,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建立由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跟踪学科前沿,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课程项目等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三)加大实验安全管控措施,切实保证实验教学安全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8],矿物加工系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详尽、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专职人员分工细则》《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安全守则》《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存放及发放制度》等。通过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专业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各类化学药品的合理存放,消除实验教学安全隐患[9-10]。同时,为减少实验教学安全隐患,应对突发危险事故,学院每年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排查,并专门制定《安全事故突发应急处理预案》。此外,在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智能排气系统、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等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完善智能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大一年级新生,积极开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验室现场参观活动,及早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了学分1学分共16学时的《工业安全与环保概论》课程,通过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实验教学危险的发生。学生真正进行实验教学之前还会由实验室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此外,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消防协会每年举办消防演习和安全知识竞赛,让实验室安全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心中。

(四)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积极开展线上实验教学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许多学校通过开展仿真实验、云端实习来保障教学活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疫情影响下的线上人才培养为契机,提出“开通线上实习通道、强化实习过程管理、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理念,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特点,通过“智能仿真模型实训、企业导师线上课堂、生产现场实况直播、实习成果严格考核”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疫情影响下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线上实习新模式。

下一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将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学习途径。仿真实验室采用虚拟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一方面可以节约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实验教学安全隐患。此外,仿真实验室还具有学习时间自由、学习方式多样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达到熟悉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步骤和要领的目的;避免了因操作不慎、设备老化或其他原因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提高了实验安全系数;可自由安排实验时间,不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解决了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保证了实验教学有序进行;学生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终端进入仿真实验室,借助虚拟实验设计工具进行自主实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11]。专业开设的1.5学分的《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将优先在此平台上开展实验。

(五)推行学业导师制与学习兴趣小组制,不断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长期坚持学业导师制,为每位学生在大一下学期配备学业导师,架起师生沟通桥梁,使得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研究特色,做到日常管理、教育与专業知识传授相结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目标远大、博学多思、拼搏进取、全面发展”的学生,增强专业凝聚力,提高育人质量。另外,专业在学生中开展了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鼓励学生学习,还能给学生提供独立的研究空间。教师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同时弥补了指导教师研究生数量不足的现状。

(六)加强推进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努力提高实验资源利用效率

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专门开发了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系统,首先将《关于学生参加开放实验的通知》等实验室开放情况通知发布在相关网站,以学生预约和学生申请两种方式开放专业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学校每年根据学生申请情况,动态调整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内容和项目立项数量,努力提高现有实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给予了学生施展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语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通过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此次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我国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绿洲,董颖博,林海.矿物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7):266-267.

[2]来雅文,汤肖丹,马成有,等.一流学科背景下工科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26-27.

[3]徐承焱,王培龙,寇珏,等.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2):131-133.

[4]于伟,刘莉君,李振.矿物加工工程“一体化、双层次”实验体系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2013(6):85-87.

[5]程敢,张传祥,曹新鑫,等.新形势下矿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24):11-13.

[6]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80-283.

[7]牛涣双,吉琳,刘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3(5):180-183.

[8]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419-422.

[9]康建新,郭麗杰.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分析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03-206

[10]祝淑芳,鲁礼林,钱功明,等.高校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135-136,139.

[11]黄建忠,张沪寅,裴嘉欣 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设计[J].2016(10):170-174.

作者:邢宝林 程敢 张传祥 房朝军 张会菊 路阳

矿物加工有机化学论文 篇3:

矿物加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矿物加工专业教育要为21世纪中国矿业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才模式应该是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要所学知识、掌握的能力与高素质为一体。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举措,提出我校选矿专业发展改革新模式,依循“紫金模式”,多学科合作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国际化”、以及“多样化”等人才对口就业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选矿;创新

前言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矿物加工人才属于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而高校矿物加工科技人才培养的速度却赶不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间的差距较大[1]。国家教育部已明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教高〔2007〕16号文),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属于紧缺人才,其培养模式应该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最好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具体实践能力相结合,高素质的矿业人才需要具有理论联系实践、人才对口就业的培养模式。

一、礦物加工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选矿专业,现在也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矿加”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工程型人才,矿加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系统的专业技能,可以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的选别加工、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生产设计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研究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目前,我国二十多所拥有选矿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培养选矿本科毕业生不过3000人;就业于外资矿业的不算,我国矿业上市公司都已逾180家,中小矿业企业成百上千家,每年选矿工程人才需求上万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规模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当前情况下,高等学校急需改革,各校也在努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创新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快素质教育强化。

我国目前矿物加工人才培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原先一种模式变化为多样化模式:有致力于研究性人才培养,也有专注工程型人才培养,甚至有高校按照学生特点分别进行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我国高校矿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典型

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资源特点,采取典型的构造样式进行能力塑造,加强理论指导,深化实践改革,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他们首先全面推进了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共同管理考核,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外,采用有选择的、多样化的培养风格,开设实践创新环节锻炼、注重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他们还与国外十多所大学联系紧密,深入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学科实行“5+3”分段教育模式(前5个学期为公共课程教育,后3个学期为专业课程教育),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培养宽口径、创新型人才。该校选矿专业试验与工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包括:校内三个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试验与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该校学生连续获得全国各类大赛奖励数十项,矿物加工专业学生连续4年在全国“挑战杯”中获奖,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8年达100%。

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改革模式为:创新因材施教,组建学硕博连读班,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东大连续两年举办济南钢铁集团“4+1”复合班,本科四年毕业直接聘入济钢集团成为正式职工,但还需在东北大学急需深造学习,此阶段享受正式职工待遇。一年后经考核成功,学校颁发双学位证书,企业以研究生规格对待这类高级人才。当然,东大也有国际化平台,可以开放式办学,让学生到其他国家留学深造,促进技术人才交流。

三、我校选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契机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是2007年由福州大学和紫金集团联合创办,结合当时经济发展形势,以培养矿业人才为目标,应该是国内最具鲜明特点的矿业新型学院。一经创立,紫金矿业学院就已制定了的特殊的办学思路,让专业的团队打造“紫金模式”,依循“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风格,成为典型的紫金特色。

矿物加工专业依循“紫金培养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具备自我风格的特殊模式。这本身就是对教育改革的深入体验,也将原先的普通工科教育彻底转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在各方面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改革也要逐步展开。

1.构建学科基础通用平台,掌握扎实基本功,拓宽专业思路,同时设置专业课程底线,具备基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将工程教育和专业培养结合。对于电工、制图和电脑软件等相关基础课程,工科专业基本都要具备,着重提升电脑软件技能、工程计算能力等。专业培养方面,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也是不容忽视,让矿加专业学生了解到更多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的领域发展拓宽道路。某些课程的设置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工作能力,因此,基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学科发展的方向,集中力量多开设一些得到社会和行业认可的课程,避免片面认识,适当拓展专业课程。

2.矿物加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依循“紫金模式”,要体现福大紫金矿业特色,实现专业培养模式多样化。与紫金矿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愿为矿业部门贡献青春和智慧的实用型人才。福州大学矿物加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推翻传统高校单一培养模式,创新采用企业协助培养,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企业对口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将校内校外的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辅相成,全方位的锻炼塑造,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

3.分阶段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硕、硕博连续培养模式。国内一些研究型高校也在推进本科和硕士阶段连续攻读模式,学制不到6年,并且进行階段考核,优胜劣汰的培养模式。我校也正在探索这类“4+1”、“4+2”培养方案,并将矿加专业本科招生情况进行分析,把控生源质量,针对地方特点实行优中选优,从而主动发现专业优势人才,硕博导师积极参与,为矿加行业人才培养贡献中坚力量。

4.以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发展,走国际办学道路,请进来、走出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教育也将国际化,我国的专业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各大高校都在进行频繁的对外交流,获取最新优质资源,不断对比、取长补短。福大矿加也在进行国际化合作办学,多边交流促进优秀学生海外求学,同时吸收海外专家、留学生等资源,真正做到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专业人才。

5.开拓专业发展方向,深化矿物加工研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矿业也在迅猛发展。各种金属、非金属还有其他矿物的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矿物加工已经从传统选矿发展了更多新的内容。目前矿物加工已经有浮选化学、复合物理场矿物加工、高效低毒药剂分子设计、矿物资源的生化提取、直接还原与矿物原料造块、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矿物精加工与矿物材料、矿物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等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不但要深入掌握矿物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其他相关矿物加工辅助工艺,而且要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会研究、懂技术、会管理、会生产。矿物加工专业发展向化学化工方向、向矿物加工工艺深化方向、向机电方向、向过程控制方向、向环境保护方向、向材料方向拓展等多个方向进行。

结语

教育改革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深入调研,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在逐步展开。找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阶段性联合培养,从高校到企业各部门联动,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企业到学校的循环连续培养,促进学生向高素质人才转化,形成富有特色的矿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矿加教育的改革创新,也会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质量,为矿业发展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刘爱国,励达.研究型大学“走进企业”式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35-36.

[2]熊利芝,刘志雄,何则强.校企联合实习就业基地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教师,2014,(9):30-31.

Reform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YAN Quan-xiang,KU Jian-gang,DENG Rong-dong

(College of Zijin Min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6,China)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pattern;reform;mineral processing;innovation

作者:晏全香 库建刚 邓荣东

上一篇:学生工作大学化学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