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学毕业论文

2022-04-18

高职院校法学毕业论文 篇1:

高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

[摘要]文章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定位模糊、实训设施较薄弱、对教学服务质量及素质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改革、运用新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加强学生的就业理念教育、教学改革从学生出发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技能型人才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孙文武(1969- ),男,吉林九台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采矿工程、高职教学;周莹(1968- ),女,吉林九台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技术、高职教学。(吉林 吉林 132021)孙越(1994- ),女,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吉林 吉林  13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教育中的‘双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LX1213190)

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主要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培育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突破式发展,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效仿了学历教育,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与专业设置不能从“高职特色”出发,明显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出现技能型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现象。

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弊端通常是忽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的主导位置不突出,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与学相脱离,学与做相脱离,学生缺少实践环节的锻炼。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在专职教师中,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较少,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理论知识有余,企业、行业经验不足,实践能力缺乏,很难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中缺乏精力充沛、能担当教学重任的骨干力量,尤其缺乏具有企业、行业经历同时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技术、高素质教师。教师的差异致使课程教学的效果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还体现在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调的问题。“双元制”下的德国职业院校中,兼职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英国、美国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可以稳定在3:2上下。而我国高职院校中,专、兼职教师的比例长期在4:1或5:1。即使在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兼职教师数量也只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比例偏低,缺少社会开放性,无法保证先进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在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就更无法提供满足要求的实践技能教学。

2.教学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能基本满足相对应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脱离高职特色的问题。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升就业率,常常是打破教学体系,一味给学生增加课程数量,加大课业难度,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消化专业知识,甚至打击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消极对待学习,反倒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推行“考证”式教学模式。但是,很多学生为了考取名目繁多的资格证书,忽略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无法学以致用。许多学校在教学模式上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以课堂为授课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培育出的学生不懂得举一反三,动手能力较差。

3.教学定位模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高职教育最初的办学模式基本与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相类似,但是与本科教学相比,高职院校明显处于劣势。在就业上,高职院校培育出的学生无法与本科毕业生相竞争,高职院校意识到这一点后,将教学模式调整为类似于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这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培育成简单的生产机器,导致学生总是在被动状态下学习,教与学、教与做无法相结合。高职教育直接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只有把握住这一特点,才能进行准确定位,完成对高职教育的改革。

4.实训设施等较薄弱。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缺乏,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设备,也是比较落后的、过时的,校企合作建设进程十分缓慢。实训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影响学生发展,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受到投入经费的制约,无法购置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设备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与用人单位高度相似的实训模拟。

5.对教学服务质量及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在高职教学中,教学服务质量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将教学服务质量切实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人才质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强调服务育人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学服务质量要求学校相关部门都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但眼下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服务意识薄弱,无法建立完整的教学服务体系,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教学理念中,素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始终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体现在教学内容与计划中。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虽然现在许多学校也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相对应开设了一些课程,但仍存在与学生自身所学专业课相脱节的现象,无法将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方案。

二、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在我国规模日益壮大,是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高职教育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适应企业、行业需求,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着教学改革必须进行。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坚持为社会培育针对管理服务、生产建设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但如今仍然有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停留在效仿本科院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过分苛求专升本的升学率,侧重抓学生升本的数量,忽视了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不正确的定位致使高职教育的偏颇,所以及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社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决定着教学改革必须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通过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仅仅依靠对理论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进行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3.高职教学的国际化决定着教学改革必须进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教学交流讨论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兴起,教育部门更是提倡敞开国门办学,鼓励高职院校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与国外教学模式相对比,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手段、内容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陈旧滞后、轻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教育只有超前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建设的辅助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就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与其他层次、类型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更加具有实践性。高职教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教学方针,大力提倡开门办学,与国际接轨。

1.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改革。高职教学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其要求的重点更应侧重技术实践性。应掌握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由于招生数量增加,导致生源总体素质较低,基础知识不是很好,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中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将理论知识讲解透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更不应该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教学,因为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就业、能创业的技术型人才。

2.运用新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我国高职院校若想进行教学改革,还应打开国门,多吸取国外教学的经验。在西方高职教育中提倡活动导向学习的理念,意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活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首先,提倡以人为本,将学习变成一个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达到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的作用。其次,坚持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过程相结合。再次,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将传统教学中提倡的“该做什么”改为行动式的“会做什么”,更加突出对学习态度的重视,培育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扩大教师的责任范围,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高职院校的教师逐渐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应倡导教师做“双师型”人才,既具备文化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要具有工程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将教学的重心由书本知识的传授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转移。只有成为“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形势。

3.对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出题,学生进行闭卷笔试,这种形式的考试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也存在弊端。过分强调笔试则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操作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锻炼与启发。高职院校应提倡口试与实践考试,考试内容应根据学生所学相关专业知识拟定,从而达到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目的。面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师应该秉承着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宗旨,对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

4.加强学生的就业理念教育。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数是中学毕业通过高考入读,基本不具备社会经验与工作阅历,所以作为学校,有责任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校时全面系统地介绍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学习内容,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走向和从事工种。其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工作单位的近距离接触,增加对本专业的认识。高职院校还应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系统地认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借此培养学生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5.以学生为本,教学改革从学生出发。第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每个课程都设定具体的能力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多参与,亲自操作。第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单纯讲解是乏味的,且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与掌握,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要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观点中,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独立个体,很少有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个人观点的机会,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提倡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6.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重偏少,容易导致教育出的学生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扩大兼职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导致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若想留住优秀的兼职教师,首先,作为校方要提高兼职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其次,要加强与实力雄厚企业的合作办学,让企业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后盾;再次,国家也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兼职教师流失严重的局面。

四、小结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为社会输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所培育出的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重点掌握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理论,更要重视实践,在教学改革中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突出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完成培育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2]杨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高职教育面向市场若干问题的思考[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3.

[3]张亚杭.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4(S1).

[4]彭绪娟.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职业学报,2007(10).

[5]陈蓉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6]刘汝芳,张燕茗.基于就业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7]孙爱军.对于高职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

作者:孙文武 周莹 孙越

高职院校法学毕业论文 篇2:

新时期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外聘教师是目前很多院校的选择,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角度来看,外聘教师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节省经济支出,还能提高学校的教学素质;但是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工作做得还是不到位,对外聘老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的审核工作了解得不够详细,所以,目前,高职院校在外聘教师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制度

对于教师来说,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品德教育极其重视,教师要言传身教,切勿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教学当中;高职院校在外聘教师的审核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成长环境以及文化程度,考察其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能否教会学生人生的道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对外聘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往往是因为学校所考虑的内容不全面,导致教师在上课中出现问题,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阻碍,所以,要提高外聘教师的个人能力,同时,这也是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    高职院校外聘老师存在的问题

外聘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会雇佣大量的外聘教师。首先,外聘教师能够减少高职学校的资金投入,其次,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是一样的,纵观全局,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在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中,学校并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外聘教师进行详细的了解,也就形成了不完善的教学体系[1]。

1.1  外聘教师的专业意识

高职院校在选用外聘教师时首先要考虑老师的专业化强度如何,职业教育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培养学习的专业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最后来分配工作。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注重的是在工作中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通过2~3年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学也是为社会培训更加有用的专业化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外聘教师的选用上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看其能否更好地适应这份工作。

1.2  外聘教师的文化素养

外聘教师不会常在学校,只是在自己有课的时候来给学生上课,没有课老师就会离校,所以,高职院校在选择外聘教师时要择优选择,了解老师的个人文化素养,并且要对已经被选中的外聘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人文素养。当前,我国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面对国际化的发展,除专业知识之外,外聘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的文化素养,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将学习与做人、做事相互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此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差、教学质量差、忽视个人存在的问题,雇佣的外聘教师一定要具备很高的个人素养,学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1.3  外聘教师的专业度

根据相关研究,目前,我国的高职教师很多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或者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外聘教师的师范性弱,没有接受过正规或者长时间的教学培训,无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缺少最基本的教學技能,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出现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外聘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较弱,在课堂中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更好地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同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记住了概念,毕业之后从事具体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高职院校在选择外聘教师时要选择师范性强的教师,教师一定要是高校毕业的,无论是知识还是自身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和身心健康方面的教学,合理掌握教学方法是开展工作的根本[2]。

1.4  外聘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个体,还要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其进行教学。教师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的行为生活,好的老师并不是教学工具,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模式不断改进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外聘的教师要具备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身的个性化让学生更喜欢学习。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都不在书本上,教学内容是在工作中能够用到的,要利用最短的时间培训出最有价值的社会人才。高职院校教师既具有和一般高校老师一样的专业能力,又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征,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专业素养,既然是高职院校,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会像211、985学校的学生一样,教学的过程会很吃力,所以,高职院校外聘的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2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专业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各个大学,对教师的要求都在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外聘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首先要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在其他领域对学生进行教导。根据相关研究,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有良好的发展、遵守职业的相关规定,能够对教学理念有独特的见解或者意见,对自己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发展也有自己的特色[3]。

2.1  专业化理念作为教学引导

专业化教学理念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核心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利用专业化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导,在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老师独特的社会职业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专业化的理念看待高职教师的发展,往往只将高职教师看作培养社会人才的工具,但是高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

2.2  实用性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有社会价值的人才,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融入工作中,所以,高职院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依据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大学专业是畜牧兽医,授课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都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将不会用到的知识教给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也是日常工作中经常能够用到的,种种这些都和社会发展、实际生活离不开,所以,高职院校的老师教授的学习内容以及技术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师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能力。

2.3  以实践作为教学动力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应考虑外聘教师是否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与职业发展和工作内容相关的知识,外聘教师还要从心理学等多角度出发,将这些知识都融入职业教学的过程中,而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基本素养使职业不断稳定发展。高职院校外聘教师要通过科学教育把高职教学变为一种社会特征,通过思想、知识、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又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前程,只有给自己定一个好的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完善教学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发展路径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就是提高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制定管理制度指的是在雇傭老师的期间,不能让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随意给学生授课,学校要制定课上内容以及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考察教学的内容是否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应用,对于一些不需要的知识或者技术只要让学生了解即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深入研究。其次就是老师的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外聘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选择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都有一定的成长,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的想法,反而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前进,不要因为一些知识或者技术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就自暴自弃。高职院校外聘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能够将更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自己的专业。

4    结语

我国的高职院校建设越来越多,很多高考不如意的同学最后都选择去高职院校学习,所以,高职院校的外聘老师一定要具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小雪.新时期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路径[J].科技资讯,2018(35):212-213.

[2]刘兰明,霍丽娟,陈向阳,等.新时期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应发挥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5-8.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于志晶,刘  海,等.“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举措评估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12):10-32.

作者:陆静

高职院校法学毕业论文 篇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也随之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特别针对职业教育方面进行相关的试验,也就是把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1+X”证书制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并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以期供以参考。

关键词: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体系构建

前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特色。通常看来,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利用理论知识基础和职业资格评定及岗位能力充分结合,于是课证融通的方式便应运而生,充分将高职学生的能力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完美体现,这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1.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X证书制度即由国家统一规定,属于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亦是我国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方法的创新之举。“1+X证书制度”的不断深入,终将会成为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然趋势。首先,国家施行的“1+X证书制度”对改善高职教育培训机制具有促进作用,使高职院校秉承学历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与评价方式,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进行高职办学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吸引各大优秀企业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其次,“1+X证书制度”中包含许多不同的内容,其中有职业能力证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考核以及课程考试评价等,综合考虑,可以把其中的新要求、新技术和新规范有效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益于引导高职院校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与社会就业的新要求。最后,“1+X证书制度”将课程内容、各种学习资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统一整合,而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执行评定发证的任务,充分实现教与考分离,这就为人才提供了客观性的评价,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更加合理、科学[1]。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下,对目前课程融通实施的现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第一,无法按照高职院校具体课程内容对其性质加以分析,所以难以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明确区分X证书包含的相关内容是否符合课程考评标准,致使考评结果不具备理想化与合理性。第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感,具体表现在考试出题和阅卷打分方面,不利于学生严格对待课程考试,同时导致课程考核缺少本身的权威性。第三,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全面,尽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时刻优化相关的试题库,尽量通过教考分离等手段,来保证课证通融的实施,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考核内容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形式上。

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体系构建的有效探析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正视“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创新和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模式,本文以教育学为例,坚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效融合到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体系中,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课程中富含的实践内容,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学课证融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

3.1课堂教学与专业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相结合

把培训内容、专业等级证书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适应专业课程的需要与设置,有利于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对教育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系统的掌握。其次,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树立核心道德素养观念。接着,要求高职院校对于教育学专业,培养多学科融合性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在教育教学方面,此外还要求本专业学生和教师具备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意识。比如,按照教育学专业对教师资格证及普通话证和教师考编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教育实习、教育实训、教育考察、教育见习等。除了基本的教育职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引导此专业的学生考取英语方面的等级证书,作为将来国际职业的重要依据,比如,翻译官、外交官等职业。另外还可以在校园内或者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设计教师、学生、校领导等相关角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踏入高职院校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对学生的教育职业与等级证书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可以开设职业等级证书方向指导课程,使学生对证书有个大致了解与学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按照现阶段教育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行业人才需要,分析研究含金量较高的能证书,把证书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充分实现课证融通的教学目标,培养综合性技能人才。尤其是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采取课程教学和职业等级证书相衔接的手段,供以学生足够的培训时间,做好证书考核的必要准备,真正达到1+X证书制度的目的[3]。

3.2專业课教师严于律己,严格把控考核关卡

针对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根据“1+X证书制度”改善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教学素质。首先,高职院校按照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等要求,打造一支力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育学专业的专任教师应保持在6人左右。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学历、年龄、知识储备和职称等,组建优秀教师团队,邀请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到高职院校讲学,或者对院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能力、业务能力、教学评价等。其次,高职院校融入德育的教学理念,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观念形成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应当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行为,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出题时,教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分别从课程内容、课程重难点以及学生日常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而在阅卷时教师必须遵照公平、公开、公正等全方位的体系,使学生严肃对待自己的能力。再次,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组建教育学研究小组,小组内各个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精心设计相关的课程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积极开展与学生相关的课外活动,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学相宜。最后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研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明确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与专业技术职称评价等,倒逼教师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4]。

3.3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课程考核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弥补自身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的不足。对于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全面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加大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资金的投入力度,为院校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其中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教学当中必备教具等。其次,高职院校必须为教育学专业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资源,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搜索工具和电子资源数据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考核要求、职业等级证书标准以及毕业审查评定等信息,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方案。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备考资料与相关教材,除了完善高职院校的试题库外,还应冲破传统教学束缚,积极探索研究创新性的网络平台。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计算机高端技术型人才或者网络机构,来设计属于高职院校自己的课程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稳定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此来保证课证融通的实施[5]。

3.4强化校企合作,致力于构建课证融通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具备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高职院校必须按照“1+X证书制度”与市场需要,重新编制课证融通方面的教材,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定要求,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建立满足教育学专业的实训中心、职业规划培养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同教育行政企业、中小学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和各大企业制定考核与培训计划,使学生对企业岗位有所认识与了解,增强其适应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即高职院校自己设立一个专门的学业导师,在学生实习单位在设置一位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前期安排与后期跟踪的一条龙服务,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这样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对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准确把握,同时掌握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比如,高职院校应当在教育学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多角度的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全面收集学生的想法与建议,从咨询组织、社区服务站、学院、国家政协会、政府教育部、传媒企业与文化组织等教育职业方面进行考虑,使教学资源和院校培养成果有效转化,从而提升考核培训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历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几率[6]。

3.5对教学考核评价模式进行变革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变革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增加职业技能证书与实践能力在期末考试评价中的比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比如,高职院校针对已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同时学生达到课程学分的要求,高职院校就依照技能证书的等级及职业培训评定,对学生学习的课程进行加分鼓励,提升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推行的“课证融通”尚存在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有权利亦有义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对此,分别从运用课堂教学与专业等级证书相结合、对专业课教师严于律己、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方面出发,展开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提升,并且能够真正的构建课证融通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露.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研究[J].现代交际,2021(19):23-26.

[2]張颜.“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36):15-16.

[3]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37(12):47-51.

[4]陈丽.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房地产世界,2021(24):48-50.

[5]苟志霞,李莉.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初探——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1):82-84.

[6]王晓妮.“1+X”证书制度下工程管理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8):54-57.

作者简介:景华(1988.11-),女,民族:汉,陕西渭南,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政策法学。

作者:景华 梁俊

上一篇:林业植物检疫研究论文下一篇:药理学临床医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