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模式探析

2022-09-11

一、引言

陕西“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是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成果之一,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该项目建设已初具规模,后期的建设开发、服务管理等工作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借鉴已有成熟做法,助力该项目稳步推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形成留学生培养的标准与模式,为“走出去、请进来”搭建渠道与平台。

二、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基本情况

各个高职院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同、学校发展方向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资源的所有情况不同,在留学生工作中有不同的模式和做法。职业教育相较于学位教育对境外学生的吸引力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正式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职业教育更好地向境外高水平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学习奠定了基础,高职院校应乘势而上,打破偏见,以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为招牌,重新开辟留学生招收的新渠道、新模式。

三、陕西“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简介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牵头组建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国际化建设已具备雏形,具有独立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能力及取得留学生招生培养资格,为进一步迈向职业教育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6年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在《“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书框架协议》下,依托“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平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聚合资源构筑陕西“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2017年6月第二届“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上,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尼北苏拉西威省教育厅签订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MOU;2018年6月,学院领导赴印尼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并与印尼科技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正式落地落实。在项目筹备推动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陕西省教育厅的配合与支持。该项目基于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搭建集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以及职业培训为一体的“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项目总体开展情况

(一)项目总体考虑

在建设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下,学院党委高瞻远瞩,提出打造“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育人品牌,学院先后成立国际交流合作部与国际合作交流学院,旨在进一步推动学院国际化建设水平及做好承接留学生的各项工作。项目经过前期建设积累了一定基础,工作重心由申请建设经费转变为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帮扶工作及留学生招收工作,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逐步积累经验形成成熟可供借鉴的“一带一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经验。

(二)前期筹备的重点工作

1、院校直接与政府、院校对接,签订直接协议,避免中介机构参与。在协议制定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学校实际情况,明晰双方权利与义务。

2、在留学生选拔过程中着重要求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对方为留学生提供担保,在留学生未能履行相关责任义务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明确留学生筛选过程中严格避免恐怖分子混入,一经查实立即终止协议;三是注重考察留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专业基础、汉语基础的优先录取。

3、为做好留学生短期技能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在培训过程中以语言技能、职业技能为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以双语授课为标准模式;二是以院校国际合作部门牵头,统筹协调,联合学生、教学、后勤等部门,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应配套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留学生管理制度、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专职班主任、特供餐厅、留学生宿舍等工作。

(三)项目现状

学院联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尼科技学院,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院在建筑、旅游、电子商务、汽车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对印尼的职教师资、企业员工和交流学生进行短期技能培训。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6月,两校签署《中国-印度尼西亚“一带一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书》;7月,印尼科技学院12名学生赴学院进行语言、职业技能学习。2019年1月,全体学生通过HSK 2级水平测试,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的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关于留学生的管理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由国际交流合作部联合二级学院及学生、教学、后勤等职能部门制定了留学生日常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职责、留学生教学管理规定、留学生食宿安排方案、中印人才培养方案、中印人才实训方案等。各个制度及学习安排对留学生入校后的学习及生活管理起到了有效、积极作用。

(四)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工作

以高标准落实第一期留学生技能培训项目,进而带动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到项目中来,依托“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平台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在做好留学生短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文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文化输出能力。在时机成熟时,可考虑在合作国家相关院校开设集汉语培训、技能培训为一体的中国班。

(五)项目经验与模式

1、确定留学生的组织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模式”的原则,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涉外中资企业等官方正规组织机构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组织联盟院校开展与印尼、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联系对接,在中外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探索国家骨干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院校作为培养的主体,负责该模式的报批、组织等工作,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有关组织及机构,争取资源和政策,争取外国相关政府及机构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负责学生实习实训单位的落实。

2、“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模式

(1)通过“引进来”的方式,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交流学生到“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取得两国政府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由派出国安排就业。

(2)专业教师互相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成员单位选派优秀职教师资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进行技术援助,帮助对口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

(3)深化“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1)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依托“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的优势资源,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和印尼等国职业院校试点建立联合学院,对输出语言及技能标准,对学生、师资等进行培训。

(2)实现双语教学资源的输出与网络共享。编写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制作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实现双语版本,通过信息化手段达到中国标准的输出与资源共享。

五、项目特色及示范推广的意义

(一)建立“一带一路”下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全国涉外企业均不同程度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来,如何解决用工问题成为各涉外企业的重点问题。聘用当地员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企业负担,解决企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项目通过联合涉外企业,将培养与就业紧密联系,形成“一带一路”下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以成功经验助力高职院校留学生工作

以“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模式为样板,在部分职业院校进行推广与实践,有利于建设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各高职院校快速、高效、有的放矢地开展留学生、国际化办学工作,进而聚合力量,形成资源共享的模式,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各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步伐。

六、结语

通过宏观架构与具体操作相结合,“一带一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在留学生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与总结,项目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政府、联盟、院校、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在遵循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与高度契合国家对外开放工作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与涉外中资企业联系,扩大留学生就业渠道,提升了招收留学生的品牌效力;通过与境外院校建立直接联系,逐步推进境外实训基地、汉语培训班等项目的建设,扩展了国际合作交流深度。通过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将“一带一路”教育援助落实、落细、落地,不断推动项目持续开展,将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留学生工作开拓创新提供样板素材与必要保障。

摘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基础的“双高”职业院校建设已正式开展,国际化成为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应该紧抓时代机遇,加快国际化建设步伐,加强留学生招收管理工作,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确保尽快与国际职业教育体系接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模式探析

上一篇:业界观点下一篇: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