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

2022-09-11

一、前言

威廉斯始终致力于实现对文化和社会的区分, 在总结自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物质性特点, 通过继承和发扬英国的传统文化批评,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历程

威廉斯始终对利维斯学派提出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威廉斯在《新左派评论》中指出适时放弃显得尤为必要。从文化角度看, 威廉斯和利维斯的观念存在分歧:第一, 利维斯对莎士比亚提出的“邻里”观念表示否定, 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邻里关系, 而威廉斯对邻里观念则予以认可。第二, 在对艾略特的诗歌作品鉴赏中, 威廉斯针对利维斯的观点表明反对立场, 认为利维斯对诗歌的解读是片面的。但他仍继承了利维斯的部分文化批评路径。他对利维斯的继承体现如下:

一是威廉斯在对利维斯精英主义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 肯定了利维斯主张发挥文化批评观念的价值, 实现了对文化与社会内涵的拓展。19世纪的英国功利主义理论盛行, 利维斯指出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实现对公民人格的完善, 进而为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提供良好的氛围。对此, 威廉斯表示赞同。

二是在艾略特文化观念的影响下, 威廉斯对生活实际的范畴进行阐述。艾略特认为文化具有层次性, 最高层次的宗教能实现与文化的有机统一, 低层次的宗教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艾略特的理论实现了对利维斯理论的修正, 拓展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内涵, 给威廉斯“文化包括整个生活方式”的观点带来启迪。

三是威廉斯基于文学文本的层面, 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 建立起完善的文化批评标准, 实现了对文学作品与社会关系的精准解读。他深入考察文学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突破了阶级的限制, 将文化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1]。

三、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内容分析

(一) 对上层建筑进行反思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是一种崭新的文化范式, 意在将“文化”和“物质”并列对等起来, 实现“文化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有机融合, 而非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排列和机械的堆砌。《马克思主义文学》一书充分体现了威廉斯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本书标志着“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此书中威廉斯提出文化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深度阐释, 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对物质文化和文学生产特性的一种具体阐释”, 于他而言, 文化唯物主义思想中包含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观点[2]。他创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旨在完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复兴的使命。

(二) 提出文化整体观理论

威廉斯在阐释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历史背景, 对不同政治制度下的国民生活进行了描摹, 验证了“文化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的观点。他认为, 文化和社会具有统一性, 一旦社会环境发生改变, 相对应地也会带动文化的改变, 这就是“文化整体观”。在研究“文化整体观”的过程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 应理清语言变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威廉斯指出, 工业的发展会引发社会的变迁, 进而带动意识形态的改变, 对社会民众的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文化则实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效联合, 彰显出文化对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指导价值, 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奠定了前提条件;第二, 界定了文化的范畴, 认为文化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来源于生活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作出指导。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实现了对社会生活各项生产要素的涵盖, 成为整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 威廉斯阐述了他对文化整体观的认识。他认为文化具有大众性, 因此,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这改变了部分学者对精英文化理论的认知, 实现了对精英理论的还原[3]。

(三) 提出了感觉结构理论

威廉斯在《电影序言》中指出, 感觉结构是对社会民众社会生活体验的反馈, 主要含义如下:

其一, 感觉结构是指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包含对文化的体验, 文化体验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具有较强相关性。感觉结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尽管能够实现对过去历史的追溯, 但由于部分文化因子无法被追溯, 也降低了社会民众文化体验的准确性。威廉斯指出, 在解读社会历史文化的过程中, 需要基于整体性的角度, 实现对各个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 根据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实现对文化唯物主义特征的探究;其二, 感觉结构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经验, 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毫无疑问, 尽管对文化进行追溯不能够实现对当时社会的复原, 但由于文化的形成需要社会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因此, 应借由对社会经验的把握实现对文化的探究;其三, 他进一步指出, 感觉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阶级性的特征。受阶级差异性的影响, 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具有较大差异性。处于上层的领导者试图利用政治手段实现对社会民众意识形态的统治, 在此过程中, 感觉结构的作用得到了放大[4]。

四、对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重新审视

(一)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价值

20世纪的西方社会处于文化探索的巅峰时代, 欧美作家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引发了文学革命。威廉斯提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认为, 文学作品创作不应割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而应基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提出引发了文学解放革命, 解除了文学性和审美观念对文学创作的束缚, 着眼于大众的日常生活, 实现了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这对彰显文学创作的社会性具有重要价值。

(二)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对现代范式的批判

哲学和文学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特性, 随着社会民众审美取向的不断变化, 对哲学和文学的研究方向也呈现了明显的变化趋势。针对文学的研究, 最初集中在审美现代性层面, 强调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应基于非功利性的角度实现对个人感情的抒发,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又着重强调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追寻, 抹杀了作品的文学性。他强调:“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与艺术的描述, 同时能够实现对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描述以及对社会民众生活方式的反映”。

威廉斯对文化所提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实现了对文化的解放, 拓展了文化的研究方向和范围, 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范式, 为当代知识分子与时代的对话提供了途径, 有助于推动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范式的批判。

(三) 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存在消极影响

尽管威廉斯提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能够实现对文化创作观念的解放, 克服了文学创作以审美性和文学性为基准的弊端, 实现了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但不可否认的是, 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对其消极方面进行反思和批判, 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首先, 他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忽视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过于注重文化的重要价值, 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置于同等地位, 盲目认为文化等同于社会, 这会导致文化不能实现对真实社会生活的反馈, 使得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带有一定的唯心色彩[5]。其次, 他认为在研究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 应将文化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进行考究, 实现验证文化对其他概念影响的目标。但由于威廉斯过度将文化与意识形态等同, 使得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新左派特点, 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范式。最后, 他强调阶级解放的观念, 认为文化不具备明显的阶级性, 致力于打造整体的文化范式。这一观念虽然符合其提出了文化整体观设想, 但由于缺乏对社会阶级的认同感。

五、结论

威廉斯提出的文化唯物主义理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肯定了文化和社会的整体性, 解除了文学性和审美观念对文学创作的束缚, 加强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关联。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应全面对待。

摘要:分析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理论, 有助于分析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进而对了解文化内部结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对其文化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加以分析, 并对他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重新审视, 为研究伯明翰学派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伯明翰学派,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

参考文献

[1] 周兴会, 秦在东.概念批判与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再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02) :70-74.

[2] 盛立民.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关于文化概念的哲学阐释[J].教学与研究, 2017 (04) :103-109.

[3] 田江太.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16 (3) :4.

[4] 邓韵娜.论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中的“体验结构”思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32 (01) :38-42.

[5] 王利明.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探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17, 38 (01) :33-38.

[6] 沈江平.文化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J].东南学术, 2017 (03) :62-71.

上一篇:基于风险管理的加油站安全管理研究下一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