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经济学思考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为防范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理论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信息经济学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信息经济学思考论文 篇1: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摘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从经济学方面探讨了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学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真实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能使决策者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引起投资者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济实力下降。而目前,我国的经济界的现状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会计信息没有给决策者带来正确导向的原因,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当前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会计信息虚假及其原因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及“假账假算”都属于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当前企业信息虚假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不能充分兼顾到市场各个主体方在竞争中互惠互利,不能各方共同发展的利益,违背当前企业共同发展的契约的现象不断发生,旧的会计规范中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以往的被动式计划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压力,不断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应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不仅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还要兼顾企业的发展和规范经营,新的会计规范还亟待建立。

2.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未能合理调节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在这几大主体中税收的征缴是政府关心的问题,能否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是债权人重点所在,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为产权所有者所关心的利益所在,业绩能否增加能否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是经营者努力追求的利益,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追求提升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此可见各个主体的利益不同,便不可避免地不能合理调节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

3.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企业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目前我国的企业存在着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一方面不能及时地根据经营者所作的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另一方面约束制度还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我国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内部监督方面,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不能从内部牵制和复核来监督经营者,在外部监督方面,政府监督没有到位,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为了个人私利而偏袒下属单位,监督家长化,过于权威性,有时甚至鼓励或变相暗示造假,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4.企业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代理人成为了企业实际上的的“内部人”,而股东却相对地丧失了其相应的位置,因而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的情况便在股东和代理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存在的便是这种委托和代理关系,实际上委托方和代理方代表的是各自不同的利益,自然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委托人的意图和代理人的意图不可能完全重合,代理人为了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甚至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而欺骗委托人,这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使企业产权更为明确

企业要想取得市场法人资格就必须有明确的产权,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也必须有明确的产权。企业产权如果不明晰,企业违背了市场的规律而不能来实施正确的企业行为和决策,因而也就不能按照市场的需要来提供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只有界定明确的产权,才能让经营者不仅考虑到自己的效益,也能兼顾到所有者的效益,进而来促进资源的效率配置。

2.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

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和建立健全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规范体系是加强会计信息准确性不可或缺的工作,我们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和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参照,由政府来谨慎地制定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通过联合征求各方主体的意见和通过各方的讨论来制定和修订每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并通过实践对其进行论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变化迅速的经济业务。另外,政府机关也应通过具体的会计规则或法律来维护所制定准则的权威性,对那些通过不合理的手段操纵企业利润的企业进行严处,以此来消除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动机,进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

3.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强化契约关系和经济上的约束力

对于理顺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可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要强化企业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就要确保制定真实有效的合同,制定合同时合同各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差异和经营成果的不同来确定报酬,同时还要使企业中的个体严格地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这样有利于降低企业违法行为的经济效益,通过减少违法者的收入而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当然这就需要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不同的职能和作用来明确代理人和委托人的职责,加强反映和监督作用。(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邱敬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 白红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5期,P146.

[3] 房兴礼.经济学视角下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M].金融财会.2011年第14期,P140.

作者:张纪元

会计信息经济学思考论文 篇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经济学思考

[摘 要]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为防范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经济分析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李祥富 计惠芝

会计信息经济学思考论文 篇3:

会计信息披露观的经济学思考

[摘要] 目前,学术界对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两种观点:自愿性披露观和强制性披露观。虽然两种观点都有相应的经济学解释,但其实践可检验性并不很强。为此,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管制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自愿性披露强制性披露制度经济学

一、引言

目前,理论界对于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存在两种观点: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观和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观。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孰是孰非?本文通过分析两种观点的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发现两种观点的经济学解释都不尽完美,因此,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今各国采用的强制性披露方式给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二、两种会计信息披露观的经济学解释

1.自愿性披露观的经济学解释

(1)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根据代理理论,会计信息的提供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股东和管理层的报酬则会随着代理成本的上涨而减少。为了避免这部分损失,管理层和股东都有公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现代企业管理层披露会计信息的动机一方面是为了解脱自己的代理责任,避免自己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声誉受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管理层的当期收益,毕竟股东在考察管理层业绩时会计信息是一个主要的参考指标。

(2)信号传递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管理层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当管理层取得良好业绩时,就有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动机——这就是信号传递理论的主要思想。一旦投资者对管理层所经营的公司充满信心,该公司在融資方面便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投资者看重公司管理层的品质和经营业绩,管理层积极披露信息,是向外界表明自己诚信品质的绝佳手段。而随着资本市场买方市场的特征凸显,即便是运营不佳,公司也不得不迫于竞争压力主动公布会计信息以及其他对决策者具有参考价值的前瞻性信息,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成长的信心。

2.强制性披露观的经济学解释

(1)市场失灵理论。经济学家认为,当自由市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质量不同于假定的社会最佳量时,就会产生市场失灵;而通过政府管制可以使私人产出接近社会最佳量,从而改善社会福利。而市场各方如小股东和大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都会存在信息差异,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因此,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政府就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管制。

(2)会计信息的垄断性理论。垄断会导致不公平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各国政府一直鼓励公平竞争、限制垄断集团的形成。而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惟一提供者,如果不对其进行管制,就难免会出现会计信息定价过高,或会计信息的质量、含量不足等弊病。通过管制,可以促使企业提供质量较高、较充足的会计信息,也可以节约利益相关者为获取该项信息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3)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会计信息的规范理论认为,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而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和搭便车的行为,从而造成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节会计信息的供求,因此必须借助第三方(政府)加以干预(制定准则)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标准化。

三、两种观点的经济学解释的不足之处

尽管两种披露观都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解释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1.自愿性披露观的不足之处

虽然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自愿性披露产生的动因,但却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

首先,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问题。按照自愿性披露观的理论解释,企业披露信息的动因在于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以取得竞争优势。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经常会出现数量不足或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一般来讲,当企业本期盈利状况较好时,企业不仅会公布该信息,而且还会把未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也以一种乐观的预期传递给投资者,这就会产生会计信息过量问题。相反,如果企业在某方面出现问题,则会尽力隐瞒或用其他信息加以掩盖,从而导致信息供给量减少、信息质量不佳。换言之,这些经济理论只能解释企业披露“好信息”的动因,而无法解释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自愿披露其会计信息的动因。

其次,自愿性披露观认为,企业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整体效用。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很难将这种成本加以精确量化,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无人知晓。

最后,用竞争优势理论解释自愿性披露也有一些缺陷。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偏好于传递有利的会计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这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欺骗投资者,但从长期来看很难奏效,毕竟投资者具有记忆性,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长期受企业管理层的蒙蔽。竞争优势理论强调通过披露信息以获得公众信任,是建立在对追求长期利益的企业的研究上,而没有将那些追逐短期利益的企业纳入其解释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种理论的说服力。

2.强制性披露观的不足之处

首先,市场失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在市场各种作用的相互影响中,市场失灵是否真正存在尚不明确;而且,政府的管制并不是获得最佳量的会计信息、避免市场失灵的唯一途径,且这种管制带来的作用效果有多大也是无从考证。

其次,因为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而对其管制的解释也不完美。科学地讲,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特征。会计信息的私人物品性质体现在,当特定的投资者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会削弱其他投资者运用同一信息并从中获利的可能性和获利幅度。既然会计信息也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那么我们用公共物品理论来解释未免有些牵强。

最后,用垄断性来解释管制产生的根源同样有欠缺之处。垄断是一种市场失灵,既然企业是会计信息的垄断供应者,那么与个体投资者通过订立私人契约支付垄断价格相比,由社会要求强制性披露的信息获得成本要低得多。如果市场失灵理论的解释力都存在着缺陷,那么用垄断性来解释就会完美么?

四、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一种制度经济学上的解释

通过剖析目前的两种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经济学解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纰漏之处。那么,对于现今各国都采用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是否有更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呢?我们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寻求一些相对合理的解释。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变迁受以下变量的影响:(1)政府对该制度存在偏好,而该偏好能够给现有利益集团能够带来收益;(2)各利益方对该制度的接受程度;(3)能促进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4)在面对新的获利动机时,原有各集团的受益者和损失者的反映程度。因此可以认为,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强制性管制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例如,当信息的接受者处于弱势地位时,即使他们有要求企业管理层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愿望,这种愿望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同样他们的要求也唤不起有权利的第三方——政府的同情心。然而,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资本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寻找各种途径以获得资本。此时,拥有资本的银行和中小投资者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其要求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要求就不会在受到忽视;同时,企业为了避免承担过多成本,就会游说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规范化。而政府作为一个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复合体,只有当一项制度符合各方的利益、或者可以达到缓解外界环境压力的目的时,才会采纳该项制度。

现代公司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组织形式的主流,而这种组织形式赖以生存的条件便是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此各国政府都纷纷采取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规范资本市场的运作,为公司制度的顺利发展铺平道路——这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每个在位的政府都不会逆潮流而行,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中小投资者和其他弱势利益相关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提高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积极追随其他国家的发展步伐。因此,对政府而言,通过强制性规定促使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是实现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子晴 仲宏宇

上一篇:预应力技术建筑施工论文下一篇:农地私有可行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