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盾论有感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读矛盾论有感范文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

在拜读这本著作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些他人对矛盾论的评价。这是毛主席继实践论之后的又一哲学著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我发现除此之外,矛盾论对我的日常学习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下是本人对于矛盾论对我们生活中的启示一些不甚成熟的看法。 矛盾论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正如我们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好的品质并非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师长的教导,身边朋友所树立的榜样,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意识的严格要求和自我约束。去年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每到晚上,在教室或图书馆自习的学长学姐数量很少。后来我发现身边的同学在课余时间更偏爱参加社团活动,做兼职或者是跟好友逛街,而不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外界的诱惑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起决定作用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自制力和认准目标坚定向前的决心毅力吗?

矛盾论还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阿马里曾说过:“人人之中有他人,但每个人都护存自己的个性。”这说的就是人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共性不是平庸无为,更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个性也不是过度的另类和非主流。我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他人的影响被他人同化,而每个人同时又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寝室楼下粘贴了本栋优秀党员的照片,旨在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应当善于发现他人身上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保持住自己原有的良好品质。

以上两方面就是我读完矛盾论,再结合自己平时所见所闻的一些想法。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也许从他的高度来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但我希望能够学习领会他的智慧和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

第二篇:读《矛盾论》有感

文学院1002班 郭 宇

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接着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先从党内绝大多数同志的认识水平做出分析,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而是深刻的论述了矛盾的特殊性,讲这一部分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然后“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接着作者细化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第三篇:读《矛盾论》有感

蜗牛

毛泽东的《矛盾论》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精读之下,不得不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问题详细而精微的论述所折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毋庸质疑,它是指导中国国情研究的一篇矛盾观的理论指南,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矛盾观成果。

本文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通过对矛盾法则所涉及的六个哲学问题,即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的阐述,为我们清晰的展示了矛盾的脉络。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之间既相互吸引、相互连接,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矛盾不仅存在于不同的事物之间,也存在于统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矛盾法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法则。那么,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毛泽东在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的对比中为我们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他认为“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①当然,这两种宇宙观都有其存在的阶级基础。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使剥削制度永远不变,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应运而生。而随着工业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诞生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综合了人类历史的积极成果,特别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中国思想界进行了精神的洗礼,为第二次国内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毛泽东以恩格斯对矛盾普遍性的论述为例,说明生命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即使在思维范围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也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内应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在党内同志的自主学习以及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势的推动下,党内思想不断①参毛泽东:《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0页、301页。

发展更新。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任何一种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毛泽东以《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事件为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次矛盾,抓重点,抓关键。同样,在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的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学习和娱乐是我们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面对二者的冲突,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呢?现今,我们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适当的娱乐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清楚,学习才是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石。而单就学习而言,也是存在诸多矛盾的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层出不跌的课外兴趣培训,我们该如何抉择?毫无疑问,兴趣班必然比规规矩矩的教学课堂有趣的多,但是我们因此就要放弃课堂知识的学习吗?不!兴趣很重要,但是专业知识更重要,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又怎样在人生的广袤天地中开拓实践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大脑。当然,也可是适当培养个人兴趣,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矛盾论》让我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诚然,我的认识依然是浅薄的,不完善的,但是我会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思想,抓住成长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使自己不断完善。

征引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四篇: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他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矛盾论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统一全党思想。破击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是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人们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我渐渐意识到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这些高中就谈到过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毛泽东的矛盾论的主要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毛泽东的矛盾论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五篇: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为了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等问题,我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颇有感想,在此我将一一叙述。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通过阐述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逐步深入的阐述了矛盾的意义。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教条主义思想, 而此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为此,毛主席写了这篇哲学论文以确定中国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扫除教条主义思想。这是《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毛主席用了一句话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我看来不可能有哪个人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时;事事”表现了矛盾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与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及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相统一,无论是生命活动还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战争,学习„),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普遍的存在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曾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就是:矛盾既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任何事物都同时存在着矛盾关系,如果这样,又何来的合作与统一呢?对于这个问题,《矛盾论》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对于不同的矛盾,其把矛盾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永远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当我们解决矛盾的时候,先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就相对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存在矛盾,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抗日是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之间是次要矛盾,因此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外部划分,矛盾可从内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我们要研究了解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只有抓住了重点,才不会偏离矛盾的方向,才能具体的懂得矛盾的情况,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至于《矛盾论》中提到的对抗的问题,我的认识是:矛盾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限度内,矛盾不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矛盾一旦超出限度后,就好比炸弹被引爆,事物会立刻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换句话说就是对抗;对抗是矛盾激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抗可以被解决,但矛盾不能被化解,它会始终存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上一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下一篇:党务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