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导向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基础性的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及人口规模的红利,过去化工行业都是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相应的化工企业也都采取粗犷、激进,以野蛮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投入规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规则导向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规则导向经济管理论文 篇1:

会计准则的理性思考:职业判断力与会计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和执行,对会计事项尤其是创新型的事项,会计处理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加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本文认为,本科会计教育必须顺时应势地进行改革,要完善教育目标,加强理论教学,改变以往“重实务、轻理论”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准则体 系职业判断力 本科会计教学 会计理论

我国正在推广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原有准则进行了多方面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准则制定模式由原来详细具体的“规则导向模式”改变为“原则导向模式”,使得会计信息确认与计量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的权利、职业判断的空间加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职业判断力。本文拟探讨本科会计教育如何响应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一、企业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力的影响

教育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本科会计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应如此。现行本科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实务处理为主,理论分析为辅;教学方法是教师孤立地传授单学科的会计专业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导致学生过分注重实务操作,并未真正掌握会计的基本理念和精髓,更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的高度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影响了职业判断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规则导向模式,强调会计准则的规则化、详尽化。但因为力图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详述每种假定情形下恰当的会计处理,使得任何情况下所适用的会计方法都是确定的。这种准则存在众多的例外事项、界限检验和准则指南,反而有利于通过形式上将交易和事项设计在界限以内或近似来规避准则。另一种是原则(目标)导向模式,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强调某项业务的会计处理应达到的目标,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形式,这样可以促使财务报告的编制者更加关注会计主体活动的内在性质,更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反映会计原则的意图。以原则导向制定的会计准则从会计理论和概念框架出发,对具体事项的处理仅进行原则性的解释和说明,尽量减少解释和指南的数量。这种模式要求报表编制者和审计人员按照宽泛的准则处理具体事项时进行大量判断,并为判断提供充分依据,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水平,否则会出现会计人员由于不恰当的职业判断导致严重经济后果的情况。因此,在原则(目标)导向制定模式下,会计人员常困惑于“职业判断”,使得准则的执行和落实程度不足。

(二)财务报告目标改变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义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一目标既要求决策有用又要求反映受托责任,与原准则中将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首要目标有着显著区别,顺应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定位。与此相适应,在财务报告目标层次下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基本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如为了配合财务报告的目标,特别强调相关性的质量要求,关注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启用了综合的计量模式;“交易观”的收益理念修改为“综合收益观”理念,所得税费用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这些改革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准确而熟练地掌握会计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掌握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和精髓。

(三)采用价值为基础计量模式的影响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质量要求,我国会计准则认可了企业对外投资等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在可靠性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现值等以价值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并做出了多项与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甚至将某些对未来的估计包含在财务报表中。如部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处理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多项处理中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应用;存货期末计量时的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这些以价值为基础计量模式的采用,可以大为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新会计准则体系虽然在上市公司已经实现了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但由于新准则体系在不确定性事项处理的改变,使得会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力方面受到很大挑战,出现了类似“新会计准则理解有误,数家上市公司业绩出错”的现象。

二、基于提升职业判断力的会计本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本科教育是会计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本科教育阶段是人的素质、能力、意志和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会计人才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只有本科阶段经过严格训练和良好熏陶的人才,才更有可能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尤其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培养和提升职业判断力,塑造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是本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完善会计教育目标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在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环境,运用其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告编制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在实施原则导向模式的会计准则条件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职业判断本身就是专业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正确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会计行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领域。对本科会计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理应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经济全球化使得会计事务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并呈现本土化经营趋势,并且随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使实务界亟需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熟练会计技术和广阔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这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事业发展平台,同时也对会计教育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的决策、管理技能,使之成为能担负重任的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与前一阶段的会计教育目标相比,由于本科教育是一定程度的通才教育,其目标定位是培养会计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广度上有所拓展、深度上有所提高。但这种目标定位与达到具有国际视野的,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首先应立足于社会需求的这一基础,其次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来确定。应当注意的是,大学本科是介于专科生与研究生层次之间的学历教育,是奠定理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阶段,既不能定位过高,也不能仅定位于实务操作层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素质整体水平下降;而毕业生步入社会时必须具备的理论水平和通用知识,随着“原则导向”模式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充,这一“下降”与“扩充”的趋势使得教育目标定位困难。大学本科生源来自于从未接触社会实际的高中毕业生,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只能是在具

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的前提上,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养成,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义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汤湘希,2002)。结合我国国情和本科教育阶段特点,可以将会计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应该注重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等高水平的实务处理能力。其中要特别强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不断更新学习,充分理解和掌握快频率、大幅度变化的会计准则,以适应日益创新和复杂职业判断的需要,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

(二)改革会计教学内容 改革会计教学内容,是适应新会计准则要求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基础。

(1)现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目的,教学内容必须有较大改革。目前,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是按会计职能划分为初、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会计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符合会计学知识体系结构,消除了课程间的重复,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仅就课程体系来看比较合理,但就初、中、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会计实务操作。除个别著名高校的教材外,大部分本科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都是以各会计要素项目的顺序,依据具体准则的规定,介绍如何进行实务操作即编制会计分录,关注的是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中隐含的基本理论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新准则体系较之以往更加完善。但是对于宽泛的规定以及必将涌现的创新事项,如果不能掌握准则中蕴含的会计基本理念和精髓,不会举一反三,仍然会出现会计改革后的教师疲于应付增补教材内容、学生疲于应付更新会计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二是孤立地传授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职业判断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具备会计学科扎实的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复杂且不断更新的交易和事项做出合理、可靠的职业判断。现状却是:会计教学内容安排上仍然强调专业领域的纵向结构,缺乏跨学科的横向结构。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会计与相关学科的交融,使得学生不能在整个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高度理解、掌握会计准则,难以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这将成为有效贯彻执行新准则的软肋。三是各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缺乏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教育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会计作为特殊的行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地做出职业判断。现行设置的各门会计课程均未涉及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内容,因此这方面有待加强。

(2)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教学内容以理论为导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如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有“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之分一样,会计教学内容也有以实务为导向和以理论为导向之分。“原则导向”制定的准则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特别是面对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时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大,可在备选政策或方法中选择。在这种形势下,会计教学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导向而应以理论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较强分析判断力的会计人才。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来看,会计人员中本科毕业生将占更大比例,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本科阶段系统的课程设置、紧凑的教学节奏等其他教学层次不具备的优势,将原来在研究生层次才有较多涉及的会计理论,适当安排到本科教学当中,由浅入深地结合会计实务加以介绍,将讲授的重点由实务处理转到对理论的阐释。在现行课程设置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应适当借鉴西方会计教材内容,注重阐释会计事项的内在联系、本质和定义,侧重于研究指导会计实务操作的理论思想而非会计实务本身,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新会计准则模式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务处理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可行的。首先,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内涵包括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部分,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多了“记录”环节,即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及其科目的解释,其中详细地规范了科目设置及其如何使用。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附录这一工具,解决实务处理的问题,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掌握基本理念。只有会计理论基础扎实,才能领会和掌握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精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会计现象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校内外实习进行实务技能训练。校内实习是逐层递进的,包括初级会计课程后单课程的手工模拟实习、中级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的多课程综合模拟实习,甚至还有综合多学科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习。各个学习阶段、各种模拟环境下对实务处理的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所学理论与实际存在的问题相关联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判断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益处。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间渗透、协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会计行业已成为知识高度密集型的领域。高素质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还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财税学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本专业和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职业判断能力。传统的会计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忽视相关学科理论的渗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传统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应变和创新能力匾乏,职业判断能力弱等缺陷已经显露,难以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强调专业领域的纵向结构、缺乏跨学科的横向结构,过分偏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如何实现教学内容学科间的渗透与协作是会计教学内容面临的另一重要课题。会计学科虽然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受客观环境影响会涉及其他学科许多理论,如经济学的综合收益理论、金融学的资本市场运行理论以及国际商法规范等。特别是会计学隶属于管理学学科,其理论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虽然目前本科层次已经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但由于只是孤立地讲授课,并没有很好地注重其间的理论关系、逻辑关系,学生并不能运用于指导会计理论或者实务处理。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到顷各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会计教学的理论导向能够真正到位,使学生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学习会计,达到以理论为导向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学目的等。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有效保障。会计职业判断既是技术性的工作,也是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其过程始终蕴含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与公允列报等多种矛盾的博弈,其结果不仅受限于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还会受到个人价值观、职业道德水平的制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是:首先,树立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会计教学

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职业判断的意识,培养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摒弃原来遇到问题直接从有关规定中寻找具体处理方法的习惯。在学习专业知识内容时,结合涉及到的备选政策、方法等加以介绍,让学生做出判断、决策,用不同的判断结果证明职业判断给各相关利益人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明确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的树立是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其次,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否具有高尚的价值观是职业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会计是一项特殊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会计准则的未来贯彻和执行者,但目前本科会计教学中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计教育不能只是传授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包含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人的其他道德品质一样,不可能自动养成,必须加以具体启发和引导,进行在校和后续持久的宣传和教育。因此既要系统讲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也要分散地在实务处理或案例中,在启发引导,分析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分析实际操作者的心理动机和职业操守等问题。虽然本科生设置公共的“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学生反映如果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会有更大的收益和学习积极性。

(3)两种有效的配合方法 经过实践,笔者采用了课堂教师利用热点案例引导、组织和讲解基本理论,学生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的方法,对培养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取到了较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具体来讲:一是以会计热点问题的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如以出口企业和对反倾销、企业所得税、金融资产、企业合并和财务报表的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相关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质趋同的新准则规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在一定会计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发挥准确、正确的职业判断。以实际问题——理论分析——职业判断——处理实务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改变目前“实务处理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的职责是引导、组织以及相关理论疑难点的讲解,学生在做好预习的前提下,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总结发言或者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和文字综合等方面得到训练和培养,对其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到很好作用。二是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大平台上,建立企业会计准则自主学习网络课程,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中包含大量会计理论的介绍、新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经济热点问题的案例以及“四大”会计公司研究报告等等扩展资源,使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准则的精髓和理念以及具体操作规定,了解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适应我国会计改革完善的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特殊教学方式的开展对可持续性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编辑 刘 姗)

作者:陈 菂

规则导向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化工中的经济管理问题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基础性的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及人口规模的红利,过去化工行业都是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相应的化工企业也都采取粗犷、激进,以野蛮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投入规模。而随着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各方面红利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想要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势必要求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而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中,经济管理关系到了企业资金周转及安全,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生命线。因此,势必要对当前化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本文针对化工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实际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化工;改革;经济管理;

1引言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基础性的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为化工行业是在社会行业链的基础层,为其他例如汽车、重工机械等行业提供最基础的能源供应,为其发展奠定稳定、高质量的外部环境。因此,化工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高速发展,甚至对于一些能源密集型行业是决定其行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我国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化工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受到了改革开放这一政策红利,以及我国规模巨大的人口和市场红利。由于这两大方面的原因,过去化工行业中众多企业都是采取一种粗犷、激进和开拓性为主的发展模式。这一经营管理模式是特殊大环境背景所催生出的具有时代性的管理模式,只适用于当时那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但到了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发展初期所特有的优势已经基本被用完。化工企业已经没有一个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大环境。此外,就因为整个行业、市场日渐饱和,适合开拓的“荒地”已经不多,企业要想继续做大自己的蛋糕,只能把目光转到已有的领域与方向中,那就势必会导致各化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产品、成本和利润的市场化竞争。要想和同行抢一个饭碗,甚至是抢部分企业的饭碗,就必须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或者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和利润。因此,以前那种粗犷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当前市场化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真因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深入的改革。而在经营管理改革中,经济管理的改革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因为经济管理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钱袋子,为企业的周转、经济安全等方面奠定基础。所以,针对当前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去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2目前化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化工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化工企业中,经济管理存在的一种严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企业仍然在沿用以前那种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这一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受到了传统体制的影响。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很多大型的化工企业都是国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充分享受到了國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在企业产业规模、财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势必会导致整个企业随着几十年“发展、利润唾手可得”的发展过于轻松的影响,企业的理念和核心文化根深蒂固。因此在新时期的市场化竞争中,虽然各个企业都意识到了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不适合市场化背景,但是要么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到形式的严峻性,要么就是传统落后的经营理念太过积重难返,导致大部分化工企业还是采取的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来指企业导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改革。这一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就会导致当前化工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规范、较为随意,容易导致管理混乱,执行力度不够,经济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人力财力的问题。

2.2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在过去那种市场飞速扩张的大背景下,都是产品生产出来不愁销路,扩大生产能力就能立马得到应有的利润增长,几乎没有发展的问题。因此,在这种背景和“野蛮开拓式”的经营模式下,化工企业根本无需去过分关注经济管理上的问题,也就导致了化工企业不会去重视经济管理工作。企业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那么经济管理相关人员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企业中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不高。而这些专业素养不高的管理人员,势必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化经济对于化工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高要求。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达不到其实际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那么就会导致经济管理日常工作和改革无法顺利推进。这些人员对市场不敏感,对经济管理的专业认知不到位,导致企业对经济进行的分层管控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总体的经济管控决策与实际情况出现一定的偏差。企业的经济管理改革也无法真正体现市场化经济的要求,无法将改革落到实处。

2.3经济管理的体制和体系不健全

由于过去大环境以及化工企业发展的特殊原因,导致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事机构臃肿、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陈旧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化工企业采用的仍旧是过去那种粗犷、“野蛮扩张”的经营管理体制,过分重视和追求生产规模、投资规模等规模上的成果。而经济管理体系也较为单一、落后,大多采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模式,对企业的产品、市场等因素不够重视。并且,现有的体系还存在着职能间信息沟通不畅、经济决策流程繁琐不准确、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这些陈旧、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体系,使得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成本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并且直接拖累了企业的改革发展速度。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体系的不健全,还会导致矫枉过正,经济管理改革过分重视成果、进度以及效益,而忽略了改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济稳定性。

3有效改进化工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树立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经济管理理念

任何事物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措施也不是在任何时刻都是科学合理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他所处的行业、社会、国家乃至国际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工企业要想持续高效发展,对不同时间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发展趋势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在时刻掌握大环境的动态的基础上,企业要对其进行分析,明确大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管理的改进方向。而在关注大环境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改革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形势,要具备大局观和战略统筹思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改革确定方向。因此,化工企业要想保持和提升现有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建立一种与时俱进、时刻提升的核心思想理念,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培养他们不断内省自我,不断自我提升的思想和习惯。

3.2加强专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

针对当前化工企业中专业经济管理人员素养不足以胜任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和迫在眉睫的经济管理改革这一问题,企业首先对经济管理工作表示出足够的重视,在新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招聘过程中进行全面、深入和严格的考核,确保引入的都是高素专业人才。并通过一定的物质上的倾斜来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除了对后续引进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根源上严把能力关卡。对于现有的经济管理人员来说,企业要及时对其进行思想的教导和专业能力的培训锻炼。公司要建立鼓励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规则制度,建立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维度的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经济管理^员的自我学习提升意识和动力。而在进行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时,公司也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考核,确保选择出来的经济管理人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管理日常和改革工作。

3.3改革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

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已经明显不满足当前多变、激烈的市场化竞争。针对多數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不合理、经济管理制度不理想的问题,企业首先要根据当前的市场化竞争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现况,完善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明确工作分工与职责边界,确保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负责人或部门,减少各部门之间因责任分工而相互扯皮推诿。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还能够明确每个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从而在岗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职责去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和提升自我。这样完善组织机构,就会显著提高化工企业经济管理日常工作和改革的效率。此外,要想切实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成效,要建立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如此首先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管理制度的问题而导致的经济管理混乱的问题,凡是做到有据可依。其次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而在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企业要对行业大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有清楚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借鉴同行业、相关行业优秀的管理制度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

5总结

随着我国的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市场空间逐渐趋于饱和,化工企业以前那种粗犷、低效能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当前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竞争和企业发展要求,发展和形成一套科学、先进的经济管理办法是化工企业迫在眉睫的管理改革需求。针对当前化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陈旧和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应该从建立与时俱进的改革理念、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以及创建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人手,为化工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丁小伟

规则导向经济管理论文 篇3:

浅析经济管理职能对地方审计意义

摘 要:如何将政府经济管理的导向性和地方审计的监督性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本篇文章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地方审计之间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联系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旨在响应党的十八大的伟大号召,找到更加和谐、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市场经济 职能 审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和问题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所表现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地方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市场导向作用

在我国深化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缺乏稳定性,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经济的阻挠,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出现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而这直接就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也会导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资源不合理配置。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引导,我国的经济市场就会越来越混乱,发展方向也会越来越复杂,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破坏我国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也极容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金融狙击的对象。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市场导向就像是一面旗帜,给我国这艘经济大船指引向理想的方向。

1.2、宏观调控作用

虽然市场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但是也有市场失灵的情况。特别是当各经济体在遇到经济利益的纷争时,就会不惜破坏市场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失衡等。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如果没有一个外界的强制力对其加以约束而任由其发展时,将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我国的经济将会成为一潭死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就特别重要,当市场失灵时,借助于政府的力量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进行调节,可以有效的弥补市场失灵所带来的危害,也能将经济的发展引导向指定的方向,有效的避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损失。

1.3、市场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出现非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如某些经济体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的,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对其他经济体进行围追堵截,甚至严重伤害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愈演愈烈,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通过加强立法,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市场加以规范,制定一系列的市场活动规则,就能有效的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2、地方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监督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放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习总书记将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治理上。之前高速的经济发展值得我们欣慰,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状态,市场主体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缺乏一定的市场性,而且政企不分开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由于企业具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在管理方面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难度,有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寻租行为频发。其次,在我国‘走出去’的背景下,政府为了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许多企业为了得到这些优惠,虚报信息,以次充好,不仅迷惑了政府,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错觉。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不惜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超标排污,非法经营,不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也使我国的资源更加紧张,更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地方审计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有效的将审计对象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使社会的资源配置、资源利用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

2.2、反馈性

地方审计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将审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政府,使政府对前一段工作有所总结,并做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地方审计根据审计对象的现实情况,将审计对象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审计对象的各项指标和问题做出客观的评价,揭露审计对象管理过程或者经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和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和财政的管理水平,以及及时的将市场信息反馈给政府,使政府及时的对政策进行调整,推动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带动我国这艘经济大船。

3、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对地方审计的意义

3.1、经济管理职能给地方审计提供了审计对象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经济体,在政府实现其导向作用时,往往会从经济体的本身进行分类。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自然应该成为审计机关的重点对象。因此,在政府的导向性背景下,给地方审计提供了大量的审计对象。

3.2、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地方审计工作的出发点

地方审计工作就是为了检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政府,使政府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下一步的调整或决策。地方审计机关虽然没有管理职能,与其他单位没有利益关系,是一个单独的为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服务的一个部门,因此,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是地方审计工作的出发点。

4、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给地方审计做出了方向指导

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政策指向性,政府所出台的很多政策与法律法规都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例如进出口退税政策就是我国为了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而采取的一种优惠政策。因此,当地方审计机关对这些企业进行审计时,就具有了很明确的政策导向。

4.1、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地方审计相辅相成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地方审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地方审计,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法了解市场行情,看不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所在,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就无法完成对下一步的经济部署。地方审计如果离开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就没有了服务的对象,由于它不具备管理的职能,对市场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5、总结

在我国经济这艘大船的行进过程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与地方审计相辅相成,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作为出发点和航向标,地方审计则作为一个个水手,检验着经济大船的各个方面,向着繁荣经济起航。

参考文献:

[1]何本魁.应强化地方审计的经济管理职能[J].财会月刊,2005,7(5):61

[2]王静婷.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选题的思考[J].科技世界,2013,9(26):406

[3]张鹏飞.浅谈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对策[J].商情,2014,9(6):63

作者:欧阳小慧

上一篇:广电宽带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