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背景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一带一路的背景范文

一带一路背景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 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构思提出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启动目的

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6]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第二篇: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

1 / 5

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时代背景

一、国内战略背景——统筹两个大局,消化过剩产能。

基于中国地域辽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条件,邓小平曾于1988年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率先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发展,然后以东部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然而,在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虽然自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扶持,地区之间差距缩小。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备,对投资、人力资源吸引力不足以及交通物流成本较高等原因,区域差异依然较大。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中西部经济的增长更为依赖投资的驱动,相应地,消费和对外贸易却未同步发展,反映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扶持政策对于经济的结构化调整与升级的局限性。因此,当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即是统筹两个大局,通过内陆的沿边开放,拓宽国内国外市场,促进中西部经济结构更为合理的发展,最终协调区域间的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

在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然而,中国原有的“以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刺激措施更是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特别表现在钢铁行业。因此,扩大需求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最优途径,而这就意味着需要拓宽现有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即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向西开拓国际市场,以期消化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

二、国际战略背景——深化多边贸易,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崛起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融入国际多边贸易,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拓展外部市场拉动外需、加强经济互利合作成为当前各国政府所寻求的措施。近年来,中国加速通过区域或者全球治理平台(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上合组织等)即是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信号。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重视对外合作还有另外一层缘由,即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体量逆势上升,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更是居全球首位。与外部融合的加深导致外部经济体波动或者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都将对中国造成巨大影响,这促使中国必须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或者至少是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2 / 5

这意味着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已然无法回避经济实力向战略影响力的转化与实现。因此,作为大国,中国必然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据此而言,对外投资将是大国深化国际合作的客观诉求。相对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一大优势在于巨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对外的国民财富”这一性质决定了外汇储备只能用于对外经济活动。近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可以为海外投资提供可观的先期资本,而且也可以通过企业“走出去”在全球优化资源、技术的配置,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实施将完成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而提升自身话语权的战略目标。

三、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就是“三期”叠加。所谓 “三期”,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和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增长点。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决策机构的成立,足以表明中央再举改革开放大旗、应对国内国际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四、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达国家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世界工业生产收缩,制造业处于下行期;世界资本流动减速,金融资产增长缓慢,发达经济体对外投资一蹶不振,原先专注于资本输出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使全球资本跨境流动大幅下挫,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资本市场动荡加剧,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经济增长的疲软严重拖累世界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急剧恶化,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的出口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结构的这些变化和调整,呈现如下明显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变化,过去几十年引领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受困于高额的政府债务、投资机会的缺乏、欧债危机的冲击、产业创新的缓慢、紧缩的货币环境、

3 / 5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等因素,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已经发生动摇,而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始终保持着较高增长率,逐渐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世界工业生产格局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减速,部分产业空心化,而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表现不俗,但作为工业增长引擎的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工业生产格局中凸显领导力,仍尚待时日;三是世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逆转,原来的西方发达资本输出国大幅减少境外投资,美联储加息企图再次剪全世界的“羊毛”,加速全球资本的回流,恶化了发展中国家融资环境,偿还外债能力减弱,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加剧;四是世界贸易格局进一步分化,美国、欧盟、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商品出口增长较快,日本出口形势则急剧恶化,而在商品进口方面,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继续保持领先,美国和欧盟进口则持续乏力疲软。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五、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近年来美俄因乌克兰局势而交恶掀起的原油价格较量,就是最新的明证。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地愈趋集中。原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国家、非洲的苏丹等地,原油进口来源地区比较集中。原油进口量的80%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外依存度高达58%。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原油安全保障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国际原油市场深受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原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我国原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和马六甲海峡,在中东局势动荡、美国插手南海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潜在威胁加剧。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六、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

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

4 / 5

对冲。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推行所谓的“重返”亚洲再平衡策略,意图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在外交、军事、安全、经贸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推行“巧实力”外交,强化“美日安保”,企图拉拢日、韩、菲、澳等国缔结“小北约”,打造环绕中国东部的“三条岛链”,构建从日本东京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新月形”包围圈,明里暗里插手东海、南海问题,驻军澳大利亚、重返菲律宾,在APEC之外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意欲继续主导亚太政治经济格局,遏制中国发展。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与此同时,凭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和累积的国家综合实力,新兴的复兴中的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倡导成立了许多新的地区或国际组织。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多边安全机制等前提下,新一届中国领导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睦邻政策,全新的亚洲安全观和亚洲梦,并首倡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时,中国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对话渠道和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G20、APEC等国际事务,参与协调地区事务如东盟10+

3、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发起并主导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欧论坛、中东欧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

1、亚信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中-南美、加勒比海国家、中-南太平洋岛国等对话平台;推行中孟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等区域合作建设项目,倡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投资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和丝路建设基金;加快自贸区建设和谈判进程,倡导缔结“亚太自贸区(FTAAP)”„„而能把这些新思想理念和对话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又能统领全局的,恰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无论是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还是睦领友好、开放包容这些理念,也无论是政治、外交、军事、安全还是经济、贸易、文化、科技这些领域,都可以在这“一带一路”战略中得到实现。

5 / 5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摘 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既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新体现,不仅能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能给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新视角。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做好民俗文化的翻译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 旅游 翻译原则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圈广泛关注的话题。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如何对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翻译中,以民俗文化的翻译最为困难。 “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沉淀,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试图提出针对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原则以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1]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里需求。在各地民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龚晨枫,2010)对于一些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词语的文化负载词,或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习俗等成语、典故,旅游资料中就出现了略而不译的情况。对民俗文化的翻译问题则较多,如导游手册、画册、景点介绍、游览图等出现如句法错误、拼写遗漏、文化误解、用词不当等诸多问题。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为例, 有的导游词将其译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并不能准确传达出“天上秋月一?,人间千倾一碧”的唯美画面。再如有关睡眠民俗的例子,我国南人住“床”,北人睡“炕”。如果均翻译成“bed”,便无法体现 “炕”的文化个性,因为北方的“炕”不仅只是供睡觉的地方,还可用餐、会客、议事、炕下烧火取暖。又如云南民俗中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姑娘叫老太”译为Yong Girls Called “Old Lady”,可能让外国游客产生理解障碍,无法达到传播云南民俗的目的。[2]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1.“求同存异”原则

许崇信教授认为“翻译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像外交工作,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这应该成为处理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蒋红红,2007)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时,就应避免用他国或他乡的民俗进行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求同存异”原则,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语言与文化信息,绝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民俗文化的“移植”。 这样我们的民族特色才能在翻译中得以再现,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此,将北方的“炕”音译为“Kang (A heatable brickbed)”既能保留民族和地方特色,也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再如:泰州“老行当” 剪纸艺术中的“团花” 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布局格式,用传统婚礼或新年装饰,译为“Tuan Hua” 或“ the flower patterns created by the paper cutter” 都无法表现出民俗特色,不妨将其译为 “ Tuan Hua, a circular symmetrical paper patterns used for decoration”, 为使外国游客了解更清楚,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 “such as the shape of ?郑?which means double blessing”。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 “团花”的读音,解释了其意思,也能传达其文化内涵。

2.“简洁紧凑”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交谈和融会的过程。(金惠康,2003)民俗是说话文化,其传承和沿袭以口头为主。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高丙中,1994)其翻译与普通翻译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 又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认知的一般原理让其较为轻松的悦纳。因此,在对旅游资料的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还应遵循“简洁紧凑”的原则,尽量以简洁的表述让外国游客理解其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而激发他们亲身体验异地文化的兴趣。以中国民俗服饰“唐装”以为,目前有这几种翻译:“Dresses of Tang Dynasty”,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及 “Tang Suit”, 笔者认为以“Tang Suit” 为佳,一来“唐人街”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外国人对 “Tang” 并不陌生, 将“唐装”译为“Tang Suit” ,英美游客不难理解其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服饰,二来,这种音译兼译法简洁紧凑,可为外国游客接受。[3]

结语

“一带一路,旅游先行”,通过发展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经济共同点,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旅游走进来,让文化走出去,让旅游走出去,让利益走进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动力。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4]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6.

[2]龚晨枫 旅游英语中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研究――以杭州旅游景点为例 [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 27 (6) :117-120.

[3]蒋红红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 (3):52-56.

[4]金惠康 广东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46-48.

第四篇:一带一路历史与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先秦时期的“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西汉时期,汉武帝出于联络大月氏东西夹攻匈奴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来通过军事胜利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并确保其安全。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也是在此时,西域通道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形成了完整意义的丝绸之路路线。在以后的历史中,丝绸之路得以延续并多次显现出畅通繁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这一古老通道再次焕发生机。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后来的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鼎盛状况。而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但后来随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历史悠久,历经中断与衰落却仍延续至今,积淀丰厚,发挥着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道路的作用,在当今赋予其新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背景

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一带一路”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战略构想。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三是中国作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在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加剧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同时承担着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的战略任务。 四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一带一路”就是要与周边和世界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将用实际行动昭示天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是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

五是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一带一路”恰恰能把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这些新思想理念和对话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又能统领全局的。

第五篇: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摘要】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以便于有效的践行“一路一带”战略,促进大学创新发展事业。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习主席在2013年9月、10月先后提出的伟大战略。积极的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推动沿线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树立我国在世界中的正面形象,打造国际亲华形象。大学应义不容辞的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本文将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践行详细探讨。

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的内容明确指出要积极广泛的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以及人才交流等。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加强人各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切实的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必然实践。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是我国文化宝藏与民族精神宝藏蕴藏之地,在促进经贸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学机构应该积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大力开展以文化学术交流为目标的国际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2.1、大学国际交流是服务为于“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

作为高等教育,大学不仅能够培养人才,而且也承载着中华璀璨的文化。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教育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大学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功能,使得大学成为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的重要平台。通过人才交换、技术交流,能够将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结合。将我国政府部不宜承担的文化工作做好,在维护国家正面形象的同时,建立起我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2.2、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文化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非盈利性机构和企业,开展为期4-12周的职场学习与实践活动。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海外工作经验,了解专业领域先进发展模式,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在实地异国生活体验中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感受文化多样性,养成多位思考方式和文化包容心态。通过人才的交流以及学术的交流,能够汇集优

【1】秀人才,将先进的科技技术、思想理念有效的融合,在不同思维碰撞的同时,产生创新的火花。

2.3、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发展、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

【2】

。我国正处在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时代,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上海大学在“人才强校”的战略下为开放合作不懈努力,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世界强国不断输送人才,有利于大学生成为顺应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3.1、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目前,上海大学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且通过创建漕河泾留学生实践基地、中外合作办学、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基于文华交流,切实使“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增强了对于我国教育及文化的认同感,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带一路”沿途学者的交流研讨,加强沿途国家对我国发展模式、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大学积极的了解国外学生的民族信仰,建立中华文化情感,以便于中外青年的思想融合。积极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利用形式多样的风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3.2、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符合国家高等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调研是很多专业学科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为大学生认识社会、训练能力、提高素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例如,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举办的“青年师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项目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美国社会,以调研课题为载体,分别从中美教育、中美社会医疗保障、中美生态与环境、中美社会职能及公共安全、中美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服务、中美家庭及社区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期间,调研小组入住美国家庭。通过学生积极分享调研结果,从多角度分析了调研内容。在整合资源,达到调研效果最大化。通过调研实践,提升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能力,积极的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与美国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学生能够学习美国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结交了国际友谊与亲情。在提升英语沟通及应用能力的同时,开阔国际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建立对未来良好的自信心。

3.3、提高我国留学生素质

近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渴望走向世界,体验多元文化。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海大学招毕办与中外服继续加强合作,于2015年向芊芊学子推出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不断优化、扩大留学事业规模。积极为中国大学生开启一种全新对外交流模式,为学生提供海外多种专业实习体验。借助国际合作交流办学,促进境外产教融合,切实的使我国高质量人才“走出去”。切实提生我国留学生素质,不断将我国优秀文化向国内外进行传输,立足于“一带一路”大力打造我国民族品牌,实现国家之间互利共赢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一路一带为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学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践行的重要纽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创新发展。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提升留学生整体素质,切实的完成“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艳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3):10-14. 【2】沈宇航.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11):60-63. 【3】纪洪江, 徐绍华, 王颖.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1):10-17.

上一篇:幼儿园消毒方案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学习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