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反倾销改善贸易环境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的日益加剧,我国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展开,一方面,突显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令国际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微妙的变化。但同时,我国也要正视这种更加复杂化的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各类贸易摩擦的随时出现。为了应对这种境遇,我国各贸易主体要积极配合政府的统一管理,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机制,守住对外贸易的底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抑制反倾销改善贸易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抑制反倾销改善贸易环境论文 篇1:

浅谈我国如何应对外国的反倾销

在当今国际贸易的各种摩擦中,反倾销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无论是从涉案金额还是从反倾销国家数量上,均排在世界第一位。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反倾销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的现状

近十年来,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活动愈加严厉,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带来空前严峻的考验。

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公布的自1995年到2004年数据,世贸组织各成员被诉倾销案件总数为2643件,而中国就达411件,占总数的15.55%。特别是2003年、2004年所占比重分别高达22.65%、22.82%。2005年从元旦至9月底已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除反倾销调查外,美国和欧盟国家还采取了货物的进口配额制度,造成的损失比起“反倾销诉讼”更加严重。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产品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既有一般产品,也包括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无论是涉案金额还是从反倾销国家数量上,均排在世界第一位。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区域及案件急剧增加且反倾销税逐年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对华反倾销行列中来。

二是涉及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且范围日趋扩大并具有连锁效应,其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涉及五矿、化工、轻工、纺织品、土畜、机械、电子、医保等4000多种商品,我国每年因此而损失达百亿美元。

三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争端频繁。在WTO倡导下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限制国外产品进入。

四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做法,将我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在反倾销调查时,确定产品正常价值是一般由调查当局任选另一国作为“类比国、替代国”,由于选择对象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使我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国外原因

(1)中国贸易迅速崛起,引起他国高度警惕。中国现在已成为第三大贸易国,出口贸易增长必然会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一方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另一方面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更剧烈的竞争。我国产品依靠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一定的有利地位。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相对应的是国外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了维持贸易平衡、抑制我国对外出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国外频繁地实施对华反倾销。

(2)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目前全世界经济普遍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成为了很好的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的武器。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使区域内合作加强、区域壁垒加剧,因集团内各国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产业结构不同,其落后国家的中低档商品就刚好在集团中的发达国家找到市场,然而这些商品又正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而由于反倾销简便易行,且又为国际贸易公约所允许,自然成为各国最常用的手段。

(3)对我国国家经济性质的认定具有歧视性。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一些国家、政府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使得其对我国仍然存在很大的偏见和歧视。在此问题上,各国当局都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存在很强的主观倾向和随意性,如美、日、韩、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曾被作为我国的替代国,从而剥夺了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认定我国商品倾销,而对我国产品征收很高的反倾销税,将我国产品挤出当地市场。

·国内自身原因

(1)我国欠缺合理的外贸出口结构。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多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进口国政府、工会等出于维持就业的考虑对进口竞争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因而我国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就成了其反倾销的对象。

(2)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一是价格竞争过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二是竞争手段单一,我国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三是缺乏宏观调控,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3)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往往使对方轻易获胜。我国企业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法律上对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降低了起诉者的成本,并诱使国际间的竞争对手对我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连锁反应。

(4)我国的外贸关系与环境不易牵制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中单边交往仍较多,因而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时的顾虑就少,加上我国的《反倾销法》出台较迟、实施的力度又不够,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就更加有恃无恐。

我国政府遭遇反倾销的应对建议

·建立良性的产业协调机制

我国遭遇如此频繁的反倾销指控,也与目前产业和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比如行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等。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国际市场的纷争,也会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今后应当继续加强与国内有关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建立良性的产业协调机制。

·加快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常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的运用上,往往采取歧视性政策,以与中国产品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作为“替代国”,对我国滥用反倾销手段。“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应诉反倾销最大的障碍。我国只要不解决“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隐患,就会给一些国外企业随意投诉中国企业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其关键在于政府高效的宏观指导从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过程来看,政府是主要的参加者。因此,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做到不再或者避免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实现生产要素及其价格市场化,尽快形成健康的市场体系,从而使其他国家在反倾销中对我国实行价格歧视的借口失去依据。这样即使遭受反倾销诉讼也可以及时拿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使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谈判,早日取得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加大对外交涉力度

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保护本国工业和贸易,也可能招致贸易战。欧盟和美国都具有这种矛盾的心态,这就为我国与这些国家进行协调提供了可能。我国可以通过与别国政府之间签订协议,在相互使用反倾销法时相互合作,积极寻求避免反倾销调查的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当我国企业受到反倾销调查确定正常价值时,政府应出面同进口国政府进行磋商和谈判,极力争取进口国政府到我国进行实地考查,主动选择替代国,力争采用我国国内市场可比价格或采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替代国价格。并对不合适的替代国选择及时作出抗辩。此外,当我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同时被控诉反倾销时,在应对反倾销时,政府也可以考虑同涉案国家当局磋商与合作,联合应对反倾销。

·努力寻求双边以及多边合作

为顺应全球化趋势,以及应对反倾销的需要,我国政府应努力寻求双边以及多边合作来消除贸易壁垒,争取获得宽松的外部市场,改善我国经贸环境,消除合作伙伴歧视性的做法。

·尽快培养一批从事国际反倾销应诉的专门人才

反倾销诉讼固然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应诉,但熟识指控国反倾销法律的律师也不可缺少,只有两者紧密结合,一个能提供恰当的证据材料,一个能提供合适的法律依据,才有取得胜诉的可能性。所以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科研机构,应加快培养一批精通WTO及其他有关国际经贸活动规则的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为构筑科学、高效的反倾销应诉机制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

·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实施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对出口产品总量和产品结构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和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互补型产业,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目前我国出口贸易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这种过分集中的市场结构削弱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我们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逐步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外贸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林漓

抑制反倾销改善贸易环境论文 篇2:

试析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及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的日益加剧,我国对外贸易活动频繁展开,一方面,突显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令国际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微妙的变化。但同时,我国也要正视这种更加复杂化的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各类贸易摩擦的随时出现。为了应对这种境遇,我国各贸易主体要积极配合政府的统一管理,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机制,守住对外贸易的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从而缓解国际间由于经贸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本文就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做以论述,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国际经贸;贸易摩擦;应对措施

贸易摩擦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所面临的最重大的贸易问题,不仅对我国经济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到国际间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遭受到了几次来自国际的反倾销投诉以及知识产权争端,给我国对外贸易蒙上了一层灰尘,干扰了我国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因此,中国应正视这种贸易摩擦问题,首先探寻自身原因,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对外贸易策略,从而将国际经贸摩擦弱化处理,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

一、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加快了经济建设的脚步,整体经济实力与日俱增,无论从对外贸易领域还是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中国于世界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国际对华投资的增加及我国对外贸易的频繁使得国际间政治与经济格局出现了崭新的变化,中国与世界各方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同时也为日后的国际经贸摩擦埋下了伏笔。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撼动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以往对国际经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必然会诱发一些对华不公平贸易举措及所谓的贸易保护原则的出现,把中国置于不利之境。

1.国际经贸摩擦概述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频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几乎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角落都有“中国制造”的标志出现,在很多电子制造领域以及航天航空事业范畴都有中国贸易主体的参与。仅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与中国贸易活动有关的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状况的产生都是由于中国出口增加等有关,但欧盟也承认中国贸易顺差的产生与其他非欧盟各国间的贸易顺差也有关。与此同时,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国际经贸摩擦的产生并非贸易主体双方所发生的贸易活动,而极可能是长久以来所积累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等所导致的。就像贸易摩擦加剧时,欧盟认为,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强化了中国的竞争优势,抑制了进口需求,从而加剧了贸易不平衡;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反映了中国对欧盟企业苛刻的市场准入问题,从而要求中国提高货物、服务及投资的市场准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可见,欧盟把发生经贸摩擦的责任都指向了中国,并联合周边国家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商品。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际经贸摩擦的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贸易摩擦所辐射的是国际间政治、经济主体间的矛盾。

2.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的具体表现

在最初,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时,组织内部的某些发达国家成员就设置了重重屏障来控制中国贸易出口,如“非市场经济条款”、“特保条款”等,这些带有明显歧视态度的待遇令中国入世的困难重重,中欧经贸一度出现摩擦,国际形势严峻,尤其是国际经贸环境中的我国经济不利因素的存在,加剧了国际经贸的摩擦,在这种境况之下,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备受责难,甚至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中欧经贸摩擦,国际形势严峻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积极发展制造产业链条,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早在2007年左右,中国就顺利成为了欧盟共同体的最大出口市场,为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充足的出口产品。但同时,国际间经济贸易的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中欧经贸关系变得极为紧张。在最初,欧盟对于中欧间贸易活动持积极态度,当局势发生变化以后,欧盟对中国官方的态度日趋强硬,甚至将产生经济危机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的出口贸易行为。可见,中欧之间经贸摩擦如若处理不善,则会导致不可预估的状况发生。直至2007年10月份,中欧双方就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对峙,从实际结果来看,欧盟没有给中国任何的回旋机会,单方面给出了贸易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处理结果。可见,这种做法于中方而言有失公平。具体回顾当时的情况是,当月,欧元区十三国财政部长发表声明,将人民币汇率变动认定为比美元、日元汇率变动更为重要的问题来关注。且不久后,曼德尔森提出,如若中国不能帮助降低由于欧盟贸易逆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则欧盟或将采取反倾销措施。这种情况表明,欧盟已经意识到了中国贸易的强大,同时欧盟对贸易以往所接受的贸易救济措施有所“警醒”,于是,在空了长达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欧盟对中国提出了异议,并发起了近十起有关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极高,甚至超出了过往二十几年间的涉案金额总数。由此可见,欧盟对于中欧经贸关系持消极态度,而且,欧盟在此期间所做出的很多调查行为以及调查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经历了种种经贸纠葛以及强烈对峙,中欧政治、经贸关系都较为紧张。

(2)国际经贸环境中的于我国经济不利因素加剧了国际经贸摩擦

在值得商榷的国际贸易条款下,我国本着发展经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态度,参与到国际经贸活动之中,并且为很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供应了充足的制造类产品,缓解了他国经济疲软的境况。但是即便如此,中国却受到了带有特殊政治目的国家的质疑,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已然成为了世界部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手段的受害者。自从1979年原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机械闹钟和糖精钠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遭受外国反倾销已经达到730起,为全球之首。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贸易出口总值的大幅增长,世界各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总量急剧上升的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急剧增加,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调查日益严重,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极为不利。而且,就在前一段时期,中国国际经济摩擦的主体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变为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连连升级。因此,我国当下的国家领导人应积极做出缓解国际间关系的外事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以此来避免与各友好国家间潜在矛盾的激化,这是作为经济大国所实施的必要外交手段。

二、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近年来国际经贸状况以及贸易各方关系的分析,了解到我国早已经进入到了国际经贸摩擦的高发期,因为不仅要面对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投诉等纠葛,而且还要面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壁垒等状况,由此可见,我国所面对的国际经贸问题较为严峻,甚至很多情况还参杂着国际间政治矛盾的激化,当然,新时期环境下的中国已不同以往,各领域的实力有所增强,大国已经“苏醒”,新一代国家领导班子在紧锣密鼓地处理各方贸易合作关系,同时,也在协调各友好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对于如何应对国际经贸摩擦问题来说,中国只有本着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处理策略,强化国家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强综合国力,采取智慧且高效的谋略以及通过合法渠道来应对滥用反倾销政策的质疑,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着手,解决技术贸易纠纷,才能将国际经贸摩擦问题逐一解决。

1.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应对滥用反倾销政策的质疑

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以及整体经济实力有目共瞩,甚至在一段时期以来,都充当着“世界大工厂”的角色,为各国经济及百姓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是从中国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角度来看的,如若从他国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往往会以反倾销政策的名义,把中国置于国际法庭被告席之上。这种情况表明,不合理制度是引发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让中国想到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样也是利用政策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的本质原因就是本国经济的急剧增长态势波及到他国利益,因此,中国缓解国际贸易矛盾的关键措施就是尽最大努力来增强综合国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生产能力以及治国策略,本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中国将从正面回应滥用反倾销政策的质疑声音,是非自有评判。

2.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着手,解决技术贸易纠纷

长久以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摩擦未有缓解,对方的态度极为强硬,为了保住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垄断所获得的所谓的经济主导地位,采用了贸易制裁等手段来压制中国强大的生产力,并且,联合欧盟组织,针对中国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强化对华监管的力度。与此同时,也使中国意识到,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在生产技术领域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若发展规模生产,不仅要不断的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技术来维系本国经济,而且还要积极拓展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文化,以此来给发生贸易摩擦对方以有力的反击。

同样,也是近几年来,中美经贸问题也突显出来,双方因贸易问题发生了对峙,就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投资环境等问题产生了分歧,经贸摩擦尤甚。但从长远来看,这与双方维系长久的贸易关系是不冲突的。简单而言,中美经贸结构在不断的摩擦中已经趋于和谐,中美经贸关系也由过去的互补阶段转为互相渗透和交融的阶段。美方能够正视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并且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对于发生世界贸易的国家都是互惠互利的。

3.借助国家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维护我国权益

对于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必然的。同时也是国际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此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正视国际间贸易问题产生的根源,调整与之适应的经济政策,引导我国企业朝向有利于我方贸易顺差的方向发展,才能扭转国际贸易双方的局面,让国际经贸活动实现真正的公平交易。同时,我国还要借鉴国际上以往应对此类问题的经验,避免令冲突或摩擦恶化,从维护长远的良好国际关系出发,巩固并维护当前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关系,弱化眼前利益、着眼未来发展,构建具有中国外交特色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这样一来,不仅有益于为国际间各贸易主体营造有序的贸易环境,而且对于国内社会而言,也起到了维系社会稳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当面临国际贸易摩擦时,要亮出大国的态度以及展现日臻完善的强国贸易管理格局,将一切不和谐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政治外交还是国际贸易来看,中国已不同以往。

三、结束语

自从我国打开国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历了种种国际间的贸易摩擦,甚至有些因贸易所引发的纠葛还参杂了政治因素,还有一些贸易纠纷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等,这些不良境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阶层细化贸易管理,指导企业主体认真分析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处境,及时调整了战略目标及方向,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各方贸易纠葛,保存我国贸易实力,弱化经贸摩擦问题,从而拨开层层乌云,令我国经济总产值稳步攀升。

参考文献:

[1]樊勇明.贸易摩擦与新兴大国的成长——基于日美经贸摩擦和中美经贸摩擦比较研究的思考[J].国际观察,2011,02(02):69-70.

[2]顾华详.论比较法学视野下的中国-东盟法律协调机制——兼论比较法学的时代责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02(02):116-117.

[3]李计广.近期中欧经贸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基于三层次决策博弈分析框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05(05):5-7.

作者简介:高婷婷(1992- ),女,辽宁阜新人,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高婷婷

抑制反倾销改善贸易环境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如何应对反倾销

【摘要】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现在,我国已经成为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呈增长态势,被诉的反倾销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出口环境将会面临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多、涉案金额继续上升、涉及产品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国别面有所扩展的严峻形势。这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旨在针对我国面临的反倾销问题,提出符合相适应的贸易对策,以使我国能够顺利度过这15年过渡期。

【关键词】反倾销 经济影响 应对策略

一、反倾销含义

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而言,在国际贸易中,若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会被认为存在倾销。正常价格是指该种商品在出口国的国内售价,或成本,或对其他第三国的最高出口价。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竞争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许多国都制定了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

根据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征收反倾销税,需经过以下三个步骤:第一,确定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并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格进行比较,说明倾销存在。第二,书面证明损害存在,提供相应依据。第三,提出证据说明前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另外一种补救措施是价格承诺。若出口商自愿做出了令人满意的承诺,修改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则调查程序可能被暂停或终止,有关部门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

二、反倾销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情况越来越严重

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呈增长态势,我国遭遇到的反倾销数量占国际反倾销总数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对我国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也有增多的趋势,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范围也是越来越广,可以说,我国遭遇反倾销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外对华如此严重的反倾销给中国出口和整个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并且,反倾销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还要远远大于涉案金额,一是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一般是5年,反倾销不仅会严重抑制立案当年的出口,同时也會影响今后3到5年内的出口,如果复审继续延长征税时间,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大;二是损害还可能包括企业被迫做出限制出口数量、遵守最低限价的承诺,这主要是指中止协议的情况;三是昂贵的应诉费用导致出口企业巨额亏损;四是一些国家对反倾销手段的频繁使用,加大了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的风险,使它们被迫放弃潜在地商业机会。由于一般贸易出口的国内产业关联效应明显,反倾销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税收、投资环境和就业也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一)积极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各成员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收到保护,以免受到发达国家的欺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贸易中,发生贸易争端是正常的。问题是发生了贸易争端以后,采取何种办法来解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明智的选择必然是“公了”,即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只有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纠纷,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另外,WTO争端解决机制还赋予发展中国家成员一定的优惠待遇。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大有点在于,WTO成员间的贸易纠纷有望在WTO多边框架内得到妥善和合理的解决,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各国竞相以单边手段处理与他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保障了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大体平衡,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

(二)对出口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宏观调控,避免恶意竞争

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变化进行监测、整理和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快速反映,即使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对国内企业的保护。我国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整顿外贸秩序,严格制止出口企业相互倾轧,低价竞销的做法。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可以让一些出口数额较大的协会制定一个本行业的一般成本价格参照表,由商务部和海关来进行监督与控制,以降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风险。另外还要尽快完善我国的价格制度:其一,以立法形式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通过立法,提高工人的工资,企业成本增加,可迫使企业向高技术产品发展;其二,完善劳动保护措施,提高某些行业的劳动保护措施;其三,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其四,尤其要完善对企业的稽查制度,包括企业的纳税情况、职工的劳动保护、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交付情况等。价格制度一旦完善,出口企业想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恶性竞争、互相压价,也就不再成为可能。

(三)政府对企业施加积极影响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引导企业多出口高技术产品,走内涵式增长道路。鼓励优质产品出口,让企业看到生产优质产品的经济效益数倍于劣质品,优先出口优质产品,限制劣质品出口,改变传统的外贸绩效评价指标,由量向质转变,由总额向附加值转变等。

2.提倡科研创新。由政府牵头,帮助企业与高校联合搞技术研究。对一些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途的科研项目,政府可以适当发放一部分贷款。对于已经新的技术,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申请专利方面的咨询,并适当减免创新企业的税款。

3.帮助企业培训一批熟悉WTO规则的员工。中国企业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但他们绝大多数对WTO规则一知半解,只知道生意受到影响,但不知为何受到影响以及有什么改善措施。这类人士极需要培训,一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渐渐形成官民互动的WTO传统,企业可将其需求及信息传达给政府,政府在谈判桌上也心里有数。

4.帮助树立民族品牌,争创世界名牌。应由政府牵头,在国内外定期为企业开办创新成果技术展。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举办中国新产品展览周活动,一天展览一类产品的新技术新成果,以此来提高民族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加速树立国内品牌走向世界。比如在服装方面,印度时装周就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我国可以效仿在某些服装之都定期举办具有东方神韵的成衣展,尽快树立我国的民族品牌。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多承担一些展览费用,使中小企业尽快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加速成长,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完善中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

1.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认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贸组织庞大的法律体系为各成员提供了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条件。反倾销已经成为世贸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贸易保护本土产业发展的最普遍使用的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能否掌握和运用世贸规则,充分地运用这些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用WTO争端解决贸易纠纷,以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对中国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挑战,是对中国经济管理部门运用世贸规则能力的挑战,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计划管理型向依法行政型转变所必须回答的一道新的课题。

2.扩大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范围,建立产業预警机制。为了应对加入WTO的形势,中国建立了汽车、化肥和钢铁三大行业的预警机制,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应以这三大重点行业为试点,尽快在其他重要的进出口行业建立预警机制。争取在多个省市和多个行业协会建立起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初步形成全国重点进出口商品跟踪监测网络。

(五)鼓励企业应诉,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国内应加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提高反倾销能力。由于我国缺乏应诉国外反倾销方面的高级人才,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反倾销的能力。反倾销应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必须具备经济学、法学、会计会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有懂会计、懂经济、有法律实践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律师才能胜任反倾销工作。而目前这恰恰是我国律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因此,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名牌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等各有关方面要重视综合人才的培养,给他们以机会参与反倾销工作,既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把一批长期从事反倾销工作的人才派到国外去学习,学习和掌握国外反倾销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行惯例、应诉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国反倾销的应诉能力。

政府还应帮助应诉企业或行业协会推荐国外有经验的律师事务所,提供熟悉WTO规则和国际贸易体系的精通外语的人员。在一些非常有把握的案件里,可以帮助企业先垫付一部分律师费,以缓解企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德标.<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多边贸易规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张小济等.《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285页

[3]《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反倾销》http://info.china.alibaba.com.

[4]叶全良等.《国际商务与反倾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穆德谊(1984-),女,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穆德谊

上一篇:人民陪审与和谐社会发展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