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2023-03-21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文化建设汇报材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乡村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稿)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五泉镇是杨凌示范区唯一的建制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隋文帝泰陵地处该镇内。镇政府驻五泉村,距区政府9千米。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列。该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万亩,辖19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33户,总人口22185人。镇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人居、生产和旅游的最佳场所。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镇、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镇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绩。我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按照省住建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的要求,结合我镇各村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决定推行“政府组织,企业拉动,基地示范,多方配合,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以夹道村、茂陵村为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带动毕公、帅家、斜上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辐射全镇,全面建设文明程度高、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农户参与的“农、工、商、种、养、加、高、新、特”的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镇共建成小麦良种基地2.2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56座,优质杂果基地4000亩,全镇奶肉牛存栏1760头,蛋鸡11.5万只,奶牛养殖小区7个,苗木花卉基地426亩。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显著。

(二)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为了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购置垃圾桶和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垃圾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虽然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我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中,我们要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继续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凝心聚力,一定能把我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五泉也必将成为示范区一颗最璀璨的新星。

第二篇:乡村妇女之家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召开妇女之家建设座谈会,让我村妇女同胞充分认识建设“妇女之家”的重要意义,主要功能,举行妇女之家挂牌仪式。

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举措,对于妇联基层组织创新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妇女,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社区“两委”大力支持,按照一室多用、分区布局、分时使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备建设妇女之家,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妇女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拓展妇女创业就业渠道,帮助妇女增收致富。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培训新型妇女农民作为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开展“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2012年我村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妇女近30余人,输出农村妇女劳动力50余人,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村养鸡场30余户,电子加工厂一户,带动近30余名妇女就业,其中三黄鸡养殖是我村的特色产业,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带动了我村经济共同发展。

2、开展计划生育春节慰问活动和“529”慰问活动,温暖感化妇女同胞积极参与妇女之家的创建工作,组织妇女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了解和帮助她们保护自身的身体,摸底调查我村特困春蕾女童生活状况,关心她们的生活,发放“村容整洁、美化家园”活动宣传页,宣传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通过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歌颂生产生活中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妇女地址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深受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喜爱,使我村广大妇女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定)

济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济宁市委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5万亩;总人口8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6.9万人,占68.4%。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2.8亿元,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生活美好家园的新期待,立足济宁实际,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的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即鲁发„2011‟10号文件,特别是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后,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部署

- 1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引导,组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专题“三下乡”等活动深入乡村进行宣讲,通过美好前景展望及效益实惠分析,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热情,激活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各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支撑体系。按照“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的要求,一是努力增加财政投入。从今年起,市里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项目配套、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行支持和奖补;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5%、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拿出15%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投入,各县市区也普遍增加了相应投入,确保每年全市财政投入总额不低于12亿元。为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最近市里又整合筹措了1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资报酬、乡镇垃圾转运站和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奖补。二是强化公共资源整合投入。将市县两级涉及农村路、水、电和治安、社保、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有机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原则,集中用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三是广泛吸引金融信贷投入。通过积极培育发展镇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抵押融资机制,引导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金融投入累计达到XX亿元,

- 3础设施提升上,重点抓好河、湖、库、塘等引水工程的渠系配套建设,突出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卡脖子”问题;同时,将农村公路“村村通”提升为“村内通”、“网络化”,将村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等深化为“户户通”。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上,集中开展以整治和改变农村“十大不文明现象”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在绿化美化方面,深入推进绿化示范镇村创建活动,量化标准,提高档次,着力提升农村生态建设水平。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突出城中城郊村、镇中镇边村、园(区)中村、压煤搬迁村和经济强村等五个重点,连续三年,每年建设120个左右市级示范点,配套建设涵盖农民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

(六)强化推进措施,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抓督导,建立周督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暗访相结合,每次检查、暗访情况排出名次,并在媒体公开曝光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通过定期交流、单独约谈等形式进行督促。二是抓监督,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项视察活动。采取专项视察监督与评议相结合,视察评议结果进行记分排名并公开。三是抓调研,探索工程建设推进新思路、新举措。组织专门调研组,分别到江苏、浙江等省和我省沿海市县考察学习,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研究提出系统科学推进我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决策建议。四是抓考核,建立绩效、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任务

- 5渔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549元,同比增长1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二)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开工建设水利项目6773个、完成5940个,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7.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6.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农村饮水工程,完成投资8314万元,开工建设水厂12处,新打水源井60眼,完成180个村的自来水入户、入室改造提升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完成投资1100.6万元,修缮恢复户用沼气池18980个,新建完善沼气服务网点138处。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村内通、网络化要求,完成投资4.1亿元,开工建设农村公路项目576个、1114.2公里,桥梁35座。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全面启动,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完成投资1.27亿元,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96244户,累计达到164.7万户。

(三)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县域内村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全市6274个建制村,将其中的5572个村规划整合为792个农村社区,其余702个具有传统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村,按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和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传统风貌要求,已基本完成规划编制。今年新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3万户,

- 7加快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群入学率达到99.99%和99.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达到612.9万人,参合率98.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13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2.9%,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35.2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3亿元。达到“八有”标准的村居?个,比重达到?%。

(六)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全市共开展乡村文明欢乐行、道德模范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项,涉及全市所有县市区和乡镇;大力推进破陋习、改陈规、告别不文明行为等宣传教育,积极实施精神文明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参与群众达16万人次。全市文明村(居)达到?个,占总村(居)数的?%,“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三高三强”型领导班子的比重达到?%,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案率比去年降低了?个百分点。

三、下步打算

我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也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无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是与先进地区提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建设理念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更高层次上全方位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转变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

- 9况千差万别,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群众基础各不相同,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注重特色,防止和避免“一个模式”、“一刀切”、“齐步走”。在已经建成的农村社区,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发展富民产业,尤其是在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基础条件好的村重点在配套、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样板村、精品村;对于那些有一定资源或产业优势的乡村,要从最基础的项目抓起,循序渐进,努力打造成特色专业村。

四是在支撑保障上坚持集中资源、合力推进。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把手”工程,动员全党、全社会参与,努力形成强力推进、合力共建的强大氛围。在全面落实省委„2011‟10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抓住各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大机遇,精心谋划筛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市县领导联系点制度和“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明确部门单位帮扶共建任务,完善帮扶共建制度,强化帮扶共建措施,确保帮扶共建实效。

- 11 -

第四篇:玉山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玉山镇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临沭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全镇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改善了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风氛围。

一、取得的成绩。

(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结构好,成员职数合理。选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87人,比届前减少 3人,交叉任职比例和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分别为 63.2%和95%,“三高三强”人员占69%,成功实现每个村委会都有女性成员。共青团、妇代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健全,村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管理监督小组等四支队伍健全。

(二)生态产业长足发展。 坚持产业强镇,全力推动生态农业实现大突破。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提高产业效益,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业。一是形成高效产业链。围绕花生、茶叶、黄烟、金银花、养殖等产业,依托花生、金银花基地,大力发展金海花、益海花生油加工、金银花加工企业,不断完善“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化格局。二是突出产业特色。新发展优质花生3万亩,茶叶1000亩,烤烟1800亩,金银花1600亩,特色养殖场12个,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三是改善生产条件。依托镇、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流转土地1200亩,完成土地整理3200亩。四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群众采用先进生产工具,“三夏”生产农机利用率达98%;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在品牌化上,新申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绿色认证2个,注册农业类商标1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创建御园果茶、佳士博等县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1个。依托金海花、益海花生油加工、晟银药业有限公司,形成“基地+农户+企业”的产、销、加工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

(三)生态环境。一是该镇联合乡建办、国土所、工商所和城管执法中队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突击队”,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全村人口1.5-2%的比例,聘用镇、村环境卫生保洁人员102个,增强环保队伍建设力量,协调村镇筹集资金改善村级保洁员队伍待遇,切实加强环境综治队伍建设。在唐岭村、袁黄峪社区两个集中建设点,每30户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并配备了密闭式垃圾桶。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深入开展“百日集中”活动,清扫大街100多次、清理非公路标志治理26处,清理沿线两侧五大堆180余处,收缴各类落地广告牌12块,清理店外经营16家,拆除户外广告牌30个,拆除违章建筑800多平方,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村居“五化”工程深受群众好评。二是提高大型养殖场的落户标准,引导办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加大对养殖场、养殖集中小区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管治理,以节能减排为契机,水利普查工作为抓手,摸清河流、库区污染源头,制定环保新举措。加快建设沼气池工程,新增沼气池计划2000余个,充分利用“养殖+沼气池+种植”的循环模式,有效实现了人均增收、企业收益,走低碳环保、生态文明之路。

(四)功能配套服务。唐岭村、袁黄峪社区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够政策,在完成拆旧补偿的基础上,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利用剩余资金先后建起了硬化道路4000米,安装路灯168个,建改善农民书屋、休闲广场,挑选20名农村党员参加全县老年文体骨干培训班,在村休闲广场开展文化活动80场次,提供文化产品1000余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有力带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并作为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工作。以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普及礼仪知识、制订礼仪规范、塑造礼仪形象,革除生活陋习,倡导奉献精神,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一是及时成立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玉山镇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宣传、卫生、妇联、团委、经管、城管、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配套资金,专款专用。在镇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上级扶持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村居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镇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筛选了唐岭村、袁黄峪社区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宣传单、公开栏、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行政村书记、主任培训班,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村“两委”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

(四)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因地制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相互促进。

2011年10月21日

第五篇:高新区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美丽办的统一部署,高新区迅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我区新城口村和岗李村两个区级中心村建设。近期主要是做好建设规划等前期工作,并开展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实行管委会主任负责制,由管委会主任签订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责任书。根据我区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两个村的实际情况,由管委会主任牵头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对两个村开展实地勘察测量工作,明确建设内容,制定了近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2.加大投入,落实建设资金。联合区财政部门落实每个区级中心村不少于50万元的建设资金,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到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尊重民意,征求村民意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村民意见开展乡村建设规划工作,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责任人。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道路硬化工作。新城口村基本实现水泥路到村到户,路灯全覆盖,垃圾统一清运。岗李村道路硬化工作正在进行统一规划。

5.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两个村都已建设有农家书屋并正常开放。2015年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差、底子薄、任务重。新城口村由于前期大量开采矿石,村庄环境较差,治理难度较高;岗李村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底子薄弱,建设任务较重。

二是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和村容治理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村民主体地位和全面参与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维护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如何打通美丽乡村的“造血功能”、推进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宜业宜居是一大难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 围绕垃圾处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改水改厕、道路畅通等5项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困难多的情况下,科学规划、迎难而上,确保完成2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2. 围绕村风民风和生态文明乡村内涵建设,大力促进农民素质提升。通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养农民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爱家乡”、“护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挖掘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农村风尚。通过开展文艺下乡等业余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星级美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道德模范等创建评选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提升。

3. 加强多领域、多部门合作,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整合住建、交通、环保、农业、水利、卫生等多领域涉农资金,实现建设与环保局、社会事业局、行政执法局、经贸二局等责任部门多局联动局面,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上一篇:宣传物料制作管理办法下一篇:校长三严三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