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镇党委围绕“强基固本”目标,狠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基层干部队伍,为不断提升农村干部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渐形成了适合本乡镇的做法。

一、农村干部队伍现状

**镇位于我市东北部,总面积75.1平方公里,共有24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45377人、273个村民小组。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2元,经济水平处于全市第三层次,镇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9名,含市级机关下派干部1人、镇机关和单位下派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女干部13人,占干部总数10.1%。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交叉兼职的2人。24名村支书中,从事水产养殖4名、从事其他经营10人,退役军人4名,能人型占95%。从年龄结构看: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中35周岁以下干部21人、占干部总数16.3%;干部平均年龄45.1周岁。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6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4人,村干部平均受教育年限12.4 年。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和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村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村级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偏大,50周岁以上的村干部54人,占干部总数41.9%。对照镇党委规定的村干部55周岁退职的规定,近5年内(止2018年底)共有退职对象42人,占现职干部总数的32.6%;年轻干部数量少,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共有21名,仅占干部总数16.3%,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人数仅占干部总数10.7%;女干部数量少,共有13名,占干部总数10.1 %,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占9.3%;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干部34人,占干部总数26.4%。

(二)干部的工作思路不宽。部分村干部一直担任副职,由于一些干事创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辞职或退职,这部分干部从配角变成主角、从幕后转入前台,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魄力比前任有所下降,以致胆子小、步子慢,求稳怕乱,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形势缺乏新观点、研究情况缺乏新见解、发展经济缺乏新思路、解决问题缺乏新办法,难以突破个人的传统经验和思维定势。部分村干部缺少思考能力,习惯盲目跟风,上级要求什么、下面落实什么,上级检查什么、下面突击什么。

(三)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在经济待遇上,大多数村干部工资年均14000元、月均1200元左右。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导致少数村干部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个别村和干部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政策待遇上,对村干部在退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问题上机制尚待健全。

(四)选人的渠道不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加快发展经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干部心理失衡。干部报酬的形式从支付补助到领取工资,从半职业化到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与本村其他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比,与在外务工和经营人员比,工资报酬没有明显优势,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集体资源匮乏。大部分村无水面资源、无集体耕地资源、无土地利用资源、无税收分成资源,村干部面临“无米之炊”窘境,造成“不做事怕群众说、做事怕家人说”的尴尬局面。四是后备人员外流严重。在农村人口流动过程中,80后、90后的“农二代”纷纷走出农村,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通过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定居,直接造成了村级干部人才的断层。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实践

围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干部队伍的现状,**镇党委未雨绸缪,分别从后备干部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在职干部管理、提高干部待遇、执行退职干部保障等方面落实措施,保持基层干部稳定。

(一)“选好种”,培养后备干部。一是注重公选。2012年11月份,镇党委公开向社会招募村级后备人才,吸引了应往届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青年、经济能人等60名年轻同志报名考试,储备了一批学历高、年龄轻、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现有的年轻干部中,有9人是从后备人才库中产生。对这类人员,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坚持跟踪培养,先后有8人进入“两委”班子。由于村干部职数的限制,还有部分的年轻同志编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由村给予用工补助。二是注重推荐。在每年冬训期间,各支部实行公开推荐,上报1-2名后备干部,并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中。同时,注重从事业单位选拔年轻干部到农村工作,先后选拔5名单位工作人员到村任职。对工作认真、群众评价好的同志,任职期满后,尊重本人意愿可继续留村任职,或者回到原单位给予重用。

(二)“蹲好苗”,锻炼年轻干部。一是抓年轻支部书记。目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有2人任村支书、2人任村主任。鼓励年轻干部主动挑担子,使年轻干部能够尽快独挡一面。陆胥村支部书记肖兴钢,今年28周岁,退役军人,任支部书记已经4年,任职期间,村里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修建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浇筑巷道2.2公里,建设停车场1400平米。八尺沟支部书记张明,今年35周岁,2012年元月从经管站选派到村工作,任职期间,狠抓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和小农场,全村土地规模种植达1000亩,占总面积85%以上。二是抓大学生“村官”。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活动,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进行思想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管理社会事务、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抓机关年轻中层干部。坚持把机关年轻干部下派到村任职,锻炼一线工作能力。现有在职机关中层干部14人,除去年和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外,其他人员都有任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经历。8月22日,镇党委举办了第一期干部论坛,组织机关、单位、村青年干部,围绕岗位职责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年轻干部个人谈工作感受、领导点评、同事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修好枝”,严管在职干部。一是签订承诺。农村干部全都签订了《村干部辞职承诺书》,杜绝“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实行目标管理。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建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考核结果与本人工资报酬直接挂钩。对考核倒数的村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三是述职。村干部每年就承诺目标和计划完成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由党员、群众对村干部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镇党委、政府对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干部进行告诫谈话,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予以调整、免职。四是民主监督。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和“五事四制”工作法,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事务、财务、党务,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四)“补好水”,提高干部待遇。一是提高在职干部待遇。为稳定在职村干部队伍,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今年初,镇党委出台了《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的暂行办法》,旨在通过综合考核,适当拉开先进与后进的差距,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丑不一样,起到奖勤罚懒的指挥棒作用。《办法》中明确,村干部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构成。基本报酬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确定,按15300—16500元分为3挡。考核报酬基数为9100元,按年终农村工作目标百分制考核实绩综合计算,考核实绩分95分及以上、90-95分、85-90分、80-85分、80分以下等5个档次,分别乘以系数

1、0.7

5、0.5、0.

25、0;当考核得分低于80分时,村干部考核报酬则为“0”。经测算,2014年村干部理论最高报酬达25600元,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办法》中还明确,今后村干部报酬试行正常的递增机制,年涨幅为10%。二是保障退职干部待遇。自2010年村“两委会”换届起,镇党委制定了农村干部年满55周岁实行正常退职的规定。该政策出台以来,已经有14名同志正常退职,这部分同志在领取养老金前,由镇、村分别发放一定的工资和保险补助。主要措施是:与职务挂钩,根据原任职务,实行五级分类,分定不同补助标准;与任职年限挂钩,按照5年一档的标准,分成六档,与所任职务对应;与奖惩挂钩,对非正常退职的人员不予以补助,对任职期间受表彰或处分的,分别加计或扣减补助比例;与生活水平挂钩,建立增长机制,每年按6%的比例增长。在现有退职村干部中,补助额最高的为660元/月、最低的为100元/月。

(五)“照好阳”,激发干部活力。农村干部处在最基层,往往被边缘、被忽视,需要阳光经常照耀,驱散消极、受冷落的心理。镇党委通过给“阳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惯例,激发不同层次干部的活力。一是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两委”正职,积极争取招录计划,鼓励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已有4人通过招录考试,并在本镇任职,这大大激发了“村两委”年轻正职干部的热情。二是激发在职干部的活力。村支书退职或离职后,一般从村主任或副支书人选中选拔村支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保持班子稳定,促进干部的正常成长。对优秀的副职干部,安排到自然村负责人岗位上予以重用,享受村主任的待遇。三是激发“老”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对“村两委”正职任职超过15年、连续5年综合考核先进、3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人员,可充实到社区和驻镇单位工作,或享受专项事业编制待遇。目前,已有2名同志分别参加社区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四是发挥退职干部的活力。鼓励干部到龄退之后“退而不休”,在“两委”换届前继续发挥委员职能,发挥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精神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不断充实农村干部队伍、锻炼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形成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力量。

(一)以德为先,抓好农村干部教育。一是深入开展政治品质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党课教育、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活动等,加强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观念。在选拔干部和评议干部时,加大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指标权重,使其由“软指标”变成可操作“硬指标”,以“德考”倒逼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提升。二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会关系中,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谨慎交友;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

强化传统道德教育,启发个人道德自觉,完善个人品格,以道德教育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引导干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良好的家风养成。

(二)用之以长,抓好农村干部培养。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委”的职能内涵和外延不断扩伸,农村干部任职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干部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是突出领导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工作观摩、现场演练、模拟实践等方式,搭建空间和平台,充分发挥村干部组织号召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内在的领导潜能。二是突出创业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创业交流、行业座谈、典型介绍等形式,聚合村干部人力和智力资源,发挥他们的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带领致富的热情。三是突出事务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专业培训、业务讲解、分类指导等形式,提高村干部业务水平和能力,发挥他们热情、细致、周到的品质。

(三)劳其筋骨,抓好农村干部锻炼。一是设定合理目标,锻炼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把集体经济增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庄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主试验场,用发展检验干部工作的决心、办事的能力,增强在群众中的核心带头作用。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锻炼农村干部的执行能力。强化经常性监督和过程控制,建立刚性化执行机制、导向化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目标分解,使每个工作岗位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做到管理闭环,奖罚分明。三是直面矛盾问题,锻炼农村干部的维稳能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始终,全面排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建房规划、利益分配、环境污染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克服畏苦、畏难、畏烦情绪,做到敢于面对问题、主动介入引导、及时落实措施,使农村干部在处理矛盾中锻炼维护农村稳定能力。

(四)建章立制,抓好农村干部管理。一是建立考评机制。镇党委着重对村干部目标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党员群众着重对干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廉洁自律等进行评价,实行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能力、又看态度的上下联动的考评机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和物质利益挂钩等措施,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探索优秀村支书的激励路径,对连续几年在全镇综合考核排前或连续受到市级以上综合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试行参照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发放一次性奖励等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上予以激励。三是建立流动机制。合理地设定干部退职年龄,保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水平;强化干部问责处理,解决不称职干部“出口”的问题;加大后备干部的选拔力度,按照“50、40、30”的年龄梯队形式,每个村要有三分之一的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在职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保持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岗位的吸引力。逐渐提高退职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水平,减少退职干部的生活落差和心里落差。)

第二篇:当前农村干部队伍稳定状况的调查思考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加强和巩固。近年来由于村干部管理权力弱化、服务职责加重,职位吸引力减弱;在大环境上,村干部成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农村矛盾的焦结点,职位风险增加;在组织管理上,上级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等原因,使农村干部队伍过于“动态化”,更换比较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

一、 以合理配置权力资源为前提,解决好“权”的问题。

首先,要教育村干部正确认识“权”。村干部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抛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变以权压人为靠人格魅力影响群众,靠真诚服务感染群众,不断提高党组织的非权力影响力。其次,应适当“放权”。近几年很多国家部委都在抓权力下放,但对村一级党组织的权力却一直在收紧,有的村甚至公章都归乡镇统一管理。建议县乡应给予村干部适当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既方便农村群众办事,不用再事事往乡镇跑,也有利于树立村干部威信。第三,村支部与村委会要合理分配“权”。要明确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对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拥有绝对领导权,村委会重大村务要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并接受党支部和村民的监督。要尽可能使村委会委员和党支部成员交叉任职,既可减少干部职数,又可避免因村民自治使党在农村领导地位受到削弱。

二、 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钱”的问题。

在集体经济上,有一部分村发展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村前些年把村里能分的都分到了户,村集体无资源、无本钱、无思路,离开上级的帮扶不可能有所建树。建议有关部门,一是给予政策扶持,工商、税务、农村金融等部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可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政策从优,最大限度予以支持。二是给予资金扶持。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挂钩,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例如可以从村集体当年纯收益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在职村干部。四是将村内企业的税收适当返还本村。

三、 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解决好“规”的问题。

首先,制定制度要“全”。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村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决策、“三会一课”、民主监督等制度,要定期清理、健全完善,推动村级事务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对村干部,特别是新任职村干部经常组织开展制度学习,确保将各项制度熟记于心、自觉遵行。其次,落实制度要“严”。当前农村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制度,而是制度落实不力。村干部自己监督自己不行,让村民监督也多流于形式,最有力的办法是上级负责监督,由乡镇党委负责对村级制度的落实监督。乡镇负责同志要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谈话教育,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苗头。再次,追责范围要“宽”。对村干部出现违法违规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乡镇相关人员的连带责任,增强乡镇加强对村干部监管的动力和压力。

四、 注重培养和保护村干部,解决好“人”的问题。

首先,上级制定政策、安排任务时要考虑基层执行的难度,防止犯命令主义错误。当前有些县乡部门给村级党组织安排工作、分配任务时急功近利,存在命令主义现象。其次,处理农村干群矛盾时,要敢于维护干部合法权益,防止犯尾巴主义错误。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几乎由兼职变成了全职,而村干部工资却一直维持较低标准。建议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及时调整提高村干部待遇,同时,对从事村级党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同志,离任后要继续落实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让在职的、退职的农村党组织负责人都消除后顾之忧,安心、舒心、铁心地干好本职工作。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心都凝聚不住,又如何能凝聚数亿农民?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解决好“教”的问题。建议本着跳出党建抓党建的思路,通过解决农村社会中一些大的环境、氛围方面的问题,如村风民风、农民的信仰等问题,为农村党组织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环境。而这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最善长的就是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近年来我们有的干部却把这一“法宝”弄丢了,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状况,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政府重要职责,把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做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农民的精神信仰和思想意识问题解决不好,兴办再多的民生工程,少数农民也找不幸福感和满足感,照样会“边吃肉边骂娘”,农村基层党组织将越来越难以应对。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审美标准大幅提高,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再靠喊喊口号、刷刷标语等原始形式,已经难以奏效了。首先,要舍得搞投入。电视、网络已成了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这一现实,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针对农民的特点,根据不同农民群体和层次的需求,多琢磨、多创新,研究制作一批农民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等,通过电视和网络广泛传播,潜移默化,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舍得下力度。要想改变社会大氛围,必须先形成“改造”的大氛围。如果大的氛围改变不了,小范围取得的成效极易出现反复。因此,建议至少一个县、一个市甚至全国集中行动。一是层次高、力度大,二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大势”后,基层可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更易开展工作;三是教育民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慢性”工程,在当前三五年一届,少数干部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只靠基层干部主动去抓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上往下压,将其纳入考核范围,调动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性。

第三篇:以千分制考核为抓手建设干事创业型农村干部队伍:

为了激励农村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建设优秀农村干部队伍,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去年以来,我们修改制定了《**镇农村干部千分考核办法》,实现了对农村干部的科学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千分制考核的基本做法

千分制考核就是在农村“两委”班子中建立年度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主要内容是“一定三挂钩”。

“一定”即合理确定分值。考核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常规性工作,占700分。其中生态农业建设100分、税费征收100分、社会稳定工作70分、政务财务管理80分、计划生育工作100分、党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80分、村镇建设与管理50分、土地油区管理50分、组织纪律40分、其他工作30分。另一方面是创新工作,占300分,其中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200分、基础设施建设100分。年终各站(所)联合对村干部的具体工作组织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打分,分管领导把关,镇考核领导小组统一汇总后,由党政联席会最终审定。(本站地址:找范文 http://)

“三挂钩”即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奖惩、任免相挂钩。考核成绩与干部工资挂钩,办法中将村干部的工资划分成三部分:一是基础工资,每月发放基础工资200元,按机关干部发放工资的时间发放;二是奖励工资,根据千分制考核成绩,党政联席会统筹平衡后确定具体分值所对应的奖励,计算出奖励工资后发放;三是浮动工资,在村级经营性收入中支出,是否发放须经村民会议根据村情表决,参考标准是支部书记按本村人口数乘以2元计算,主任按本村人口数乘以1.5元计算,文书按本村人口数乘以1.0元计算。千分制考核得分在1000分以上的村,每超出100分,奖励50分;700—1000分的村不奖不罚;700分以下的村实行重点整顿,当年有明显改观的村支部书记或负责人继续留任,否则免去村支部书记或负责人职务。

二、实行千分制考核的主要成效

实行千分制考核,建立了科学考评农村干部的工作机制,规范了农村干部管理监督,极大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成为推动全民创业富民兴镇的有效抓手。

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千分制考核体系建立后,使农村的全年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到了村“两委”班子每个成员的头上,减少了抓农村工作和管理农村干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评优、任免凭印象,干和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使优秀农村干部经济上有了甜头。

保证了农村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科学考评机制的建立,配以不定期督查,年度考核和机关干部包片驻村联户制度的建立,以及固定的半年评议、年终总评和评议结果运用制度的实施,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保证了农村工作连续不断地向前推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掀起了全民创业富民兴镇的新高潮。千分考核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转变了广大农村干部工作作风,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镇迅速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富民兴镇的热潮。今年以来,新增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21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4个,新增企业年总产值达到5600万元,年创利税1100万元。

三、几点启示

做好农村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推进制度化建设,才能保证农村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千分制考核制度正是对农村干部管理形式不断创新的结果,实现了农村干部实绩量化考核,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被有效地、不断地激发,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的新路子。

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千分制考核规定了民主测评程序,严格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实绩评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得农村干部的施政行为更加透明,更加容易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村级组织周围。

做好农村工作必须选好“两委”班子带头人。党在农村的政策能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村“两委”十分关键。“两委”负责人是领导村级工作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工作表现与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班子的战斗力。在千分制考核实施中,“两委”负责人能力强、观念新的,考核工作推进就顺利;反之,就会编造种种理由敷衍塞责。因此,千分制考核又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

第四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XX公司

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公司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精干、高效、廉洁、稳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创建面向世界、国际知名多元化公司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1、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管理高效、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根据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公司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公司干部队伍结构,补充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专业、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干部。到2008年底,公司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上得到较大的改善。年龄结构:55岁以上干部控制在总数的10%以下, 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总数的60%左右;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学历应达到60%左右,其中生产、技术部门业务领导干部学历应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女干部占20%;党外干部占20%。

2、重视公司高层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到2008年底,公司高层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队伍要形成由30岁至4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梯次结构,公司正职干部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副职干部原则上达到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建立一支适应公司改革发展要求的管理骨干队伍,把 1

懂专业管理、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部门领导岗位工作。到2008年底,公司管理部门副职干部的学历90%应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其中正职干部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生产、技术等业务管理部门的正职干部应具有高级职称。

4、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支部书记工作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到2008年底,具有中级职称的分支部书记和专职党务人员由现在的60%提高到80%。

5、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按照集团关于后备干部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司的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新的后备干部名单在数量上的要求:高管后备干部要达到1:1的比例,中层后备干部要不少于1:1的比例,女干部不少于20%,近期可选拔使用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与管理,提高后备干部的质量,使各级领导班子有充足的后备人选。办好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条件成熟且经集团批准,拟选送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外出培训学习。

二、主要措施

为确保以上发展目标的实现,以集团党委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点”小指标管理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干部工作小指标管理细则》,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坚持精兵简政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编定岗、以岗定人、竞聘上岗、优化配置,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贯彻落实集团《干部管理规定》, 选拔干部应符合规定条件,按程序选拔和报批,不违规或越权设置干

部岗位和提拔干部。根据公司内不同类型的岗位职责要求,对中层干部分别实行竞聘、选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干部缺位时及时按程序补充,干部调整应按程序报批。解决处理好疏通干部出口问题,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干部及时按程序调整。

2、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加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监督的力度。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拓宽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3、坚持和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干部行为规范》和其他相关规定的教育,加强行为监察,建立并完善行为档案,及时记载干部的优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实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规范干部的管理工作,明确干部的责任、义务和权限,科学合理使用干部,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干部资源效能。

4、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活力。严格执行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度考核),把干部考核作为推动具体工作的管理手段,认真组织干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职务升降、岗位津贴调整的重要依据。实行干部试用期制,轮岗交流制度,与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建立主管领导定期与中层干部谈话制度。

5、加强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根据集团《干部管理规定》制定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干部的理论与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

6、要拓宽视野,广开渠道,选用干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推广招聘制。同时注意从公司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拔适合做党政管理工作的同志,加以培养,充实党务干部队伍。

7、引进干部生涯管理方法,逐步有效地开展干部生涯管理工作,干部基础资料和动态情况资料完备,不断提高干部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干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干部资源。

8、按照公司发展要求,结合本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并按步骤实施,认真落实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党总支集体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搞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XX公司党办

2006年2月8日

第五篇:讲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讲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来强调的。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关键。

一、讲学习,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我县的干部队伍中,有些同志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由于缺乏理论功底,工作

中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不强,创造性不够。因此,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做好实际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当前,我县各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复杂情况和新的问题,对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政治素质,就离不开理论学习。政治上的清醒源自理论上的清醒,信念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坚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各级干部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质就是要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其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所谓立场,就是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学习过程就是改善党风,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学会辩证思维,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解放思想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过程。

科学的理论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正确揭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观点。只有学好理论,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有助于人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观察与思考问题,从而避免孤立地看问题。这对于我们形成大局观,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克服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清除实用主义,维护县委、县政府的权威,政令畅通,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讲学习,必须端正学风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学风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严肃指出“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是反科学的主观主义方法,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学风问题上升到关系“亡党亡国”的高度加以论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理论学习当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克服各种不良风气,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

端正学风,必须要特别注重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风气,反对重工作,重应酬而轻学习的不良风气。有的干部热衷于搞关系,虽不学无术,但官欲太盛;有的干部认为干工作自己的水

平绰绰有余,勿需学习;有的干部有了一些知识就自以为是;有的干部把理论学习当做单纯的任务,为“装门面”而学习,严重脱离工作实际,学习不是用来武装头脑,改造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而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是一套。凡此种种,必然导致精神上的颓废,政治上的无知,事业上的失败。面临跨世纪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建设经济强县的重任,广大干部必须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自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否则,就难以担负重任,甚至回会犯错误,给我们的改革和事业造成损失。 端正学风,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学风。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每一位干部理论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根本标志,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之一。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党的基本路线理论、思想路线理论、党的宗旨理论、群众路线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从严治党理论,有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真理,辨真伪,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才能正确理解、把握好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上来,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强县富民的宏伟目标上来。

上一篇: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调查下一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