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1:

曹妃甸港产业先行

京 津冀协同发展求突破,产业转移是重点,曹妃甸港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中表现最为出色。尽管此前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但产业规划不落实,交通亦难以合理布局。

水运方面,京津冀地区有5个港口,由南向北依次为黄骅港、天津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和秦皇岛港。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中,河北省的定位尚不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港口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曹妃甸港。

产业先行

2003年3月,以通岛公路开工为标志,曹妃甸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至今曹妃甸累计投资3000多亿元,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港也化身成为亿吨大港。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7月,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7项协议,曹妃甸100平方公里区域将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曹妃甸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最早付诸行动的。

面朝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曹妃甸自然资源禀赋,基于此,河北省在《唐山港总体规划》中,将曹妃甸港区规划为服务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大宗散货转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港区,为临港冶金、石化、能源、装备制造、建材等大型重化工服务;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发展大宗原材料转运功能,并承担“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

2005年,首钢搬迁曹妃甸建起国内最先进的钢铁企业,开启曹妃甸承接首都产业外迁的序曲。如今,曹妃甸港区按照产业门类相近相同聚集的原则,建设了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七大产业园区。此外,曹妃甸港不断加快产业聚集,致力于发展“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装备”四大主导产业。产业引导下,钢铁、矿石、上水煤炭、集装箱成为曹妃甸港的核心业务。

对于未来曹妃甸港区的产业定位,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曾表示,曹妃甸将未来要发展的钢铁产业定位在精品钢铁,化工是精细化工。

今年,曹妃甸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88个。其中,92个续建和新开工项目正加紧建设;96个项目按计划实施。尤其以承接北京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转移为重点,积极引导北京加工制造业向曹妃甸转移,引导装备制造、航空、高铁零部件等要素向曹妃甸集聚,在曹妃甸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港口的真正影响,是将三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港口资源整合起来,使港口找到合适的定位,减少同质化竞争,提高港口资源整体使用效率。随着京津冀产业规划的逐步推进,曹妃甸港服务唐山,天津港服务天津、北京的格局将被打破。

港口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不仅体现在运量增长上,而且能便捷地服务客户,更好发挥港口对地区经济的引领作用。对于北方地区聚集的制造业等产业,临近边界的物流通道是降低成本至关重要的因素。

曹妃甸地处环渤海、环京津的核心地带,距北京192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70公里。曹妃甸港独特的岸线资源、便捷的区位优势,可集中体现运输、投资等方面的经济优势。曹妃甸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对曹妃甸港的服务功能、手段和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从当前产业规划来看,大钢铁、大化工的布局将对曹妃甸港提出更大挑战。以钢铁工业为例,一吨钢铁平均可以带来6吨以上的物流,临近港口将产生巨大的成本优势。而钢铁等货物依靠船舶运输,普遍认为大船将摊薄物流成本,曹妃甸港作为深水港,未来停泊大船恰到好处。

此外,精细化工、装备产业的聚集也将增加对集装箱业务的需求。目前来看,曹妃甸港集装箱码头业务略显冷清,目前仅开通了国内航线,尚没有“走出去”。与邻近的天津港相比,曹妃甸港集装箱码头发展远远落后。集装箱货源往往来自高附加值产业,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曹妃甸港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区域地位、信息化水平、高附加值产业布局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建设公共码头

曹妃甸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红利,曹妃甸港将迎来利好。曹妃甸作为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需要发展“大交通”,缩短与北京的通勤时间。曹妃甸因港而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曹妃甸港可谓“万事俱备,还欠发展”。

从自然水深条件来看,曹妃甸港前500米水深达25米,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属于渤海湾内区位条件良好的深水港。此外,曹妃甸港水深岸陡,不淤不冻,每年可省去大笔清淤费用,这是京津冀区域内其他港口所不能及的。

此外,依托深水资源和岸线资源,以及唐山市的产业规划,曹妃甸港建设了一批铁矿石、原油、天然气、煤炭码头。然而,这些码头多为货主码头,仅供投资企业使用。

截至去年年底,曹妃甸港拥有中石油、中石化、首钢、华能、华电、河北港口、曹妃甸港口公司、河北钢铁等12家业主码头,累计建成并运营码头泊位67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2条,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8.3%、86.8%。

尽管如此,由于缺少公共码头的公共服务功能,曹妃甸港难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码头仅作为功能单一的能源运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很有限。因此,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要求下,曹妃甸港发展公共码头成为大势所趋。

不可否认,曹妃甸港产业规划的落实客观上也促成了其公共码头的建设。日前,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唐山港集团、曹妃甸港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唐山港口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是一家公共码头企业,将主导唐山新增港口资源开发,主要从事港口、物流及铁路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这意味着,曹妃甸港将进入统筹规划、集约开发、以公共码头建设为主的新阶段。

资料显示,唐山港口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曹妃甸5、6号港池、丰南港区及汉曹铁路项目投资与开发。曹妃甸5、6号港池码头岸线长度约18.6公里,布置120个各类泊位,吞吐能力可达4亿吨,其中深水岸线3.5公里,可建设8个10万吨级泊位。两港池毗邻京冀携手建设的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先行启动区,是曹妃甸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先行启动区已开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已开始启动。

目前,曹妃甸港已建成矿石、煤炭、液体化学、集装箱、散杂货、装备制造、LNG七大类型码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15亿吨,增幅居全球十大港口之首,到年底吞吐能力将达5亿吨。

此外,除已建成的设施外,24个获得核准正在建设的生产性泊位将在年底前建成投产,将新增年吞吐能力17101万吨;一批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港口项目计划有望在2017年年底前后建成投产,届时将新增生产性泊位25个、年吞吐能力5997万吨。上述设施全部建成后,曹妃甸港将建成生产性泊位106个,2017年前后可形成年吞吐能力50936万吨。

作者:贾天琼

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2: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 产业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万吨级)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

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

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

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

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

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

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

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產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

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

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以及年发电460万千瓦的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无一例外的都是我国重化工工业重头戏,规模效益明显,带动作用巨大。

2、基于运输成本的分析

(1)钢铁企业本身的运输费用的分析。为了节省运输费用,钢铁企业布局按照工业区位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布局在原料地,二是布局在市场即消费地,三是布局在折中位置,即费用最省的位置。在接近原料地的布局中,又可分为是选择靠近铁矿的原料地,还是选择靠近煤炭的原料地,因为煤炭、铁矿石这两种原料用量、区位重量都较大,且必不可少;曹妃甸建厂距离迁安这个亚洲最大的铁矿石的生产基地,距离为130千米,又接近唐山开栾煤矿这个煤炭基地(70千米)。同时又因为邻海,兼顾了资源紧张时从海上进口原材料的便利,据测算采用海外进矿比本土矿成本平均降低大约83元/吨。以上分析可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大大减少运输成本,从而有效的减小离心力。

(2)未来其他产业的运输费用分析。基于以上的地理交通区位优势,曹妃甸未来其他产业也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曹妃甸将来必然要继续承接北京、天津、唐山的部分重化工业,比较而言曹妃甸作为位于京津唐三角区一个边上的港口,显然要比三角区以外的地区承接成本要低的多;曹妃甸所需的相关的原材料、燃料、技术等供应都能从本地及京津唐得到相对低成本的支持。因此对于其他产业,曹妃甸未来仍然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妃甸未来的产业不管是钢铁业还是其他产业均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

3、基于高制造业投入的分析

国家为首钢的搬迁计划斥资1000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额的制造业投入,其次,首钢也要进行大规模投资,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当代先进管理和技术的大型钢铁企业。另外河北省已申请在此兴建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曹妃甸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3]。大批的项目跟进意味着高额的制造业投入。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上缴利税200亿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妃甸未来的产业不管是钢铁业还是其他产业均面临一个较低的运输成本。和上面的规模经济分析综合考虑,其结果是:向心力强,而离心力弱,向心力明显大于离心力。

按照克氏观点,规模经济、运费低、制造业投入高的综合作用,必然会导致产业积聚。以上规模经济、运费、制造业投入的分析意味着曹妃甸未来的工业积聚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工业积聚的趋势有其必然性。这里的区域工业积聚将导致曹妃甸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由上述可知,曹妃甸未来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支柱产业的制造中心,有其逻辑的可行性,有克氏理论作为其逻辑证明的起点。而对其制造中心的定位、产业结构的选择则需从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展望。

三、关于曹妃甸未来产业结构的分析

曹妃甸位于渤海之滨,依唐山市,邻天津市,处于京津唐经济圈的北轴,众所周知,京津唐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曹妃甸的发展将有力提升唐山作为城市圈北轴次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唐山市一并构筑京津唐经济圈中的第三大经济中心,随着北京作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城市定位的日趋明朗化,随着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角色的淡化,必将承接北京地区转移出来的部分产业,首钢的搬迁应该仅仅是揭开了大型项目承接的序幕。以后计划选址在天津、唐山的部分新兴项目也可能在曹妃甸布局。

1、主导产业——钢铁业

构成主导产业条件是,产业本身拥有一定规模、效益,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本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轮,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构成区域经济的主体核心[4]。曹妃甸以钢铁业起家,钢铁业在曹妃甸未来的发展中必然是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它将主导着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通过连锁反应拉动和推进区域其它产业的发展,对区域发展贡献率最高,由于钢铁业在曹妃甸市场潜力大,与其它产业关系密切,带动性强,因而在前期作为主导产业是适合的。

2、新的主导产业——制造业

随着钢铁业的发展完善,钢铁业在当地经济总量和税收中所占比例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完成钢铁业作为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而制造业将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因为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刺激制造业的发展,同時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表现在:原材料可就地取材,节省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库存,节约了资金占用;另外,比邻钢厂使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货真价实的合格钢铁原材料成为可能,而钢铁材料又是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三,天津、唐山两个制造中心的临近,又为新的钢铁基地注入新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曹妃甸将是津、唐两市技术、知识外溢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主导产业的特征,并最终转化为主导产业。

3、主导产业之二——石化

目前,河北已申报为二批石油仓储基地,这主要是基于中国10.4%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石油缺口将越来越大,不可逆转的现状。为此,国家已批复了黄岛、宁波等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而第二批申报名单中曹妃甸则极具竞争力[5],石油的战略性重要地位决定了石化是非常有潜力的产业,而曹妃甸的大型深水良港恰恰满足了大型油轮停靠的需要,经过本地石化产业加工后,直接销到冀、京、唐、秦等地——相比以前在天津落地,精加工后再运输到冀东地区,或原油在天津二次装运,到唐、京、秦等地进行深层提炼最后提供给消者成品油而言,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因此石化在曹妃甸将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可以做为今后的主导产业加以培植。

【参考文献】

[1] 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地理》,美国。

[2] 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美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4] 吴殿庭:《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1期。

作者:张心盼 吕玲丽 张 林

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论文 篇3:

发展非钢产业 首钢曹妃甸建协同发展示范区

7月下旬,记者开车在唐山市曹妃甸区采访的路上,导航中的画面经常显示是在一片蓝色的海洋中前行。因为这里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填海而来,地图更新的速度显然跟不上曹妃甸开发建设的速度。

这个位于渤海湾核心位置,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5.5环内的面积的新城,已经成为26万常住人口和首钢京唐、华润电力等135个重大项目的新家。曹妃甸区区长梁振江说,曹妃甸开发建设10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亿元,其中产业投资2000多亿元。“我们的目标是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

背靠渤海、毗邻京津,主政者将其看作“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战略的连接点。在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签署的《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指出:“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

而过去10年几乎是曹妃甸“代名词”的首钢,正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集聚首钢产业链落地

2015年6月,北京市《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明确把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放在了首位。“聚焦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依托北京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曹妃甸发挥区位和港口优势,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

同年7月,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推进京冀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在园区规划、建设运营模式、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今年在曹妃甸调研时表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平台,是京冀两地深化合作的重中之重。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重点已经从谋划转向实施,正在朝着深度落地推进。 “示范区管理机构已于今年4月份获批,即将运行;建投公司、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已于年初运营,产业对接全面推进。”曹妃甸区区长梁振江说。

梁振江所言的建投公司和投资基金,都与首钢密不可分。2015年1月29日,按照两地共建共管共赢的原则,首钢主动牵头组建示范区开发建设主体,即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曹建投公司”),先期注册资金10亿元,由北京、河北两地的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其中首钢总公司代表北京方企业持股67%;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河北方企业持股33%。

作为北京市、河北省指定的开发建设主体,曹建投公司承担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一方面全力服务于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方面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曹建投公司总经理李国庆说。

李国庆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按照两省市对接会精神,曹建投公司拟进行增资扩股,北京方企业(含央企)占股要达到80%,河北方企业占股20%。目前已有北控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中信集团、招商局、中铁建、河北港口等单位正在洽谈。

据曹建投公司规划发展部部长史锡强介绍,曹建投公司目前开发建设区位规划为100+5.5+3.5+N:“100”为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位于曹妃甸工业区北侧,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5.5”为产业先行区,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中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3.5”为生态城先行区,位于唐山湾生态城,规划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N”为重大项目相应地块,包括首钢京唐钢铁厂二期、千万吨级炼油、大型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

在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曹建投公司的另一个“政治任务”便是协助政府做好北京产业转移工作。“我们把下力气集聚首钢钢铁产业链落户曹妃甸、下力气做好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紧紧盯住北京产业疏解,做好企业服务。”李国庆表示。

发展非钢产业:首钢布局城市综合运营

推动如此浩大的产业建设,自然离不开资本的驱动。

曹建投公司与唐山市、曹妃甸区签署的《曹妃甸先行启动区和试验区片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显示:曹建投公司与地方政府主要采取PPP合作模式,政府负责项目前期规划、手续办理、特许经营权以及相关资质的授予、可行性补助、专项补贴以及政府采购等工作;曹建投公司负责项目范围内的土地整理、市政基础设施、能源动力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并通过提供服务、对设施进行经营管理、获取工程回购款、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等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

该协议为曹建投设计的投资回报路径包括:资产回购、招商奖励、政府采购、工程回购、土地增值收益、税后净收益率8%的标准返还、土地补偿等方式。

截至目前,曹建投公司多个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已纳入曹妃甸区第二批PPP项目库,促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此外,曹建投已与多家金融机构接洽融资方案,并获得了首钢财务公司综合授信10亿元;首钢总公司2014年底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首钢基金,为曹建投发起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人民币,通过PPP、FOF(设立子基金)、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资。

据曹建投公司介绍,该基金一期投资于交通基础设施,已完成10亿元投资,用于唐曹高速项目,为北京外迁企业落户曹妃甸提供交通与运输服务;二期投资于医疗及公共服务事业,基金规模5亿元,采用“PPP+管理合作”的模式,先期联合北京友谊医院,投资建设并运营曹妃甸工人医院;三期投资于节能环保产业,基金规模3亿元,用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项目,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

广发证券称,受益于国家、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聚焦京津冀一体化和曹妃甸的各项优惠政策,曹建投将通过打造“轻资产”的投资和盈利模式,参与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及运营,获得包括固定投资回报及运营收益等多方面的收益。

此外,和曹建投同属首钢集团的“兄弟单位”首钢股份,正在布局城市综合运营领域。如能“背靠”上市公司,将是曹建投下一步融资的有力渠道。

广发证券7月发布的一份研报称,首钢股份拟定增6.70亿元用于曹建投67%的股权收购及其后续PPP项目。“曹建投的收购不仅有利于拓展盈利来源、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将通过多元化业务发展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曹妃甸仅是开始,城市综合运营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和稳定的收益。”

公开信息披露,目前首钢集团旗下的非钢资产可大体分为三类:以矿业、贸易、机电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的钢铁业协同类资产;以金融和文体医教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软件类资产;以园区、建筑、房地产、环保、IT、材料等为主的城市综合服务硬件类资产。

首钢目前正在大力度开发非钢铁板块的盈利能力,以降低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偏低带来的压力。未来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向非钢产业转型发展看点颇多,资本运作充满想象空间。

在钢铁市场“逆市上扬”

事实上,备受关切的首钢京唐公司,作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第一批曹妃甸园区企业,不仅自身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高度智能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也用其投产以来的发展经历,凸现了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助力当地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最明显的是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为首钢京唐公司和周边企业服务;解决就业方面,原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在曹妃甸得到安置,公司还招收河北等地的高校毕业生4000多人,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

此外,首钢京唐公司还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向三友化工公司供应海水淡化浓盐水,与唐山建投等联合建设唐曹铁路,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钢铁行业近年来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首钢京唐公司生产经营保持逆势上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京唐公司了解到,继2014年5月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盈利1.23亿元后,2015年以来,京唐公司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在当前钢铁市场“冰冻”期,继续保持盈利。

首钢京唐公司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京唐公司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家电板22.98%,行业排名第一;车轮钢30.3%,行业排名第一;高强钢26.12%,行业排名第一;集装箱20.11%,行业排名第一;汽车板7.44%,行业排名第六。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调研首钢京唐公司二期工程时说,首钢在曹妃甸这片热土上,不仅京唐一期形成了产能、形成了能力,带动了中国钢铁装备、中国钢铁技术、中国钢铁产品提了档、升了质,而且京唐二期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大的革新、大的变化,首钢人有这种创新的精神,有这种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感到非常敬佩,也充满了期待。

作者:曹煦

上一篇:企业形象与物流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血液透析患者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