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2-04-24

课堂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是育人。但是,在绝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再催着学生努力取得好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也都以此为标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1:

谈情智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思想品德作为融合思想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综合课程,其课堂教学需要对传统课堂存在的生命、思维以及体验缺失等情况进行规避,积极推动将具有生本性、生长性和生动性的情智课堂融于思品教学当中。教师先就思想品德课堂现状展开探析,而后对推动情智课堂开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优化课堂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92

情智课堂指的是教师利用自身情感、智慧等构造出情智较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情感更富积极性,促使其内在智慧得到充分唤醒与发展的课堂。情智课堂与情感课堂存有差异,其不单单关注情感领域;也并非智慧课堂,不只对理性智慧进行关注,而是对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与转化,从而实现情智和谐、共生的目标。
一、思想品德课堂现状探析

(一)教材内容部分无法契合生活实际

小学思想品德课通常因教材所限,教师只能沿袭旧式教学思路,使得思想品德课模式变得陈旧和固定,学生思维无法得到解放。随着新课改进程愈加深入,课改后教材虽然能够给予课堂更多翔实的内容,但并非所有内容均契合学生实际,部分教材仍旧无法对真实生活加以反映。比如,思想品德课需要引导学生做到和邻里融洽相处,但部分城里学生甚至都不知晓隔壁住的是谁,也便无法谈及和睦相处。此外,思想品德课需要学生来遵守公共秩序,但我们会目睹很多学生需要与大人挤公交,若没有挤上便可能很难准时回家……

(二)思想品德课未能得到深切关注

过去小学思想品德课很少配有专任教师,通常由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兼任,教师除了准备自身专任课程外,还要上思想品德课甚至是体育课,很难保持精力于思想品德课堂。此外,部分学生仍旧以考试为上,将思想品德课视作可有可无的副课,因此教师也便无法用心教学,课堂上多是机械地进行部分道德观点的简单灌输。学生仅能对书本观点盲目接受,并不会做到主动求索,部分学生甚至是表面接受但是实际排斥,导致课堂效率无法与预期契合。
二、推动情智课堂融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促使知识融于情境,启迪情智

学生兴趣通常起源于情境,也是探索发现的重要沃土。学生通常可借助情境来提取信息并发现问题。例如,若将10克盐放于面前,那么我们很难下咽,但是将其置于美食当中,便可在享受佳肴时吸收盐分。促使知识融于情境当中,就像美食对于盐一样,只有知识融于情境才可展示其活力与价值,为学生吸收夯实基础。

情境分类涵盖了熟悉且真实的场景,比如学生不熟但是能够对其探索欲进行激发的场景、虚拟情境以及含有较多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情感的情境。推动情智课堂融于思想品德教学,教师需要确保情境贴近学生,应以他们的知识、思维水准为基准来引导其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此外,情境创设还应做到贴近学科,必须确保情境紧扣内容,凸显出学科性质及其特点。最后,情境还应做到贴近生活,依靠情境创设来推动知识回归源泉,展现其活力,并由此来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激发。

(二)促使内容变得问题化,激发情智

促使内容变得问题化,也就是将教学内容设置为问题,并将学习过程向着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发展,借助问题来推动教学,做到以问激趣,并积极完善课堂氛围。教育本身便含有“唤醒”之意,教师必须依靠引导来对学生潜能进行唤醒,促使他们做到自我建构、教育和超越。

情智课堂需要教师将知识置于学生可达的位置,引导学生凭借努力来得到知识,并感悟努力的喜悦。教师应以学生实际为导向进行问题的设计,从多个维度和方面展开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书本、作业等来发现学习内容并将其向着问题转化。他们只有不断历经从质疑到解疑再到质疑的过程,才能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形成质疑以及习惯创造的优秀品质。

(三)促使课堂过程变得活动化,构建情智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必须置于活动当中,借助活动来呈现。活动需要涵盖内部、外部活动,前者指的是内在的心理与观念活动,涵盖了知、情、意三大层面;后者指的是实物性质的操作,例如各项实践活动。上述活动均可以对学生认知以及情感发展加以引导。而活动过程化主要是情智课堂需要推动教学过程向着学生活动化的过程进行转变,依靠学生外部、内部活动间存有的双向转化,来将其实践、观念活动加以融合,从而强化其学习能力与效率。

当然,推动情智课堂融于思想品德教学当中,还需要对师生互动加以关注。教师需要依靠相互间的交流、争辩等来做到深入交流,实现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互动,从而对学生思维加以激活,推动课堂向著思维碰撞发展。

总之,推动情智课堂融于思想品德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明确当前教学伴有的教材不契合实际、课程未能得到深切关注等问题,同时从知识融于情境、内容向着问题化转变以及课堂过程变得活动化等层面出发来推进课堂教学,在强化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发展夯实情感和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明华.思想品德情智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师,2015(22).

[2]张胜礼.情智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3]单晓红.新课标思想品德教材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3(1).

[4]于洪卿.“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罗天琼(1969.11— ),女,汉族,重庆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和品德教学。

作者:罗天琼

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2:

教书育人 智情和谐

课堂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是育人。但是,在绝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再催着学生努力取得好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也都以此为标准。这正是应试教育得以在我国发生、发展,最后导致高分低能、两级分化,一些高分学生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后依然会出现心理问题,一些学习成绩差、考不进大学的学生却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有两个倾向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是罹患精神类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一是青少年犯罪人数持续增加。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育的问题,因为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没有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我们的不少学生的确是在学习的痛苦中挣扎。这是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教研员时看到的问题,也是我研究“I+E教学法”的主要动因。

一、“I+E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I+E教学法”中的I代表IQ(Intelli-gent Quotient智商),E代表EQ(Emotional Quotient情绪智商)。“I+E教学法”注重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情商,挖掘学生的深层潜能;主张把课堂教学的育人内涵和学科教学的外延有机结合,不仅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而且要使学科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体化,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速度育人的目的。

“I+E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突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我认为,任何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而学生的健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所谓思想健康,不仅是思想品德好,它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是能思会想、思维灵活。所谓心理健康,其核心价值是心智坚强。而所谓心智坚强,就是通过学科的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智力发展,成为聪明人,有坚定的自我发展目标,并有情注于其中的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支撑着自己去克服困难、面对挑战、快速调整、勇往直前,直至获取成功。“I+E教学法”主张利用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心智坚强的系统训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至今仍没有真正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周末补课,晚上熬夜,无休止的作业、试卷,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足够的运动,身体透支,熬得住的已是精疲力竭,熬不住的则厌学、弃学、沉迷游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I+E教学法”的“三智”“三情”理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形式和具体过程,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关键。教师“教”、学生“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任务。

上个世纪90年代,心智、脑与教育运动同时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兴起,这种运动联合起科学家与教育者的力量,旨在将生物学、认知科学与教育联结起来,进而加深我们对教与学的理解。国际上的这种倾向也影响到了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我的“I+E英语教学法”便是在吸收了这些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我國古代先贤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论,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丹尼尔·高尔曼的EQ(情绪智商)理论,对我的研究影响巨大。我在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的“智”和“情”的合力;这种合力,合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内动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取决于其内动力的强劲以及“智”与“情”的协调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便是激发学生的内动力,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智”和“情”的协调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实现自我优质教育和优质发展,从而成为现实意义的现代社会人。为此,我提出了“三智”和“三情”的理论。

所谓“三智”,包括智力、智能和智慧。我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智力,以增强其智能,适应其发展需要,并促使其大脑创造智慧。只有提高智力,才能增强智能;只有增强智能,才能创造智慧。“人类心智模型把脑看作学习和意识的核心。”Vidal称之为脑格的塑造。利用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心智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建立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脑格,成为一个聪明人,学生就能情注于学习。人类的智力活动,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分析力、归纳力、想象力等。每一门学科,都可以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以上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通过快速记词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英文单词和句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通过迁移母语教学中的象形词、会意词规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记英文单词的兴趣。如英文中的“bed(床)”这个单词很像一张床,“b”和“d”像床架,“e”像折叠好的被子;“museum(博物馆)”一词,前面的“m”和后面的“m”像博物馆的前门和后门,前面的“u”和后面的“u”分别像入口和出口,中间的“se”是“see(看)”——博物馆陈列的物品都是让大家看的。学生这样记单词记得快记得牢,而且记住了就忘不了,学英语的信心就上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学生能在初二拿到大学英语四级证书、高中拿下英语口译证书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不断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学有所成,对学习有信心。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智力,学习力会越来越强,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所谓“三情”,包括情绪、感情和情感。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上课的情绪,并努力调整好学生上课的情绪,使他们都在课堂教学中有良好的上课感觉,并因为有了这种良好的感觉而乐于学习,这样大家就能把课上好。美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情绪与认知的最大区别在于情绪具有动力性。通过具有“三感”——感知、感受和感悟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会对教师和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喜爱的感情,并不断加深这种感情,直至上升为一种持久的情感情意,并因此而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动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智”与“情”的良性互动,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以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关于学习的两个层次划分及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法宝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今后“会学”。学习是终生的事。从性质上来划分,我将学习划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计划性学习,是人不会学时向外人学习,我将其定义为学习的“必然王国”;第二个层次是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学习,我将其定义为学习的“自由王国”。

在学习的“必然王国”这个层次,人一般会遇到来自身体内外的学习障碍,如记忆力弱、理解力不强、懒惰、没有直接需求、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条件差和学习环境不好等不利于学习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人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牵制。但课堂教学正如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可以帮助人克服各种阻力的干扰,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向前,直至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呢?我的研究证明,教师必须掌握两大“法宝”,一是说法,二是教法。

所谓“说法”,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学生听课情绪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简明陈述、启发引导、点评激励等。教师的不同说法,甚至会决定教学的成败。学生上课不听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授课语言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教法有问题。教不得法,聪明的学生也会变傻。因为教不得法,会把学生带入学习的误区,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挫败;而学习挫败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原因。

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走向成功的人生。学生的学习哪里有问题、有困难,老师就要主动去研究它,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如我的学生在学英语时最怕记单词,我就研究了从学前到大学整个英语学习阶段记单词的不同方法,找到了一些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而且喜欢主动记单词的方法,“象形会意记词法”就是我为此目的而研究出来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英语老师,甚至一些记单词的图书都在用这种方法。如果我只是告诉学生要“多读多背多记”,把问题推给学生和家长,这根本解决不了学生记单词的具体问题。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应该立足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课后時间,我们应该还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或发展特长,或运动、休息。我一直反对有些学校把一些课堂教学任务“派”给家长,让家长签字来监督学生去完成,使学生和家长都成为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奴隶”。我到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的小学生放学很早,他们的课外活动是阅读、运动和休息。我在美国的图书馆曾亲眼看到一位小学生一次借了7本书,一时惊叹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之好、阅读量之大,而这也对我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I+E”教学法的三要素、24章法及基本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是时间、速度和量。“量”包括数量、质量和力量(“三量”)。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量和练习量,变化教学速度是基本条件,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是关键。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的认知过程从感知到内化,再到感悟,是一个物理的变化过程。

“I+E教学法”作为实现课堂教学育人内涵与学科外延高度统一的教学法体系,共包含24章法。24章法由24个“三”组成,如“三健康”“三智”“三情”“三感”等,这里不一一罗列。下面着重介绍“I+E”教学法的“1234”基本教学模式。

“1”是指“一分钟专项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分钟专项训练”,意在通过这个短、频、快的教学环节,培养教师的时间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运行的速度,同时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1”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要义是“快”,但最长不超过3分钟。要求所选择的训练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穿透力,直击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一分钟专项训练”可设置在课前,也可放在课中。“课前一分钟专项训练”可以由学生组织,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如语文学科可以设计分钟读生字词、成语、名言、拼音,数学学科可以设计分钟口算、笔算,英语学科可以设计分钟读词、记词、翻译等,用以渲染课堂气氛,有效巩固已学的学科知识。“课中一分钟专项训练”可有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如语文可强化难写的字,数学可强化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等。总之,进行“一分钟专项训练”,要求训练内容丰富、学生回答迅速,意在让学生在大量快速的练习中理解、消化知识,调整认识上的偏差,实现知识的内化。

“2”代表2个“三”,即“三感”和“三点”。“三感”,即感觉、感受、感悟,要求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感知课堂教学的内容、有“自己的感觉”,并乐在其中,以此达到“乐学激情”、有所感悟的效果。“三点”包括“三点化”“三点拨”“三点评”。“三点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为学生点化难点、点化智障、点化误解,使学生学习顺利,获得成功;“三点拨”要求教师为学生点拨思路、点拨方法、点拨亮点,使他们思路开阔、学习得法,并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三点评”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点评、适当点评、有效点评,促使学生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3”代表“三到位,上下齐动手”。“三到位”有“课前三到位”,即预备铃一响,书、笔和本子都要放到规定的位置;“课中三到位”,即三秒钟翻书到位、上课笔记到位和练习到位。“上下齐动手”是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候,学生也要同时在本子上记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代表四人小组。四人小组是“I+E教学法”课堂教学的组织编制,是将大班化小的教学模型。把大班变成小班,通过小组的互动、互帮、互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效助推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

好习惯是好品质的基础和保证。“I+E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着意培养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习惯,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构建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框架,进一步用好用活“I+E教学法”打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训练基本的反应和调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快速记忆力和理解力,实现“活学启智,乐学激情”的教学目标等打基础。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育人,全面育人,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教书育人,使学生智情和谐。

(责编 白聪敏)

作者:莫彦虹

情智课堂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3:

智慧课堂背景下提高民族师范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渗透到教育领域,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智慧课堂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以思政课为切入点,调查民族师范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析智慧课堂升师范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旨在阐述智慧课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优质师资同时提高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堂教学质量;路径

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各级各类学校响应教育政策的相关要求,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如何有效利用智慧课堂创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學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本文通过调查民族师范生思政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有效地提高思政课师范生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深受大数据时代的影响,教育发展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教育、智慧课堂、云课堂等成为当今教育界的流量话题。智慧课堂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智慧化环境中,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与课堂高度融合中开展生动高效而又智慧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比较、分析、改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的高效智慧课堂。[2]教育手段的变革与智慧教育的理念创新了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剖析智慧课堂背景下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智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这些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效是显著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同时,思政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3]文本通过调查、访谈,重新审视并整合了当前中学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落实不到位

第一,教师课堂教学始终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政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设定了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思维被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束缚;第二,技能目标在课堂教学上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习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知识技能”定位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这也导致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做到了“授人以鱼”。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流于形式。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虽然教师有明确的德育目标,但是由于课堂时间、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二)思政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

思政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不足体现在多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不充分、不合理的利用,例如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采用板书进行授课,课堂平平无奇,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部分教师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多种动画、PPT页面的元素过多,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效果往往事与愿违。二是教师缺乏教学机智。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此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还会面临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例如,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难题,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更好掌控课堂;再如,面对学生提出的无理问题,教师以呵斥等方式批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却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甚至还会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纪律进一步恶化、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等。三是课堂管理方法刻板生硬。很多教师表示课堂上采用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法,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因素较多,教师一时难以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调整,以及对课堂行为准则、课堂任务应用不到位,[4]导致课堂混乱,只能回归到强硬的教学管理方式,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低下。

(三)思政教师课堂评价语浅显单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以鼓励为主,通过调查发现,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只限于“回答得很好”、“非常好”、“真棒”等类似的宏观评价,却不能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机械性的评价在课堂上看似能够激起学生的一时的积极性,实际上,单一的言语,并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其次,“有评无价”的评价语言,并没有发挥其激励、导向、反馈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诊断性评价,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笼统评价,不给予更具体的评价,就学生而言,判断性的反馈不能为学生改善学习提供更多信息,只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改善。[5]因此,教师单一、枯燥的评价语言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消退,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三、师范生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政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如今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但在综合考评中相比与思想道德素质,更侧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6]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于学生的知识目标,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还未转变,看中的是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升学率问题,几乎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品质的养成;其次,老一辈教师已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思维,传统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虽然会根据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备课,但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会偏离方向进而让课堂回到传统授课模式。

(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技能缺失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方式的熟练化表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是由课堂环境、氛围、秩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多媒体设备的适当使用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课堂上教师适当的播放音频等方式,并注意观察教室的灯光、座位布局、等物理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挥环境对课堂管理的最大作用。然而多数教师往往会忽视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难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受到教学机智、教学实践经验多方面的影响,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由于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科学的管理课堂,处理课堂实际问题时会偏离民主型的课堂教学的轨道,倾向于粗暴型的课堂教學来管理课堂教学实际问题,造成教师管理技能的缺失。

(三)教师课堂评价认识不足,缺乏经验

课堂评价语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会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但往往会忽略课堂评价语言,其原因归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认为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简单的评判即可,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对发挥学生积极性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教师由于课堂评价技能的缺乏,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只会用泛泛的语言做出否定或肯定的评价,甚至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话可评;第三,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自身的知识涵养、语言表达技能的缺乏,课堂上面对的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不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环境运用不同的评价语,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智慧课堂背景下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不断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构建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智慧课堂背景下为传统的思政课堂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资源等,使得思政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探析智慧课堂与思政学科深度融合的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智慧理念

智慧课堂是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态,依据技术、环境的支持,通过智慧的教与学生智慧的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学生智慧的生成不仅需要智慧方法、智慧环境、智慧资源条件的支持还需要教学的主体。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改要求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中,教师最应该关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并恰如其分地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将核心素养下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融入到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7]使得教学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真正落实。其次,树立数据作为教学支撑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学经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课堂能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统计学生学习的情况,形成统计数据,便于教师分析学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地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最终生成学生的智慧。

(二)智慧管理课堂教学

智慧课堂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当前,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平台的利用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管理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将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智慧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筛选、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采取声音、文字、图片、视频、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走心率”;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平台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智慧选择教学方法。智慧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更具有多元性、丰富性、灵活性,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情进行实时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从而预防或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帮助教师管理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升评价技能,智慧优化评价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素养,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幽默性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推进器。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特点及个性差异修炼评价语言,使评价更具有准确性、针对性,而不是用固化单一的语言模板评价所有的学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评价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层面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以导向性评价语点拨学生的思维盲点或给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此外,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信息载体的数字化评价平台准确的掌握学生动态,精准的诊断学生情况,[8]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及角度的评价,评价结论也更客观、具体、准确。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档案,同时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通过智慧技术设计小游戏对学生进行奖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通过游戏互动增强师生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罗海燕 陈思莲

上一篇: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数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