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系毕业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系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根据本校毕业设计选题基本要求,分析目前两化融合背景下,机械工程信息化方向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篇:机械工程系毕业论文

关于如何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的探讨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指导机械类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现状,然后对机械类毕业生的共性、个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专业、题目不匹配时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选题和指导方法。随后重点从如何选题、如何指导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类;电类;毕设选题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认真指导每一位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目前,许多高校都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学生整天忙于大量的课程学习、备考,学生因此感到抓不住重点,同时也感到所学知识和未来就业脱节。针对这种状况,授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等措施来缓解。另外,充分利用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有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做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设计,使该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都会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如何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已经有很多教师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1-3]。本文以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电类毕业设计为例,对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情况下如何进行指导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特点及毕业设计分析

机械类的毕业生既有应届毕业生的共性特点,也有其个性特点。与其他毕业生一样,机械类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承受着毕业、就业、考研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毕业设计,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择业、考研,如何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另外,经过大学三年多的学习,由于个体基础与目标的差异,导致毕业生心态、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指导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指导不同的学生。与其他毕业生不同的是,机械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以机械相关课程为主,其它课程如电类课程为辅。有的学校甚至把电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重机轻电”思想。然而,社会对纯粹机械方面的本科毕业生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更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这一现实又促使高校必须鼓励综合类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先由指导教师设计若干备选题目,并撰写任务书,待学院审核通过后交由毕设生自由选择。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对应关系确定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进度计划,之后按顺序依次完成调研、设计、撰写、答辩等一系列过程。要想指导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毕业生,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并且在主要环节有所创新才行。[4]文中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总结为5项,分别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成绩评定要求不严、选题不当、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题目脱节。针对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的毕业设计指导,作者认为后两项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作者指导的机械类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如何选好毕设题目

评判选题优劣的依据主要是看题目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具有工程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是否可以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指导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兼顾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师本身兴趣、特长,同时应该注意尽量与生产实际结合。设计电类题目时要参考学生培养计划,尽量不要完全脱离机械。比如类似“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小功率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题目,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是不太恰当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设计”“健身发电单车设计”之类的题目则更适合。另外,设计题目时应该使之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该题目上都能多多少少做一些工作。比如“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这个题目只有在学生对CAN总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适合面很窄。若改成“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则有很大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案来完成设计。从教师兴趣来说,作者发现许多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发项目中抽出并简化得到题目。这种方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教师选题时“偷懒”的方法。例如,若机械方向的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肯定是不恰当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个题目偏深。总之,优秀的题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工程、科研实践,应该具有工程背景、意义,且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如何指导

指导毕业设计的关键是“导”。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已经明确为学生指定要做什么,至于如何做,这不应该是指导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设计,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这和授课时的目标是有区别的。机械类的学生,必需的电学基础都是有的,只是由于学生或学院对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出色地完成电类题目。机械类课程和电类课程在学习、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指导教师要引导毕业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电类问题。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抱怨没有电学基础或相关课程没学好。此时指导教师一定要鼓励和相信他们,并且让他们独立制定计划。若指导教师发现计划不合理,一定不要直接给出计划,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自己的计划为什么不合理,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计划,然后重新制定,直至达到要求。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类毕业生的特点,对如何指导机械类学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了讨论,主要围绕如何选题和如何指导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另外,要使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还应该从说明书撰写,图纸的绘制,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经过作者几年的指导经历证明,只要指导教师有耐心、决心和爱心,并且能认真处理好上述几项关键环节,一般都会取得满意的指导效果。

致谢:本论文得到河南工业大学校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0BS049)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雪山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2]李秋霞,范柳先,周志明等.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的探讨[M].中国建设教育,2007,(6):43-46.

[3]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4]韦爱勇,陆文,裴来政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高教研究,2008,(3):37-40.

[5]梁军.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M].三江学院学报,2006,2(3&4):67-72.

作者:张士雄

第二篇:两化融合背景下机械工程信息化方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根据本校毕业设计选题基本要求,分析目前两化融合背景下,机械工程信息化方向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机械工程信息化 毕业设计 选题

Several Thoughts on Graduation Design (Paper) Projects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LIU Dan, LI Shaobo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3)

Key words inform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0 引言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重大命题,因此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信息技术,掌握信息在工程中的传递方式与流程,能够对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规划、采集、处理和管理的新型两化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信息化方向正是基于此需求开设的。由于信息化方向是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先进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与管理等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做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历时数月。毕业设计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根据两化融合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进行探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毕业设计选题基本原则

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南,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首先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科研和专业基本训练。(2)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联系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增加课题的应用价值。(3)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面的科研实践训练。(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5)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2 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分析近几届毕业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本专业方向的选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1)理论研究类:如《基于TRIZ的可拓产品创新设计》(2008届)。(2)机电系统设计类: 如《基于触摸屏和PLC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2010届)。(3)管理信息设计类:如《汽车配件采购管理系统开发》(2010届)。(4)计算机技术研究类:如《基于Web服务器安全防护的用户行为检测方法研究》(2010届)。

分析本专业方向历年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具有以下特点:(1)选题的先进性 :由于信息化方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向,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本方向的指导教师拟定的题目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基本紧跟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2)选题的唯一性。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较为全面的训练,强调训练每个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保证了一人一题。此外,本专业方向的选题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在选题时,采用了尽量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意愿的方式。(3)选题的创新性。题目的选择具有新意,教研室各位指导教师对每一个选题,都认真进行研究,通过对选题要求的分析,提出选题的方案。并力求做到了:选题有新意、内容有新意、观点有新意、方法有新意、手段有新意。

虽然在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方面,各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严格遵照相关毕业设计的工作指南,但是在实际选题时,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方面,仍然以学生被动选题为主。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都是在教师出题时已经限定。这样的选题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缺乏了解,导致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学生进展缓慢,甚至失去兴趣,而是应付性完成。(2)选题随意性较大,选题范围比较广,部分选题缺乏生产实际性。(3)不同教师的所选题目工作量差异较大。某些教师的选题由于来自前沿的科研项目,在选题的时候涉及较多前沿性知识,而学生受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初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因此出现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而有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状况不太了解,要求完成的工作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得到毕业设计环节应得到的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4)学生选题比较盲目。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设计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仅凭兴趣或对教师的认可进行选题;同时有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选择自己认为要求比较宽松的指导教师,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5)片面强调“一生一题”,不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改进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已基本确定未来的就业单位及可能岗位,因此在选题考虑前,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尽量选择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题目或由学生直接选用来自就业单位的实际课题。对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应安排科研性比较强的课题,做好进一步从事科研的准备。

(2)在保证课题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保证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满足教学要求。在选题控制上,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导师组制,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并说明每个设置方向侧重培养的能力。原则上企业信息化的选题应该来源于实际的信息化方面的科研项目,根据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可以从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应的小模块确定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具体可涉及到CAPP、CAD、CAM、ERP、PDM等企业信息化主要领域的技术问题。在具体选题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但在题目内容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就业倾向,有继续深造愿望的,考虑设计侧重研究型的题目,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可考虑侧重系统开发、应用。②使学生接触到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理念。③信息化系统实施也是企业信息化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以前毕业设计选题中,这是一个空白。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考虑增加与信息化系统选型及实施相关的课题。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类题目尽量选择与制造业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

(3)在选题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指导教师先出题目,再提供学生选择的情况。而应该提前公布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名单和毕业设计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及历年毕业设计题目主要偏向,由学生选定老师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再行出题。指导教师出题时,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如基础较好的同学,安排一定的研究型、创新性题目,而基础薄弱同学,则选择以工程训练为主的课题。

(4)在选题时间上,建议由四年级上学期后期提早至三年级下学期,以方便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对于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允许学生提早进入。此外,也便于对于选题知识需求范围超出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题目,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新知识。对于开发类题目,针对项目组开发任务需要的技能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集中培训。

(5)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确定选题后,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负责联系,将从事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和/或软件公司进行1~2个月的毕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对实际需要人才的要求,以便自己更好地面向企业进行定位。在软件开发公司的实习期间,学生应该充分融入到具体产品开发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管理模式,培养软件产品质量观念,为将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如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储备知识积累。

(6)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生写作能力,便于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毕业设计指导的整个过程中,从开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都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完成相应的开发文档,由指导老师组织进行文档评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4 结束语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选题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工作量的确定,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整个设计过程与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对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非常关键。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一定要切实加强对毕业设计选题的考虑,估算其难度、工作量和覆盖面,列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指导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中做到与时俱进,正视问题,积极探索,勇于改革,适应社会的需要,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自勤,王秀伦,杨志刚等.机械工程信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35-38.

[2] 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南.2011.

[3] 杜明辉,张聚凤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4] 姚兴田,周一丹.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高教论坛,2011(9):79-81.

[5] 李卫,朱瑞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及对策.高教论坛,2011(8):85-87.

作者:刘丹 李少波

第三篇: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

摘要:根据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要求,分析了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选题、校企联合、中期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提高

高等教育工科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1],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教学、科研、生产的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2]。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3-6]。如何有效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专业教师亟需解决的课题[7,8]。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体会,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选题缺少创新。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是重复过去的题目,或是稍微改动,或是总停留在传统的工艺等[9,10],缺乏创新性,不能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2.“一人一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精神。由于每个学生的选题都不相同,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探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外,“一人一题”的规定也很难让一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水平的毕业设计。[11,12]

3.学生选题普遍带有盲目性。多数学生选题带有盲目性,有些学生单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有不切实际的情况[13];有些学生缺乏对本专业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如学机电专业方向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做偏软件方面的课题;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题目,而是选择自己认为要求不太严格的老师所出的题目,以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

4.机械制图基础薄弱。毕业设计图纸质量一直是影响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15,16]由于机械制图是在第一学年学的,等到做毕业设计时已经遗忘了很多,设计出来的工装或机构中的零件均存在视图表达不完整,尺寸标注不完整或不合理,公差、粗糙度取值不合理和结构工艺性较差,部件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所画的图纸错误较多。[17,18]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为了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使毕业设计教学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19,20],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题应有一定的创新。不论是科研课题、旧题新做、真题假做、借题发挥,还是用人单位提供的题目,都要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内容、新方案,才能使毕业设计环节充满活力和朝气,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毕业设计内容应该从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因此,教师在毕业设计命题时,可注重从启发的角度给出题目,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应鼓励学生和相关课题的老師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相关课题的意义、背景、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课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知识背景和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12]。同时,结合全国、全省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毕业设计,比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等。将参加上述科技创新活动的参赛作品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利于学生科技作品中申报国家专利等学生成果的产出。[22-25]

3.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真题相结合。由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常是比较前沿、工程实际急需解决的问题,又多属于理论联系实际、方案新或层次高及有实际应用前景的课题,因此,将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26-28],指导教师可将科研项目中适合毕业设计的内容分离出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拓宽渠道,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这一学期,很多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对这类同学可以实行校企联合的指导方式,设计题目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选择。[29,30]一方面,这可解决实习与做毕业设计的冲突问题;另一方面,题目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

5.严把图纸质量关。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绘制图纸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补习和强化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经常查阅学生的图纸,及时指出图纸中的错误,并让学生及时改正,同时,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学生交图时由于问题太多而要重做的问题,而且还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图纸的质量。

6.建立有效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中期检查是对每位做毕业设计学生的一次摸底,做好这项工作对毕业设计的整个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向学院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汇报在指导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不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予以批评,同时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尝试。严把毕业设计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同时,指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动态,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9-73.

[2]张济生,刘昌明,梁锡昌,李文贵,刘英.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14-16.

[3]欧阳华澍,沈云琴.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97-204.

[4]张金钢.浅析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9):26-27.

[5]陈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大众科技,2008,(12):186-188.

[6]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张新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2):86-89.

[7]龙芋宏.关于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240.

[8]李斌斌,谢菲.关于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01-202.

[9]刘天军.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04):71-74.

[10]周福君,贾富国,李紫辉,关正军.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12.

[11]叶志军,徐爱江.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2):108-111.

[12]莫亚武,谢方平,陈文凯.从科学选题着手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湖南农机,2010,(07):162-163.

[13]李瑞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2.

[14]刘夫云.提高机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04):100-102.

[15]宫爱红,任柏林.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构成要素的分析[J].科技广场,2008,(02):158-160.

[16]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266-267.

[17]胡国玉,早热木,周建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問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

[18]纪小刚.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59-61.

[19]郭登明,刘明尧,江山.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Z1):104-106.

[20]徐昌贵,朱慧,刘斌,王晶.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51-53.

[21]干为民.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5):72-75.

[22]韩建海,马伟,吴鑫,颉谭成.提高工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

[23]李忠刚,孙江宏,左云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类大学生实践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00-101.

[24]黄民,郝静如,杨庆东,张怀存.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89-90.

[25]钟山.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C].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湖北武汉,2010.

[26]吴功德,王晓丽,郭瑞雪.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6):253-254.

[2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30-131.

[28]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05):104-105.

[29]吴红艳,郭成宇,翟丽萍.工程类学生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3,(02):113-116.

[30]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熊毅,张毅.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09):193-195.

作者:闫建伟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