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学名著心得体会

2022-08-07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文学名著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读文学名著心得体会

文学名著(建议最好读一下)

世界名著

(1)《教父》[美] 马里奥·普佐

(2)《历史》[古希腊]希罗多德

(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修昔底德

(4)《茶花女》[法国]小仲马

(5)《对话录》[古希腊]柏拉图

(6)《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7)《埃涅阿斯记》[古罗马]维吉尔

(8)《希腊罗马英雄史》[古希腊]普鲁塔克

(9)《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英]劳伦斯

(10)《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捷]米兰·昆德拉

(11)《神曲》[意大利]但丁

(12)《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乔叟

(13)《乌托邦》[英国]托马斯.莫尔

(14)《君王论》[意大利]马基雅维利

(15)《巨人传》[法国]拉伯雷

(16)《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17)《箴言集》拉.洛希福考

(18)《失乐园》[英国]米尔顿

(19)《天路历程》[英国]约翰.班场

(20)《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 民众

(21)《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

(22)《格列佛游记》[英国]斯威夫特

(23)《汤姆.琼斯》[英国]亨利·菲尔丁

(24)《社会契约论》[法国]卢梭

(25)《国富论》[苏格兰]亚当.斯密

(26)《罗马帝国衰亡史》[古罗马]吉朋

(27)《纯粹理性批判》[德国]康德

(28)《约翰生传》[英国]包斯威尔

(29)《女权辩论》[英国]玛丽.吴尔斯东克拉甫特

(30)《情爱论》[保加利亚]瓦西列夫

(31)《人口论》[英格兰]马尔萨斯

(32)《傲慢与偏见》[英国]简.奥斯汀

(33)《艾凡赫》[英国]瓦特.斯各特

(34)《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35)《巴黎圣母院》[法国]维克多.雨果

(36)《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37)《法国大革命》马迪厄

(38)《死魂灵》[俄国]果戈理

(39)《三剑客》[法国]大仲马

(40)《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41)《呼啸山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42)《英国史》麦克雷

(43)《包法利夫人》[法国] 福楼拜

(44)《论自由》 [英国]约翰·密尔

(45)《物种起源》 [英国]查尔斯.达尔文

(46)《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英国]乔治·艾略特

(47)《父与子》 [俄国]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48)《战争与和平》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49)《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国]刘易斯·卡罗尔

(50)《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51)《八十天环游世界》 [法国] 儒勒.凡尔纳

(52)《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

(53)《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54)《金枝》 [英国]J.G.弗雷泽

(55)《苔丝》 [英国]托马斯.哈代

(56)《梦的解析》 [奥地利]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57)《包扎先生的历史》 [英国]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58) 《儿子与情人》 [英国] D.H.劳伦斯

(59) 《追忆逝水年华》[法国] 马歇尔.普鲁斯特

(60) 《尤利西斯》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61) 《魔山》 [德国]托马斯.曼

(62) 《美国的悲剧》 [美国]狄奥多.德莱塞

(63) 《如果麦子不死》 [法国] 安德烈.纪德

(64) 《灯塔》 维琴尼娅.伍尔夫

(65) 《喧嚣与骚动》 [美国]威廉.福克纳

(66) 《战争春梦》 [美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67) 《西线无战事》 [德国]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68) 《美丽的新世界》 [英国] 阿道司欰骨黎

(69) 《愤怒的葡萄》 [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70) 《智慧七柱》 [英国] 汤玛斯.爱德华.劳伦斯

(71) 《1984》 [英国]乔治·奥威尔

(72) 《岗铁基探险记》 海耶达尔

(73) 《大师群像》 查理.史诺

(74) 《亚历山大四重奏》 劳伦斯.杜瑞尔

(75) 《日瓦戈医生》 [苏联]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76) 《艾格尼斯·格雷》 [英国]安恩勃朗特

(77) 《魔戒》 [英国]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

(78)《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威廉.莎士比亚

(79)《外套》[俄国]果戈里

(80)《鼻子》[俄国]果戈里

(81)《飘》[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

(83)《悲惨世界》[法国]维克多·雨果

(84) 《羊脂球》 [法国]莫泊桑

(8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海伦·凯勒

(86)《基督山伯爵》 [法国]大仲马

(87)《哈姆雷特》[英国]威廉·莎士比亚

(88)《雾都孤儿》[英国]狄更斯

(89)《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90)《荆棘鸟》[澳]考琳·麦卡洛

(91)《麦田里的守望者》(美)杰罗姆·迪林·塞林格

(92)《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尔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93)《东方快车谋杀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94)《尤利西斯》(爱)詹姆斯·乔伊斯

中国名著

(1)《西游记》 (明)吴承恩

(2)《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3)《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4)《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5) 《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徐焰

(6) 《四世同堂》 老舍

(7) 《诗经》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8) 《老子》 老子【李耳】

(9) 《论语》孔子【孔丘】

(10) 《庄子》 庄子【庄周】

(11) 《孟子》 孟子【孟轲】

(12) 《史记》 司马迁

(13) 《楚辞》屈原等楚地诗人

(14) 《文心雕龙》刘勰

(15) 《世说新语》刘义庆

(16) 《资治通鉴》 司马光

(17) 《唐诗三百首》孙洙

(18) 《牡丹亭》汤显祖

(19) 《水浒传》施耐庵

(20) 《三国演义》罗贯中

(21) 《儒林外史》 吴敬梓

(22)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3) 《聊斋志异》蒲松龄

(24)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25) 《西游记》吴承恩

(26) 《阿Q正传》鲁迅

(27) 《子夜》茅盾

(28) 《家》巴金

(29) 《骆驼祥子》老舍

(30) 《雷雨》曹禺

(31) 《围城》钱钟书

(32)《西厢记》王实甫

(33)《乐府诗集》郭茂倩

(34)《日出》曹禺

(35)《呐喊》鲁迅

(36) 《边城》沈从文

(37)《平凡的世界》路遥

(38) 《围城》钱钟书

教材名著

初中部分:

(1)《西游记》 (明)吴承恩

(2)《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逊漂流记》 (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 (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9)《童年》 (苏)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11)《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2)《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2、高中部分(20本):

(1)《论语》

(2)《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3)《红楼梦》 (清)曹雪芹

(4)《呐喊》 鲁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家》 巴金

(8)《雷雨》 曹禺

(9)《围城》 钱钟书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11)《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亚

(12)《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

(13)《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15)《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16)《匹克威克外传》 (英)查尔斯·狄更斯

(17)《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18)《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19)《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20)《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

第二篇: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

------心得体会 书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剂,它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还使我像一个勇者一样,在教育教学这条轨迹上一路顺风,镇定自若,挥洒自如。 手捧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一种久违的感动又一次充盈着我的心灵,让我又一次体验到洗涤心灵的快感。

感悟一:读学术著作,走出死抠教科书的浮躁现象。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了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是啊!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需要有一个“专业引领”的氛围,读书便引领你进入书中与大师对话,领教大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我平时只关注语文学科杂志的教学论文,品味名师的精彩案例,往往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因此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断裂层,看问题不尖锐,都停留在表面上做文章,所写教学论文在逻辑上缺少严密性和深刻性,从来没有静下心来真正地研究教学。我们每天捧着一本教科书,找些相关参考资料,每天重复着往日的教学行径,跳不出现有的教学方法。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找到了答案:要善于琢磨一些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教学技巧。

感悟二:读心理学教育学等书,摆脱情感教育的浮躁现象。

我们每天忙碌着备课、上课、批改等事情,似乎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在儿童心理特点、情感方面研究甚少。当学生犯错误了,我们很少蹲下身来听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来个气势汹汹的批评。当学生的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时,我们画上一个大大的叉,再来个重做,方能解决心头之气。不管好学生、差学生,我们都一样的教法,虽然有人提出分层教学,可实际上又有多少人在实

施着呢?而苏教育家却编制了一套专门供学习困难学生做的习题集。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说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心灵、情感上的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灵、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呢?那还是多读书、多思考。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写到:“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是的,我们要读书,读书,再读书。因为读书能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读书让人有博爱之心而无邪恶之气,有深沉之思而无浮躁之为,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愉悦,让我们在读书中寻找快乐,疏离浮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一池新水。也只有这样,才会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让我们打开书本,阅读经典,充实精神,丰富人生,获取一生幸福。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嚼着别人的馒头,永远成不了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三篇:读名著心得体会

读名著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心

玉岗一中 穆桂芝

读了名著《爱的教育》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臶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自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是神。”此时此刻,我内心闪现出的这一句话,不由得让我相信老师的伟大的。

很多时候,我也常在内心对自己说:要爱孩子,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心与心地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却又变卦了。没有了耐心!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没有吃透,也或许是自己的魅力还不够吧;或许是自己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恒心吧。如何育人,如何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王”,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读了《爱的教育》后使我豁然开朗,真心地“蹲”下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就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忧他们所忧。真诚地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会看不到孩子心中的世界!古人云:“信其师,亲其道。”

爱工作、爱自己的职业同样非常重要。经常听老师抱怨“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学校布臵的一些额外工作任务,他们都以没有时间来推托。还有很多老师怕上公开课,究其原因之一:忙啊!一节公开课得准备几个小时;原因之二:怕啊!精心准备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上好,一见有人听课心里就紧张害怕。所谓的“忙”“怕”,也许是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是那么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位有30年教年的历史老师课上得那样精彩,以致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录。当别的老师问他花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们的老师能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吗?能用15分钟的现场时间准备出一节好课吗?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如果刚毕业时这桶水还是满的,假如不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忘记一些,这桶水就会漏掉一些,当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我们的知识也许只限于教科书那些了,比学生多不了多少,这样怎么能上好课?怎么能不怕上课?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的补充知识,那时间每过去一年,我们的知识就会增添一些,一桶水也许会变成一缸水,一河水,量变可以引起质变。“那我们上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了。”还会怕上课吗?还会嫌时间不够用吗?“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第四篇:读名著心得

红玫瑰与白玫瑰

---------我读黛玉与简.爱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语言、民族的差别,而具有恒久的感染力。《红楼梦》和《简爱》就是中外文化瑰宝中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中塑造了两位不同特质的女子形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子的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述,那举手投足之间,那盈盈眉目之间,那神韵心灵之间,都透露这美的讯息,许多文学作品获得人们的赞誉,正是他用独到的手法,将魅力独特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女子如色彩缤纷的花朵,开放在文学的百花园中。

白玫瑰的柔美,红玫瑰的热情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她似一朵白玫瑰,纯洁、高贵、不可亵玩,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美”这种美使人心生怜爱。

而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一直以为自己姿色平平,地位低下,贫穷,微不足道,只配过一种平淡,清苦的生活,象野花野草那样无人欣赏,无人攀摘,自生自灭。其实,她不知道她的美正如一株红玫瑰,热情而又奔放。她的美散发出一中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读者。对于读者来说她才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女子,她的美,艳而不俗。

善良敏感的白玫瑰,独立倔强的红玫瑰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 1

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白玫瑰的凄美,红玫瑰的完美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简爱》这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她和主人之间燃起了烈焰般的爱情。对于她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红玫瑰般的闪亮和美丽《简·爱》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到一丝温馥和

慰藉,让人明白爱的真谛。来领略简那自尊、自强、自立、平和宽容和充满怜悯爱心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这两位中外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女子形象,她们带给观众的是赏心悦目的美得享受,是心灵上的纯净与升华,是对艺术和生活的真实感悟。一部好的名著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震撼,人格魅力的提升,让我们都来阅读名著,遨游在名著的知识海洋中。

第五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2012-07-25 17:00)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每读一本好书,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好像一位高人指点了迷津。前几天读了一本教育名著《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让我受益很深。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 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差的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了一些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都是未来的成功者。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用心去感受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努力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让每位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教育如同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胸,驱除其心中的阴郁,让学生坚定信心,在成长的路上大步前行,取得成功。

2 0

上一篇:大学班委竞选申请书下一篇:大学部门的自我介绍