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中的时间因素论文

2022-04-19

[提要]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区域竞争状态,同时拥有丰富的要素资源和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立足市场竞争的经济逻辑,以分工理论视野梳理江西各种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素禀赋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转变的路径选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谈判中的时间因素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论文 篇1:

基于Pareto遗传算法的虚拟企业收益分配优化研究

摘 要:现有的虚拟企业收益分配方法以单一过程为前提,着重于直接分析并提供最终收益分配方案,而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忽略了各影响因素的动态性。本文在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中增加了时间因素,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并结合满意度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Pareto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分析。算例表明所建模型在分析此类问题时较已有方法有一定改善。

关键词:虚拟企业;收益分配;Pareto遗传算法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Revenue Allocation in Virtual Enterprises

Based on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

CAI Jian-feng, YANG Min, LIU Li-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Key words:virtual enterprise; revenue allocation;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遇谋求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关于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正成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研究前沿和热点。如Bernus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虚拟企业组织设计方法和集成结构[1];Mezgar针对中小规模企业的虚拟企业协作形式给出了一种网络化协调运作框架[2];Katzy提出了设计和应用虚拟企业的概念模型[3]。之所以人们对虚拟企业倾注如此大的热情,是因为它可能对交易费用产生重要的影响[4],同时也为新的管理思想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生长空间[5]。另外,对参与虚拟企业的伙伴来说, 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是其根本目的,因此,从建立虚拟企业开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由于收益分配直接影响着虚拟企业的运行效率,如何合理设计虚拟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就成了该类组织实际运作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在虚拟企业的收益分配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如建立了合作对策模型并用以分析动态联盟的收益分配方案[6],提出了纳什谈判模型利益分配方法[7],应用博弈论建立了基于技术开发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模型[8],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型[9];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一种收益/风险分配方法[10]等。但这些虚拟企业收益分配方法均以单一过程为前提,着重于直接分析并提供最终收益分配方案,而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忽略了各影响因素的动态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虚拟企业收益分配过程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并引入激励机制,将各成员企业的最终收益与其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结合起来,以使分配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本文拟对最终收益分配方案的优劣从满意度以及净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并以总体满意度和总体净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Pareto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分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蔡建峰 杨 敏 刘丽华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论文 篇2:

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提 要] 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区域竞争状态,同时拥有丰富的要素资源和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立足市场竞争的经济逻辑,以分工理论视野梳理江西各种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素禀赋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转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江西;分工理论;比较优势;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刘 冬(1962—),男,江西新余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新余 338000)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并由解决温饱型的社会经济状态走向小康型的和谐社会经济状态。中国在此发展阶段,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在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这种发展差异,在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下,进一步加大了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困难,特别是在相对落后地区,更是意味着其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江西,作为一个中部发展中的省区,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区域竞争力位置,面对市场竞争的强大逻辑,寻求达到全国范围内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状态,通过江西三十多年改革成就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已经远远不够,必须选择走战略性的发展路径。

一、江西战略性发展路径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路径,也为江西提供了一个追赶发达地区的历史契机。抓住历史机遇,寻求江西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就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探讨的焦点,也由此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近年来江西省政府有关战略性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在探讨江西崛起的发展思路中,政府构建了以下发展战略:一方面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环境。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显著改善了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高速公路到乡村公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拉近了省际和城乡之间交流的空间距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逐步完善了各种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加强了对发达地区的学习与交流。一方面是江西战略性的区域定位。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步定位江西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良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以及沿海休闲度假的后花园”,要求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此外,顺应了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省内各市县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各类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为江西集聚优势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战略机会。

二是理论界关于江西战略性发展的成果。其研究成果表现有:一方面集中体现在江西产业发展研究上,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利用省内外两种资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弱省变成一个工业和高科技强省(2006,毕正华),如江西应该发挥农业优势走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2007,黄国清等),如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江西产业集群发展,要选择重点,量力而行,目前可重点打造汽车、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医药、高新技术、食品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2007,刘晓东等)。一方面体现在区域发展战略上,认为要加快江西在中部崛起,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品、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2006,麻智辉),一方面基于江西经济增长而得出的一些成果,如通过激发江西民间的发展潜能,充分利用和促进民间投资以实现江西跨越式发展(2004,席小炎),江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增加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存量,积极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率的制度体系(2006,杨海军等),认为江西仍然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主导型经济增长,应加强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2007,王志平等)等。

总之,目前围绕江西社会经济战略性发展的研究比较丰富,取得了实践发展的成果和理论上的深入剖析与发展思路。此外,目前所有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内在的共同点,即江西是一个相对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要素禀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进行各层次的改革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江西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其战略性发展路径也应注入新的因素。本文正是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分工动态化视角,审视和探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路径。

二、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江西选择战略性发展路径,离不开其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可以说,顺应新的发展环境是江西战略性路径的关键因素之一。接下来,重点分析江西发展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一)经济一体化和江西小型开放性经济体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把中国纳入到其中,带动了全球范围内各种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种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高效,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外部收益。然而,这种外部性的利益分配非常不均衡,沿海地区通过市场化优势获得了更大份额的利益,而包括江西在内的相当部分地区在这一轮利益分享中迅速落后。这种地区差异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落后地区把市场化制度建设纳入其发展战略。但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分享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收益越来越少,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具备的内生力量,作为一个落后地区更多的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定位,而不应该以战略性目标从而诱导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其他运行主体。

相对于江西经济发展体而言,其重要的变化之处在于呈现出小型开放经济体特征。这意味着,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置于全球范围内审视自身所处的分工环节,调配资源也必须是全球范围;这意味着,江西社会经济发展除了能够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之外,还承担了全球化的风险。前者的特征为江西发展注入开放性要素,寻求产业分工的竞争优势是重要的环节,后者则注入了江西发展的小型经济体要素,寻求产业分工的风险因素是必要的一环。

这一发展环境的出现,为江西跨越式发展路径提供了三点启示: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内生力量,规避政府对经济制度的干预;寻求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竞争优势;提高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时代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年的历程,遵循的是一条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沿海到内地的改革扩散路径。这条发展路径的根本之处就在于遵循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农村改革的最大突破就在于激发了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劳动力得到合理的市场回报;城市改革的突破在于激发企业这一市场经济的最大微观主体,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不可否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高速增长与市场经济制度构建浓缩在很短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弹性(或者说是一种刚性的社会发展状态)。相比于西方市场经济制度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最初也出现了非常尖锐和对立的各种社会矛盾,由此而逐步建立了各种制度来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弹性。原因之二就在于市场经济的内在竞争需求,借助于价格机制通过竞争导致各种资源配置引发的差距,如城乡、地区差异等。

中国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促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根本要求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增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弹性空间,其转型的路径就是改变目前社会市场化发展趋势,步入市场社会化发展路径。这种转型路径正在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一个突出表现。这一发展背景和趋势,为实现江西跨越式发展阐述了一个基本趋势,即市场社会化发展。

(三)要素资源稀缺性的转变趋势

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为各种要素资源在不同环节形成了一套市场价值评估体系,而其中稀缺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稀缺性也是一个相对值,它在交换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遵循一个基本的价值原则,即某种要素越稀缺,其市场价值越高,越具有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要素稀缺性的变化正在改变要素的市场价值,并进而改变市场结构,改变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正是这一内在的发展规律,寻求掌握资源的稀缺性成为地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范围内要素资源稀缺性,面临新一轮的重大转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稀缺性比重越来越大,其市场价值得到提升,如各种矿物资源近几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对地区发展的战略性作用突现;二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的稀缺程度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正在逐步提升,并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三是市场的人性化需求和精神需求趋势,引发对包含人性化服务的产品和精神产品稀缺,并进而对形成这些产品的各种要素稀缺,如健康需求和文化需求等正在成为一种主流。

把握这些资源稀缺的转变机遇,结合江西拥有的各种稀缺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战略路径:充分利用江西特有的自然资源,如对丰富的水土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与储备,如对地下矿产资源的使用要放在提升江西产业竞争力的路径上进行开采;重新认识和挖掘江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应该推出江西的发展战略,相反应该营造劳动力资源输入的战略环境;挖掘江西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江西各层面有代表性的产品为载体,打造出江西特有的文化品位,抢占文化需求的战略位置。

三、分工理论的动态化阐述

面临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迁,寻求江西社会经济的战略性发展,离不开动态化分工理论的指导。接下来着重阐述动态化分工理论,为江西战略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一)“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按其在气候、土质、自然资源、位置以及民族素质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各自选择在生产成本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这样形成的分工对一切参与国或地区都有利。由此可见,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等)的分布状况,形成具有绝对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产业,最终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最早由英国的托仑斯提出的,完整建立这一理论的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认为,在资本、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的前提下,各国或地区应该生产它们在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这样通过贸易进行交换,都能节省劳力和成本,从而各有好处。比较优势的存在是促进区域分工的另一重要因素,也是不同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形成有竞争力产业的内在动力。

(二)两种分工理论的动态化分析

绝对和相对优势所引发的专业分工,构筑区域参与分工的内在动力,促进区域之间进行自由贸易,进而增加区域之间的福利水平。为此,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同时列举了相应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理论。应该说这两种理论,大大增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福利的增进。然而,纵观自亚当·斯密理论以来的两百多年的历史,全球范围内却出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主导分工,并分享到了分工带来的最大利益。探究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种分工理论都没有涉及到或者有意识的放弃时间因素(即动态化),进而导致处于分工优势利益的一方总是处于主导分工的地位。当然,在发达国家内部却有一些国家充分利用了分工的时间因素,把握了分工的动态发展趋势,迅速取得了分工的主导权,如德国在机械领域、美国在金融领域取代英国在此利益的分工优势。

(三)分工动态化对江西发展战略路径的意义

探讨江西战略性发展路径之时,很容易把江西置于一个落后的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地区,在产业分工中容易以两种古典分工理论为支撑,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即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置于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江西将始终处于产业分工的外围,甚至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分工理论的动态化,意味着抓住分工发展的时间因素,选择或顺应未来产业分工趋势,从而确立产业发展战略,而不是以承接其他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为主导。这就要求江西战略性发展路径,必须以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为参照,进行产业布局,谋求在未来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之,寻求江西社会经济的战略性路径,必须以动态化的分工理论为指导,而不是以剥离了时间因素的古典分工理论为指导,为此要重新思考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战略。

四、小结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和趋势,以动态化的分工理论重新审视和思考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严格界定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角色定位,激发江西民间各种微观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尊重和保护民间创造的财富。顺应市场社会化的发展轨迹,把市场纳入到整个社会体系中,以人性化主导江西社会经济发展。

二是要素禀赋的战略性转变。这一发展路径的关键在于增强江西自然资源的市场谈判能力,对丰富的水土资源赋予清晰的产权,以此获取其应有的市场价值;改变目前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战略架构,资本稀缺性在不断降低,强化对劳动力资源的战略性吸引而不是输出。

三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首先应该树立产业分工的动态化发展理念,改变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战略,谋求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趋势中有竞争力的一环,顺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1]杨海军,罗明,熊小欢.后发优势、制度创新与跨越式发展——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2]郑京淑,程伟军.江西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兼论实现江西经济在中部的崛起[J].金融与经济,2006,(6).

[3]毕正华.江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外部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6,(4).

[4]麻智辉.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6,(3).

[5]席小炎.发展民间经济,实现江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J].求实,2004,(8).

[6]杨海军,罗明,熊小欢.后发优势、制度创新与跨越式发展——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7]王志平,吴林峰.江西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值的实证分析?眼J?演.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刘冬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论文 篇3:

我国金融资产偿债能力评估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银行业在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偿债能力的评估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偿债能力评估是对债务企业和贷款保证企业以现有资产偿还特定债务的能力进行量化估算,或以其未来经营收入对债务的保障程度进行分析估价的行为。偿债能力评估的对象为债务企业以及债务责任第三方,即有效保证期内的贷款保证方。偿债能力的评估范围是债务企业以及贷款保证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性,导致资产评估价值同处置价格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我国金融资产偿债能力评估采用的方法

(一)假设清算法

假设清算法是在假设对债务企业和责任第三方进行清算偿债的情况下,基于债务企业整体资产,根据被评估债权在债务企业中的地位,分析判断被评估债权可能收回的金额。假设清算法基于假设,根据债务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强制清算、有序清算、续用清算三个不同的清算前提。其中强制清算适用于关停企业或即将进入诉讼偿债的企业;有序清算适用于半关停企业;续用清算适用于持续经营的企业。以假设清算评估为前提的上述三种清算都是建立在重置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的评估基础之上的。

(二)信用评价法

信用评价法是通过对债务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状况和贷款形态计算贷款本息的风险度,在此基础上计算贷款本息折扣率和现值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可能获得新生的债务企业,而且要求债务企业具备真实可信的会计报表,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大多数不良资产所涉及的企业均属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因此一般不采用信用评价法。

二、我国金融资产偿债能力评估应考虑的因素

(一)处置价值相对于评估价值的折扣因素

偿债能力的评估不同于一般的资产评估。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性是以获取现金资产为处置的终点,因此偿债能力评估的意义是确定最后的“处置价值”。从理论上讲,评估价值是待估对象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客观内在价值,处置价值是在特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交易双方达成的实现价格,是内在客观价值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处置价值同评估价值的吻合程度取决于市场因素、时间因素、区域因素以及买卖双方的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在评估不良资产时,市场法主要适用于在一定区域内同类资产市场活跃的资产;成本法主要适用于区域内同类资产市场不活跃的资产。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持有的资产要快速变现,影响其价格的非市场因素多种多样,从而导致变现价格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因此以市场法为评估前提应对正常市场价格进行因素影响调整,确定影响变现各因素的折扣率,使调整后的处置价值接近市场真正能接受的价格。而重置成本法侧重于分析资产的重建成本,没有考虑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没有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因素、没有考虑快速变现因素等。故采用成本法求出资产的评估价值后,应对影响资产变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量化,通过因素调整得出资产能被市场所接受的处置价值作为最终的价值。

根据国际经验,评估价值与处置价值之间一般有15%的误差。而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处置客体的瑕疵(如财务报表不实、产权不清等);交易主体的表现(如交易双方对处置客体的了解程度、双方的谈判能力、参与竞买者的参与程度等);交易条件的变化(如交易时间同评估基准时点的差异、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处置价格偏离评估价值。因此,采用假设清算法并在强制清算和有序清算前提下评估时应当考虑影响上述误差的相关因素,而续用清算是建立在债务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是对企业未来收益偿债的计算确定,因此不必考虑。影响处置价值的因素一般包括:

1.有限市场因素:指地方经济的繁荣程度以及同类资产的市场需求程度。

2.资产质量因素:指待估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的品质比较。

3.使用状态因素:指资产的使用功能与市场同类产品的比较。

4.处置时间因素:指加速变现对交易时间的特殊要求,或处置时间与一般交易时间的差异。

5.处置费用因素:指资产处置前可能发生的资产维护、存放保管以及补办手续方面的各项费用开支等。

6.处置方式因素:指批量处置相对于拆零处置的差异。

7.买方心理因素:指买方对不良资产的预期价格。

8.其他影响处置价值的因素

在因素的选取和运用中,注意因素的选取和折扣率的确定应结合市场法或成本法中的修正因素或成新率比照进行,折扣因素应考虑市场法和成本法中无法反映的特殊情况,对于市场法和成本法通过计算贬值中已经充分考虑的因素,不能进行重复修正。

(二)一般偿债能力与特定偿债能力的区别因素

一般偿债能力指债务企业可用于偿还一般债权人资产的能力。特定偿债能力指债务企业可用于偿还特定债权人资产的能力。当特定债权不存在抵押和责任第三方时,一般偿债能力等于特定偿债能力。当特定债权存在抵押或责任第三方,特定偿债能力大于一般偿债能力。在对此类情况进行分析时,应注意:抵债资产经过评估后与债权金额产生差额时,其差额均属于一般偿债能力的计算范围;责任第三方经过评估后,不可能出现偿债能力大于债权金额的现象,因此偿债能力小于债权金额的差额属于一般偿债能力的计算范围。

例1:某债务企业评估的特定债权为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做抵押,300万元责任第三方做担保。截止评估基准日,抵押债权本息合计580万元,担保债权本息合计340万元。经过评估,抵押资产的处置评估价为600万元,担保方偿还能力为240万元,那么,抵押资产的处置评估价值大于债权金额的20万元作为可用于偿还一般债权人的资产范围,担保方的偿还能力小于债权金额的100万元只能列作一般偿还债务,不能作为优先偿还债务。

例2:同上例,经过评估,抵押资产的处置评估价为420万元,担保方偿还能力仍为240万元,那么,抵押资产的处置评估价值小于债权金额的160万元和担保方的偿还能力小于债权金额的100万元均列做一般偿还债务,均不能作为优先偿还债务。

三、偿债能力评估的计算分析过程

(一)不良资产的处置价值=正常市场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成新率)×变现率

变现率=1-综合折扣率

综合折扣率=∑影响变现的因素折扣率

(二)有效资产=评估后资产总额-无效资产

无效资产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被抵押资产价值(大于抵押债务按债务金额计算、小于抵押债务按资产价值计算)、非经营资产、涉诉资产。

(三)有效负债=评估后负债总额-无效负债

无效负债指长期挂帐无需支付的负债。

(四)应偿还一般负债总额=有效负债-优先偿还债务

优先偿还债务包括:清偿及中介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安置费、职工养老统筹、住房公积金、应交税金、所有涉及抵押的债务(大于抵押资产按资产金额计算、小于抵押资产按债务价值计算)、所有涉及责任第三方的债务(大于担保资产按资产金额计算、小于担保资产按债务价值计算)、涉诉并败诉资产、或有负债等。

(五)可用于偿还一般债权人的资产=有效资产-优先偿还一般债务

(六)一般负债总额=有效负债-优先偿还一般债务

(七)一般债权偿债能力系数=可用于偿还一般债权人的资产/一般负债总额

(八)特定债权一般偿债能力=一般偿债能力系数×(无抵押物债权本息+抵押物不足债权部分本息+无担保债权本息+担保不足债权部分本息)

(九)特定债权的偿债能力=抵押物资产偿还债务+担保方偿还债务+特定债权一般偿债能力

(十)特定债权偿债能力系数=特定债权的偿债能力/被评估特定债务

金融资产偿债能力的评估是正确处理不良资产经营者和所有者关系的基础,评估价值和处置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在对不良资产的评估中,对不同的资产要有不同的考虑,尤其要注意无效资产、无效负债扣除的合理性以及抵押资产和保证贷款的优先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陈昕

上一篇:音乐艺术服务人类论文下一篇:媒介哲学评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