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这一职业面临的危害类型,针对这些有害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研究防护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健康保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射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放射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职业防护的相关可行性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我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及各项操作技术进行职业防护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各科室护理人员易被针、锐器刺伤,不正确佩戴手套、口罩、防目镜,洗手不规范,对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意识淡薄等,通过规范培训有效地预防措施,可达到良好的职业防护。结论:护理职业防护中,应做到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认真执行各项防护措施,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

关键词:护士;职业防护;问题;措施

护士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责任与风险,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暴露感染的隐患,尤其是奋斗在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面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的生命而来不及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随着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化学药物、高技术应用等,各种现存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慢性的职业危害已经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群体,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在不断提高,从而使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加强各种职业防护措施,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1、存在的危险因素

1.1洗手不规范;按照院感规定,护理人员在为不同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操作时,都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但由于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工作量大,大部分护理人员尚未做到[1]。

1.2针、锐器物刺伤;护士每日的工作多数是各种的注射、静脉采血等损伤性操作,操作后将所有的污染物均放人弯盘,回治疗室后按污物的类别再次处理,常导致针头的刺伤,玻璃碎片划伤。操作者有伤口继续工作,暴露的机会就更多,若不慎与患者的血液、污染物品等接触,就存在暴露的危险。

1.3手套佩戴不规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发生手套破损、未立即洗手,及时更换手套,手部皮肤破损时,不能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黏膜,如必须接触,但又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2]。护理人员在消毒物品及接触化学消毒剂时,未戴手套进行有效保护。

1.4电离辐射:多见于放射科、介入导管中心,仪器的辐射,而长期的辐射导致身体的损伤[3]。

1.5化学性因素;化学药物主要通过护士在准备药物时由呼吸道吸人、皮肤接触直接吸收、污染后经口摄人等3种途径而进人护理人员体内,虽然每次接触药物的量不多,但日积月累可在体内蓄积,造成远期毒性作用[4]。

1.6不正确执行使用医疗防护设备;有些医院的防护医疗用品配备不齐,使护理人员对防护用品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的使用。

1.7噪音;经常被各种监护仪器、治疗仪器的噪音、病人的呻吟声,供应室压力灭菌等噪音干扰,长期在噪音下工作,可造成护理人员疲劳、影响护士的机体分泌系统功能,对护士的身体健康嗽到危害。

2、职业防护预防措施

2.1医院严格落实医护工作者在对每位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护士应遵守规范七步洗手法,提高规范洗手的依从性,规定医护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抹指甲油,待戒指、手镯。

2.2医院应从保护护理人员角度出发,改善护理基本设备、器材,在病房、治疗室提供洗手设施(洗手液、擦手纸)和一次性手套方便护士使用;在静脉穿刺室、治疗室及治疗车上配置

特殊的专门盛放利器的容器,用来放置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头皮针及其他穿刺针[5]。如有针头暴露在外,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尽量避免徒手分离针头,为不合作躁动不安的病人进行操作注射时,应共同协作完成,注射结束后禁止回套针帽,如需回套针帽,应徒手进行,预防刺伤。

2.3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工作中必须集中注意力,防止锐器损伤,是防止职业暴露伤害最重要的措施。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已知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必须加强防护,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必要的屏障作用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

2.4 护士在配置化学药物和消毒液前必须做好防护措施,穿长袖防渗透隔离衣,带帽子、手套、口罩、护目镜,操作结束后应擦拭操作台面,脱去手套后彻底清洗双手,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2.5 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医院应定期为在职的医护工作者进行定期检查,接种疫苗示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2.6 减少噪音,完善设备仪器,改变环境,对有异常噪音的仪器及时进行维修

2.7 从事放射介入工作的护士,必须加强放射防护的意识。首先導管室必须有完善的环境设施,其次,必须有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尽量减少放射线辐射暴露时间和机会。

2.8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 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在所有能暴露于血液,体液的过程中应戴手套,因戴手套可有效减少锐器伤手的血液接种量,把每一个针头都当成感染针头对待,纠正受伤后的侥幸心理,从思想上重视和配合锐器伤的处理,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6]。

3、结论

职业防护是一门新兴又迅速发展的专业,涉及学科较多,其中预防感染知识和防护措施是重要内容,护理部要制定职业防护计划。通过宣教、讲座、知识测验等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

特别要认真学习执行2000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还要取得医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添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利用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职业危险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护士是护理事业的主体,是护理改革的承担者,各级管理人员应爱护护士,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以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发挥护理工作在维持人类健康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村 . 医院感染管理血.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昱洁 .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

[3]张铁松.护士职业防护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中医药

[4]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5]草智玲 我院护理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医学文选,2005年2月,24卷

[6]于宏品 医院护士职业防护分析及相应对策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13 卷第1 期

作者:朱丽娟 万小云 叶益珍

放射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人员这一职业面临的危害类型,针对这些有害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研究防护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健康保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在职的2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选取的护理人员受到的职业危害相关信息,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使用问卷,总结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实施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受职业危害的情况,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受到的职业危害有锐器损伤、放射性损伤、肌肉损伤和经常接触消毒剂造成的伤害。根据问卷调查的信息显示: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职业危害发生了45次,平均每人受到职业危害2.25次;采取防护措施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发生职业危害的次数为15此,平均每人受到职业危害0.75次。在采取防护措施前、后,职业危害的人均次数差异明显(x2=32.29,p<0.05),且防護后的人均次数有显著降低。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工作中往往长期接触对身体有害的物品或危险器具,职业危害性较大,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也比较多,医院需要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为他们提供有安全保障的环境,并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职业危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因工作需要往往长期与对身体有害的器械或者物品接触,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手术室经常使用消毒剂对手术的器具和空气等进行消毒,还有为患者检查或者治疗的放射性光线等造成的辐射,都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有不利影响。此外,手术室的工作需要严格、细致,手术时要高度紧张,长时期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对心理健康也有影响,经常感到压力过大、疲惫压抑[1]。长此以往,对护理人员的身心都造成严重伤害。医院需要重视职业危害,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合理防范职业危害相关因素,降低对其身心造成的伤害程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在职的2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平均(35.13±5.26)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在2年至20年之间,平均(11.02±20.4)年,护龄小于5年的7例,护龄在7年至11年之间的5例,11年至20年之间的8例。所有患者是均取得职业资格证,无慢性病或者急性病。

1.2方法 对选取的20名护理人员进行半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工作情况、健康状态、家属的支持情况还有职业危害情况,其中职业危害的类别比较广泛,常见的有锐器造成的损伤、肌肉损伤的发生情况、放射线的接触程度以及消毒剂等腐蚀性物品的接触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放的20份问卷平均3年回收一次,共两次且全部回收。总结问卷上的信息得出,手术室职业危害的种类有锐器造成的损伤、放射性损伤、肌肉损伤和消毒剂造成的损伤。

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职业危害发生了45次,平均每人受到职业危害2.25次;采取防护措施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发生职业危害的次数为15次,平均每人受到职业危害0.75次。在采取防护措施前、后,职业危害的人均次数差异明显(x2=32.29,p<0.05),且防护后的人均次数有显著降低。见表1。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类型分析 3.1.1化学类损伤:为预防患者在手术中发生感染,手术室需要保持空气和手术器具的清洁,经常使用消毒剂对此进项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或者含氯消毒液。此外,手术需要使用的麻醉剂和抗肿瘤的药品等,这类药品的挥发性比较强,通过空气与护理人员暴露在外的皮肤或者黏膜组织接触,具有较强的致癌性或者引发畸形[2]。手术室人员与这些化学类物品接触,会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或者胸闷等症状,影响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3.1.2物理性损伤 物理性损伤主要有放射线的辐射造成的损伤、锐器损伤及肌肉损伤。放射线会影响人体植物神经的正常功能,是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伤害眼睛等器官[3]。男性如果长期接触放射线,会阻碍精子的生长。肌肉损伤的原因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相关,手术室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站立,而且要经常保持低头的姿势,精神紧张,长时期处于强度工作状态下且姿势长时间得不到调整,容易引发颈椎病、腰肌劳损或者下肢血栓等疾病。锐器损伤的主要危害是使护理人员的皮肤出现破损,手术室护理人员会经常接触各类患者的体液,这些体液中经常含有细菌或者病毒,容易传染给护理人员。

3.1.3其他因素危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并且接触的重伤和死亡患者比较多,也常常遇到医疗纠纷,精神状态长期过于紧张,而且手术室工作需要24消失轮班制,与人体自然的生物钟不相符,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不良影响。

3.2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策分析 首先,手术室需要经常使用尖锐、锋利的器具,接触各类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护理人员要佩戴好手套等,传递手术刀等器具时要递给医师刀柄,而且将刀锋向下,同时尽量避免患者的体液或者血液接触到皮肤[4]。其次接触放射性光线时,要对自身加强防护措施,比如穿上对放射线有阻碍功能的衣服,尽量较少近距离接触光线。对于化学性损伤,要注意勤换鞋帽,皮肤有损伤的护理人员不要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室内安装通风设备,将消毒剂或者麻醉剂等及时处理干净。对于肌肉损伤的预防,需要护理人员自我调节,比如护理人员每日行走和站立的时间较长,需要穿软底鞋减轻脚步的不适,平均4个小时左右就要休息一下,防止血液运行不畅或者出现腰肌劳损。

4结束语

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影响其身心健康,在工作中要注意防护和调节,重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减少工作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春娟.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8):169-170.

[2]孙玲玲.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医疗防护措施[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225-226.

[3]邢士苏.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7):344-345.

[4]彭欣茜.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18(1):46-49

作者:王慧 李英 顾兴响 王垒垒

放射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与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心理等方法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结果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安全减少危害。结论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必须加强防护措施,以便度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做好防护指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70

1.1物理性职业暴露原因①锐器及针刺伤:手术室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之一,而且还是手术刀片及其他锐利器械的损伤严重受害者,甚至出现电灼伤的危险。当受到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疾病的传播:比如皮肤、黏膜,感染约占80%,其中最多见的感染疾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②负重傷:手术室护士需协助医生摆手术体位。由于麻醉后患者会降低主动配合能力,造成护士的负重难度增大;由于患者在手术负性因素下,出现的急变率较高,搬动较重的东西较多,大量消耗体力,容易导致肌肉以及骨骼的损伤。手术中护士的工作活动范围受限,固步站立的时间较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明显比其他人群高[2]。③辐射伤:在手术进行时经常床头摄片、透视下穿刺、术中造影等操作,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的使用而受到损伤。在消毒灭菌中会出现紫外线眼炎或者皮炎。

1.2化学性职业暴露原因手术室工作中在清洗消毒大量的污物时,往往离不开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甲醛、过氧乙酸以及含氯消毒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均由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化学消毒剂中不正当的采取防护措施,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皮肤和呼吸道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导致职业病的发生。还有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各种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其中均含有铅等有害物品。环境空气中环氧乙烷的浓度超过2mg/m3,即可造成人员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进入人体血液后可以引起溶血反应,环氧乙烷在空气中容易引起爆。

1.3生物性职业暴露原因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体液以及多种微生物的几率较高;如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措施不严密,易引起微生物通过皮肤黏膜进入到人体内,最终引起相应的各种传染病的风险。

1.4自身知识的缺乏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身缺乏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保护,不重视安全防护意识,对传染途径和发生风险不加以防护,最终导致感染或者传染病的发生。2护理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的防护①加强锐器伤管理:对于锐器伤的安全操作规范熟练掌握。降低意外锐器伤的发生率。针刺伤的教育加强学习,以降低危险的工作行为,例如,禁止污染针头折弯、悬挂或者折断;手术刀、剪传递时,禁止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传递。锐器伤的处理流程熟练掌握:首先挤压伤口使用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使用2%碘酒或者75%乙醇消毒,最后包扎处理。报告相关科室,做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3]。②加强负重伤培训:脊背损伤导致护理人员健康的问题,而是造成脊背损伤的主要原因。在工作中弯腰、超时的站立静止是肌肉损伤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对护理人员搬运技巧加强培训,注意节力原则,掌握力学原理,能够合理搬运物体及患者,正确的工作姿势.减少运动功能的损害。

2.2化学性以及生物性的防护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熟练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时间、方法、化学消毒剂的作用以及毒副反应。在进行消毒使严格进行自身防护,可以带防护口罩,穿防护衣,减少直接与化学消毒剂直接接触的机会。在手术时严格遵守器械的使用操作流程,对与有传染病的患者要佩戴面具、手套、严格禁止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是要注意保护自身的皮肤与眼睛,消毒完毕将空气流通30分钟在进行各项正常的工作。对于利器和有传染病的物品要分类放置,如工作人员被利器所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2.3加强自身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经常组织科室内人员进行感染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环境职业危险因素的认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危险性做好平时在工作中的主动防范措施,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危害,工作人员要全面注意自身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教育培训,加强管理,建立良好的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措施,有利于降低工作中的风险发生。参考文献

[1]李红梅.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11,11(10):882.

[2]李可萍,文翠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16):7173.

[3]王俊燕.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10.

作者:张姝 赵航

上一篇: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