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关系经济利益论文

2022-04-23

摘要:通过对财务舞弊的发生原因及社会危害的认识,我们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反舞弊的必要性。而避免财务舞弊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内部控制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沟通以及内部审计等方面加强企业舞弊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本文对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在财务舞弊中的具体应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成本控制关系经济利益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本控制关系经济利益论文 篇1:

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优越地位。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成本支出持续升高。为了改善国有企业的状况,促进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可谓是越来越重要。根据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调查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成本作为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其的管理力度是有关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创新成本管理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效率是其紧跟市场脚步的重要途径。由此,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是指公司为實现其目标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产品成本不再是企业唯一的成本,而是逐渐演变为行政成本、研究成本以及服务成本等。成本管理任务不仅包括执行简单的成本控制并降低成本,更需要重视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没有使用最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概念

最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有一系列科学管理任务,例如成本分析、成本确定和成本管理,力争用最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好的生产效果。经过调查,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具有最新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但是对该体系的应用不太熟练,以致效果不佳;有些仍然处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

(二)没有价值链分析

成本管理与价值链相同,都存在于经济活动的所有层面。最新的成本管理不是只包括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控制,同时也包括销售及售后过程的成本控制。价值链由公司各部门之间密切的关系构成,它会对业务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进行价值链的研究和总结,导致单方面的成本管理,并没有多大的成效。

(三)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效率低下

建立公司的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进行有效加强,据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但运行系统的效率不是很高,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实施制度,为了预算而预算,预算与公司的发展没有密切关系,缺乏客观性。

(四)库存管理系统不完善

加强库存管理在响应市场需求、确保正常生产和运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库存管理时,销售数量、货物到达周期、提前采购期、特殊季节性需求等均是需要注意的控制点。应该根据每个活动环节的特定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提前采购期由所售数量决定,货物到达时期又由采购任务所决定。完整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并优化需求和供应链管理。但是,由于某些公司对库存管理系统的建立并不重视,例如过度购买和积压产品,导致货物存放量太大,资金周转不及时,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成本,降低了经济利润。

(五)没有成本责任管理制度

若成本含义仅为产品生产管理成本,不仅使工作复杂化,而且谁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管理制度必须黑纸白字,准确落实,使职责和权利更加明确。通过成本责任管理制度来管理公司的成本,更快速、更有效地计算成本,发现有关缺陷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有法可依。当前,一些公司已经建立了成本责任管理制度,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和目的尚不清楚,根据调查,有85%左右的公司已经实施了成本责任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多少公司能完全实现其效果,说明在实施制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成本责任管理制度缺乏深入了解。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优越的竞争优势,有效增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更新成本管理的理念

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有必要及时更新公司管理理念和观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以客户为导向,并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国有企业可以逐步将传统成本核算发展为成本管理,并逐步从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采用战略成本管理

国有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管理分析,并从根本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战略成本管理模型,并运用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来合理分析造成成本变动的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反映国有企业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并通过提供决策支持来合理化和优化各种产品类型的结构,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环节应以公司产品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和发展过程,考虑适合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成本管理系统的过程中,相关领导者应该意识到,成本管理不仅与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有关,而且还与公司的研发和运营流程有关。为此,国有企业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适用法律法规,形成适合其企业的完整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后,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并能够随着市场的实际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成本管理体系。

(四)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

国有企业需要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业务运营中跨所有环节有效地实施成本管理。国有企业定期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所有成本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业务职能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使成本管理团队更加专业化。此外,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并根据实际成本管理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多渠道的培训,使国有企业可以组建一支优秀的成本管理专业队伍。

(五)优化完善成本监管机制

在国企运行期间,要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还要对各类运营活动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设计一整套完善的成本监控机制,才能够保证单位成本工作得以规范开展,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消耗,使单位运行成本降低,扩大公司的净利润空间。公司的高层领导要根据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来设计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优化设计现有监管机制,给各部门合理的分配工作职责和权限。在单位组建监督部门,设置监督岗,使各工作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

(六)单位的成本管理逐步由生产领域向整体价值链环节拓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因而,公司针对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一整套完善的产品价值链,根据公司内部发展环境竞争战略来实施更广泛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活动,为公司获得更大的成本降低空间,为客户提供优质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以扩大公司的市场规模。将单位的生产制造、研发、销售、运输、物流等环节进行集成,让成本控制人员站在价值链的角度上,去进行成本的优化,避免针对单一的生产经营环节降低成本,引起其他环节的运营费用激增。站在整个价值链角度,将公司内部成本控制内容从单位的内部运营逐步向外部延展,实现对客户售后服务等活动的成本管控。由单位的职工在一线的价值链环节,开展相应的管理控制,节约资金,降低材料的消耗、资源消耗。并且财务核算人员要清晰地去计算出每一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数据信息,以便开展后期的成本分析,为公司制定成本控制战略。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利益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越来越重要。建立预算系统、库存管理系统,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从而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珊,张璇.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 业,2018,(7):15-16.

[2]刘荣.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J].经济论壇,2017,(7):131-132.

[3]王蓓.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2016,(36):228-229.

[4]郑俊梅.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研究导 刊,2016,(33):109-110.

作者:张新蕾

成本控制关系经济利益论文 篇2: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及建议

摘要:通过对财务舞弊的发生原因及社会危害的认识,我们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反舞弊的必要性。而避免财务舞弊的发生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内部控制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沟通以及内部审计等方面加强企业舞弊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本文对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在财务舞弊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财务舞弊  内部控制

一、前言

财务舞弊是指一种造成会计信息扭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获得不正当利益为目的,违反真实性、可靠性原则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法律、制度、政策和监管规范。财务舞弊可以分为雇员舞弊(也指侵吞财产)和管理当局舞弊(也称欺诈性财务报告)两类,两者都能造成会计报表的失真,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行为人经济利益的流入和不良的动机,导致组织经济利益受损;后者则侧重指出财务的具体实施手段及参考依据的不正当,导致了最终体现的数据不真实、不合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逐利本质得到完全的释放和体现,各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发生频繁,公司的财务舞弊越来越受到包括投资者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研究财务舞弊和内部控制关系的过程中,虽然国内外学者存在诸多不同看法,但对于财务舞弊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持相同态度。在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出现过许多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对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分析及建议具有深远意义。

二、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关联方交易舞弊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关联交易是一种具有某种利益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转移货物、劳务等的交易行为。合理的关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同时大大节约了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关联交易发生的主体是特定的,没有公平竞争的环节,往往存在信息的闭塞不对称,使得关联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利益集团对公司的控制力或影响力人为地曲解交易条件,虚增利润,减少支出,或者转移利润,逃税漏税等,从而使得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对报表的直接使用者产生误导的,这便构成了关联方交易舞弊。

通常情况下,关联方交易舞弊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来往舞弊和费用分担舞弊等四种方式。关联方式舞弊层出不穷,使得监管当局以及投资者断定关联交易是否发生舞弊的重点监测点放在了交易的必要性和价格的公允性上。

(二)资产重组舞弊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对原来企业的资产负债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资产的存在状态进行调整、配置,也包含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许多公司改制上市时,集中将主要资产入股上市,当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时,由于集团公司的控股权力过大,或者控股集团在需要大量资金时,都倾向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募股、配股或者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获取名义上的利润。而上市公司一旦亏损,集团公司为了保证后续的经营运作,可能采取不公允的价值进行资产置换重组,虚增公司的收益,构成资产重组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政府援助舞弊

政府援助舞弊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地方政府的援助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政府补助有两种形式,即税收补助及财政补助。有时政府为了达到经济收益目标,多方扶持上市公司,给予其减免超过正常减免标准的税负。另外的情况是许多企业依据当地相关政策,取得虚假的政府援助,从而达到财务舞弊的目的。

综上所述,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繁多,大部分通过对收入、费用、具有时间性差异的科目及不正常的资产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舞弊达到欺骗外部使用者的目的。同时,这些舞弊行为会使企业得到一些不正当收入,扰乱企业正常的财务结构。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

财务舞弊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下几点:(1)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健全,各个阶层的目标不能达到统一一致,管理者与大股东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存在某些冲突,进而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2)内部控制设计不完善,执行失效。内部控制缺乏整体全局的把握协调,执行力度不到位,缺少事前防范的意识,轻视对人员、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导致控制成本收效甚小,形同虚设,成了形式主义。(3)外部审计不到位。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往往以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4)公司责权利失衡,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合理的激励体制和约束,使得个别从业人员不认真对待工作,或者有意造成舞弊行为的发生。

财务舞弊具有严重的危害。首先,财务舞弊造成了报表的不真实,直接导致了报表的使用者产生错误的判断,损害公司的利益。其次,财务舞弊破坏了经济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混乱。再次,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还会让公司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打击,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也会使得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最后,财务舞弊的利益诱惑可能会使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四、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内部控制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沟通以及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可以控制公司的整体运作治理情况。内部控制也是企业自我检查与自我监督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决策时行为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同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准确或者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运行失效,例如:负责比对信息的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理解其比对的真正目的,或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可能导致最终的信息失去意义;(2)由于存在多头领导或者霸权领导,从而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通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收入舞弊: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2)费用舞弊: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基于市场盈利水平或者增发融资等目的,人为调节费用摊提比例。(3)非经营性损益操纵:通过债务重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政府补贴等手段,控制公司的报表体现水平,达到财务失真,进而形成舞弊。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领域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素,只有真正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在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意义上有好多相似的地方,避免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即真实性与可靠性是相通的,有效的运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将有效预防和降低财务舞弊。了解企业的某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止或者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存在的重大错报,就能间接地了解企业是否可能存在财务舞弊。

五、内部控制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

要解决财务舞弊,根源在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根据不同的财务舞弊行为,企业应当依据各种舞弊行为的特征,采取多种方式的内部控制手段。

(一)对内部审计进行有效控制

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具有独立性的企业内部自我检查和评估的评价活动。它是一项为加强管理进行的内部经济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内部审计部门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行使职能的主要手段。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职责的部门,为达到及时纠正舞弊行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当制定定期的审查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应当在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并对董事会负责,从而对经营者进行独立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

(二)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控制

要想使内部控制起到最佳效果,首先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员工以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充分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方面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作为企业内部职工,不仅应当忠于职守,更应该互相监督,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舞弊行为。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内部员工,同时作为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与被控制对象,二者的观念、意识都对内部控制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地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改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总经理负责制模式,总经理承担主要的责任与权力,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很大程度上依附总经理的意志,在工作的范围及深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弱化,将会产生不可控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更好地管控财务管理者及参与者,同时需要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会计的核算制度,做到规范的决策程序和事前控制。

(四)加强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分工合作关系

公司各个部门代表着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应该具有既独立又约束的经济活动关系。每个经济业务的运行必须经过不同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都应相互检验、相互监督,使得业务在每一次流程运行中都受到多个环节的检验,即使出现问题也能迅速确定问题所在,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舞弊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倩雪.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及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2.程安林,梁芬莲.舞弊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行为模式的转换[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

作者:李承志

成本控制关系经济利益论文 篇3:

发展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发展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这表明,企业内部管理者在采取激进度较大的战略时,应建立在内部控制有效性足够高的基础上。研究结论对于企业正确处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发展战略激进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战略激进度 内部控制有效性 正U型

一、引言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中明确地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看作是企业内部控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2010年,我国又将“发展战略”作为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一颁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专门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指引。可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控制关系多么密切。那么,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具体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增加发展战略的激进度必须建立在什么程度的内控有效性基础上?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具有缺陷的公司,企业面临的风险大(Ashbaugh- Skaife etal.2009)。企业的任何重大经营决策的实现过程,都应该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活动。否则一旦偏离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意味着存在潜在的企业风险。从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对相关决策所带来风险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降低企业风险(戴文涛、纳鹏杰和马超,2014)。MeyerandRowan(1977)和DiMaggioandPowell(1983)等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成熟,行业内自然地会形成一种“默认的”战略模式。由此可见,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王桂莲,2005)。与行业主流趋势保持一致虽使企业获得了合法性,但也只能获得与行业平均水平相近的绩效(Tanget al,2011)。因此,企业为了实现高于同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与同行业差异性较大的战略。

所以,我们提出假设: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U型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初始总样本,剔除ST,*ST的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符合研究要求的有4027个样本,本模型所需要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巨潮咨询网(www.cninfo.com.cn)、内部控制指数来源于迪博数据库,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7和STATA12.0。

(二)变量定義

战略激进度(DS)、内部控制有效性(ICEI),代理成本(DL),创新程度(CX),第一大股东控制力(STCE),现金比率(XJBL),资产专用性(ZCZY),公司成长性(GROWTH),净资产收益率(JZCL)

(三)模型设计

本文运用STATA12.0软件,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战略激进度之间相关性。由于霍斯曼检验结果p=0.0000,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DS=C+γ1ICEI+γ2ICEI2+γ3DL+γ4CX+γ5STEC+γ6YEAR2+ γ7XJBL+γ8ZCZY+γ9GROWTH+γ10JZCL+ε

其中,C是截距,γ1-γ10是待估参数,ε是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回归分析

表1 回归结果分析

注:***、**和*分别表示1%、5%、10%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

由上表可知,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战略差异度两者间的方程关系式:DS=0.001884ICEI2-0.018911 ICEI+0.329456

平衡点坐标为(5.018737,0.282002)。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是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战略激进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较高的发展战略激进度需要有足够有效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作支撑,因此,上市公司要想提高其发展战略激进度,必须首先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指数只有达到501.87以上,才能为发展战略激进度的提高作支撑。

二是企业的战略激进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水平仅仅是为战略差异度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内部基础。

作者简介:张小芳,女,汉族,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理论与实务;马瑜璠,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理论与实务。

作者:张小芳 马瑜璠

上一篇:知识经济成本会计管理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信函语篇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