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技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体育科技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已经被应用到生物化学技术的各个方面,该技术有可能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强大的平台,并在基础医学、药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何应用这种高通量、高效率、低消耗的芯片技术为体育科研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就此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体育科技论文范文

科技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小学学校开展科技体育项目活动,应该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贯穿于学校建设、教学过程、老师引导、多元选拔等不同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增强学生参与科技体育项目的兴趣与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根基,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队伍,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对科技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技体育项目;小学;体育教育;活动

科技体育运动就是以科技为基本活动内容,以具有科学知识作为参加的前提条件,不需要通过身体进行相关的对抗,只是应用特定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器材仪器,来体现参与的效果以及运动技能的水平,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和体质都得到有效增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科技体育项目简介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科技运动项目的活动,不但能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且也具备趣味性与挑战性。学生用心投入到整个过程中,参加设计构思乃至比赛等各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要熟练掌握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具体方法,并且在亲自设计、亲手制做下,充分运用语、数、地、空气动力学等多种渠道常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

二、科技體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构建科学的科技体育项目教学模式

以探究式学习当作前提,借助模型的制作和中小型比赛等学习环境来开展学习活动,立足于培育学生的科技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老师要介绍与之有关的背景常识与具体方法,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构成探究与实操愿望,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地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借助模型的制作和测验,让学生单独或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模型的制作与探究。在老师的介绍下,可借助场地原材料和工具模型进行制作,并且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良性竞争意识,按照学生所制做的模型开展现场实验和微型比赛等,让学生持续分析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开展思索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模型,构成一整套健全的制度预案,也可以在体验见证中获得健全与检验。在此环节中,老师及时的辅导学生开展模型的制作,加强沟通与协作。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个人动手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制作模型最终获得的测试效果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也许尝试了很多次某一科技体育项目的制做,可是仍旧没获得优异成绩,老师要指引学生找到问题源头,详细分析问题,指出一些假设并开展检验,进而鼓励学生敢于交流讨论,借助协力来解决困难。安排学生总结共享,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借助构建问题让学生开展分析梳理。学生相互间开展探讨,相互分享自己制作模型的实践经验,在扬长补短中使每个人都能受益,为接下来的制做和创新给予较好的实践经验与学习借鉴。而为了能够延续小学生对科技体育活动的兴致,老师要注意加强课上与课下的对接,指引学生将相关实践活动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发展与运用。

2、坚持科技田径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科渗入

快跑是田径课程内容中的核心之一,在日常的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快跑能力,但假如训练频率过高,学生们就可能会形成抵触心理。汽车模型是科技体育项目的媒介,以汽车车模作为科技活动的媒介,用于挖掘个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会愈发便捷,具有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学生制作的模型车体现的为速度,这与快跑拥有共通点,因此在快跑的教案设计中可以使用与模型车百米赛跑的教育情境,在该环节中,将学生分为两至四人一组,一名学生放模型车,别的同学快跑实施追逐,间距为100米。老师在教学环节中,要重视情境的使用与所需实现的教育目标,设计流程大概有以下几点:课前三分钟的准备(模型车的组装)→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夯实小步跑和高抬腿等跑步的专业训练→训练起跑的姿势→掌握快跑的姿势方式→和模型车赛跑。最后对比赛之后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为何模型车在后程无法跑直?人要如何才能跑得更快?为何人启动的时候没模型车快?模型车的时速和学生的时速各是多少?等。让学生使用业余时间分成小组实施网上查询、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个人动手能力、探索欲和团队协调能力,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实现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3、激发学生主体性,实现自主探索

支持学生创造革新,在活动场地中实施成果展,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得到成功感与喜悦感。例如,将航模这个科技体育项目导入学校体育教育中,老师使用生活情境的创设呈现帆船模型,同时播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帆船行进在江河湖泊的界面,配上帆船发展历史的介绍和航行中所应用的许多工作原理,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帆船的构造,留意帆和航行相互关系,学生形成对帆、舵的角度和航行相互关系的探索。尽管小学生的认识程度比较有限,不过老师在介绍环节有目的地渗入许多科学原理,也许学生还无法彻底明白,不过在不断地反复与实践活动中,有助于激起学生探索的冲动,对帆船的基础构造有一定的认知,大概掌握帆船每个构造的功效,进而明白帆船的驱动力之源就是风。

结语:科技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演化成了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且兼顾挑战性和学习性。不仅有体育活动,又有专业知识的学习;既重视良性竞争意识的培养,又尊崇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人格素养的形成,并且对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终身体育意识、百折不挠的品行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云龙.科技体育活动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与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11):60.

[2]杨钧,张丽红.全疆中小学科技体育活动室运用现状与对策[J].体育时空,2017(20):140,142.

作者:金秋芳

第二篇:微流控芯片与体育科技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已经被应用到生物化学技术的各个方面,该技术有可能为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强大的平台,并在基础医学、药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何应用这种高通量、高效率、低消耗的芯片技术为体育科研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基因芯片;芯片实验室;体育科研

1 微流控芯片技术概述

1.1微流控芯片微型全分析系统又称为芯片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是通过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学、医学的交叉实现化学分析系统,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微流控分析芯片是微型全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常规毛细管电泳原理为基础,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将微管道、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元件、窗口和连接器等功能元器件像集成电路一样,使它们集成在芯片材料(基片)上,实现样品进样、分离、反应乃至在片检测的微全分析系统。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微结构为特征,以生命科学为目前主要应用对象。

微流控芯片的早期形式是芯片毛细管电泳。根据芯片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芯片、玻璃芯片、石英芯片、高聚物芯片和复合材料芯片;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高分辨分离芯片、微采样芯片、微检测芯片、细胞分析芯片、前处理芯片、化学合成芯片、多功能集成化芯片。每一个芯片实验室都将被赋予一定的功能,因此形成功能芯片系统,大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芯片;二是信号的检测收集装置;三是包含有实现芯片功能化方法和材料的试剂盒。所涉及到的部件包括:和进样及样品处理有关的透析、膜、固相萃取、净化;用于流体控制的微阀(包括主动阀和被动阀)、微泵(包括机械泵和非机械泵);微混合器、微反应器、微通道和微检测器等。其制作工艺包括芯片的基体加工及表面加工、键合和粘接等。

微流控芯片把整个生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且可多次使用。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微芯片分析系统的出现不仅可使珍贵的生物试样与试剂消耗大大降低到微升甚至纳升级,而且使分析速度成百倍地提高,费用也相应下降,从而为分析测试技术的普及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发展:微流控分析系统从以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分析技术发展到液-液萃取、过滤、无膜扩散等多种分离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流控分析系统从单道检测发展到多重平行检测;微全分析系统从成分分析工具发展到包括在线检测的微型化学反应与合成手段;在新药物筛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微流控分析系统具有多种检测手段,如电化学、质谱、原子光谱、光声光谱、化学发光等。由此可见,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分析中具有显著优势,这种生化检测可以提高分析速度,增加分析效率,减少样本和试剂的消耗,排除人为干扰,防止污染以及完成自动高效的重复实验。分析系统的微型化可以使野外实验室变得很简单,芯片实验室的潜在应用范围包括高效筛选、环境监测、临床监测、空间生物学、现场分析、生物战争试剂检测、高效DNA检测等。

1.2微流控芯片与基因芯片 20世界90年代初由瑞士的Manz和Widmer提出了以微机电加工技术(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为基础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μTAS可以分为芯片式与非芯片式两大类,其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最大限度的把分析实验室的供能转移到便携式的分析设备中。目前,芯片式是发展的重点,即最大限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供能集成到方寸大小的芯片上,实现所谓的“芯片实验室”(lab-on a-chip,IDC)。在芯片式μTAS中,依据芯片结构及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微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微阵列芯片目前的应用对象是DNA分析,也称DNA芯片、基因芯片或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技术的实施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生物探针分子的获得;2)探针分子的表面固定和对样品的识别;3)识别结果的检测和分析。有关基础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在生物遗传学领域发展起来的。而微流控分析芯片是1990年提出的μTAS主要发展方向,主要是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起来的。在目前的学术刊物中,微全分析系统(μTAS)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其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可多次使用的微芯片上。因此较微阵列芯片应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

1.3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目前微流控芯片已突破其发展初期在加工技术即基本流控技术上的主要难关,正在进入一个开展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广泛扩大应用领域,及深度产业化的转折时期。这种微型化、集成化的微流控芯片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生物细胞研究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必将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食品卫生等诸多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3.1蛋白质分析 微流控芯片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微流控电泳芯片,通过在玻璃片或硅片上设置各种微泵、微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可将生化实验室的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蛋白质芯片上,然后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中的蛋白质通过芯片上的孔道分离开来,经喷雾直接进入质谱仪中进行检测,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种类。除了蛋白质以外,对更为复杂的糖蛋白的芯片测定也已开始,用电泳技术结合蛋白酶和糖苷酶对蛋白质的处理,在芯片实验室进行糖蛋白中糖链分析的方法已建立。徐良基等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制作石英玻璃材料的微流控芯片,在自行研制的紫外可见吸收检测系统上,实现了芯片上对牛血清蛋白BSA、人免疫球蛋白IgG和人转铁蛋白TRF及它们的混合溶液的分离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好。王惠民等依据电荷和分子量的不同,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2~3 min内检测到38例尿蛋白阳性患者中,溢出性蛋白尿3例、选择性蛋白尿9例、非选择性蛋白尿26例,8例健康对照未检出蛋白峰。

1.3.2免疫分析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选择性识别和测定作为抗体或抗原的待测物。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免疫分析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生物医药以及环境化学研究中一种有力的分析手段。降低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提高分析速度是免疫分析的重要目标。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免疫分析是对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技术的重大革新。这种微片装置是在微型的玻璃片或者硅芯片上采用化学刻蚀等技术产生一些微小的通道来代替传统的毛细管作为电

作者:严 翊 谢敏豪

第三篇:论当代体育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

摘要:当代信息技术对体育科技期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体育科技期刊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超强的编辑专业能力、现代化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全方位的沟通能力,并探讨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Key word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approach[HK]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之深远难以准确估量。它对传统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经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迅速,据文献报道,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已达56家[1]。体育学术期刊是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进行组稿,刊登对体育学科领域中的问题進行探讨、研究并形成成果的学术论文,且连续、定期出版的读物,其每期形式基本相同,有固定的名称,用卷、期或年、月等顺序编号出版[1]。它在参与、引导、推动体育科学技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我国体育科技期刊也同样面临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科技期刊如何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求得生存,并且发展壮大,首要的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的职业素养将决定一本期刊的质量和生命力。

1体育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11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

信息技术对体育科技期刊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表现为对传统科技期刊生产、传播技术的替代。正如约翰·帕夫利克所描述的:“所有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计算机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2]。

新的传播技术引发了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格式、生产流程、接收终端、传播方式、生存形态、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新的媒体形态以其超强的实效性,以及覆盖全球的信息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这对纸质期刊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有媒体人感叹: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并且终会消失。更有资深媒体人用“哀鸿遍野”来形容纸质期刊。我们在思考体育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计算机技术使编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的信息格式,使编辑方便地审稿、改稿、发排、组版等,实现了信息的存储、调用、编辑和共享,使不同媒介深层技术基础走向统一[2]。

在信息的巨大冲击之下,体育科技期刊如何占有一席之地,以其特有的专业化、学术性、权威性满足读者的需求,争取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这对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应当树立信心,同时更要有忧患意识,思考期刊的发展策略。文化的传承需要靠编辑对文化的坚守,需要编辑们扎扎实实,在期刊的园地里默默耕耘。

12体育科技期刊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除了新技术、新的媒介形态的冲击,伴随着期刊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我国期刊的小众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它是文化消费市场细分化的必然反映。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明显不同的特征,把市场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当今社会,读者阅读需求越来越明确,读者的审美意识越来越清晰,社会群体的多元化以及读者需求的异质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体育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科技期刊必须一改以往“千刊一面”的状况,找准自己的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精心策划选题,探寻特色发展之路。在此前提下,编辑的主体性作用更加凸显,并集中体现于编辑的职业素养,其往往决定着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美国资深编辑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中写道: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3]。这一点也不夸张。一名优秀的编辑,应有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如鲁迅、叶圣陶等老一代编辑家本身都是著名的作家,他们的实践也反映出编辑活动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体育科技期刊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又在于编辑观念和思维的更新,当代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需要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编辑手段,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外语等辅助知识技能,尤其是需要具备专业能力、信息能力、沟通能力。

21超强的编辑专业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使期刊具有生命力。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主要围绕审读稿件、文稿加工、选题策划等展开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审读稿件,做好“把关人”。编辑对稿件的选题内容、研究方法及逻辑性等进行评判,还应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创新性进行把关,防范科学性差错。这就要求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如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对谋篇布局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相关学科及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编辑实践经验积累有助于编辑通过对稿件的论述内容、学术质量、格式规范等进行审读,依据期刊的整体原则及风格,初步判断文稿件是否符合刊发要求,并对文稿发表后的学术影响进行预测。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要认真做好文稿的编辑加工,这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应确保所编辑的文稿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除了选题策划、文稿加工、成本预测、宣传发行等各环节,当代编辑工作的隐性特征更为明显,即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劳动。编辑的价值观念和学术思想倾向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工作中,一本高质量的体育科技期刊,无不体现了编辑工作者的学术意识和编辑倾向;加工稿件是编辑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过程,最终成果也包含了编辑的思想。

有学者认为,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编辑工作中的广泛使用,特别是采编系统的应用,可能存在着过分依赖技术而忽视内容的倾向,同时忽视校对质量。目前体育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参差不齐,已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编校质量成为期刊评比中一个重要指标,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编辑的职业素养。

22现代化的捕捉信息能力

具备较强的捕捉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能使体育科技期刊编辑紧跟社会科技进步的步伐,对最新科技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具备对本专业的前瞻性。信息网络技术增强和放大了编辑的感官和认知形式。以往体育科技期刊编辑主要通过与专家交流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而获得学术信息及选题已远远达不到要求。在互联网上,编辑利用网络搜索引擎(google、yahoo、baidu、中国知网 CNKI等 ),只要键入相应的关键词,足不出户便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情报联网检索,可以了解某篇文稿的内容在整个国内外文献中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同时编辑可以通过专业期刊数据库中期刊的载文量、文章的影响因子获得热点文章,也可以从专业机构发布的影响力文章中寻找行业领域热点,围绕研究热点进行选题、组稿。因此,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应掌握一定的数据库技术基础应用的相关知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取、交换、传递和应用,并运用现代化的编辑工具提高体育期刊编辑效率与质量;另外,还应具有捕捉信息的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科技期刊信息传播速度。

23全方位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现代编辑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在整个编辑活动中,需要与多方面打交道,起着内外衔接、承上启下的作用,起到枢纽的作用[3]。例如:《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教练员》等体育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稿件(论文)作保证,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对稿件的审读包括稿件初审和辅助专家审读两方面,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成为提高审稿效率的前提。因此,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与专家学者沟通,与作者沟通,与编辑同行沟通,与读者沟通,与印刷厂家沟通,与发行人员沟通,等等。现实中一些体育科技期刊编辑沿袭以往思维模式,安于现状,整天忙于来稿加工,不主动关注作者和读者所想所需,忽视了选题策划,组稿不积极,导致内外信息不畅,“闭门造车”,被动办刊,这必然影响体育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

3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当代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杂家”。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兼备某一领域的专长,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从而给读者奉献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性、权威性、科学性的体育科技期刊。那么,一名合格的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呢?

31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出色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是编辑工作的基本保证。编辑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与作者进行“学术”沟通。因此,编辑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业务和专业知识学习。由于体育科研项目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编排出读者认可的体现一定思想内涵、专业知识和审美追求的“文献体”,首先应掌握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哲学、体育统计学等,了解当代体育学术思潮发展的脉络,知晓体育主要学科及其前沿学科的发展状况与研究成果;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体育科研论文的“鉴赏”能力。其次,不断提高文学修辞水平,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还应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习一些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样,要有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意识。通过实践来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既可以通过参加在职深造、有关编辑学方面的进修和接受继续教育等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做个有心人,向同行学习、向作者请教,参加与编辑出版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加强与科研人员的交流,了解科研前沿和热点课题,提高编辑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科学素养。

32掌握新技术、新媒体的能力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利用信息平台等新技术、新媒体作为重要的工作手段已成为当代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这些信息平台包括专业平台和数据库,如投审稿平台、学术论文检测平台、EI数据库、SCI数据库等[5],它使得编辑从繁重的引文查找、文献审查、相似度检测等工作中解放出来。编辑应增强信息观念,熟练掌握信息的分类、标引、检索的标准和规范。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進取心,对各种新生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各种信息具有敏锐的嗅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如学术会议、高峰论坛、专题讲座等。积极主动追踪体育科研的前沿性课题,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的发展动向。

数字化编辑出版与远程传输技术的结合,使体育科技期刊有了面向全球区域的广阔视野;国内外优秀期刊更多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体育科技期刊编辑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媒体的运用;并善于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和办刊视野,从而提升所办期刊的质量。

33“主动出击”的能力

[JP2]当代科技期刊编辑需要“走出去”主动出击,了解读者的需求,制订选题策略;要多与一流的专家学者打交道,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多参加编辑同行的学术交流,研究探讨期刊出版创新的思路与方法。但仅有上述这些还不够,办刊实践证明,编辑与作者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可谓是刊物成功的黄金法则。编辑除了审稿、组稿外,还需要与学者专家多交朋友,与编委会的专家建立良好关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编辑工作打开通道。这些成功的办刊经验与工作方法,其成效的取得要求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具备良好的“主动出击”的能力。[JP]

4小结

体育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的载体,是一种具有高度专业性、权威性和原创性的科技信息产品。被读者高度认可、市场认同的体育科技期刊产品,其“生产”是需要一支高职业素养的编辑队伍才能实现的。肩负传播文化、推动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当代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以及过硬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HT5"SS]

[1]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等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5):3-23

[2]王臣松,苏彤,李雷明,等科技期刊发展演进的理论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457-461

[3]吴永华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沟通能力建设[J]编辑学报,2011(增刊):139-142

孙大力大数据时代学报编辑业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2):191-192

[5]彭远红,孙怡铭简论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J]科技与出版,2014(3):85-87

作者:王瑛

上一篇:综合实训论文范文下一篇:依法治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