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聚落的生态智慧要素

2023-01-31

摩梭人自古以来生活在以泸沽湖中心的云南宁蒗县、四川盐源县、四川木里县等区域,摩梭人口目前约有5万左右,没有自己的文字,未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被看作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但摩梭人在文化传统、宗教、生活习俗、生计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面貌,尤其是以母系氏族和走婚制为特征的婚姻家庭制度更被称为“社会进化的活化石”,这使得摩梭人成为众多领域研究的关注焦点。摩梭人长期生活在横断山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生态脆弱、资源贫乏的自然条件下,摩梭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本文拟对摩梭聚落的生态智慧要素进行初步的梳理分析。

一、摩梭聚落生态智慧要素的形成

所谓生态智慧,是指理解复杂多变的生态关系并在其中健康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主体素质,使之具有生存实践的价值。在环境日益恶化、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今世界,生态智慧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勤劳智慧的中华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摩梭聚落目前主要分布于云南宁蒗县、四川盐源县、四川木里县等摩梭人的主要聚居区域,包括场镇、村落、聚居点等形式,本文研究的摩梭聚落主要是指存在时间较长、延续较为久远的摩梭传统村落。在摩梭传统村落中,摩梭文化保留程度较高,能够集中体现摩梭传统文化中人地关系的典型特征,具有标本意义。

目前保存较好、分布较为集中的摩梭传统村落主要集中于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泸沽湖区域,在沿湖以及邻近地区现存30多处摩梭聚落,这些聚落普遍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于自然环境的长期互动中,摩梭人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与方式,摩梭传统聚落形态、生长方式、经济类型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要素。

二、摩梭聚落的生态智慧要素

(一)摩梭传统聚落的规模稳定、合理

据统计,生活在横断山区域的摩梭人目前约为4万人左右,其中约有1.3万人生活在永宁及其周边地区[1]。分布于这些地域的摩梭传统聚落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与之相适应,以泸沽湖区域的摩梭传统聚落来观察,在漫长的摩梭社会发展进程中,泸沽湖区域的摩梭传统聚落数量、聚落规模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与所处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关系,其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承载量之间比例合理。

在摩梭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摩梭人一方面重视家庭延嗣、鼓励生育,保证家庭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形成合理的聚落规模。另一方面,在摩梭传统文化中,提倡不分家,新增家庭受到各种限制,避免了聚落规模的无限制扩张,降低了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这些控制因素通过制度规定、文化的约定俗成深刻影响摩梭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过程。例如摩梭传统文化中拥有人口数量较多的大型家庭往往在经济生产中具有优势,积累的家庭财富较多,在聚落内部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较高。而分家产生的新家庭人口较少,经济生产能力较弱,还要作为独立的家庭单位承担赋税、劳务等负担。从而有效的保持了聚落规模的稳定、合理。

(二)摩梭传统聚落在生产、生活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传统摩梭聚落所处地域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极为有限。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传统摩梭聚落的生计方式主要采用了农牧混合型模式,并且在聚落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安排生产、克制需求耗费的生产方式。

在云南省对宁蒗彝族自治县纳西族社会及家庭形态的调查研究中,调查人员了解到,摩梭传统聚落在组织农业耕作中广泛采用了轮作制与休耕制。即将土地划成大块的轮作区,在轮作区内再划为若干小块的轮作片。每一轮作片的土地,一部分实行稗子、燕麦和小麦三种作物轮作,第一轮种稗子,第二轮种燕麦,第三轮种小麦,第四轮又重新种稗子;另一部分土地休耕,使地力得到恢复,每次休耕一、二年,作为临时的公共牧场。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固定的制度;摩梭传统生产制度中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的各种规定。以森林植被资源为例,泸沽湖区域的摩梭聚落对聚落周边的林地进行了严格的分类管理,主要区为牧场、柴林和禁林等三种类型,其中牧场可按季节供聚落全体成员放牧牲畜。柴林主要按照家庭为单位,以就近原则加以划定,供附近居户的日常生活使用。而大多数邻近山地的摩梭聚落还会划定一片特定的树林作为“禁林”,“禁林”被认为是神灵存在的山林,山林中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砍伐,任何人违反都将受到严厉的制裁。这样的区别管理使聚落周边的林地既能够合理利用,又获得了必要的保护;再以水资源为例,永宁坝子周边的摩梭传统聚落依靠开基河的人工引流进行农业灌溉,在灌溉水资源的分配规定中,摩梭人将水量分成大口与小口,按照耕地面积多少进行分配,并在实际灌溉过程中采取共同协商的办法实施执行。再例如摩梭传统建筑,摩梭传统聚落的构成单元是院落,摩梭传统院落的建筑单体主要为井干式木结构房屋,房屋的修建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木材,摩梭传统建筑采用了定期维护,局部替换的方法,可以令一座传统木结构房屋的使用年限达到上百年,甚至部分房屋实际使用长达数百年,再加上聚落规模的相对稳定,新建房屋数量受到限制,摩梭聚落分布区域的森林资源使用一直处于合理利用的状态,永宁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良好[2]。

(三)摩梭传统聚落的建立、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友好

传统摩梭聚落选址自觉的以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为主要因素,遵循了合理的生态规律。长久以来,摩梭聚落所建立在山地缓坡的冲积扇区、河流湖泊周边的塌陷湿地、以及部分山地平台区域,摩梭聚落选址在这些地点是因为在资源环境脆弱的横断山地域,这些地区都是生产生活能量相对集中的区域,能够为聚落建立、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摩梭聚落依照这种原则,以自然地理、地形、地貌为导向,逐渐形成了与自然区域匹配、分布合理的聚落群组、中心村等层次体系。传统摩梭聚落的形态体现出与周边环境的良好互动关系。选址在山体与冲击扇、湿地、海子间的狭长地带的摩梭聚落,由于狭长型用地条件的地形限制,多呈现为鱼骨型结构,这种形态的聚落普遍存在一条穿越聚落主要区域的中心道路,在中心道路的两侧形成鱼骨状支路,连接两侧院落组团;又如选在面积开阔、地势较为平坦的冲积扇区域的摩梭聚落,其总平面结构接近扇形,聚落形态更为复杂,道路多呈现带状结构,聚落可以向周边拓展。传统摩梭聚落因其选址不同,结合可供利用的周边自然资源,形成不同的生产生计方式。

环湖聚落利用湖泊的渔业资源开展渔业捕捞,平坝地区的聚落立足土地与灌溉资源发展农业种植,山地聚落则依靠山林资源,广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聚落的发展建立在与周边环境资源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得益于摩梭传统聚落建立、发展的生态智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以永宁、泸沽湖中心的摩梭聚居区域,摩梭聚落规模与摩梭人口数量保持良性稳定,与土地资源呈现出较为恒定的比例关系。生活在该区域的摩梭人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居住区域的相对固定,以及族群、文化的稳固延续。

三、小结

综上所述,摩梭人的传统聚落处处体现出生态智慧的亮点,虽然它们存在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其中包含的生态智慧的思想、方法仍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研究价值。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渐渐发现,科技与经济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与之相反,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新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地球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智慧的理念目前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新导向。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分析、研究,吸取优秀经验,才能实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摘要:摩梭传统聚落在长期的人地关系互动中,产生了一套与地理环境、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合理体系,本文初步梳理、分析了摩梭传统聚落在建立发展、规模控制、生计方式应用等方面存在丰富的生态智慧要素,强调这种生态智慧在我国目前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摩梭聚落,生态,智慧,要素

参考文献

[1] (美)施传刚.永宁摩梭[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1.

[2] 云南省编辑组.宁蒗彝族自治县纳西族社会及家庭形态调查(宁蒗县纳西族家庭婚姻调查之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3.

[3] 陈志华,楠溪江中游古村落[M].北京:三联书店,1999.23-25.

上一篇:高速公路施工前期试验检测的监理下一篇:中国目前阶段通货膨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