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

2022-04-18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新会计准则理念影响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应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注重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而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 篇1:

论新会计准则影响下会计教学的实施

摘 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年初在上市公司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在实际应用中,大型、中型企业已经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但相当数量中小型企业并未执行新的准则,这一现实情况给高校的会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如何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良好地开展会计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教学;新会计准则;影响;实施

1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1 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使用方面的改变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解释为:公允价值就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交易主要用于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

1.2 新会计准则在存货方面的改变

存货管理方面也对做了一些明确性的规定:企业在确定商品存货的成本发出时,应使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等计算方法,明确了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标准需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凡是直接隶属于存货采购成本费用的都可作为存货采购成本的标准。

1.3 新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改变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研发项目支出处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如,对于仍处于研究阶段的项目开发支出费用,应将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中;而对于还处在项目开发阶段的开发支出费用,应当予以资本化,并将其认定为无形资产,只要此支出能够证明给定的五个条件存在。

1.4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组概念的引入,是会计人员对可回收金额进行确定更科学。对于资产的减值方面,新准则一旦确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那么以后的会计期间这些损失就不能转回。

2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挑战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其本质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预测、参与决策和分析的会计信息。其目的是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应该适应目前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会计教师应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 会计目标从经管责任向经管责任与决策有用相结合转化

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目标,要求在充分披露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反映其受托责任和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要求。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会计目标的变化,应当作为财务会计教学过程的枝干来加以贯彻和分析,使学生由总而分地体会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理解我国会计标准发生变化的趋势和与国际基本趋同的意义,领悟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新概念、新原则和新方法。

2.2 会计计量属性从强调历史成本向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转化

会计计量属性这个概念新会计准则中第一次被提出。我国会计实务界唯一的计量属性则是长期以来一直建立在交易实现的基础上的历史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则要求了大多数经济业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只在确有必要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这一变化,对会计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难度,但更适合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学习一些涉及到今后现金流量预测预及现值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这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于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的正确判断及应用。

2.3 财务报表衡量指标的转化

与老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规定进行了修整,在原三大财务报表为主的会计报表体系基础上(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添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进一步加深了以主体权益思想为主导的会计理论基础。

从理论分析方面来看,在所有者权益变动基础上衡量的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则要比利润指标更加全面。在这个稍微复杂的收益衡量观念改革中,会计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充分理解新会计准则中收益衡量的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我国财务报表体系改革的发展动向。

3 当前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3.1 对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

面对新会计准则,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的方案应如何设计,是延续旧的加以调整还是依据新的重新设计?这是高校会计教学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如若依然沿用原先的会计准则进行教学,则会产生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变化知之不深或不甚知之,这无疑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障碍,也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不利。

但是,若盲目摒弃原先的会计准则,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对学科课程和培养方案进行设计,虽然学生学到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然而如今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企业依然采取原先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制度还未全部更新。如果会计教学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学生在就业时对原先的会计准则没有相对的了解,在适应工作方面需要很多时间或难以适应工作。笔者建议会计教学应以新准则为基础进行,确认学生已经对其掌握之后,再结合实际案例对新旧制度进行对比讲解。这样,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3.2 对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1)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还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者。

新的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方面、存货方面、无形资产方面、资产减值方面、债务重组方面、借款费用方面、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方面都进行了改变,这些改动就要求会计教师对新会计准则系统的学习,并对新的会计准则与原先的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目前,会计专业的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的有关新的会计准则的培训,教师对新会计准则方面的了解大多为自学。因而,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虽然对会计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同时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会计专业教师的机会。

(2)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式教学模式。

在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会计教学要对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要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的现象,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更深刻,激发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思考,使会计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步得到提高。

(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

此次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准则之间内容上存在着较多差异和改进,这要求会计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只有教师掌握了新准则复杂的知识概念才能在课堂中将其简单易懂地讲述给学生,使学生进而深入理解。因此,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下,对于提高会计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3.3 对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影响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无论是在会计的基本理念方面还是在会计方法和程序上,新会计准则都做了重大的变化,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些重大的变化都将影响到企业以及与该企业有相关利益的人或单位。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性被增加到其中,这就提出了以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为企业做出合理决策为目的,使企业的会计人员具有独立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较强的职业道德能力的要求。

4 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影响的办法

4.1 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讲解会计准则时,首先应该依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把握好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化地设置布置课程。同时,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应该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将每个会计准则都讲解。

4.2 加大对会计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力度

(1)对教师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使教师熟悉和把握好新会计准则。

学校应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学习新会计准则,分析新旧准则的变化,并对此展开学术讨论;或者请业界的研究者为学校的教师开展讲座或者培训班,以便通过系统的学习,使会计专业教师达到时代的要求。

(2)要求会计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参观、调研。

首先,要求教师了解新会计在准则在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并了解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新会计准则带来的便利以及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刻地理解;

其次,安排会计专业的教师亲自到企业的会计岗位进行实践,以防止教师在授课中对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了解不足而产生纸上谈兵。

4.3 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判定能力

(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判定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判定的内涵、原因以及判定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在日后的会计工作中自己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自己将如何处理,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会计工作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职业判定能力,应当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多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交互式教学、图解法教学等等其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5 加强会计实训课程开发

首先,为学生提供校内的手工和计算机会计模拟训练,帮助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层面;其次,建立学校与企业相联系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能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会计工作的实际环境,接触到真正的会计操作;第三,通过ERP沙盘练习,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对学生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学生通晓财经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罗萍文.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2]李颖琦,袁国栋. 新会计准则观念转化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3).

[3]赵庆兰. 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03).

[4]郑秀芳. 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5]叶映红. 准则与制度并存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6,(36).

作者:刘鑫春

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 篇2:

新会计准则影响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新思维

【摘要】 新会计准则体系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新会计准则理念影响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应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注重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而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会计准则;绩效评价;核心竞争力

一、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新理念

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是涵盖了各类企业各类经济业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准则体系。这一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许多重要的创新,带来了许多财务和会计的新理念。

(一)注重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限制企业的短期行为,在引导企业重视经营利润的同时,更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关注企业长期发展潜力的培养。如在会计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等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多年来,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利润表居于重要地位,利润是评价企业业绩尤其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利润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历史信息的表述,企业容易产生短期行为,且易利用利润指标进行盈余操纵。因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强化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理念。

(二)注重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注重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要素是企业的技术和创新。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这将鼓励许多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或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大力进行科技和研发投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会计政策环境。在人力资本核算方面,新准则规范了职工薪酬费用的核算,而股份支付准则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作了具体的规定。在成本补偿制度上考虑了环境恢复等资产弃置费用,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入会计系统中,如有些特定行业的固定资产应将其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新准则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充分协调企业、社会、环境和人的和谐发展。

新会计准则引入的新理念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仅仅要强调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保值增值,而更应强调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保持,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强调企业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增长质量。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拓展

“评价什么就得到什么”。传统的主要基于财务评价的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着与企业战略脱节、过程与结果分离、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与短期业绩信息不能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等弊端。这些弊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着矛盾,企业战略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执行,企业短期的财务业绩并不是伴随着长期的发展潜力,管理者为获得部门的良好业绩而不惜损害企业整体的发展。新会计准则理念影响下的企业绩效评价应进行完善与创新。

(一)企业绩效评价目标: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因而绩效是过程和结果的集合。绩效评价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决策者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是一个组织学习、知识积累和增长、决策沟通的过程。因而,绩效评价的根本任务是对价值创造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价值创造的质量和效率。它不仅应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管理者报酬与激励等提供决策支持,更应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新会计准则从会计政策上强调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部分,应摒弃为评价而评价的视角,应基于企业战略目标——识别、培育、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进行评价。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绩效评价应该将评价与战略相结合,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与业绩的结果相结合,将注重企业的历史业绩水平与更注重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能力相结合。

企业在产业环境中的合理定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获利的重要内在因素,但企业要在变化莫测、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则应注重识别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首先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此后,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有了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有观点认为技术与技能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或技能的创新,才能保持企业产品的领先性和持续竞争优势;有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独特的专有知识和信息,组织学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还有人提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能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组合,是各种资产、技术、技能、知识、资源等的协调配置的观点。但人们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的观点认识一致。核心竞争力能给客户和企业带来战略性的价值,能使企业获得核心专长以及其它能力,对企业的一系列的能力和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它是独一无二的,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核心竞争力内生于企业,但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竞争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企业的资源以及企业的其它能力等变量高度相关。

(二)绩效评价内容: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评价

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特征决定了其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内部培育,而且是企业长期对文化、知识、技术、管理等资源和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沉淀以及与宏观经济环境与产业环境等的适应和调整的结果。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绩效评价应主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培育、保持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评价,设置相关评价指标。

1. 注重对技术创新因素的评价: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是技术及技术创新。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企业年金、股份支付、职工薪酬等新准则中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对企业为创新引进和激励人才减少了财务障碍,这是新准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绩效评价应注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创新主要是工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显著的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创新从纵向看,可延伸产品和服务实现升级换代;从横向看,可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关市场。工艺技术创新可能会改善生产要素的使用或可能使材料能源消耗明显减少或可能改善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或交付期等等。无论是产品或工艺的技术创新,均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到商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首先应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信息的了解、搜集、判断,有了新思想进行研发,这个过程需要企业的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最终是满足用户,面向市场,获得显著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的创新产出。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还有赖于企业内部相关要素的支撑,如企业的资源供给、企业组织环境有赖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如政府对创新的鼓励、政策对创新的支持、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的知识等。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这需要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从三个方面来设置:(1)创新投入指标:如研发人员人数、研发经费投入数等。(2)创新产出指标:如新产品和改进产品利润率、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新产品数或工艺创新数、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数、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数等。(3)创新管理能力指标:如情报信息分析报告数及被研发部门利用数、研发部门与生产、用户、其他研发机构的交流、对创新成果做出评价和保护等。

2. 注重对企业文化因素的评价:

文化具有一个基本特征:能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并激励或限制行为的结果。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同形成的价值观,也是思考与行为规范的体系。企业文化可以主要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理念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基于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研究认为,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在企业内部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和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能力。企业组织对文化价值观等隐性知识的学习可实现企业成员价值观体系的扩展,提高组织内部的文化认同度,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创新动力,改变企业组织绩效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显示,企业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企业家应进行文化资本的投资,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地将其扩展到企业的员工中去,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认为对企业组织奉献的同时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会转化为核心的竞争能力,相反,当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降低时,他们的创新就会减弱甚至做出与企业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因而,文化的包容性即企业文化持续的扩展才能保持员工的文化认同度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文化因素方面的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指标,如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等。(2)企业文化的包容度指标,即企业文化是否得到员工的认同、企业发生大的管理或技术变革时企业文化是否也能迅速适应变革,如员工的满意度指标、企业变革时离职员工的数量等。(3)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能力指标,如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等。

3. 注重对企业环境的影响评价: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社会经济繁荣、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的和谐发展,保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的发展要消耗资源,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研究表明,企业的经济绩效与企业环境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会责任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指环境绩效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自身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才具有持续的竞争能力。新会计准则也将特殊的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计入其成本,要求企业对环境绩效进行关注。绩效评价应注重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评价指标。(1)环境投入指标:如环境研发投资费用、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费用、资助社会环保的经费等。(2)环境结果指标:如能源投入产出率、原材料投入产出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三废”排放量、废弃物的处理等。(3)环境管理指标:如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环境教育培训的人员课时及经费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军.学习好 宣传好 贯彻好新会计准则 全面提升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效能. 会计研究, 2006,(8).

[2] 周守华,张敬峰.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研究,2006,(12).

[3] 陈劲,陈钰芬.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

[4] 高波,张志鹏. 文化视角的企业理论:综合与发展. 南京社会科学,2006,(5).

作者:黄 芳

新会计准则影响论文 篇3:

盈亏走向:基于施行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全景透视

我们必须看到,新准则重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强调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之用。但是,会计准则的修改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盈余管理,在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来根据经济预期的改变调整会计政策,由此引发的监管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China Accounting Standard,即CAS)与原有准则在许多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新准则进行逐项分析,在全面对比、剖析新旧准则差异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来梳理新准则施行将对企业盈亏态势产生的影响,包括从旧准则过渡到新准则的一次性会计政策转换带来的盈亏变异,也包括施行新准则对今后会计盈亏产生的导向性差异。期待能借此为企业界认知和应用新准则提供一些帮助。

一、准则体系与盈亏影响相关性的初步归类

1.整套准则结构体系配置严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体系与结构完整性方面浑然一体,从原有16项扩充到39项,由1项基本框架性准则、37项具体准则和1项专门用于首次采用新准则时指导实务过渡和衔接性准则《CAS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组成,而37项具体准则又分门别类对企业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

2.具体准则各有适用范围。在新准则中,各具体准则所针对的约束对象与规范内容有所不同,有些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而有些则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会计活动的,通常情况下,这些专门准则对其所对应的业务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而对其他行业则没有明显影响力。

3.具体准则盈亏影响效力不同。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全面流程中,由于确认直接关系到会计要素的核算口径,计量直接关系到会计要素的价值标准,而披露主要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列报与公布。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三者对企业盈亏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对37个具体准则进行相关分析后,其中一些具体准则主要侧重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事项的规范,并不直接涉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因此,这类准则对企业盈亏状况没有直接的影响。当然,基于企业内部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互动的信息体系,这类准则在事实上可能也会产生某些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的其他27项具体准则则会对盈亏状况产生直接的决定性影响。

4.盈亏影响主要起源于新计价模式。新准则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的成熟市场理念,使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成为一大亮点,这将在诸多方面产生强烈的影响,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这相对于以前谨慎性理念原则下的市价和成本孰低法而言,对相关环境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也是新准则能够直接影响盈亏变化的内在撬动力量。

二、施行准则引发盈亏变异的具体分析

1.《CAS1—存货》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由于取消了对当期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如果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原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在改用其他方法后,当期发货成本会相对下降,存货结存价值抬高,期间利润会相应增加;反之,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时,对原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在改用其他方法后,会使当期发货结转成本相应增加,期间利润相应减少,而存货结存价值则抬高。二是基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变动。《CAS1—存货》将纳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生产周期较长的成套设备、船舶、建筑产品等),对此类需凭借对外借款,并经过相当长的生产周期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而言,其当期的财务费用就会相应减少,而经营利润则相应增加。

2.《CAS2—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长期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的影响。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时,如果该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会相应引起母公司会计报表利润数额的减少和资产数额的减少;如果其投资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将使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和资产的同时虚增。二是新准则对股权投资差额视同为商誉,不计摊销,但可能计提减值准备,而原准则中对股权投资差额要进行摊销,这也将影响企业损益和财务状况。三是新准则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后,规定不可以实施转账冲回,而原准则在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这将使企业利润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相对减少现象。

3.《CAS3—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公允价值模式的实施。在原制度下,房地产统一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需要定期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新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二者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举不仅直接减少了折旧或摊销费用,使利润相应增加,而且在房地产市值提升的情况下,因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将使当期利润相应增加。

4.《CAS4—固定资产》与原准则相比,并没有实质性区别,不会因此对企业当期盈亏状况产生重大的直接影响。但需要注意,新准则内在规定的变动有可能产生相关的影响:一是新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定性标准,由此可能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确认范围及相应折旧费的变化;二是新准则要求某些特殊行业,在固定资产存在高额弃置费用时,按其相应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并追溯调整,此举会增加资产价值,引致折旧费用。

5.《CAS5—生物资产》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企业,且与前已实施的充分吸收相关国际准则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拥有相同的理念基础,加之新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未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模式,实施新准则对企业盈亏状况的影响需要深入观察和进一步分析。

6.《CAS6—无形资产》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原整体性的研发费用一律费用化变更为分阶段区别处理,将前期的研究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对后期的开发费用允许资本化,此模式将相应增加开发阶段的当期盈利和资产价值;二是对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废止原准则“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通过投资双方议定价格入账,可能会增加企业资产和权益;三是增加有关不确定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此类无形资产不再采用摊销的办法,而是采用减值测试,这可能改变企业的资产和损益状况。

7.《CAS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在符合公允价值模式下差额的处理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连锁反应到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等要素。

8.《CAS8—资产减值》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其第十七条“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由于该准则适用于除《CAS1号—存货》、《CAS3号—投资性房地产》、《CAS5号—生物资产》、《CAS15号—建造合同》、《CAS18号—所得税》、《CAS21号—租赁》、《CAS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所分别对应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八类资产之外的资产减值业务。此准则的施行,将从制度上有效防止企业针对相关资产项目,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行为,促使会计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9.《CAS9—职工薪酬》基于IAS19号准则的启迪,首次系统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定义、内涵和会计处理,导入了某些区别于原有制度的会计处理办法,可能会对不同的企业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此外,新准则要求对于提前解除劳动而可能发生的补偿,作为企业预计负债处理,由此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损益。

10.《CAS10—企业年金基金》规范的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无关的企业年金独立会计主体的相关事项,即不是作为企业年金委托人的上市公司或相关企业,而是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因此,新准则施行对企业盈亏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

11.《CAS11—股份支付》专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或商品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交易。对于现在没有股份支付业务的企业可能影响比较小,但对于现在和将来可能发生股份支付业务的企业则可能存在很大的影响。现行规定是,在行权前费用一般不纳入表内反映,在行权时才全额计入行权当期的损益;而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行权前采用公允价值计算期权之成本费用,并确认当期的负债或权益,由此将影响到利润的下降和资产负债表日结构。

12.《CAS12—债务重组》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新准则明确规定,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问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13.《CAS14—收入》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在企业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下,可能会短期内推迟部分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由于收款期较长(比如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对收入必须采用现值进行计量,从而减少了当期损益和权益。但就长期看,并不影响盈亏和和权益状况。

14.《CAS15—建造合同》对盈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借款利息可以通过资本化进入建造工程成本,直接引起当期利润和存货资产增加。

15.《CAS16—政府补贴》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政策的调整。企业接受政府补助,特别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最终转入收益,相对于原来增加资本公积而言,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16.《CAS17—借款费用》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资产不仅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还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借款也扩大了既有专门借款,也有一般借款。由此引起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相应增加了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财务费用,进而增加当期利润。

17.《CAS18—所得税》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值得具体分析。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这与原制度下应付税款法不同,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当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时,将使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本期所得税费用减少,从而使本期利润增加;而在产生亏损引发的所得税利益下,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将使本期资产增加、利润增加。当然,在弥补亏损会计处理中,新准则对弥补亏损当期允许确认所得税利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正确判断,如果不能转回则不应确认该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18.《CAS20—企业合并》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要求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与其账面价之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原制度则规定按照账面价格计量,不产生损益;对在企业合并中,由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商誉,不再进行摊销,相应增加资产数额。

19.《CAS21—租赁》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表现在,新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账面价之差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0.《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存在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会产生强烈的盈亏冲击,源于以下要素:一是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纳入表内化确认、计量和披露,并一律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原制度期末需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做法,变更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价值变动差额即浮动盈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市价上涨时应确认投资收益,将使利润增加,在市价下降时则应确认投资损失,将使利润减少;二是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债务工具减值损失转回可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对目前一些金融企业为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出现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现象是一个谨慎性控制;三是金融资产减值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比原来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相比更为准确,也会影响到盈亏情况。

21.《CAS23—金融资产转移》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公允价值模式采用。新准则规定,除准备持有到期的长期投资和和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的金融资产之外,所有的金融资产在其终止确认中,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和投机性质的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以外,其余金融负债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支付和摊销,即“摊余成本”计量。由终止确认引起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企业可以在当期直接确认损益;也可以当期只确认短期持有的证券价值调整所产生的损益,而非投机部分的调整引起的损益则先在所有者权益中列报,待金融资产出售后再计入损益。同时,对于金融工具在各报表日因“公允价值”调整而产生的损益也可在当期直接确认为损益,也可以通过递延技术,把调整损益先计入权益类账户,在交易实现后再确认损益。

22.《CAS24—套期保值》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公允价值模式采用。按照规定,衍生金融产品的套期工具在持有期间因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不再执行只在表外披露,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纳入会计表内核算。此举将直接引起明显的损失或者收益。套期保值业务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套期会计以合约为基础,具有“事前发生”特征,显著改变了我国传统会计核算基础;二是套期保值业务导致的收益、资产、负债均将作为表内项目,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三是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此类业务将面临更大利率、汇率风险,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计价,有利于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

23.《CAS25—原保险合同》对保险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按照保险精算重新测算确定的相关准备金金额超过充足性测试日已提取的相关准备金余额的,需按照其差额补提相关准备金,直接引起费用增加;二是按照充足性测试补提的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导致费用增加;三是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取得的损余物资,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价确认为资产,并冲减当期赔付成本。

24.《CAS26—再保险合同》对保险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保险人会计期末准备金的充足性测试与差额补提,将使再保险公司费用或增或减,利润相应变动;二是对分出业务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其相关收支、资产、负债和权益,即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确认分出保费和摊回分保费用,在提取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当期确认应收分保准备金和摊回分保赔付费用,直接导致企业盈亏的增减变动;三是确立分入业务会计处理的基准(预估)和备选(分保业务账单处理)方法,直接导致企业盈亏的增减变动。

25.《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对企业会计盈亏的影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准则允许选择使用平均年限法和产量法,企业产量的规律通常是前几年年产量高于后几年产量。如果采用平均年限法,则前几年单位产量负担折旧比后几年单位产量负担折旧低。在生产成本事实上呈现上涨情况下,直线法可能歪曲盈亏,即前胀后缩;而产量法更能反映资产内在规律,选择产量法可能导致前期利润的减少,并相应增加后期利润;二是允许提取弃置支出准备后,会减少当期的利润.但是会减弃置年份的财务压力。

26.《CAS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调整》是一个普遍都会涉及到的应用问题。一是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企业施行新准则会或多或少将产生会计政策变更问题。新准则对常见会计政策变更实施追溯调整,变更引起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将直接影响期初的留存收益,将导致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二是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对不需要计算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但应对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处理。可见,会计估计变更不影响以前年度的权益和损益。如果变更仅在当期有效,那么其影响数将计入当期损益,同时造成相关资产、负债科目的变动;如果变更影响持续到未来期间.则其影响数还要计入未来期间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中。损益的变动最终会反映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权益之中。因此,会计估计变更主要影响变更当期和未来相关期间的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三是前期差错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要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需要如同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这将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前年度的损益、本期期初的权益以及相关的资产、负债科目,将导致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

27.《CAS33—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针对母公司。对于母公司而言,新准则强调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全面剔除了原制度的“例外”情形,将直接增加合并报表的收入、利润、资产和权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也直接降低了人为调节合并范围以操纵利润的现象。

通过逐项分析27项准则的施行对企业盈亏的影响机理,可以看出,新准则施行带来的盈亏变化,既有一次性的盈亏变化,也有长期性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直截了当、冲击强烈的,也有些是间接相关、潜移默化的;有些会增加利润,有些则会减少利润,也有些可增可减的。我们必须看到,新准则重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强调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之用。但是,会计准则的修改本身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盈余管理,在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来根据经济预期的改变调整会计政策,由此引发的监管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王君彩 王保平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医学论文下一篇:在校大学生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